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会计行为优化的研究

2015-09-27 0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从会计行为角度分析、解释会计信息失真,并对影响会计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就会计行为的优化问题提出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会计行为 影响因素 优化
 近几年,美国的“世界通信”、“安然公司”、 “HPL”等许多震惊世界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等事件,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证券市场。我国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等不良会计行为屡禁不止,“琼民源”、“银广夏”、“蓝田股份”、“红光实业”等事件的发生,普遍存在创造不良会计行为,这些不良会计行为不仅削弱了财务会计服务职能,影响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给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对会计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付小平(2004)在《试析会计行为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指出会计行为缺乏独立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林钟高(2006)在《论公司治理与会计行为》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行为的关系入手来优化会计行为。李志斌(2006)在《会计行为的伦理约束》中认为会计行为的规范不能仅从法规的角度着手,还需加强伦理的约束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伦理的缺失是会计舞弊的根源之一。对会计行为进行优化,并使其走上健康正常的轨道,是当前丞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行为及会计行为优化的内涵

会计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会计行为是会计责任人通过会计活动向他人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由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动机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会计行为的优化则是指会计行为主体遵循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采取优化的手段和优化的组织结构,以尽可能小的行为投入与耗费生产出数量尽可能充分、质量尽可能高、让相关利益集团满意的会计信息。

二、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1.影响会计行为内部因素

影响会计行为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体个性心理因素及会计群体心理因素。首先,个性心理因素是由需要、动机、气质、性格、价值观和意志力等要素构成。会计人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的从业者,具有人类需求的共性;会计行为动机虽然来自于会计行为人的需求,但还受会计行为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的影响;而会计情感体现了会计个体的是非观与爱憎观,正确的情感,则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会计意志的作用在于对会计行为的监督、抑制和调节。以上各个要素都不同程度的对会计行为起到影响作用。其次是会计群体行为心理因素。会计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为了达到共同的会计目标而形成的工作团体。会计群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会计群体行使完成各项会计任务,满足会计人员的心理需要以及协调会计人际关系的主要职能。会计群体的领导心理、凝聚力、从众心理、士气等各因素都对会计行为有影响作用。

2.影响会计行为的外部因素

第一,宏观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法律规范体系等,将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活动行为,从而影响会计行为、会计法律、会计规章制度,限定了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政治制度比较民主、会计法规体系越健全的国家,权力分配能够得到有效的制衡,信息比较透明和公开,个人权利能够获得充分保障,会计行为主体的法律意识越强,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就越有可能得到锻炼;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会计行为规范进程的程度,对外经济交往的状况也会影响会计行为。

第二,微观因素。会计内部控制、组织文化、组织领导者的素质、对内部机构的管理行为等,都对会计主体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企业内,会计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受制于企业行为的方向和规范化程度。此外,组织文化对会计行为的优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有助于会计行为价值导向的明晰、会计激励与控制机制的完善以及和谐会计环境的构建,有利于会计行为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组织领导者的素质如何、会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形式的改进也影响会计行为。

三、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

1.激励机制的优化。激励机制的优化是会计行为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行为主体不仅有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还有对地位、名誉、友爱、受尊重、重视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一系列非物质因素满足人的个体心理需要,以改变其意识形态、激发其工作活力。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能激发工作热情,消除畏难和偷懒的心理,通过必要的精神激励,使会计人员真正感受到切身的文化关怀,形成正直、团结、创新和积极向上的行为惯性,增强会计人员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2.会计行为素质的优化。一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会计行为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种行为,行为是否优化取决于其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科学知识。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准则、方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允。二是思想品质的优化。会计人员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指导思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反映会计素质。三是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素质主要是意志心理素质和能力心理素质。会计工作比较单调,工作中会产生倦怠心理与投机心理,会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困难,用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兢兢业业地工作,要会明辨是非、权衡利弊,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使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地完成。

3.监督、实施机制的优化。会计行为的优化,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监督机制作保证。完善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监督两方面,才能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优化监督实施机制,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内部牵制、财务风险控制等,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第二,完善现有会计制度,加强和改善外部审计和监管,包括国家法制、社会相关机构监督。尽管内部会计机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它毕竟寓于企业之中,当单位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内部监督机制就会弱化,这时就需要强化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共同构成科学优化的监督实施体制,有力地制约会计行为主体的私欲和偏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尚昆.中国上市公司创造会计行为实证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05

[2] 赵颂.基于行为会计理论的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研究[D] .河北大学,2011

[3] 朱友红.论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行为优化[J] .商业时代,2010(6)

[4] 李明.不良会计行为及其规范对策研究[D] .吉林财经大学,2010

[5] 石美珺.关于会计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1(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