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工程投标报价中的最低成本解析

2015-10-08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通过多年来在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中掌握的一些经验,对工程量清单计价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呼吁企业须从编制企业内部定额入手,在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把好工程量清单的质量关,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成本进行必要的预测和核算,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投标报价技巧,强调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计价标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企业定额 施工组织 成本预测 报价策略
2003年7月1日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简称《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这表明国有资金和以国有资金为主投资的大、中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必须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2008年规范对2003年规范进行修订,主要修订了原规范正文中不尽合理、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的条款及表格形式,补充完善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指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合同价款的约定,以及工程计量与价款支付、工程价款调整、索赔、竣工结算、工程计价争议处理等内容。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个里程碑,这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投标过程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除外。” 然而,什么是成本价,如何来确定。带着这样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来参加招投标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一粗浅的探讨,供同行们借鉴。
  由于各个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等不同,在评标具体操作过程中较难把握,加之现有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完善,造价信息不通畅,合理低价与成本价的区别、评标时如何界定最低成本价,这无疑成为困扰造价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成为招投标过程中的“拦路虎”。   
  成本价格的基本含义和概念
  所谓成本价,是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生产阶段花费在商品上的全部费用。建筑工程作为商品,同样不失其色彩,也是工程建设花费在建筑产品上的全部费用。这其中有社会平均水平成本价,个别企业成本价。从《招标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之规定分析,它是指施工企业生产建筑产品的个别成本,是根据施工企业具备的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该企业在零利润时生产该建筑产品所必需的物资消耗支出以及生产该建筑产品必须支付的其他应摊入成本的支出综合的货币表现。建筑工程个别成本相对于制造成本是很难测算的,所以企业的个别成本应该说是以往类似工程的成本,并不是招标工程的实际成本。在分析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后,我们认为正常情况下企业投标时,投标价格不应该低于以往同类工程的价格水平,应该根据市场特点加以修正。
  企业确定成本价的方法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政府在建筑工程的定价,由当初的定额定价(也就是政府定价)逐步转变为政府指导价。企业可以根据政府的指导价结合企业的特点、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工程成本。
  对具体招标工程,可以参照以往的工程,虚拟在一定范围的成本价格水平,作为指导该工程的投标报价基础,对以往工程报价进行认真分析,对工程结算的内容进行大量解析,去伪存真,把合理确定工程价格的工程结算作参考基本点,对于非理性、非实际的工程结算要去除,确定公司的各类工程的基本成本构架,制定出适合于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工程消耗定额。
  我们都知道,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工程投标报价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合价、措施项目清单合价、其它项目清单合价、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规费、税金和招标人给定的甲供材料费、暂定价、预留金等都是不可竞争费用。为了能使工程中标,只有在确保招标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我们在投标报价前应根据企业内部定额,对工程所需消耗的人、材、机费用及规费、管理费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估算出投标工程所需的最低成本,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和措施项目清单中入手,其途径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放弃利润后的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中的利润虽然不是成本,但施工企业在确定投标报价时往往以此抵冲成本进行平衡,因此判断成本时有必要对利润进行判断。投标报价是否包含利润,可以通过报价书的计算程序了解得到。我省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的利润是以计价表中人工费+机械费的12%计算的,约占工程总价的4%左右,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一般不太可能全额计取,假定全部放弃利润了也就是为零,放弃利润的施工投标报价相比标底或加权平均报价,他们之间的差率最多也就是3-4%左右。
