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12-15 1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代表。国内,经济一体化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地区为代表,不断掀起经济发展的高潮。随着党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相当有影响力的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又一次被提上议程。本文试图通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展示成就的同时,提出问题,进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关键词:长株潭;区域经济;现状;对策
一、引言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极,自2007年底以来,依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从基础设施、产业支撑、生态环保等领域着手,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得到实质推进,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1】。2009年长株潭试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9.04亿元,增长14.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42.2%,比2007年提高1.5个百分点【2】。2010年,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42.2%、38.4%、43.2%和45.9%,日益成为湖南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区域【3】。
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优。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人口超千万,但总体实力与人口相当的北京、上海相差甚远,与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差距也较大【4】。2010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48.7%和39.8%、63.3%和70.6%。由于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发挥城市群的带动、辐射作用。从产业结构看,长株潭优势产业链尚未形成,传统产业比重偏大,区域内钢铁、机械、有色等传统重化工业比重较高。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企业个数和重工业总产值占了全省70%以上,而优势产业仅占全省优势产业的43.9%。
  (二)城镇功能拓展不够,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制约城镇扩容提质【5】。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和发展有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资源整合差、功能不全、配套落后、产业薄弱等不足,城市群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制度和服务发展不够完善,制约了城镇扩容提质和城市化进程。最新数据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为56.3%,相比珠三角的70%还差13.7个百分点,离2015年实现城市化率70%以上的目标任务还比较艰巨。
  (三)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缺乏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8.9:45.3:45.8调整到2010年的6.3:54.8:38.9。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区域内一些支柱产业并不切合本地的资源或区位条件,对当地发展带动不强。化工、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产业开发不够,已有的科技优势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四)资源节约压力较大,湘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6】。湘江流域云集了电力、冶金、化工、煤炭、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这类工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并使景观生态不断受到侵袭和损害的过程。湘江近年枯水频发,沿江城市的供水、航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善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要形成合力,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协作形成的共同进步的基础之上【7】。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主体功能定位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地方收入的差距,特别是要使产业在区域内的转移、能源资源的转移以及环境的保护治理都会改变各市的成本和收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补偿机制,实现地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从而实现各方共赢。?
  (二)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投入,提升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力,才会有强有力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带动力与发展力【8】。目前,长株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总体实力较强,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势明显,但是科技转化能力不足,未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效率,推动各城市经济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长株潭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快交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综合制度创新,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加快城市群吸纳资金、技术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型”建设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培养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理念,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开发资源节约。
参考文献
  【1】寻立祥.长株潭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7/10
  【2】马跃龙.论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提升产业竞争力角度.财务与金融.2009/05
  【3】彭苑.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赵文明; 周建华.欧盟区域经济财政政策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启示.求索.2008/10
  【5】吴新颖; 邓子纲.长株潭新特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出路.经济地理.2008/03
  【6】徐登科.文化认同与长株潭区域经济合作.特区经济.2006/10
  【7】李龙; 吴鑫.长株潭萍3+1区域经济合作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6/10
  【8】陈雄根.湖南长株潭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地理.2007/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