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
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
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
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28、盈余管理研究
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31、论绿色会计
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
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
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44、试论会计监管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52、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3、论杠杆收购
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债转股问题研究
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40、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审计方面
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
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7、审计质量控制
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1、论审计风险防范
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9、试论审计抽样
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四、电算化会计类
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电算化系统审计
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
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
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
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
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
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
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
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
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
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
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
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
首先,写自己熟悉的领域,保证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顺利。
本科阶段的学习,涉及了会计学的方方面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全面掌握这些知识,而且每个人深入的领域、擅长的分支学科都不一样,在会计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也就不一样了。大家应当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有的同学比较熟悉中国会计准则,那就做中国会计准则方面的选题;有的同学比较喜欢财务管理,那结合会计学的特点做一篇财务管理方面的论文也是很不错的;有的同学比较擅长审计领域,那么就做审计方向的论文。
之所以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做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自己投入了比较多的心血和精力,掌握的信息比较多,手头上的资料比较全、细、宝贵,甚至有时候不用查资料,直接凭记忆就能找到关键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写起毕业论文来就比较顺利了,就算遇到问题也能比较迅速地找到解决的方向和办法。
其次,不要完全用现成的题目,保证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灵活性。
不管是学院的老师还是在网上,或者在同学之间,都会提供或者分享一些会计毕业论文题目,这些题目有用吗?有用,但不是很好用。一方面在你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还没有想法的时候,它们可以给你一些思路;另一方面,如果你完全按这些选题中的某一个题目来写,那么就显得比较被动,不能自主,甚至想写什么不能写,不想写什么却一定要写,缺少灵活性。
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别人给的题目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修改为适合自己的题目。具体做法大概就是根据别人提供的选题,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再根据这个思题提出自己的选题和确定最后要写的毕业论文题目。这样做,一来使用了别人的建议,二来能够照顾自己的写作灵活性,自主安排写作的内容。
最后,尽可能用“小”题目,保证毕业论文写得既高效又深入。
很多人在写了论文之后都有一个感受,即题目越小越好写,而大题目不但耗时耗力,很可能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还把这个大题目写得不够好,体现为写得不深入,缺乏资料和事实支撑等等。在本科阶段,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借鉴以上做法,把选题做得小一些,尽可能从具体的某一点选取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
这么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投入合理的精力,把这个论文题目做精、做透,比较深入地写作这篇论文。这样做也就更可能写出优秀的会计毕业论文。
总之,会计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参考别人的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或擅长领域,从比较小的切入点着手,这样选题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也更能让自己顺利地完成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及后面的答辩等事宜。
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技巧
一般毕业写论文都会安排导师,首先要找你的导师商量商量,问问导师对你的.方向成果有什么要求。
然后根据导师的建议,想想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没有符合要求而且自己又熟悉得模块
如果导师让自己定方向的话,那就想想自己所学的东西,有那一部分是自己擅长的,可以多往那上面靠一靠
再者可以考虑一下未来就业的方向,可以往就业方向上多考虑考虑,这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
如果没有灵感,就去论文网上看看别人的论文,多看看论文找找感觉
论文可以选择小范围,不要从大范围入手,小范围的话可以更好的切入主题,避免过于宽泛。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论文的选题要精炼明快,准确无误,符合规范,同时,还要掌握题目的核心、特点,加强知识储备。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资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 中国****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 浅析商誉会计的若干问题 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5. 浅谈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问题与规范 6. *****准则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7.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规避策略 8. 企业资金短缺的机理及其对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9.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资讯披露的思考 10.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11. 大资料在会计中的应用 12. 浅谈上市公司重组的财务问题 13.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14. 会计资讯失真问题的实证研究 15. 会计资讯失真原因之法律思考 16. 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17. 企业并购战略的剖析与研究 18. 资讯科技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改革措施 19. 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角度看管理培训生的投资成本 20.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21. 企业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规划 22. 对我国会计市场现状的研究 23. 试论价值链会计的创新及应用 24. 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基于**行业的分析 25. 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其防范措施问题的探讨 26.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的优越性 二 1.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 投资会计制度变迁研究 3. 我国税务会计有关问题研究 4.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防范 5. 企业兼并的财务效应分析 6. 企业审计问题研究 7. 企业债务重组及其策略 8. 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9. 财务报告目标重构----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10. 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环境分析 11. 对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再探讨 12. 需求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的探讨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职能 14. 煤炭企业战略重组后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15.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6. 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 17.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目标 18. 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理财环境 19. 现阶段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 论企业筹资效益 2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 22. 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23. 企业财务模式的战略转变 2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25. 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 26. 货币时间价值应用研究 三 1. 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方式研究 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3.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5. 企业合并及其财务问题研究 6. 内含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7. 通货膨胀下的企业投融资策略研究 8. 上市公司收益分配政策问题 9. 试论企业信用政策与风险 10. 证券组合理论与公司理财 11.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界定 12. 盈余管理动机研究 13. 我国资产评估的现状与发展 14. 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管 15. 公司治理财务问题研究 16. 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 17.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8. 财务管理假设研究 19.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20. 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司融资问题 21. 资讯化下的财务监控问题研究 22. 上市公司财务监管问题研究 23. 企业财务能力研究 24. 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25. 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26. 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7.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 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研究 29. 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30. 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多元化关系 31. 论企业财权配置 32.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质量研究 33. 股东减持股本的成本效益分析 34. 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及实现途径 35.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征兆识别 36. 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37. 供应链融资的探讨 38. 增值税改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39. 