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对优化县级统计工作环境的思考

2015-09-18 13: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县级统计工作既要完成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又要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和谐优良的工作环境有助于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拟对优化县级统计工作环境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统计工作;县级统计;统计环境
 

近年来,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县级统计部门处在衔接基层统计单位和上级统计部门的关键位置,其工作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和统计方法制度的执行,进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扩大统计工作影响力、提高统计工作社会认可度,营造和谐有序的县域统计工作环境,才能有力推动全社会统计工作的稳步发展。下面我对优化县级统计工作环境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县级统计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统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不足以承担目前多变的统计任务。基础牢不牢,人才是前提,当前的统计工作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加总,而成为了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统计人员在具有较高的数理分析能力的同时,还需要统计人员懂政治、经济,对社会各行业、各阶层有一定的了解。一是近年来充实进县级统计部门的人员中统计学专业毕业的屈指可数,导致县级统计部门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足以做好当前工作;二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统计数据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基础人员配备不足,乡(镇)、村、企业统计是基础的基础,是数据的源头,而恰恰是这些基层的统计人员不稳定,给统计源头数据的保障带来了影响。

(二)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办公场所狭小、经费短缺,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方面,在目前的县级统计机构中,大部分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统计局都是在政府大楼中占用几间办公室,统计局、调查队、普查中心等部门在一起办公,每逢大型普查、调查来临,都要临时租用办公场所,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交通工具、调研经费等的短缺,工作任务的繁重,致使统计人员很少能下基层调研,只能在办公室坐等基层报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第三,乡、村两级财政紧张,无力负担对自身发展作用不大的统计工作的经费,致使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举步维艰。

(三)统计数据质量在县级更容易受到影响。作为县级统计部门,是国家整体“统计大厦”中的基础,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了统计工作自身的地位。一是乡、村、企业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工作态度等原因造成的登记性误差,二是受各种利益的驱使,出现人为对统计数据进行干扰,导致数据失真;三是受行政干扰较大,县级政府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当地政府,办公经费由当地政府划拨。政府为完成目标考核任务,往往会给统计施加有形、无形的影响,导致数据失真。

(四)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的衔接不够。我国的统计制度是由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相结合的统计制度,而在县一级,这两者的接合是很不好的。一方面,部门统计的数字不能很好地到达统计部门并被有效地运用,另一方面,二者都调查的数据经常出现“打架”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五)社会各界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工作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高。一是统计法宣传不到位,社会各界对统计法的内容知之甚少,加之人们对某些统计数字的质疑,降低了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认知度;二是统计执法工作不深入,一些单位对统计工作不重视,造成统计资料报送不及时、伪造篡改数据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优化县级统计工作环境的思考

(一)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统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的统计队伍,以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和高水平的统计服务,推进统计科学发展。一要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的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招录统计学专业的大学生加入到统计队伍中来,通过输送新鲜“血液”,增强统计队伍的整体活力;二要有计划、分层次组织人员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在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微机操作等方面的业务能手,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三要加强对乡(镇)、村、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增强对源头数据的质量控制;四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从事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五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公正的激励,增强统计人员的工作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快统计管理制度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要改革统计管理制度,统计部门隶属于当地政府,人事财政都受到当地政府管理,不利于统计工作独立开展。可实行垂直管理,使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不受任何干扰,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二要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增强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的衔接度,在各个部门设立独立的统计科,逐月或逐季向统计部门报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三)以业务建设为核心,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是要以规范日常统计报表为核心,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把组织报表、审核评估、调研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乡(镇)、村、企业统计的管理,减少基层统计工作经费的负担,确保基层人员的工资、加班费、误餐费等按时、足额发放,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创新统计服务方式,对统计资料进行深加工,多出统计产品、统计新品、统计精品,才能赢得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四)以法制建设为关键点,增强整个社会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要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横幅、宣传画、宣传标语等传统形式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大型广告牌、广场宣传、巡展板、电子屏幕等宣传形式,充分挖掘宣传资源,形成立体多维的统计法制宣传态势;二要加强统计执法,积极展开统计执法大检查,逐步把以往的打击型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实现“查处一项违法行为,留下一份整改建议,规范一家报表单位,示范一片宣传效果,获得一种理解支持”的良好执法形象和优秀办案效果,积极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三、结束语

固本强基,增强统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统计工作环境,才能实现统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