摘 要:
关键词: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特别对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地区,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喀左县现有耕地总面积68万亩,总人口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2万人。由于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多年来,农业一直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农民“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喀左县委领导认为:“喀左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摆脱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要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避灾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
所以,自2001年始,喀左县提出发展“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以来,保护地产业就一直成为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重点,并作为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喀左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辽西北地区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的保护地建设模式,并做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工作,走出了一条以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成功之路。截止2010年底,共建设施蔬菜保护地16万亩,以番茄、黄瓜、甜(辣)椒、茄子为主的蔬菜总产量达95万吨,实现产值16.7亿元,人均保护地增收2500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44.5%,成为农民收入的“高地”。
一、 抓宣传动员,着力在提高群众积极性上下功夫
组织有关乡镇、部门和村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村街头巷尾,把市、区的优惠政策宣传好,真正把政策交给群众。组织群众代表到兄弟县区、到设施农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并宣传在设施农业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农业专家”,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真正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来。
二、加大领导力度
为推动保护地建设,喀左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加大领导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并将责任延伸到村组,落实到人头。采取每周一报进度、半个月一调度、一个月一拉练的方式,督促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政策引导力度。一方面,将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和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捆绑使用。对达到50亩以上规模的小区由政府配水配电;对应用软管微喷、秸秆降解利用等实用技术的给予补贴。另一方面,在全年综合工作位次考评上,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考核权重,由原来的70分提高到140分。
三、强化科学技术指导
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一是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菜农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创新服务手段,实行“千分制”,姵头置鳎睦巧钊牖阒傅忌⒖狗瘛M保忧慷陨枋┡┮抵种泊蠡У闹氐阒傅己图际跖嘌担鸩教岣咚堑目萍妓刂省4尤ツ?月份以来办培训班780多次,培训棚户7.5万人次,推广秸秆降解、黄瓜半自动落秧等实用技术28项。建立以业务部门技术队伍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乡土拔尖人才为补充的技术服务体系。2005年,喀左县决定组建技术服务队伍,由蔬菜技术服务站统领这支队伍。采取聘任制度,经资格认定、笔试、面试、考核四个环节招聘了111名保护地技术人员,根据各乡镇保护地发展情况,定员3~7人分配到各个乡镇。县财政每年拿出100多万元用于为他们开工资、解决他们的待遇等,并预算内给技术服务总站30万元经费,用于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下乡培训指导。如今,全县所有大棚小区都有固定的技术服务人员,他们责任明确,服务到位,成为“香饽饽”。二是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围绕农业园区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实现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和管理体系,加强设施农业产品质量监管,强化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实行场地挂钩。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有机绿色产品,培育地区名牌产品。三是县委责成农发局具体做好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相关指导工作。随着全县保护地产业的发展,保护地工作的指导和规划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中推广第三代温室建设,棚体建设以厚墙体、高举架、大跨度、半地下、机械化标准为主。为了更好保温,第三代温室建设主体是泥插墙或砖墙,要求三面培土。2009年在30 年不遇低温面前喀左县保护地产业没受什么影响,和高标准建棚有直接关系。
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喀左县不断强化品种就是特色、就是市场、就是效益的观念,大力推广优质的国外蔬菜新品种。派人员赴外地考察市场,广泛与有关客户联系,力求掌握各地市场的购销行情,分析市场走势,并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及农民的种植习惯,精心筛选出适宜发展的优新品种,指导农民发展种植。先后从外地引进了布里塔茄子、辽研1号尖椒、番茄、豆角等多个新品种推介给农民,并扶持农民发展基地种植,形成规模,使农民尝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甜头,单是布里塔茄子,每棚产量就达10000公斤,每棚纯收入近15000元。现在全县保护地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喀左县还坚持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建棚,目前,全县形成东部茄子,北部番茄,西南部黄瓜、番茄,中部花卉、椒类的基地型、规模化、区域化生产格局,形成规模优势。在模式化栽培上,大面积推广大垄双行、地膜覆盖,膜下暗灌和软管微喷技术。此外还大力发展冷暖结合、果菜结合、农牧结合、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
五、推进方法坚持狠抓“早”字,突出“实”字
喀左县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进度,在推进方法上,坚持狠抓“早”字,突出“实”字。坚持抢前抓早,做到了思想早发动、地块早调整、物资早准备,确保冬调地、春建棚、夏育苗、秋生产,当年建设当年收益。为了“抓早”,喀左县于二00九底前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村级两委换届,为村干部积极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发动群众上不搞强迫命令,通过各种会议,对农民讲优势、讲效益、讲技术、讲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从2009年11 月到现在,各乡镇共组织干部群众到高效区域参观 3 万多人次,激发了农民建棚积极性,同时抓干部示范,去年该县有200 多名村干部带头调地建棚。据统计,目前全县90%的村干部都有大棚,
并且都是高效棚、示范棚,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六、强化基础设施及政策支持
是在土地调整上,县国土、农业、信访等部门积极帮助乡镇、村采取租、包、调、换、改等多种办法,进行土地流转。在资金服务上,通过政府积极协调,县农行、信用社等部门已经承诺,信用户每户确保2万元以上贷款扶持。在水电路等配套上,各乡镇与县农业、水利、农电、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小区建设一块,水电先行一块,简易道路开通一块。目前全县设施小区已打井241眼,配电209处,小区内简易道路累计总长70多公里。
七、强化加工销售,促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信息收集,拓宽流通领域。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信息收集,与国内各大蔬菜、瓜果、食用菌等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把拓展蔬菜流通渠道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组织营销人员带着农产品样本赴外地,宣传推销产品,了解市场行情,与新老客户联系,诚邀客户到喀左县实地考察,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秦皇岛等地前来洽谈业务,并已将蔬菜销往这些地区。其次是增设流动收购网点,方便农民交售。在原设有固定收购网点的基础上,为方便群众,采取灵活的办法,对集中采收的地方和种植大户及困难弱势户,派人派车到棚收购,此举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并逐步建立销售网点。现在,喀左县在全县分区域建立了8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拉动全县蔬菜等农产品销售。二是积极扶持和壮大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好农牧业产业化招商项目,积极培育和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三是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全县有经纪人4000人。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农民,围绕设施农业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动经纪人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这些中介组织,加快了设施农业产品的流通速度,推进设施农业市场化进程。
八、严格督促检查
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县委、县政府严格做好保护地验收工作,以验收调动各乡镇发展保护地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规模。对于全县保护地产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组织各乡镇互相拉练参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些措施,大大加块喀左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为尽早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