暂时性差异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1、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2、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3、论会计与经济效益4、财会人员的素质5、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6、西方财务会计体制浅见7、我国会计模式的现实选择研究8、财务的本质、职能研究9、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评价10、对建立会计报表体系的探讨11、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12、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13、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14、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研究15、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研究16、试论成本的计算原则17、对成本开支范围的再认识18、实行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19、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20、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研究21、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22、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23、对商品购进和销售入账时间的研究24、关于企业的或有负债25、对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的探讨26、关于股份制企业的账务处理27、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28、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主体界定及其方法探讨29、股票股利及其会计处理30、债务重组会计研究31、非货币性交易会计研究32、租赁会计研究33、投资会计研究34、试论人力资源会计35、期货会计探讨36、减值会计研究37、试论成本决策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38、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39、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40、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41、责任会计与经济责任制42、对责任成本的认识43、论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44、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45、加强成本项目变动分析,降低产品成本46、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47、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48、试论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建立的必要性49、浅谈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50、试论安全边际率分析法的应用51、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52、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53、如何加强非商品流动资金的管理54、企业财务结构比较分析55、论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与考核56、关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57、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58、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探讨59、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60、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61、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62、遵循资金运动规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63、试论利润预测与计划61、论筹资风险与对策65、论无形资产投资预测与计划66、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向67、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68、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69、谈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70、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71、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2、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策略73、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提高审计质量74、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75、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与方法76、降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诌议77、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78、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对于会计硕士论文来说,选好了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整理了 100个优质“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以供参考。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3、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4、论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5、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 6、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 7、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货币计量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9、论电于商务及其与会计软件的整合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会计问题的研究 12、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控制研究 14、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若会计问题 16、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探讨 1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21、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2、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2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24、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2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试论重组会计 27、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问题的思考 29、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0、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31、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2、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33、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4、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问题的思考 36、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37、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3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39、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40、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1、浅谈不良应收账款的原因与对策 42、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43、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44、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45、浅谈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46、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47、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48、试论负债和负债经营 49、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 50、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二: 51、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52、会计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方法 53、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54、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55、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56、完善我国利润分配和增值税核算 57、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58、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59、浅析审计信息化处理 60、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61、长期投资决策与短期经营结合分析 6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6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64、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研究 65、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66、高校财务财务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67、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68、论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69、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70、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71、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72、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73、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74、论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 75、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76、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77、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78、试论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79、论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80、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81、论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82、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83、浅议企业税收筹划 84、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85、论管理会计的设前提与原则 86、论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87、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88、预算管理研究 89、关于ABC法的研究 90、责任会计的研究 91、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92、标准成本的研究 9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94、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95、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96、关于敏感性分析的研究 97、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98、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9、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00、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下面是由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欢迎阅读。 说明:提供的题目仅供参考,只表明选题的方向,学生应该不局限于这些选题, 工作中、所学课程中的问题都有课程成为选题。 