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方式的探析

2016-12-20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农村小额信贷的范畴


农村小额信贷指面向农村客户额度较小的一种信贷业务方式。其主体包括经营者和客户方,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经营者主要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客户方包括普通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农村小额信贷的额度通常在十万元以内。随着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系统的规范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农村小额信贷单纯靠客户自身信用实现的几率越来越小,只有进一步拓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担保方式,才可以切实解决农村小额信贷客户方的融资问题。


二、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方式


目前,我国信贷实务中农村小额信贷的担保方式主要包括抵押、质押和保证。


(一)抵押。无论从现行法律规定还是从实务来看,担保方式抵押的最大症结在于抵押物的范围过于狭小,《担保法》以及担保物权主要针对城市借款人担保而设,农村借款人可以用于抵押的抵押物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0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单单从《物权法》180条的规定来看,第一款和第三款所涉财物和权益可用于农村小额信贷抵押,但物权法184条又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依据物权法规定的“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能抵押,180条第一款在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中不能适用。《担保法》与《物权法》在抵押物的规定上基本一致。


农村小额信贷实务中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包括有产权证明的商品房、汽车等价值较大的所有权明晰的物品以及有国有林权证作为权利标识的林权,农村小额信贷借款人当中享有此类抵押物的人数量较少。


(二)质押。质押,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目前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中以权利质押为主,主要为存单质押。动产质押适用较少的原因在于动产质押必须要转移质物的占有,金融机构占有管理质物要付出成本,因此一般不采用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的标的一般包括票据、存单、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但对于农村借款人来说,票据、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这些权益基本上不享有,所以农村小额信贷质押担保方式主要为存单质押。


(三)保证。法律认可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附加了更多的限制性条件,目前各金融机构采用的多为公职人员作为保证人的信用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基本已经绝迹。


三、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方式探析


(一)抵押。在抵押担保方式中,目前争议较大的是“农地”和“农屋”能否作为抵押物以及浮动抵押的细化问题。“农地”即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屋”即构建于宅基地基础上的农民私有房屋。“农地”、“农屋”是广大农民最主要的普遍享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如果二者能够进入资本流转的领域,则可以促进农村小额信贷抵押担保的实现。


1、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1)基于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现行法律规定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除外……”。《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国家无法提供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因此家庭承包的土地便成为农民安身立命得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法律允许用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便增大了农民失去土地的几率,一旦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时,他们的生活将无法为继,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2)基于农地的资本要素功能,准许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拓宽农村小额信贷的融资渠道,促进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物权法》125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该条确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为用益物权。《物权法》125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内容方面指出了权利主体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广大农民普遍享有的一项权益,其本身便是一项资本,如果能够将其作为抵押物或允许其自由流转,便能够充分体现其收益的权能,从而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增值,但就现有情形来看,其处于冰冻状态,无法实现资本的增值。


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这决定了农村小额信贷融资渠道狭小,农民享有的可以充当抵押物的物或权利本身比较少,无法通过抵押贷款,导致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或第三产业时缺少资金来源,阻碍了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每户农民都享有,具有普遍性,而本身价值也比较大,较适合充当抵押物用于农民贷款抵押。 


2、构建于宅基地上的农民私有房屋。构建于宅基地上的农民私有房屋即农屋,也可称作农村村民的房屋。


(1)农屋可否作为抵押物,理论界存有较大争议。有关农屋可否抵押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担保法》和《物权法》。《物权法》180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184条“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担保法》与《物权法》的规定基本相同,在《担保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可以抵押,第三十七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


农屋可否抵押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对《担保法》和《物权法》的理解不同以及法律原则适用的不同。《物权法》180条第一款中的建筑物和《担保法》第34条中的抵押人所有的房屋是否包括农村村民的房屋,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解释,理论界和实务中适用起来均有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应当包括农屋,并依据房地产抵押权设定的房地分离原则,主张农屋可以抵押,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另有学者认为,《担保法》和《物权法》从立法倾向上看都是针对城市居民,故其中的“建筑物”和“抵押人所有的房屋”不包括农屋,依据房地一体原则,因为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所以农屋不能抵押;另有学者认为,农屋绝对不能抵押,因为他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失去农屋,农民就会流离失所,影响稳定。


笔者认为,就目前法律规定来看,农屋不能抵押。从《担保法》和《物权法》立法倾向上看的确是比较偏重城市居民,所以其中的“建筑物”和“抵押人所有的房屋”不包括农屋。《物权法》182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据此,在房地产抵押权设定上,《物权法》确立的为房地一体原则。如果把农屋列入《物权法》180条第七款的范畴,按照房地一体原则,对农屋的单独抵押会置农屋于“空中楼阁”的地位,损害抵押权人的利益。从实务来看,各金融机构大都不接受农屋作为抵押物,他们所认可的房屋抵押物为农民购置的商品房。


(2)将农屋列入抵押物范畴具有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从所有权原始取得的角度来看,农屋是农民通过劳动得来的,应享有所有权;宪法和物权法对此也做了确认。农民对农屋享有完全的所有权,符合了担保物可自由处分的条件。《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由此可见,农村房屋可以转让,如果只允许农屋转让不允许设定担保,则必然会引发执法混乱,有违法律的统一性。


依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权法》不应将着眼点放在城市借款人身上,应赋予农村借款人同样的权利,不应限制农屋进入市场。在抵押权设定上的建筑物应包括农村房屋。《物权法》重在保护私有权利,体现平等自愿原则,故不应从身份上限制农民财产的自由流通,限制农民利用农屋融资的权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屋的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购买商品房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适时地将农村房屋列入担保物范畴,对于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发展农村经济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也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贷款支持经营活动的普遍需求。


3、细化浮动抵押制度,促进农村信贷担保的完善。《物权法》第181条:“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此条文便是对浮动抵押制度的规定,可以说是立法当中的一个创新。以浮动抵押的规定作为基础,可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中涉及到的农作物与农产品进行抵押。农作物属于半成品,对其可设定浮动抵押;农产品属于农业产品,如果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亦可设定浮动抵押。但现行法律对浮动抵押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譬如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范畴等问题并没有细化,还有待《物权法》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


(二)质押。质押担保方式中提上日程的为对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设定质权的可行性。


担保物权体现物的交换价值,质权也不例外。质权分为动产质权与权利质权,质权要成立,要求权利人对质物享有处分权,质物可以交易从而实现其价值。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属于权利质权。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内享有自主的使用、收益、流转权。操作中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为权力凭证进行质押,并将权利凭证移交质权人并在政府部门登记的时间作为质权成立的时间,当主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完全正确履行时,质权人可实现质权优先受偿。


(三)保证。在保证担保方式中,一方面可以继续推行“公务员担保”的保证方式;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农村联保制度市场化,引入商业性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担保公司,并加强农村保险制度的完善。


上述担保方式的实现均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


作者:陈丽琴 王宝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