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5-12-15 11: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东北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再次面临着巨大挑战,其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重点分析制约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和升级主要因素,并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东北制造业;资源整合;经济结构

     0导言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所以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迫在睫。下文笔者将就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展开分析。
  1.制约东北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因素
  1.1资源型城市过多,经济结构单一
  在东北地区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中,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共有30多个,但这些城市中有18个是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冶金、油气、煤炭等产业。当地的经济结构无一例外的是严重依赖这些资源的单一结构,没有完全开发出相关的附属产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
  1.2区域经济整合度低,集群效应不明显
  东北地区有三个规模较大且占主要地位的经济区域:大连为核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沈西工业经济带、哈齐大经济带。三大经济带内部分散的人才以及技术资源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同时强行分割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使得区域整体协调和反应机制出现弊端。
  1.3管理体制落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
  科学管理体制是保证经济顺利运行和自我调整的必要因素。一方面,东北地区仍然遗留一部分计划经济时代陈旧的管理体制,严重限制了装备制造业内生能力,比如国企负债率高而信用低的现象给企业的正常维系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缺乏非公有制的支持,仅靠国家给予补贴,这限制了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
1.4发展思路保守,未形成多元特色经济
  制约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因素就是保守的发展思路。东北一直没有摆脱传统制造业的形象,其实,东北地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以及人文资源都都居全国前列。所以,充分应当利用这些资源,以制造业为依托并合理配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的多元化特色经济模式。
   2.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对策
  2.1摆脱资源单一型经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单一的依靠资源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必将被社会所淘汰。结合东北地区自身优势,将以矿业为主体的经济逐步地扩展为以矿业为依托的开放型经济,并将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与制造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以制造业带动发展,以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新型经济模式。一方面合理地减少了制造业在东北地区的经济比重,另一方面又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制造业对于其他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2.2加强区域经济集群效应
  从经济角度来说,首先就是打破东北地区各种资源之间的壁垒,将优势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其次,降低一些行业的入门门槛,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入行业竞争,改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制度方面来说,消除各区域间不合理的行政分割,构建整体有效的反应机制和管理体制。首先,东北三省要打破行政分割,通过集群间技术要素流动,建立东北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其次,政府间要形成长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导向,促进三省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政策共享。
  2.3加速推进非公有制制造业发展
  近十年几年来,东北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东北非公经济发展仍显薄弱。非公有制不仅在解决就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在促进技术进步、制度改革方面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两点也是东北地区大中型国有制造企业面临难题,所以加速推进非公有制制造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加大东北制造业的市场化进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改革。另外,非公有制制造业的发展也为依靠国家补贴和贷款发展的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
  2.4拓宽制造业发展思路
  首先,拓宽思路不是将原有的制造业根基彻底改变,而是在原有的制造业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行业类型。比如东北地区可以集中相对优势的资源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比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其次,拓宽思想还要不断从制造业中挖掘衍生行业,就东北地区而言主要是金融业。大连金融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大力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既带动了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形成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
[2]付天海.《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J].《北方经济》,2007年第18期.
[3]徐充,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及路径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