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我国开征碳税研究综述

2015-12-14 11: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开征碳税以及“碳关税”的提出,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开征碳税的必要性、碳税的框架设计、碳税的经济影响等方面。文章将对我国开征碳税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重点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碳税 框架设计 经济影响
1.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一种污染税,在我国开征已势在必行。
  (1)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的需要。我国资源分布的显著特征是“富煤、少油、缺气”,这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有所行动。碳税作为公认的最有效的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理应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节能减“碳”,实行低碳经济已在国际社会达到基本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减排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既然减排是有益人民和子孙后代的事业,我们自然应该寻求主动。因此,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将其作为我国主动进行二氧化碳减排的行动之一,不仅符合国际环境政策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形象。
  (3)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而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也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还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
  (4)开征碳税是完善环境税制的需要。碳税作为一个独立税种或者作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配合其他环境税的开征,可以弥补环境税的缺位,构建起环境税制的框架,加大税制的绿化程度。此外,通过开征碳税,减少其他扭曲性税收,还能够实现整个税制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对深化税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计税依据
  碳税的征税对象是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理论上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最为合理。但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难以监测,技术上不易操作,征管成本高。实践中更多地是采用二氧化碳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5)计征方式
  碳税有从量和从价两种计征方式。从量计征是指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量、面积等为计税依据,按照固定税额标准计征。从价计征以课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为计税依据。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对生态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而与其价值量无关。因此,需要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
  (6)纳税环节
  一是在生产环节征税,由化石能源的生产、精炼、加工企业缴纳;二是在消费环节征税,由化石能源的销售商缴纳。从充分发挥碳税政策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消费环节征税,更有利于刺激消费者减少能源消耗。但从实际管理和操作角度考虑,在生产环节征税更有利于税收的管理和源泉控制。
  (7)优惠政策
  碳税的税收优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优惠。为了保护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对受影响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建立健全合理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机制。但是,享受税收 优惠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如与国家签订一定标准的二氧化碳减排或提高能效的相关协议,做出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努力。
  二是对二氧化碳减排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积极采用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
  三是对居民个人的优惠。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从促进民生的角度出发,对于个人生活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
3. 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关于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众说纷纭。
  第一种观点认为,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高鹏飞等应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建模工具MARKAL-MACRO,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我国能源系统碳减排政策的模型,研究了碳税对我国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指出征收碳税将会导致较大的GDP损失,当碳税水平较高时,减排的效果并不显著,而GDP损失却急剧增加[7]。魏涛远等利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有所下降[8]。张景华认为征收碳税会扩大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9]
  第二种观点认为,开征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甚微。发改委能源所近日发布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称,如果考虑中国减少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减少国内对能源产业的投资而增加对一些新兴产业投资所带来的效果,征收碳税对GDP带来的损失非常有限,甚至可能成为正面影响,并且对抑制能源价格产生积极作用[10]。据相关部门测算,开征碳税10年内,对GDP的影响大概在0.4%左右,这一影响随后将趋缓。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采用ERI-SGM模型,结合我国实际试算了两种碳税税率方案,即100元/吨碳和200元/吨碳。其结果初步显示:征收碳税可显著地降低能源消费的增长,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并能有效地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实行碳税政策的同时,也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采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对我国的未来经济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11]
  第三种观点认为,开征碳税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会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内会负面影响会降低。林桢以河南省为例,论述了碳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开征碳税在短期内会使生产成本提高、资金减少、就业下降,长期而言负面影响将逐步降低[12]。
  第四种观点认为,开征碳税在短期内造成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说影响会加剧。苏明等在2005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对碳税的经济效果给出了科学的预测与评价。其研究结果显示,静态角度来说,开征碳税会带来GDP、通货膨胀率、投资、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且农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比城市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大。从动态角度来说,开征碳税的影响后果会随着时间流逝,对经济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并且随着税率增加,影响幅度加大[1]
  第五种观点认为,开征碳税应该因地适宜。彭红枫等从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型出发,运用2007年地区投入产出表以及各省统计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样本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随着碳税水平的提高,地区越不发达,税负增幅越大,所承受的税负越重,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13]
4.结论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形势来看,我国开征碳税都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对碳税的税制框架进行合理的设计,发挥碳税积极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影响。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实施了碳税,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碳税方案。
参考文献
[1] 苏明,傅志华等.新形势下我国碳税政策设计与构想[J].地方财政研究,2010(1)
[2] 高萍.开征碳税的必要性、路径选择与要素设计[J]. 税务研究2011(1)
[3] 张晓盈,钟锦文.环境税收体系下的中国碳税设计构想[J]. 武汉大学学报,2010(6):852-858页
[4]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碳税的中国路径》,《环境经济》2009(09)
[5] 钟锦文,张晓盈.关于我国碳税征收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9-60页
[6] 郑雪梅.从欧盟国家的实践看我国碳税的引入路径[J],中国财政,2010(05):72-74页
[7] 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0):1335-1338页
[8] 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08):47-49页
[9] 张景华.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0(02)
[10] 盛中立.碳税“猜想”.环境[J],2010(01):45-47页
[11] 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 林桢,碳税开征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河南省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31):6-7页
[13] 彭红枫和吴阳.碳税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1(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