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及金融资产监管的方法分析

2015-10-20 09: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产融结合是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世界500强企业中80%以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近些年来,我国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步伐明显加快,结合范围宽泛,但结合方向都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单向流动。对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金融资产监管,既要创造条件促进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又要健全制度加强监管,重点防范化解风险,推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 键 词:中央企业;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产融结合;金融资产;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3-0013-04
  资本具有两重属性,其一为逐利与增殖的自然属性,其二为凝结社会关系与承载经济活动的社会属性。而当资本属性与金融特性交织渗透,风险危机、收益回报和虚拟泡沫等便集中凸显。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中央企业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金融领域成为关注热点和重点之一。在中央企业的成长发展轨迹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结合、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影响的发展态势更加鲜明,而其中隐含的风险和现实的挑战也随之增大。尽管关于中央企业是否能够涉足金融领域以及如何涉足金融领域的分歧和争论很多,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已经证明,产融结合是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放眼世界500强企业,其中80%以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因此,需要正视中央企业产融结合事实与现状,理性分析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动因与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加强和完善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体系,进而为推动中央企业做优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现状与特点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了特定目标,在经济运行中通过股权、业务、资金、信息和人事等多种方式进行的结合与互动。 在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进程中,禁止、批评、默许和支持均有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部分中央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巨大损失, 让人记忆犹新。2011年末,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产融结合”,中央企业产融结合有所提速。
  (一)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状况
  近些年来,中央企业涉足金融领域、深耕金融领域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2009年,中国石油以现金认购克拉玛依银行(更名为昆仑银行)92%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中国移动以398亿元认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股份, 成为第二大股东。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仅2009年末,正常经营的52家信托公司、50家资产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25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39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具有中央企业背景的产业资本已经实际控制了24家信托公司、19家证券公司、12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20家人寿保险公司, 股份分别占到46%、38%、48%和51%。这些数据已经表明, 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从过去的边缘从属地位正在向金融市场的舞台中心挺进。从部分中央企业参股、控股金融机构情况可见一斑,见表1。
  (二)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主要特点
  1. 产融结合方向是单向的。 即都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单向流动,这与我国现行金融法规相关限制约束有关,也说明金融资本作为相对稀缺资源仍具有比较优势。
  2. 产融结合方式是多样的。 从组建财务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到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战略选择的能力。
  3. 产融结合范围是宽泛的。 从横向角度看,120多家中央企业中1/3以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沪深两市共有133家主业清晰的企业参股金融业,国资背景的公司为94家,而21家是中央企业成员单位。从纵向角度看,实施产融结合的中央企业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租赁等几乎所有的金融领域。
  4. 产融结合状态在不断调整。 与早期的产融结合有所不同,当前中央企业产融结合过程中,有进有退,有结合也有分离,许多中央企业开始进行金融股权转让, 着手对金融板块进行重组和整合。 例如,2010年9月,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转让整合金融类资产后,华电集团也开始加速整合金融类资产,挂牌转让所持烟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65%的股权,合计2.73亿股。
  二、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动因与风险
  (一)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动因
  1. 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一是产融结合可使中央企业规模实力大大跃升, 且成本提高远远低于业务规模扩张速度;二是在拓展市场、细分产品、信息传递、资产管理及建立网络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和效率。
  2. 有利于实现协同价值。 一是因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经济运行特性不尽相同, 两者结合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二是产融相互依存、相互驱动,以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支持金融发展,以金融资本为后盾推动产业资本发展, 使中央企业通过产融结合产生协同效应而获取竞争优势; 三是产融双方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互通有无,可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和知识等生产要素发挥更大作用,形成资源整合优势,提升整体价值。
  3.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一是产融结合使中央企业在共同产权约束和一体化经营中, 确保交易稳定和持续,通过严控关联交易规模与加强风险控制,减少信息失真与市场不确定性,降低经营风险,又可避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而引发的道德风险; 二是中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涉及大量外部金融交易活动, 一般要按较高的市场价给付金融企业相应的报酬费用, 将资金外部循环内部化, 可以节省外部交易成本、增加内部利润。
  4. 服务实体产业发展需要。 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在实体产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庞大的利益相关者, 各产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利益相关者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产融结合可使中央企业获取更具个性与特色的金融服务。
  5. 促进国际化战略实施。积极“走出去”和国际化经营是中央企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做优做强”的重要举措。相对于产业资本而言,金融资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通用性和社会性,借助产融结合是中央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 要:产融结合是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世界500强企业 中80%以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近些年来,我国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步伐明显加快,结合范围宽泛,但结合方向都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单向流动。对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金融资产监管,既要创造条件促进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又要健全制度加强监管,重点防范化解风险,推进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 键 词:中央企业;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产融结合;金融资产;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3-0013-04
