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的策略分析

2015-10-16 0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的现状
  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一)中国茶叶生产现状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西藏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呈现以下特点:
  1.茶产量稳步增长,不断开发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名优茶生产在中国各茶叶主产区得到大力发展,许多企业开始致力于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不断开发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为将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吴裕泰茶叶公司还开设了内府菜,提出不仅要“喝茶”更要“吃茶”。目前,已经在京开设了两家内府菜餐厅,效益较好。这说明,消费者较为喜欢茶营养食品,关于“吃茶”的概念,企业还需要多宣传,多推出类似的产品。
  2.茶产区域分布明显,特色茶区快速发展。红茶主要在广东、云南;乌龙茶主要在福建,花茶区主要在福建、广西、湖南等,名优茶区主要有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省及主要的茶区。特色茶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发展的新亮点,如新昌的龙井产区,湖南环洞庭湖的银针产区,安溪的乌龙茶区,云南的普洱茶区等等。
  3.产品结构优化加快。传统茶叶创新速度加快,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名优茶和质量安全茶叶有明显增加。名优茶总产量53万吨,同比增加4.4万吨,增加9%;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加49.8亿元,增加19.3%。无公害茶园面积1763万亩,同比增加187万亩,增加11.9%。有机茶园面积136万亩,同比增加17.8万亩,增加15.1%。
  (二)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1.茶叶出口形势比较乐观。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①
  2.绿茶、红茶、乌龙茶出口增加,特种茶出口呈下降。早各种茶叶出口中,绿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品种,其次是红茶和乌龙茶,但是花茶出口数量下降较为明显,而普洱茶出口数量下降的幅度更快,接近20%。2010年我国主要出口茶叶的情况。
  3.六大市场仍是中国茶叶出口的重点。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上万吨的市场依次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美国、日本、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贝宁和毛里塔尼亚。上述市场占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额的60%和56%②。未来中国茶叶出口仍应把独联体、亚、非地区伊斯兰国家、美国、欧盟、日本和中东等六大市场作为重中之重。近三年各主要出口国的出口量。
  由于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加上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绿色贸易壁垒毫无疑问的成为我国茶叶出口中最大的障碍。
  二、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界定
  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物、植物或安全甚至生命、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采取直接和间接的限制性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
  (二)中国茶叶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1.发达国家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茶叶卫生要求,将大部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降至原来的1/100至1/10;在2002年12月16日发布的新标准中,绝大部分农药以仪器最低检出限作为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在2003年3月14日发布的法规中规定,将从2005年起对未在欧洲登记注册,或没有充分依据说明其残留对消费者不构成危害的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均不得超过最小的“违约标准”。
  2.发达国家的茶叶检验项目。近几年,发达国家规定的茶叶检验项目不断增加。欧盟在2003年的新标准中规定了193种农药项目,比2001年颁布的标准又增加了59项;德国在2003年的新标准中规定了146种农药和有关化合物项目;日本在2003年的新标准中规定121种农药项目。
  3.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欧盟自1993年以来,先后发布了至少15个涉及茶叶中农残限量的指令;从1991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陆续禁止了460种农药在欧盟销售和使用;目前还在对约600种农药进行重新评估和审定;最近又出台了若干关于修订标准的法规和指令,以后将有一系列标准被修订。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直接导致茶叶出口量下降。欧盟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149/2008)于2008年7月29日已经实施,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且随着欧盟主要茶叶进口国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将从低价茶转移到无公害茶、有机茶以及符合欧盟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要求的茶叶。受此项标准的影响,2009年我对欧盟(27国)茶叶出口1.83万吨,金额5997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75%和12.39%③。
  2.致使我国茶叶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我国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生产的茶叶种类在世界上最齐全。而且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当今世界上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 。但是2011年国际市场占有率只有19.4%。事实上,随着我国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2006年茶叶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取消,更多企业参与茶叶出口,但茶叶出口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同时,我国茶叶不但面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品牌的竞争压力,而且面临着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对我国茶叶出口形成的冲击。
  3.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成本并削弱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绿色壁垒的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诸环节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为达到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我国出口茶叶的企业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检测、认证和鉴定手续,对生产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做大幅度调整,从而导致企业支付的相关费用增多,企业产品的内在化环境成本提高,最终推动企业营销成本总体上涨。单纯从价格上看,我国企业将失去原来的低价优势。
  4.改变茶叶出口的地理分布。欧盟、美、日等一直是我国茶叶的重要出口市场,自欧盟实施新的农残限量标准后,美、日、澳、俄等国亦仿效欧盟提高对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增加非茶类夹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毒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对进口茶叶设限,导致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逐步减少。
  (二)积极影响