1 税务筹划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2 基于审计质量视角的审计判断研究 3 环境成本会计化 4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5 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控制研究 6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7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 8 企业网络费用的若干问题探讨 9 浅析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10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 11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2 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探讨 13 企业合理避税的分析 14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15 论商业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6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17 财务分析在银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 18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19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 20 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21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22 网络环境下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23 应收账款的管理 24 浅议存货的审计 25 财务困境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 26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2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几个问题的探讨 28 房地产企业税制改革及相关会计处理 29 我国增值税纳税筹划若干问题的分析 30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管理咨询对独立性的影响 31 加快发展环境会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2 集团公司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33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探讨 34 浅谈“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一” 35 企业会计核算风险的控制 36 商业企业纳税筹划初探 37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机制 38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39 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制度 40 关于企业集团税收筹划 41 企业风险及其管理 42 资产减值与企业的利润操纵 43 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44 浅析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45 保险业财务内部控制初探 46 浅谈或有事项 47 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准备差异及相关性探讨 48 资产减值准备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49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5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愿因和治理对策 51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52 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5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几个问题的探讨 54 营业收入确认与计量几个问题的探讨 55 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 56 新准则对会计利润操纵现象的影响 57 浅议公允价值 58 企业纳税筹划中应遵循的原则 59 谈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 浅谈会计监督 61 关于我国会计委派制的问题和对策 62 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6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 浅议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65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 66 浅谈新会计准则的一些变化 67 浅析管理会计的变革与作业成本法 68 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与强化对策 69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后的企业内部审计 70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 71 中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7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探讨 73 浅谈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74 浅析无形资产新准则 75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76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77 浅议新旧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变动差异 78 新准则下商誉的会计处理及其影响 79 新会计准则推出对房地产公司的影响 80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问题 8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82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比较 83 浅谈簿记 84 浅析商誉的相关问题 85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86 浅谈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87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8 我国税制改革与企业所得税筹划 89 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90 谈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银行信贷管理 91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92 企业所得税调整与跨国企业中国投资战略 93 试论企业内部审计 94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 95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96 论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与防范 97 浅析不可计量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 98 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相关问题探索 99 财务健康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 100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10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状况剖析及拓展策略 102 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思考 103 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104 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分析 105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策略的探讨 106 浅谈我国企业资本结构 107 对构建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设想 108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109 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110 浅析企业财物风险及其防范和管理 111 现金流管理 112 企业流动性风险及规避策略 11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114 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 115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16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及改进对策 117 我国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118 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119 应收帐款与赊销管理的研究 120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121 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完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 122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123 浅论现代企业筹资方式及其选择 124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125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观念研究 126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127 浅析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28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29 论租赁筹资 130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13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132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33 中小企业常见风险的分析及规避方法 13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分析 135 中小企业融资投资问题初探 136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与创新 137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探讨 138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控制 139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40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 141 融资模式比较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42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方式的探讨 14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44 浅谈网络会计及安全问题 145 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与合理避税的探析 146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EVA 147 谈青岛海宁环保有限公司的投资战略 148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49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融资问题探讨 150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151 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152 从传统到现代看成本管理的发展 153 浅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 154 建立符合《萨班斯法案》的内控体系 155 对企业环境成本基本理论的认识 156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与资本结构的选择分析 157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评价与控制 158 大型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159 对企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 160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161 我国现代企业建设进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162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163 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164 论会计透明度 165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分析 166 论现代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 167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168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169 企业业绩评价--平衡记分卡 170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 171 企业资本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172 对我国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的研究 173 我国企业资本成本研究 174 强化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措施的探讨 175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17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177 平衡记分卡在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178 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179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 180 中小企业投资若干问题的探讨 181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 18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研究 183 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184 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85 职业判断在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186 现代社会下的内部审计 187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88 浅析审计失败 189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190 浅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 191 隐瞒收入审计 192 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的辨析与应用 193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194 浅析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95 