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前景探讨

2015-10-27 15: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朱磊,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后;冯锐,天津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222。


    一、引言
    近几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之间在新的业务领域的竞争越发加剧,在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产业链金融相关新业务,例如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争相推出了具有本行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
    通过对金融企业实践调研和总结,本文将产业链金融概念定义如下: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银行)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即通过将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供销商连成一个整体,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品及最终产品,最后连同最终消费者一起,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不断增值的金融业务模式。产业链金融很好地顺应了产业竞争升级为协作竞争的态势。这样,既可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也可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产业链金融融资方式的特点见表1。
    二、银行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与国内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实务界如火如荼发展不同的是,理论研究显得相对滞后。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限于各银行关于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实践总结,缺乏相关的理论佐证。因此,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研究银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意义
    据统计,国内目前所有企业拥有的存货达51394亿元,所有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55519亿元。由于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不能用于担保,有16万亿元的资金闲置。按照50%的贷款折扣率计算,这些资产可以担保生成约8万亿元的贷款。①但在传统融资模式下,企业不能以此获得银行贷款。
    从传统的融资模式来看,商业银行分别对产业链上的每个独立企业服务(见图1)。而中小企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的位置,由于企业存在规模小等问题,导致其融资过程中的抵质押问题和实物担保都难以解决,从而造成产业链由于缺乏资金产生断裂,核心企业也因为必须向外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使其运营成本增加。由此可见,整个产业链处于低效率甚至几近断裂的运作状态。所以,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产业链的正常连接和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把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视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以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中心,拓展产业链上的其他上下游中小企业,一个整体的业务链和风险控制链就形成了,于是融资这一困扰企业的难题便能有效解决,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整体的良性发展(如图2)。
    
    
    图2 产业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与产业链成员的关系
    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产业链金融服务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效率,也使自身的产业链更加牢固。对商业银行来说,产业链金融业务是一项开拓金融业务,是抢占金融市场的一次大胆创新,可以派生出很多的金融相关新产品和新服务。在金融市场存在资本约束和经济附加值增加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研究尤其是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完善信贷结构、拓宽经营思路、增强创新理念、提高获利水平和增强控制风险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工商银行产业链金融案例分析
    (一)工商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
    现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供应链会员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融资管理、结算管理等一整套的综合产品服务。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合作模式的演进,实体经济的竞争已由企业单体竞争模式升级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竞争模式。发展产业链金融也成为工行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打造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截至目前,工行已确定1657户国内贸易融资核心客户,产业链融资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二)工商银行“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产业链金融主要看重两类企业,一类是在实力型企业产业链体系中比较稳定的中小企业,另一类则是国内高端客户,拥有垄断资源,设计、采购、加工等环节开始走向全球。本案例以沃尔玛中国有限公司为例,说明工商银行产业链金融业务。
    作为世界企业500强的沃尔玛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每年高达120亿美元,上游供货商多为中小型企业。但是,由于这些供货企业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抵押,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规范化管理较为缺乏等制约因素,使得这些中小供货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导致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产业链上游中小供货企业的融资难题,工商银行采用产业链金融的融资方案,充分依托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誉,整合管理业务过程中的物流、现金流,为沃尔玛的上游供货商提供全流程的融资服务支持,解决了融资难题,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a-银企之间开立国内信用证合同。
    b-核心企业与供货商签订买卖合同。
    c-工商银行为核心企业开立国内信用证。
    d-工商银行为上游供货商核准授信的额度。
    e-供货商在收到国内信用证之前,凭借核心企业对其签发的订单向银行申请融资。
    f-供货商收到国内信用证后,在货物装运前办理打包贷款,并在货物生产装运完成后向银行提交有关单据,银行可在授信额度内简化手续办理相关业务。
    g-核心企业在信用证的到期日进行付款。
    面对融资风险,工商银行依托强大的结算平台,开发出现金流分析系统,通过网络对产业链上的物流、信息流、现金流进行跟踪,实时掌握供应商在沃尔玛的订单和应收账款情况,并进一步与沃尔玛产业链系统对接,建立还款专户,锁定还款资金,增加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了银行融资风险,同时为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了技术保障。
    2005年6月,工商银行首次推出沃尔玛供应商保理业务试点。次年7月,银行以保理业务的成功运作为基础,继续拓展融资服务链条,相继推行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链金融产品。在同年12月举行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工商银行以《核心企业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获得“最佳中小企业融资方案”的奖励,继而开拓了产业链金融发展的新局面。
    
