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我国产业安全、产业结构、国有资产流失三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的威胁,并就其防范对策提出建议:(1)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外资企业“治”外资企业;(2)逐步取消对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对其实行国民待遇;(3)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督。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安全 产业安全
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畅想未来之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累计吸引外资高达4000多亿美元。自1993年起,我国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比重不断增加,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在某些方面,这些负面影响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展开分析。
一、外资投资与我国产业安全问题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拥有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以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下的发展力。随着外资投资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特别是近几年来“独资化”趋势的出现,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有6种,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合作开发和其他。在过去,中外合资经营方式一直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的日趋规范、体制顾虑的逐渐打消、以及各种限制性条款的取缔,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独资化”趋势。自1997年起,外商独资企业超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利用方式。1999年,北京引进外资注册的企业中,有40%是独资企业,而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50%.在原有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也纷纷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将合资企业转变为外方控股或独资的公司。例如,在2000年6月,美国宝洁公司终止了与北京日化二厂的合资关系;2000年11月,上海牙膏厂宣布从合资公司联合利华手中收回“美加净”品牌;2001年1月,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公告股权变更,中方股东退出。一个又一个的合资企业变成了外商独资企业。
这些被外资所控制的企业往往在其技术、规模等方面都有着民族工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外资企业凭借这种优势挤占我国市场,从行业、技术、品牌三个方面控制着产业发展,从而深刻的影响了我国的产业安全。
二、外资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
外商直接投资其投资主体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外方与中方企业,属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投资方向取决于短期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往往只是其跨国投资活动的一部分,投资规模比较有限。外商直接投资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这要看外资政策和外资战略引导效果如何,二者是否匹配。甚至在税收、价格机制不正常时还会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政策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引资前要制定恰当的外资战略和配套的外资政策,从“流入关”规避外资不利影响确保利用外资安全的重要意义所在。我国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以工业为主,但结构问题失衡严重,在国民经济的12大行业中,外资企业户数和外资金额占首位的是工业,其次是房地产业,而在国民经济迫切需要发展的农业、交通运输、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极少。问题更突出的是,在工业中的外资企业又集中在一般的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工业,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进一步畸形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特点是:平均投资规模小、使用分散,投资主体的行为属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中方有被动接受其投资方向的倾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并不显著,这是我国利用外资存量中存在的金融风险隐患。
三、外资投资与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和投产开业,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在其创立谈判、生产运营时都不同程度的伴随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其中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谈判中的不公平待遇
由于合资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待遇,一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希望通过合资,享受到优惠政策,以摆脱困境;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也希望通过合资,壮大自己的力量,享受到优惠政策,获得“体制外”的许多好处。结果,必然形成外资与内资在合资选择中的不对等地位,大批等待合资的内资企业在相对较少的外商投资者的选择面前处于被动地位,于是,纷纷降低合资条件,压低资产评估数额,给予外商种种便利和便宜,吸引外商与自己合资。外商在合资谈判时,往往在转让技术、商标和设备上漫天要价,赚取高额利润,致使内资企业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 行业垄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目前外资并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信息产业、食品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等领域,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基本一致。但与我国鼓励外资并购的产业并不完全吻合,例如对农业的外资并购很少,而我国限制外资进入的一些行业,如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媒体、广告等行业,外资参与的热情很高。
外资并购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是行业垄断,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
以施耐德准备收购S宝光为例。9月3日,S宝光的人士告诉记者,“当时是按净资产价格转让股份,每股为2.6元,而现在的股价已经16.3元。”
如果按照当时的价格转让就会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目前外资的并购往往选择国内的龙头企业。外资通过并购行业龙头企业,控制战略制高点,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隐患。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外债的长期效果较好。直接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在过渡期结束前以及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不断调整和解决。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只是我们若能认清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其有效的加以防范和引导,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大大提高。为此,笔者就我国如何防范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外资企业“治”外资企业
一家外资企业控制
了某一市场,那是垄断,而众多的大跨国公司进入同一行业,就形成了竞争。跨国公司为了与同样实力强大的其他跨国公司作竞争,就不得不加快转移新技术、引进新产品、降低产品价格。这一点,早已被事实所证明:上海通用别克、广州本田雅阁的上马,迫使大众把最新车型投入中国;诺基亚、西门子和摩托罗拉的竞争,使得中国手机市场的产品换代档次和价格水平完全与国际市场同步。
因此,要消除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决不能限制外资的进入,而恰好相反,只有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这一市场,在各个大跨国公司之间造成激烈的竞争,那么,最终受益的,就将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消费者。
2.逐步取消对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对其实行国民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待遇与其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对等。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一方面,可以缓解内资在与外资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扶持民族工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外资利用其优惠待遇在合资过程中获取不正当好处。
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优惠政策往往是政策不连续的表现,是市场发育不健全的表现。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往往更注重“国民待遇”的优劣。因此,建议政府把引资的重点从制定优惠政策上转移到创造良好的相关政策环境上来。即通过推进贸易政策体制的进一步自由化、规范市场、规范管理、转变观念、培育人才等手段来吸引外资。
3.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
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反垄断法》的制定,建立和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企业并购法律规范体系,以法律手段规范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防止出现外资的市场垄断;另一方面,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与外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监督和管理。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参考文献:
1.夏兴园,王瑛。国际投资自由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J].国民经济管理,2001,(06)。
2.刘红杰。国际投资教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朱允卫。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成因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