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业的发展对高校的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校企联合办学是金融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 金融学专业 校企合作办学
一、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校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经济活动润滑剂的金融业的市场化也在加速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已经不适应快节奏高竞争的市场环境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尽快改革这种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本的灌输式的纯粹课堂教育模式,积极引入各种能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校企合作办学),使得高校能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会外语、善交往、能合作,符合金融学发展潮流,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由此可以缓解地方高校的招生压力。地方高校的招生比较集中,而生源又在不断缩小,只有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有发展的前途。
2.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输入适用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金融业是个以货币为经营对象,以财经、营销、法律和计算机等综合知识为经营的手段,风险性、竞争性和市场性极强的行业。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是该行业发展的根本。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面对国外优秀的金融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我国的金融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加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通过盲目的市场招聘获得的人才,往往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要,用人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培训,这无疑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教育,向高校提出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高校则可有针对性地更新、拓宽教育内容,为其培养所需人才。例如:嘉兴学院就与五矿期货签订了联合培养期货人才的协议,这对于我国金融期货行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有利于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降低教育成本
校企合作,可以在办学设施,训练场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等方面弥补高校独立办学的不足,金融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同时还能提供即懂得理论又会动手操作的技术人员,以丰富的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金融企业可借助高校的人才、图书资源集中的优势,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解决职工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这使得双方都能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达到降低双方教育成本的目的。
二、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面临的问题
1.校企合作办学使高校面临较大的改革成本,校企合作方案难以推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都凸显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特色,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高校都习惯了这种封闭式的运作方式。如果要推行校企联合办学,高校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育新型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这必然会增加高校的经营成本,如果高校将这一成本增加到学费中,必然增加学生的负担,进而会影响地方高校的招生能力。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下,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校企合作的规模难以扩大。
2.校企合作缺乏对金融企业的足够利益驱动,金融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
在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地方高校和金融企业是两个具有不同目标的机构,学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金融企业则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金融业由于待遇优厚,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一直是热门的就业方向。面对供不应求的招聘局面,金融企业会对毕业生设置层层障碍,其中毕业高校的知名度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金融企业也会更偏向选择更有知名度的高校合作,这使得地方高校在寻找合作单位时,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有金融企业愿意和地方高校合作办学,金融企业也会因为在该合作中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而没有动力投入足够的精力,这都使得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方案难以展开。再者,金融业的技能性强、风险高,在校生由于缺乏经验,很难在金融企业的实训中接触到专业核心的工作,而往往被金融企业当做免费劳动力,从事端茶倒水、整理文件和跑腿的工作,使得学生的实训目标难以实现。最后,被学校聘请的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企业内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兼职教学工作,由于这两种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管理机制等都有很大不同,两种工作会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而且往往难以协调。
3.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在我国,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使院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校企双方的合作一般由双方协商决定,政府和其他行业协会很少参与,在法律层面上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
三、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推进策略
1.政府及高校决策层要积极制定推动校企合作的各项法规和政策
要尽快完善我国校企合作办学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校、企业或科研机构各方在实施联合办学中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做好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成果的评估者”等角色。
2.高校要尽快提高认识,与企业协商拟定校企“双赢”的激励方案
面对市场需求的转变,高校在思想认识、政策、计划和管理上要尽快适应市场的需要作出调整,首要的就是协调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改革经费的来源上,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争取各种教育基金或地方政府的支持,即使难以获得外部支持,高校也要认识到这笔改革经费的投入是为了高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投入,将校企合作提升到高校的首要发展计划的高度。
地方高校在校企合作中要积极主动和企业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参加校企合作对企业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
。同时,地方高校还要充分的利用在金融企业担任要职的领导与高校的校友关系或过往的科研合作经历这一人情纽带,争取成为企业选定的校企合作伙伴。
在合作模式上,高校可以采用让企业参股或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对企业的投入予以一定的经济利益的补偿,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高校与企业共同拟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在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有合作的金融企业的参与,高校要深入金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对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金融企业共同探讨适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校企共同拟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安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课程安排要紧盯系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需要;二是对于技术性较强难度较大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有充足课时安排,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课程安排要多元化,既要满足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兼顾专业之外知识的丰富。可以通过选修课或聘请相关专家讲座的方式补充。四是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的内容挂钩,有利于节约学生的复习考证时间。五是要为校内实训课程拟定规范的实训指导书,实训内容要与金融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操作规范挂钩,以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动手能力。
4.高校要积极培育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当前的高校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理论水平高,实践水平低”的特点。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如果高校教师在课程讲授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一个难得的提高工作适应能力的机会。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的创造各种机会,让高校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让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来培养一支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校内模拟实训的指导能力,为校外实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5.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对于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要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协作的教学方式,即由校内教师先讲授理论基础部分,再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实务部分。实务的内容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在课堂上或在模拟实验室或到企业观摩的方式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理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透视[J].高等教育,2009(12).
[2]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
作者简介:陈燕,嘉兴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佘明龙,嘉兴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浙江嘉兴 314001)
注:本研究得到了嘉兴学院校重点教改课题的支持;课题名称: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与五矿实达期货合作办学为例;课题主持人:佘明龙,参与人:陈燕。同时还得到嘉兴学院校一般教改课题的支持;课题名称:立足班主任工作对校企合作办学有效实施模式的研究-以2011届期货班培养为例;课题主持人: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