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股与增发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一)配股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03年沪市实施配股的14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为了观察配股前后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 样本的选择范围是:2002年(配股上一年),2003年(配股当年)和2004年(配股下一年)的财务数据。用来进行逐步分析的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配股之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三项财务指标的变动率。
通过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实施配股的当年,14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4,2002年的数据则为0.285,2003年有10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较2002年的增长为负数,平均下降了18%,1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保持不变,3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出现了小幅度的增加。相比于2003年,2004年的经营业绩出现了进一步下滑,平均每股净收益下降了31%,为0.202,11家每股收益较2003年的增长为负数,只有3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正数。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判断:大多数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筹集的资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上市公司在配股之后的获利能力出现了下降。
通过对表2和3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14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和2004年,14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下降了17%和32%。2003年,有11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负值,有1家公司与上年持平,有2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正数。造成上市公司配股之后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投入到主营业务中的资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了投资收益率递减的问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将新筹的资金投入到了企业的其他项目中,没有投入到主营业务中。这些都表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增发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03年在沪市实施增发新股的8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结合财务管理理论,着眼于分析增发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对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变动率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表4、表5和表6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实施增发的当年(2003年),相比较于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都出现了下降。2004年,这三个指标都继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2003年和3004年每股收益较增发前平均下降8%和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较增发前平均下降22%和59%,净资产收益率较增发前也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上市公司在增发融资后,经营业绩并没有得到提高,获利能力反而更差。上市公司在增发融资之后,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主营业务收入也没有获得增长。究其原因,上市公司并没有将增发筹集的资金按计划投入到企业的新项目中,或者投入了,但没有改善企业经营业绩。
(三)两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比较分析 引用章卫东(2005)《股权再融资条件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研究》中的数据,对2001年实施股权再融资的121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其中采用配股方式筹集资金的有99家,采用增发方式筹集资金的有22家,结合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分别与增配前1年、增配后1年和增配后2年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表7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 121家上市公司在2001年实施配股和增发的一年和两年后, 配股公司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要高于增发新股公司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 2003年这一现象最为明显,实施增发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降,完全是负增长,而配股公司则是正增长,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较相比于2002增长64.24%,每股收益较相比于2002增长50%。这一论证是具代表性,因为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判断, 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比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显著差。
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低下原因分析
(一)大股东控制导向 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大多数为非流通股,增发和配股等股权再融资行为也不会改变大股东的控股地位。通过高溢价的增发和配股来提高每股净资产,最大化大股东利益,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给大股东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经营业绩的提高所带来的好处。因此,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要目标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经营业绩的提高。
(二)再融资资金使用不当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存在着较明显的“圈钱”动机,缺乏严密而科学的项目投资评估,没有遵循谨慎对待重大投资项目的原则,凭着管理人员的主观冲动盲目上项目,往往导致新项目投资获利能力低下甚至失败。甚至有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无偿占用、股利分配等各种途径转移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
(三)资产负债率偏低 在平均资产负债率上,我国上市公司不仅低于美英等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上市公司,而且低于德日等国家上市公司。虽然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但大多数上市公司只要能够进行股权再融资,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这样进一步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公司业绩造成了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管征:《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