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从

2015-11-16 11: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统汽车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要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坚持走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传统汽车 电动汽车 现状 对策
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1、离规模经济尚有距离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由于其在占地面积、厂房规模、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上的巨额资本投入,必然要求制造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所带来的效益。但是我国汽车企业数量多,小企业大量存在,汽车生产总量大,但单个企业生产批量小,不存在规模经济。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为728万辆,比2005年增长27.6% ,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2007年全年的汽车产量中轿车产量为387万辆,增长39.7% 。与此同时,2008年新增汽车产量为157万辆,其中轿车为110万辆,年度增幅之高,为世界各国所罕见。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汽车产量比较  单位:万辆

企业简称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丰田

754.86

823.20

901.80

通用

795.98

829.40

874.32

福特

663.63

663.17

656.31

上汽集团

84.70

91.17

125.36

一汽集团

97.23

98.37

117.68

东风

50.90

73.47

93.59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7年)
2、产业集中度低
  测量集中度的具体方法和相应指标有很多,本文选用绝对集中度(CRn)和哈菲尔德指数(HHI)。CRn是指某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HHI是指某产业中每一个企业市场份额平方后的加总。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且一直在小规模层次上发展,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这也是和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水平低相适应的。从表2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的集中度低很多,汽车市场的垄断程度也比较低。
      表2    国内外汽车产业的集中度比较

指标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CRn(% )

47.8

98.9

63.1

97.1

HHI

1052

3676

1771

3435

    注:中国的数据根据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数据根据2003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3、技术水平
  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十分落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到100% ,而人工投入对于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为零。西方的技术进步在工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基本在80%左右,而我国汽车工业中该值仅为27.5%。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落后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产品和制造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二是汽车工业研究开发能力弱。
4、劳动生产率
  我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1997年,中国198万人生产的汽车仅为158万辆,而日本汽车业74万职工生产汽车1 098万辆,中国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的1/18。
  因此,从以上4个方面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在传统汽车工业领域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了能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另辟蹊径,开创一片新的领域,做好做强。
二、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对策:发展新能源汽车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保形势,许多国家制定了减少对石油依赖性的能源战略。要保持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能源,对汽车动力总成本进行一场革命。各国更加重视可替代内燃机的动力系统研发。在众多的技术方案中,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简单、不依赖燃料、效率高、行驶中“零排放”优势,使电动汽车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陆路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21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发展电动汽车是新兴产业,是我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给我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赶超发达国家的最佳机会。因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军者。
  在国内,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一些独特的优势:
  第一,我国具有实现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后发优势。能源的多元化、排放的洁净化将会推动节能型汽车的发展。尽管发达国家均大力推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实施转型的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普及率相对较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我国资源能源状况更适合发展型能源汽车系统。中国目前油气资源相对缺乏,制约了传统的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但其他资源的多种替代性又可充分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为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型新能源汽车打下基础。
  第三,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1月14日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重点强调将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009年春节前,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另外,中央财政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汽车根据混合程度和燃油经济性分为5档,最高每辆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此外,3月13日,国务院批准公布,国家50亿元补贴汽车摩托车下乡的政策正式启动。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汽车公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业绩也将持续增长。
三、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工业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能力迅速提升
  2001年以来,天津组建了汽研中心,建成了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整车检测基地。先后开发了模拟出租车、警务巡逻车、政府公务通勤车等高达140公里,续驶里程超过250公里,最大爬坡不小于20%,0-5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6.8秒,被认为是国内水平高且又接近产业化的电动车型。
  2005年6月21日,国内首支电动公交 车队在北京投入运营。这支车队有14辆采用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车辆的先进水平。
  2006年比亚迪在上海首先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站,为电动车项目提供配套服务。该电动汽车充电站内设有4台充电柜,采用数字显示和触摸屏智能控制充电,同时充电柜拥有充电刷卡、收费打印等功能。
  2008年北京建立了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240台充电机的中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站。这些电动车充电机采用智能电源,实用先进的主功率开关器件。整机工作稳定,体积小,重量轻,电磁辐射小,工作效率超过91%。而且这些充电机都具有预置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和自动报警功能,还可根据客户需要实行不同控制模式和充电模式。
(二)、电动汽车关键技术进展加快
  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和控制器技术是制约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我国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
  在电池方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科院物理所、潍坊青鸟华光电池公司等,己研制出适合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高能型和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取代铅和镍氢电池。
  在电机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全数字化开关磁阻电机、中船712所开发的永磁无刷电机、中国科学院北京三环通用电气公司开发的电动汽车专用7.5 kw轮毂电机,都有一定的突破。中科院开发的高效、高集成度的数字化车用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已应用于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的电动汽车中,部分整车通过了型式认证试验。
  在控制器技术方面,西安交通大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量回收型电动车控制器被评为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和环保总局2005年国家重点新产品。
   据统计,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
  从以上的技术储备和目前的快速增长势头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秦远建,方壮新.《改善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08.6.
[2]郭戈,吴先华.《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5).
[3]林鹰.《我国电动汽车不断提升水准》[J].交通与运输.2009(1).
[4]卢世刚,刘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J].新材料产业,2005(4):49—5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