  资本具有两重属性,其一为逐利与增殖的自然属性,其二为凝结社会关系与承载经济活动的社会属性。而当资本属性与金融特性交织渗透,风险危机、收益回报和虚拟泡沫等便集中凸显。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中央企业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金融领域成为关注热点和重点之一。在中央企业的成长发展轨迹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结合、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影响的发展态势更加鲜明,而其中隐含的风险和现实的挑战也随之增大。尽管关于中央企业是否能够涉足金融领域以及如何涉足金融领域的分歧和争论很多,但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已经证明,产融结合是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放眼世界500强企业,其中80%以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因此,需要正视中央企业产融结合事实与现状,理性分析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动因与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加强和完善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体系,进而为推动中央企业做优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现状与特点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了特定目标,在经济运行中通过股权、业务、资金、信息和人事等多种方式进行的结合与互动。 在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进程中,禁止、批评、默许和支持均有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部分中央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的巨大损失, 让人记忆犹新。2011年末,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指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产融结合”,中央企业产融结合有所提速。
  (一)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状况
  近些年来,中央企业涉足金融领域、深耕金融领域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2009年,中国石油以现金认购克拉玛依银行(更名为昆仑银行)92%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10年,中国移动以398亿元认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股份, 成为第二大股东。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仅2009年末,正常经营的52家信托公司、50家资产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25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39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具有中央企业背景的产业资本已经实际控制了24家信托公司、19家证券公司、12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20家人寿保险公司, 股份分别占到46%、38%、48%和51%。这些数据已经表明, 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从过去的边缘从属地位正在向金融市场的舞台中心挺进。从部分中央企业参股、控股金融机构情况可见一斑,见表1。
  (二)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主要特点
  1. 产融结合方向是单向的。 即都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单向流动,这与我国现行金融法规相关限制约束有关,也说明金融资本作为相对稀缺资源仍具有比较优势。
  2. 产融结合方式是多样的。 从组建财务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到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战略选择的能力。
  3. 产融结合范围是宽泛的。 从横向角度看,120多家中央企业中1/3以上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沪深两市共有133家主业清晰的企业参股金融业,国资背景的公司为94家,而21家是中央企业成员单位。从纵向角度看,实施产融结合的中央企业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租赁等几乎所有的金融领域。
  4. 产融结合状态在不断调整。 与早期的产融结合有所不同,当前中央企业产融结合过程中,有进有退,有结合也有分离,许多中央企业开始进行金融股权转让, 着手对金融板块进行重组和整合。 例如,2010年9月,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转让整合金融类资产后,华电集团也开始加速整合金融类资产,挂牌转让所持烟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3.65%的股权,合计2.73亿股。
  二、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动因与风险
  (一)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动因
  1. 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一是产融结合可使中央企业规模实力大大跃升, 且成本提高远远低于业务规模扩张速度;二是在拓展市场、细分产品、信息传递、资产管理及建立网络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和效率。
  2. 有利于实现协同价值。 一是因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经济运行特性不尽相同, 两者结合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二是产融相互依存、相互驱动,以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支持金融发展,以金融资本为后盾推动产业资本发展, 使中央企业通过产融结合产生协同效应而获取竞争优势; 三是产融双方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互通有无,可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和知识等生产要素发挥更大作用,形成资源整合优势,提升整体价值。
  3.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一是产融结合使中央企业在共同产权约束和一体化经营中, 确保交易稳定和持续,通过严控关联交易规模与加强风险控制,减少信息失真与市场不确定性,降低经营风险,又可避免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而引发的道德风险; 二是中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涉及大量外部金融交易活动, 一般要按较高的市场价给付金融企业相应的报酬费用, 将资金外部循环内部化, 可以节省外部交易成本、增加内部利润。
  4. 服务实体产业发展需要。 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在实体产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庞大的利益相关者, 各产业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利益相关者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 产融结合可使中央企业获取更具个性与特色的金融服务。
  5. 促进国际化战略实施。积极“走出去”和国际化经营是中央企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做优做强”的重要举措。相对于产业资本而言,金融资本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通用性和社会性,借助产融结合是中央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 构建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协同联动机制。在我国目前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下,金融央企由财政部主管,实业央企由国资委主管,与央行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并存。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已呈现国资委、财政部及“一行三会”多头监管的局面,明确主管部门及监管部门的管理边界与业务重点在当前尤为重要。(1)以国资委为主,研究起草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的指导性文件,成立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工作小组, 负责对外沟通联络,对内开展工作。(2)建立国资委、财政部和“一行三会”的协同工作机制,在法律法规与配套制度的前期调研和起草阶段,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联合论证,达成共识。在修订和完善阶段,要相互征求意见,积极采纳各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阶段,要共同督导政策的执行,实现无缝对接。逐步探索建立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这在当前体制下,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是改变监管模糊和功能交叉的重要方面。(3)统一针对产融结合、金融资产的计算口径和范围, 规范报告制度和风险监控体系, 设计系统的现场与非现场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及时获取信息并分类汇总,增强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做好研究分析。(4)将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列入国有企业监事会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力度,灵敏及时地发现问题,快捷准确地向出资人报告涉及金融资产的重要经营管理情况、重大风险和重大决策,逐步实现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督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然性。由于独特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特点,及其不断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对如何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清楚地看到:监管的经济实质在于, 向着帕累托最优的目标持续改进以创造社会价值,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资本增值和为所有股东创造价值。 而监管的法律实质在于, 通过提供可被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契约和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在于通过有效监管和规制惩戒失范性以维护市场秩序和竞争秩序。因此,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终极目标趋同、制度契约完备、权责边界清晰和信息沟通顺畅, 这是中央企业金融资产监管需要的,也是需要大力推进的。
  参考文献:
  [1]程迅. 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J]. 1996(1).
  [2]余鹏翼. 产融结合的制度变迁及制度安排. 经济学动态[J]. 2002(6).
  [3]朱小强. 我国产融结合的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 2003(6).
  [4]巴曙松. 央企产融结合之道[EB/OL]. 财经网,http://www. caijing. com. cn/2010-05-10/110436110. html.
  [5] 林蓓. 央企再掀金融类股权资产整合潮[N]. 上海商报,2010-09-17.
  [6]鲁菲,李其谚. 极度调查:央企加速扩张 抢占金融“山头”[J]. 财经国家周刊,201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