  为了帮助各地茶叶企业和茶农应对欧、日近乎苛刻的“绿色壁垒”,提高我国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从2007年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就与德国质量服务国际公司联手,在湖南、浙江、安徽、福建云南等产茶大省共同举办了多期“出口欧盟茶叶质量安全培训”。由德国派来的技术专家深入到茶叶生产、加工第一线,向我国茶叶生产商讲解欧盟茶叶标准质量要求、种植加工规范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帮助企业降低及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危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正是在政府、商会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以来,我国茶叶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高端品种出口不断增加,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创历史出口最好业绩。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最新资料显示,在去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出口平均价格比上年提高了13%至14%;出口创汇比上年提高了14%至15%④。
  四、我国茶叶出口应对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作为世界贸易出口大国,中国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的二重性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规避其负面作用,我们认为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
  (一)宏观方面
  1.搭建国际茶叶展示交易平台。政府应建立国际茶叶交易市场,改变我国茶叶交易方式,实现现货交易与期货、拍卖、信用、综合采购交易等方式的结合,为我国茶叶企业提供现代化的交易平台,解决我国茶叶国际贸易不畅通的瓶颈。通过现代交易平台召开国际会议、组织专业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外商了解中国茶业发展状况,展示企业的茶叶标准化生产(包括茶树栽培、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和包装)、营销(市场拓展)和管理等,达到提高我国茶叶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出口的目的。
  2.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我国虽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国,但国际茶业界和多数茶叶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缺乏了解。要在国际市场上广泛开展中国茶产业系列宣传造势活动,向各国消费者普及中国茶知识。近几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虽然多次组织国内茶叶企业出访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茶叶行业专业会议,宣传中国茶,开展茶系列促销、宣传、洽谈等推广活动,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知名度,但进行全球茶宣传和茶知识的普及是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需政府、行业和企业的联手互动。我们要借鉴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常年向消费国百姓进行茶叶新产品宣传及市场拓展的做法。
  3.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茶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茶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与茶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企业龙头企业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它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作为龙头企业,要有实力,能有效开拓市场;要有市场意识,能引导生产,不断开发新产品;要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并能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辐射能力直接影响茶业产业化的进程和水平。
  我国茶叶生产企业要跨越“绿色壁垒”这道槛,实现茶叶出口快速增长,就必须依靠产业化发展,实现产品价值链的统一经营管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形成现代化的产业群。同时,政府应引导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茶叶企业群体。对茶叶企业申请的农业产业化和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等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应优先考虑。
  (二)微观方面
  1.推广无公害茶叶以及有机茶的生产和出口。有机茶价格高,科技含量大,市场潜力广,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有资料表明,目前,有机茶世界总销量为6OO0吨左右,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鉴于目前我们并没有找到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超标问题的方法,我们认为有机茶的推广则可以推动我国茶叶发展和出口。发展有机茶需要与茶农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行“公司+基地+茶农”的模式,全方位指导茶农进行有机茶生产,产茶区应加强农药的使用管理,引导茶农安全用药,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茶产品,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三个方面控制好。
 2.改善种植方式,发展规模化生产。我国目前的茶叶生产模式是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缺乏规范化的生产过程,而且分散的农户对茶叶种植和生产投入不足或根本没有投入,造成茶叶质量无法提高等一系列弊病。因此必须尽快发展我国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茶叶科技的投入、进行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研究和开发。
  3.多方面入手,全面绿化茶叶的产销流程。作为一项产品,茶叶同样也要讲究产品销售的各项策略。从茶叶的生产角度,要求其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对社会环境不产生任何的负面作用,做到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4.创立绿色品牌,树立绿色形象。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相对规范,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品牌形象的树立,当前尤其要创立绿色名牌、绿色形象。名牌是高质量的象征,是企业及产品良好形象和信誉的象 征,而名牌创立是以优质作保证的。
  5.开拓新兴市场。为扩大我国茶叶出口,解决茶叶生产量增价跌的问题,企业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兴市场,缓解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我国茶叶生产商要积极赶赴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开展市场拓展活动,宣传、推销我国优质茶产品,对各市场进口茶叶品种要求、经营方式、市场环境及当地政府政策措施等进行调研,更有效促进我国茶产品的出口。
  注释
  ①《2011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11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2年1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0年1月.
  ④《2009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09年11月.
  参考文献
  [1]叶全良.国际商务与技术性贸易壁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37-238.
  [2]金德有.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200-203.
  [3]赵伟,沈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10-113.
  [4]李俊江.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9(3):47-52.
  [5]刘杰.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4):43-44.
  [6]张体魄.破解绿色壁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J].前沿,2008(12):164-166.
  [7]陈岩.试论“绿色壁垒”下的中国茶叶出口[J].农业经济,2008(6):87-88.
  [8]Implement Obligations Seriously Enjoy Rights Fully Make Active Counter measure to the Barrier of Foreign Technology Trade[J].China Standardization,2009,Vol.Jan.
  作者简介:许亚运(1991-),女,安徽宿州人,安徽财经大学2011级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