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域观念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在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之后,农村金融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新的竞争格局将很快形成。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新业务的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信用的管理与运作。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理念
农信社要保持农村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除了继续稳定客户群,提高农信社的声誉和社会知名度,优化信贷结构,扩大经营范围外,立足区域经济情况进行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尤为重要。所谓“新业务”,狭义来看,指新的业务品种,例如外汇业务、债券业务、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投资托管业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业务、离岸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等统称为新业务。而广义上讲,发展新业务主要是突出“服务”功能,指的是新的服务项目。新业务发展不仅仅涵盖了以上列出的新型业务,还包括对传统信贷产品的改进和提升、信贷产品的创新、各类代理中间业务的系统联络和统筹协调、营销系统管理、客户信息系统管理等。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开始注重树立新业务营销理念,主动拓展新业务空间。农村信用社正在努力摆脱传统的依靠存贷款业务扩张实现效益增长的外延型、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深入挖潜、业务创新的内涵型、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业务的创新力度和新业务的收益占总收入的比率都在呈逐年提高态势,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开展新业务起步晚、电子化程度较低、硬件设施落后的局限性及其它制约因素,农村信用社新业务与商业银行相比创新力度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盈利能力差,新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较低。
二、农信社推行新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
1.政策准入限制
国家虽然在资金、税收上给对农村信用社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对农村信用社新业务的拓展上,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没有给予农村信用社代理国债、代理基金的发行资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新业务的发展。
2.市场环境竞争制约
目前存款竞争仍然基层金融市场争夺的焦点,少数金融机构为获得更高的存款份额,除了采用高息揽储、变相贴水等不正当手段进行违规竞争外,还把开展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的辅助手段,对一些代收代付、代理结算业务不仅不收取或仅收取少量手续费,还要为拉拢客户而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完全扭曲了中间业务的本意。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开展晚,起点低,是中间业务竞争的弱势群体,连取得这样“无偿服务”的资格都很困难,更无法按照正常的经营模式发展中间业务。
3.组织构架有缺陷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的组织框架仍然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从农村信用社的外表来看虽然显得很庞大,但在区域管理和跨区合作上却出现隔阂,难以为跨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目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组织架构和出台统一的行业管理法规,导致农村信用社在开办中间业务过程中对其经营方向、原则和范围依靠自身理解和实施,使得中间业务在发展目标上存在模糊性、品种开发上存在盲目性、经营操作上缺乏规范性。
农村信用社现有的多级法人,经营分散,经营规模、资信水平都比较低,要取得有些中间业务如代理国债、各类基金发行资格较难。省联社成立后仍是以县级联社为独立法人,省联社只是行业管理协会性质的管理机构,很难代表辖区信用社洽谈、签属代理国债、各类基金发行业务,这使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品种拓展受到一定影响。
4.机构设置欠缺
目前由于省联社成立时间较短,还没有成立新业务拓展部,各地区有成立新业务拓展部的,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缺少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无法根据信用社的自身特点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并与保险及其它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创立自己的优势业务品牌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5.缺乏创新理念
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竞争激烈程度不及大中城市,农村信用社沿袭的是几十年承传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人民币信贷观念,暴露出的是一种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只是把开办新业务作为完善服务功能的点缀,没有树立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新的业务创新切入点,真正地把新业务作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6.内控制度不完善
农信社开办新业务,没有统一、完整的操作程序与办法,只能通过参考商业银行的相关制度来逐步完善其内控体系,而农村信用社在体制、经营方式观念上与商业银行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原本健全的新业务的相关制度不能完全照搬过来,使得农信社在制度的健全性与实效性上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7.科技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农村信用社无暇顾及新业务方面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比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业务品种的开发,都需要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支持。一些硬件设施较弱的缘故,在开展新业务上起到阻碍作用。
8.中间业务人才缺乏
相对而言,农村信用社新业务由于开办时间较晚,起点较低,缺少既熟悉信用社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操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解决新业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自身能力,争取政策准入资质
积极争取解除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准入限制,实现与商业银行相同的竞争资质。各级信用社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呼吁相关部门,不仅要给农村信用社“鱼”,从资金、税收上为农村信用社给予优惠,更要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性发展考虑,给予农村信用社“渔”——宽松业务发展政策环境,给农村信用社更多的业务准入资质。
2.理顺经营体制,扩充资金实力
理顺经营体制,建立以市联社为一级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市一级法人,有利于扩大信用社的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信誉度;有利于和保险、基金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洽谈、签订代理协议;有利于创立自己的优势新业务品牌。
3.健全机构设置,实施营销策略
省联社引导自上而下成立新业务拓展部。统一组织管理新业务的拓展,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制定辖内新业务发展规划。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客户对新业务的需求完全不一样,采取“一刀
切”的模式虽有利于开展业务,但不利于新业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满足农村信用社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将市场进一步细分,对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营销策略。
4.加大创新力度,树立全新的市场形象
彻底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严密的经营战略,把新业务拓展作为信用社经营收入新增长点、加大创新力度,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1)要树立创新理念
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抓紧整合现有内部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通过申办新的业务品种,拓宽业务发展空间,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金融服务。
(2)界定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
随着国家城乡发展协调推动,“农民”的概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支持“三农”要扩大内涵。针对服务对象的结构调整和需求变化要密切跟踪,根据服务区域特点和服务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制定新业务拓展规划。
(3)细分市场,确定目标群体
将客户细分为:忠诚客户、黄金客户、潜在客户和一般客户,挖掘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建立客户沟通机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坚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之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金融需求。
5.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一是要督促农信社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订新的业务操作实施细则,使业务操作更具严密性。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综合业务系统新业务开发力度,要及时针对目前信用社新开办的业务品种,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
6.强化风险意识,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一是开展风险教育,使从业人员提高风险意识。二是严格把好风险业务的操作、监控关,按照操作规程,做到依法办事,确保业务的审慎经营。三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对基础资料的归档与保管,同时要加强对登记簿的管理,做到要素登记齐全、分岗分责。
7.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加强稽核监督工作,建立牢固的监管防线。一是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强新业务的事后监督与稽核力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二是建立定期的检查监督机制,对新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业务的风险性等进行现场稽核,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估。三是加大稽核检查的处罚力度,提高稽核工作的有效性。
8.加强人员的新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新业务具有政策性强,风险大的特点,应加强对新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还应做好对基层信用社新业务知识的普及工作,同时将新业务与每个信用社的业务考核挂钩,注意发挥基层信用社的积极性,提高全系统人员的新业务素质与敏感度。
四、结语
农村信用社发展新业务,应转变经营理念,在稳定客户源的基础上,树立创新理念,积极进行组织构架的补充、机构制度的完善,加强人才的吸收与培养,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曹丽萍,崔富春.农村信用社服务与管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01).
[2]张转方,农村信用建设与小额贷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