论我国内部审计转型必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196 浅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197 从通用电气内部审计设置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198 银行审计的转变及影响和创新 199 浅谈关联方交易审计 200 浅析管理审计 201 电子商务对现代审计的影响 202 浅析电算化审计 203 从审计风险看风险导向审计 204 浅谈后续审计 205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206 金融衍生工具审计 207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208 试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应对 209 风险导向审计浅谈 210 政府绩效审计浅析 211 浅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12 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素质 213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214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15 浅谈内部审计的新领域——价格审计 216 浅谈审计风险 217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 218 浅议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19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浅议 220 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分析与说明 221 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22 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分析 223 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探讨与国际比较 224 中澳会计准则关于国际趋同的比较研究 225 所得税新旧准则比较 226 所得税新旧准则比较及实例分析 227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理论探讨 228 论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229 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问题研究 230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新旧比较及实例分析 231 无形资产确认及其研发费用处理的探讨 232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探讨 233 所得税新旧准则比较及实例分析 234 我国企业合并的分析及国际间的比较 235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资产减植准则的对比 236 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37 法务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23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浅析 239 浅仪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 240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及其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241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242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 24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244 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会计问题 245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及国际比较 246 从投资性房地产看公允价值模式 247 合并财务报表的现实选择 248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分析与对策 249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250 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几点思考 251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粉饰及其对策 252 浅议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 253 浅议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54 对资产减植准则相关问题的探讨 255 解析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256 无形资产评估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257 浅议新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及其与税法的差异 258 浅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59 浅谈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260 新旧会计准则转换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分析 261 谈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26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263 对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的思考和展望 264 从新会计准则浅谈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标准 265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266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相关问题的探讨 267 浅析投资性房地产行业中的公允价值 268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景 269 租赁的介绍以及会计处理的讨论 270 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7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的初探 272 公允价值计量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273 新会计准则制定 改革经历及发展前景 274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
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
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
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28.盈余管理研究
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31.论绿色会计
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
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
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44.试论会计监管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
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3.论杠杆收购
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债转股问题研究
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
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
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三、电算化会计类
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电算化系统审计
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
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
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
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
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
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
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
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
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
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
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
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四、审计方面
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
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7.审计质量控制
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1.论审计风险防范
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9.试论审计抽样
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选择关于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首先要明确的是,并购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市场扩张等目标。因此,研究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研究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需要了解并购的基本概念,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其次,要研究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需要了解并购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经济、技术、市场等因素。此外,还要研究并购的成功因素,以及并购的风险管理等。最后,要研究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还要了解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并购的相关会计准则等。综上所述,研究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需要了解并购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影响因素、成功因素、风险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等。只有全面了解并购的各个方面,才能够更好地研究并购的论文选题理由。
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
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
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
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
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
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28、盈余管理研究
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31、论绿色会计
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
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
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
44、试论会计监管
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52、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
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
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
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
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
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3、论杠杆收购
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
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
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
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
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
23、债转股问题研究
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
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
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
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
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
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
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
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
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
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
40、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审计方面
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
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7、审计质量控制
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1、论审计风险防范
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