    图3 沃尔玛及其供货商产业链金融业务流程
    四、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对于商业银行和产业链各方企业来讲,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拓展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 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践方面来看,目前国内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存在着以下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产业链金融业务实施范围有限,目前仅在部分敢于创新的银行率先实践,其他的一些银行虽然也有类似的业务但是都缺乏识别度,缺乏鲜明的特色;没有对产业链金融相关的产品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金融创新产品的品牌形象宣传渠道局限,缺乏有效的宣传策略,使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受限,进而影响银行在同行业的竞争力,错失发展良机。
    另外,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仅集中在开发部分产品,产品类别十分有限。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能够办理的产业链金融业务产品无外乎都是传统的贸易融资类产品,而且大部分都是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融资产品。尽管有部分商业银行推出了针对国内中小企业的有特色的产业链金融产品,但是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在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等方面都不甚明显。
    (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经营理念的问题。目前,商业银行主流市场业务开始发展变化,银行越来越重视大型企业客户及其依托的中小企业衍生客户的业务需求,这部分市场利润的争夺也是至关重要,因而产业链融资业务的拓展和稳固变得尤为迫切。但是,许多商业银行并没有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及时整合自身的营销重点和调整经营方向,具体体现在,仍把大型企业客户或者垄断型企业客户作为目标市场,信贷主要投向这类大型企业,间接挤压了潜在的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商业银行选择大客户作为营销重点,普遍认为会降低运营风险,进而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但是,也正是由于大型企业较高的市场地位,往往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例如要求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等,从而降低了银行综合业务收益率;另外,大型企业往往拥有多家合作银行,这也造成了大企业对某家银行的忠诚度偏低,增加了银行获取核心客户的难度。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在数量和市场贡献率等方面已远远超过大型企业,政府也在逐步推行积极的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的营销重点等也应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2.组织管理的问题。商业银行内部缺乏配套的产业链金融管理机构,部门设置分散。例如融资业务的营销和管理等职能部门分散,彼此缺乏协调,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使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整体竞争优势被大大削弱了。另外,产业链金融业务处理流程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融资决策链条长、审批环节繁多,降低了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负责审查审批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与产业链金融业务相关的专业团队,造成产品经理、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及其他责任人的职责不明晰,业务实施的整体管控能力严重不足。
    3.技术水平的问题。现在是电子信息化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及时化和准确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体现在产业链金融中信息技术的科技含量水平普遍不高。产业链金融业务要求银企多方实现高度的物流、资金流链接和及时的信息共享,但是限于国内企业、物流企业和相关银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发展程度不均衡,无法将产业链金融业务有效整合到这一技术平台上,导致贸易环节和融资环节滋生额外成本,挤压了产业链金融业务各方的盈利空间。
    4.物流企业的问题。产业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发达完善的物流系统的支持,物流企业的成熟度和资信度直接影响产业链金融业务运行的质量。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物流环境也较复杂和混乱,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标准,因而物权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场普遍缺乏资信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滞后,企业欠缺完善的配运网络,很难满足银行要求掌握物流信息实时监管的行业标准。另外,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市场竞争激烈,少数物流企业可能会在利益的驱使下逆向选择,做出违背行业道德的行为,危害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5.风险控制的问题。与为核心企业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传统融资模式不同的是,产业链金融业务建立在融资对象与核心企业共同的贸易关系基础上,这就对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全新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产业链金融的融资企业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导致企业之间以及银企之间缺乏可靠的信用保证。大部分银行仍主要以融资信息的简单静态分析为主,导致信贷业务政策与业务发展目标不匹配;银行迫于人力和资金等资源的限制,无法独立地收集、调查和分析产业链中所有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产业链的整体情况缺乏全面准确地掌握;面对产业链融资企业经营方式或政策的改变,无法及时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方案。这些局限无疑都增加了银行贷款资金的使用风险。
    五、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1.调整经营理念。商业银行应加强产业链金融产品的品牌塑造。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品牌策略时,应考虑产业链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避免出现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提升融资产品品牌的竞争力,例如开展“一牌多品”的营销策略,塑造品牌的统一形象,提高品牌辨识度,维持并逐步提高市场份额。
    2.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对于制定和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银行内部应设立专门的业务主管部门,明确该部门的职责权利,对产业链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从组织结构上为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另外,应加大对产业链金融相关业务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开展纵向层级管理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如有针对性地对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和具体业务操作人员展开特定培训内容,增强各职能各层级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起银行从业人员相关资质认证制度,通过针对性学习,提高信贷人员的政策法律认知水平及相关领域业务操作技能,从而达到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要求的高水平,保障市场开发的力度,推动银行产业链融资业务的全面发展。
    3.构建融资信息服务平台。银企各方应加快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减少银企之间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中小企业融资难,产业链金融发展不顺畅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解决这一问题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政府搭建公共金融服务链信息平台,把企业分散的信 息如工商登记系统、税务系统、海关系统、物流系统和银行等机构各自掌握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共享的信息交互平台上,依托这个平台银行可以推荐自身具有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同时银行也可以获取资信实力好的企业和市场空间广阔的企业项目等信息,从而较好地处理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产业链金融的良性发展。
    4.加快物流建设。在产业链金融运行环节中,物流企业扮演着重要的监管人角色,所以,加快国内物流建设势在必行。应加强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加快引进大型的物流企业,及时跟踪评估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贷后管理动态分析,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5.增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时,要密切关注整个产业链的运行状况,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信息,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态势,有必要建立一套及时准确的预警评价指标系统,以便于银行能够实时有效地获得产业链的相关信息。利用这种预警评价指标系统,如果由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某些指标出现异常时,会及时地向银行发送预警信息,开启危机处理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以确保产业链有效地运行;此外,银行应跟踪评价核心企业的经营动态和位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融资企业,及时调查和科学评估产业链金融融资企业的经营业绩状况、质量和成本控制、新产品和技术开发程度、用户满意度水平以及有关交货协议等发展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将具体情况及时告知相关企业,以便企业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改良,从而保证整个产业链条的持续安全运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