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财政改革下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浅析

2015-09-18 13: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财政改革以后,高校传统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有改变,形成比较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但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预算编制不合理,支出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本文主要以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为背景,以高校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针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预算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财政改革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办学规模不断增大、新校区的筹建、高校经费的急剧增加等,都迫切要求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办学层次,有效地对高校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当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吾超(1981-),女,汉族,浙江衢州人,硕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财务,会计师

通讯地址:杭州市文一西路1000号(311121)    电话:13656711971,0571-89085096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含义

    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和计划,其基本程序包括: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高校预算管理就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对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它包括资金的筹措、投资决策、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目标的实现。

(二)财政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

自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次深刻革命,财政体制从传统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转变。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改革,健全完整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在我国现代预算管理体系中,主要是以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以集中收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和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效、透明、完整、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

财政体制的改革改变了高校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期的预算编报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方式,预算管理的形式、方法和内容产生了实质性转变。例如在预算编制方法上,打破了基数的概念,实行了零基预算管理的新办法;改变部门预算外收入与支出挂钩的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支付上,采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等等。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管理是一种管理机制,是高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严格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益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能规范收支,统一支配资金,使有限的资源按照预先的计划和规划使用,根据学校项目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兼顾一般,较好的杜绝预算资金的挤占和挪用,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降低成本费用,有效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转。

(二)严格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地预算管理,将高校的发展规划与财务目标相结合,在一个特定期间内,通过预算下达,贯彻实施,使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也使高层管理者从事无巨细的管理事物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思考学校的发展方向,研究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等大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将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格预算管理,有利于强化监督力度

预算管理后期的预算分析工作,能对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价。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资产绩效等资金投入绩效指标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学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和加强预算管理提供依据,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财政改革的要求,高校也开始不断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但目前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编制较粗、预算执行缓慢、预算监督薄弱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校长期缺乏自主性,对学校事业缺乏长期规划,在预算管理观念上还存在重核算、轻预算管理,重资金使用、轻效益分析等现象。很多高校的预算计划性不够,没有将预算编制与全年的工作计划结合起来,没能将项目预算与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往往是资金用到哪算到哪,导致财务上经常被动地付款,以致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甚至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预算缺乏统筹规划,管理形式粗放。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编制预算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在这一环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使编制的预算质量大打折扣。例如对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掌握不完全不准确或者编制方法不科学,使编制的预算也不科学合理,预算缺乏连续性。目前很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上基本采用定额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这种方法比较粗放,预算项目难以细化、透明度差,从而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使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三)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有的随意增加和调整预算项目,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预算支出多头签批,“突击花钱”、挪用挤占预算项目资金等现象存在。年初争预算,年中追预算,年末超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使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财务预算形同虚设,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丧失了预算的约束力。

(四)预算监督体系不完善

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但目前很多高校对预算执行情况普遍缺少完整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忽视了对预算评价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益、效率也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对资金投入的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导致财政资金损失浪费较多,效率低下。 

四、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举措

要解决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推进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实行支出绩效评价,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科学性

预算管理是“预”字当头,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体系,是预算管理支付改革的龙头,促进预算管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具体包括:

第一,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申报的项目预算,进行认真的分析、测算、评价,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部门预算或学校综合预算时,可以将“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预算活动与目标、趋势结合起来,使编制的预算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消除职能部门经费只能增不能减的问题,集中资金使用,保证重点支出。

第二,建立定额支出标准体系。按国家政策、单位分配制度据实编制,日常公用支出应实行指标量化管理,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使各项预算支出规范化,有标准可依,减少预算分配中的人为因素。

第三,细化预算编制内容。以节约成本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经济科目预算的严肃性和控制性,并根据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不断更新、完善,使专项建设目标和学校总体规划相适应,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预算执行体系,提高预算管理规范性

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高校应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责任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制度,建立靠制度约束人、管理人的长效机制,为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督提供保证。其次,应加强预算控制,定期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差异产生原因,为今后预算编制提供依据。最后,预算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追加、删减,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应严格审批权限,各部门的经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指标以内使用,拒绝执行超预算、无预算的开支,从制度上杜绝执行者制造虚假信息和“突击花钱”的现象。

(三)完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

支出绩效是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来评价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实现绩效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并对资金的实际使用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同时,还应将预算管理考核情况与各部门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切实做到奖惩的兑现,使各部门、职工与学校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部门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五、财政改革下对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

要实现“科学、规范、公平、透明、有效”的预算管理目标,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还需要从预算管理意识、素质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强化预算管理理念

要做好高校的预算工作,首先增强预算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长期预算管理理念。做到“有预算才有计划,有计划才有支出”,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树立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意识,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二)健全预算管理新机制

要建立起一种高效的、严格按预算执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按照高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设立项目库,建立高校预算项目体系。对经常性的支出项目建立有关的资料库,如教职工基本情况资料库、学生基本情况资料库、主要耗材或办公用品需要量及价格信息库等,由专人管理,及时变化更新数据库。对专项基建项目、维修改扩建项目等,尽早做好可行性研究,建好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减少资金的盲目性。

(三)强化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为预算管理创造了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根据财政部门审核过的预算编制用款计划进行核拨,把对资金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政府采购支付通过实施竞争、统一采购等机制,细化部门预算,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强化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规范的统筹安排预算资金,细化预算,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效益。

(四)注重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队伍建设

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财务干部队伍是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提升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财务人员要热爱专业、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知识、提高管理工作能力。

 

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处在一个新的特殊时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开拓思路,不断进行预算管理改革,创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法和手段,确保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推进精细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促进高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霞.《关于高校部门预算存在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2]程相斌.《强化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会研究,2010 ,(2)

[3]万春.《试论高校后勤集团公司预算管理》[J].浙江教育财会,2010,(2)

[4]崔静伟、苏佳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初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3)

[5]牛艳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编制办法》[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