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
19、试论审计抽样
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四、电算化会计类
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2、电算化系统审计
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
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
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
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
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
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
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
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
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
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
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
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
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
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
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
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
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
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
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
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
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
首先,写自己熟悉的领域,保证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顺利。
本科阶段的学习,涉及了会计学的方方面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全面掌握这些知识,而且每个人深入的领域、擅长的分支学科都不一样,在会计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也就不一样了。大家应当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有的同学比较熟悉中国会计准则,那就做中国会计准则方面的选题;有的同学比较喜欢财务管理,那结合会计学的特点做一篇财务管理方面的论文也是很不错的;有的同学比较擅长审计领域,那么就做审计方向的论文。
之所以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做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自己投入了比较多的心血和精力,掌握的信息比较多,手头上的资料比较全、细、宝贵,甚至有时候不用查资料,直接凭记忆就能找到关键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写起毕业论文来就比较顺利了,就算遇到问题也能比较迅速地找到解决的方向和办法。
其次,不要完全用现成的题目,保证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灵活性。
不管是学院的老师还是在网上,或者在同学之间,都会提供或者分享一些会计毕业论文题目,这些题目有用吗?有用,但不是很好用。一方面在你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还没有想法的时候,它们可以给你一些思路;另一方面,如果你完全按这些选题中的某一个题目来写,那么就显得比较被动,不能自主,甚至想写什么不能写,不想写什么却一定要写,缺少灵活性。
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别人给的题目结合自己熟悉的领域,修改为适合自己的题目。具体做法大概就是根据别人提供的选题,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再根据这个思题提出自己的选题和确定最后要写的毕业论文题目。这样做,一来使用了别人的建议,二来能够照顾自己的写作灵活性,自主安排写作的内容。
最后,尽可能用“小”题目,保证毕业论文写得既高效又深入。
很多人在写了论文之后都有一个感受,即题目越小越好写,而大题目不但耗时耗力,很可能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还把这个大题目写得不够好,体现为写得不深入,缺乏资料和事实支撑等等。在本科阶段,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借鉴以上做法,把选题做得小一些,尽可能从具体的某一点选取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
这么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投入合理的精力,把这个论文题目做精、做透,比较深入地写作这篇论文。这样做也就更可能写出优秀的会计毕业论文。
总之,会计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参考别人的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或擅长领域,从比较小的切入点着手,这样选题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也更能让自己顺利地完成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及后面的答辩等事宜。
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技巧
一般毕业写论文都会安排导师,首先要找你的导师商量商量,问问导师对你的.方向成果有什么要求。
然后根据导师的建议,想想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没有符合要求而且自己又熟悉得模块
如果导师让自己定方向的话,那就想想自己所学的东西,有那一部分是自己擅长的,可以多往那上面靠一靠
再者可以考虑一下未来就业的方向,可以往就业方向上多考虑考虑,这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
如果没有灵感,就去论文网上看看别人的论文,多看看论文找找感觉
论文可以选择小范围,不要从大范围入手,小范围的话可以更好的切入主题,避免过于宽泛。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手工审计工作造成了冲击,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如何适应新形势保证审计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搞好电算化审计工作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笔者从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现状入手,就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审计线索
人才培养21世纪,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传统的手工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迫切要求现有的审计工作进行相应的改变、补充和完善。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审计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记账条件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各种账簿和编制的会计报表都是以纸张的形式进行存储,审计的线索即为纸质的账簿资料,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来获取审计信息。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对于长期进行手工审计的人员来说,过去那种习惯应用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审计工作的要求。虽然他们对审计方法的思路非常熟悉,但针对财务软件所提供的复杂的核算功能、多种软件不同的操作界面,他们却无从下手,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寻找漏洞、揭露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软件的高效性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对凭证的审核、记账、结账和编制报表工作需很多天才能完成,而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实行电算化工作以后,这些工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全面完成,工作效率之快,准确性之高是原来不可想象的。在这种记账条件下,一方面,如果继续采用手工审计的方法,由于其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效率不高,越来越难以胜任国家提出的审计工作应准确、时效、全面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账簿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可以不留痕迹,所以,如何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审计工作的时效性,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的对象不再是手工处理的会计资料,而是变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其次,使用会计软件程序质量是否满足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软件程序是否具备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最后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说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测评、对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
(四)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性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就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中,由于电算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以磁性介质存放的账表数据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电算化审计,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搞好电算化会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论是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还是审计方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往往更多重视的是事后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广泛开展,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审计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1、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前审计
在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单位采用的会计系统软件的适用性进行审计,软件中提供的各项核算和管理功能是否满足单位对会计信息提供的要求。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安全可靠,在整个系统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一点是可审计性。
2、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工作以后,要保证计算出的会计数据正确无误,应该重视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程序、自动转账公式的设置和会计报表公式的定义进行事中审计,防止核算单位恶意篡改系统程序。当然也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过程的事后审计,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算结果与软件提供的核算功能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继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二)适应新形势,实行审计工作电算化
从1979年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相继经历了缓慢发展、自发发展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起步较晚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相对落后,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记账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应该借鉴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重视对审计软件的开发研究,大力发展审计软件市场,组建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公司,使电算化审计软件广泛地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不断吸取电算化审计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审计工作,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高效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