  (2)降低管理费后的投标报价
  管理费是以计价表中人工费+机械费的25-31%计算的,一般占造价的7.5-10.5%左右。同利润一样,它也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为了争夺工程合同订单,往往采取降低管理费率的做法。但施工管理费又不同于利润。报价时放弃利润,或不考虑抵冲顶多没有盈利,但还不至于亏本。施工管理费虽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但它是工程实施中的必须花费,仅仅是花费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假定施工管理费只计取15%(实际上已进入费用成本的警戒线),大多企业这种降幅应该可以接受,那么降低管理费后的投标报价与标底或算术平均报价相比的差率约为4.5%左右。
  (3)降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及措施项目清单中的材料费进行投标报价
  分部分项工程量是直接用于工程的实体费用,和措施费用一样都包括着相应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费、管理费和利润。在一般情况下,材料费用占分部分项工程费及措施项目费的65-75%左右。施工企业之间的人工费、机械台班费支出差异一般不会很大(一般在人工工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定额人工费不够,机械费略有富余,两者相抵),这里暂且不予考虑,因此降低分部分项工程费和措施费主要是在材料费上动脑筋。由于市场价格存在着一定的波动和施工企业各自的采购方式、渠道等不同,采购的材料价格会有所不同。但目前建筑材料市场也相对成熟,建材商之间的信息传递很快,他们对施工企业采购建材的竞价一般都有一定的底线,施工企 业彼此之间也很了解,特别是建筑安装工程的大宗材料,与市场信息价相比,一般下浮幅度不会超过8%,特别是钢材价格差异很小,一般不超过2%,如果所有的材料平均都降低5%(这样的降幅还要在现款采购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事实上价格的弹性空间已经非常窄小,承包商的亏损风险因素增大),因此,降低材料费后的投标报价与标底或算术平均报价相比的差率约为3%左右。
  对以上主要费用的分析,是否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投标报价,一般情况下其让利区间大约在标底价的8-11.5%左右。当然,这要以招标工程的工程规模、质量要求、付款情况以及招标文件中约定的甲供材料费、暂定金额等情况综合考虑,不能简单的以一个让利百分点进行报价。在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投标时,当最低报价低于标底的11.5%,我们应当引起警惕,着重分析。  
  工程实例
  2009年我公司中标的一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该工程由2幢18层、3幢11层、8幢6层、1 幢4层住宅和2幢单层商业用房组成,共16幢,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大部分都属于三类工程,中标价4525.84万元。
  该工程为无标底竞标,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式,有8家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参与该工程的投标,评标办法为去掉最高和最低投标价的算术平均值的98%为最高分,最接近评标价的得最高分,即为中标单位(在技术标可行的情况下)。开标后最高报价5003.24万元,最低报价为4134.27万元,相差17.37%;去掉最高最低后的平均报价为4536.99万元。我们计算出的预算价为5085.21万,在投标前我们针对招标文件中的付款条件(本工程付款条件相对较好,有工程备料款)、工期和质量要求,结合我公司当时的在建工程任务情况、闲置的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及财务状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测算该工程所需的各种最低成本,在考虑很少利润的情况下适当考虑了部分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最终以4525.84万元的价格确定了该工程的最终投标价,平均让利11%。
  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使用了公司闲置的大型机械设备和部分周转材料(机械设备和钢管支撑几乎没有再添置),施工人员也是本单位职工,相对比较稳定,无需再进行劳务分包,减小了资金使用压力。凭借我公司长期来在南京江宁区的良好社会信誉,与老的材料供应商再度合作,材料价格基本平稳,加上主要材料又是甲供,在材料费用上没有出现大的风险。  
  结束语
  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具体工程实例,对工程投标报价中的最低成本进行了粗浅的分析,是否有道理暂且不论,但我认为应当加以探讨,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怎样把握和判别好这个所谓“最低成本”的尺度,才能使工程中标后能良性履约。
  建筑成本主要指企业为生产建筑品所必须耗费的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不形成实物工程量等的各种间接费用。成本价也是企业生产建筑产品产生利润或亏损的临界点。对低于成本价格的判断,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加大量化分析和具体的程序来进行,对工、料、机和其他费用采取一一对应的评审和界定,它是判断建筑成本最科学、最严密、最实际有效的方法。
  各个企业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投标时施工企业要处理好投标报价与企业成本、利润的关系,根据以往工程的经验,不断分析总结,逐步完善企业定额,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成本价格愈低,企业的竞争能力就愈强。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只有用成本价来确定投标报价的有效性和施工企业的盈利与否,才能使招标投标的操作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