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几个人几天的核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也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这一高效性,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挑战。由于利用会计软件更正账簿数据可以做到不留痕迹,会计人员可在审计前对会计数据做随意更改,所以审计部门应调整常规下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的工具可采用审计软件和借助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审计的方法也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审计前,可不用预先通知审计的时间、目的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有效防止人为调账、账外账的现象发生。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广泛应用的今天,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能否满足现代信息时代的要求,审计方式是否采用现代技术,审计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其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笔者认为,审计人才的培养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注重对高校学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开设已普及化,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但是,由于人们对电算化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我国高等院校应逐步开设电算化审计专业,这样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利用高等院校进行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处于审计工作岗位中的审计人员来说,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方式,着重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操作技能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短期培训的方式也是解决审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看到,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的广泛应用,虽然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工作改革的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电算化审计条件也将在电算化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会因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对于会计硕士论文来说,选好了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整理了 100个优质“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以供参考。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3、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4、论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5、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 6、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 7、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货币计量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9、论电于商务及其与会计软件的整合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会计问题的研究 12、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控制研究 14、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若会计问题 16、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探讨 1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21、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2、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2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24、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2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试论重组会计 27、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问题的思考 29、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0、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31、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2、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33、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4、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问题的思考 36、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37、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3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39、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40、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1、浅谈不良应收账款的原因与对策 42、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43、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44、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45、浅谈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46、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47、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48、试论负债和负债经营 49、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 50、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二: 51、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52、会计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方法 53、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54、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55、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56、完善我国利润分配和增值税核算 57、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58、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59、浅析审计信息化处理 60、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61、长期投资决策与短期经营结合分析 6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6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64、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研究 65、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66、高校财务财务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67、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68、论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69、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70、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71、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72、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73、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74、论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 75、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76、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77、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78、试论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79、论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80、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81、论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82、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83、浅议企业税收筹划 84、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85、论管理会计的设前提与原则 86、论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87、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88、预算管理研究 89、关于ABC法的研究 90、责任会计的研究 91、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92、标准成本的研究 9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94、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95、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96、关于敏感性分析的研究 97、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98、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9、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00、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及其对策探析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可行性因素 财务问题 对策论文摘要: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并 购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问题.而财务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并购的主要融资渠道及财务支付方式进行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出现所谓“并购风”.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势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案所涉及的金额超过4640亿美元:1998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5.000亿美元,而在2004年,该数字更达到创纪录的10万亿美元。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O%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些顶尖企业却能够冒着巨大的风险知难而上.例如海尔集团并购案例、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等。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目的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的总称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其原有名称.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称为股份收购)的方式购买了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者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资产(或称资产收购)的方式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企业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人新的行业。当然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业扩张等等。二、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企业成功并购需要从目标选择.到对目标公司的评价.再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进行准确而又具体的分析.就会为并购的成功奠定稳固的基石。(一)目标企业的选择及其价值评估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别对待。对于目标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收益分析法。就是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为基础,是一种短期分析。2.市场模型。这种模型把一种股票的收益与综合市场指数联系起来,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股票收益可能随着市场收益线形变化。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描述包括上市股票在内的各种证券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对于目标非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资产价值基础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帐面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公平价值;续营价值。以上五种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的侧重点各有差异.因而其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2.收益法。就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确定其价值的方法。3.贴现现金流量法。这种方法对于目标上市公司和目标非上市公司同时适用。(二)并购的资金筹措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少则百万.多则上亿美元.并购使得企业产生规模巨大的现金流出.不同于正常的经营资金需求,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能否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前提.也是并购能否实施的关键。并购资金的筹措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大渠道,主要有债券支付、杠杆收购支付、股票支付或交换等方式。(三)并购的成本因素企业并购的成本主要包括:1.并购完成成本.指在并购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2.并购整合成本.指并购后为使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整合在一起.而需要支付的长期营运成本。3.并购退出成本.指在并购时应该考虑到,并购并不一定成功.一个企业在实施并购外部扩张时,还必须考虑到一旦扩张不成功如何以最低代价撤退的成本问题。4.并购机会成本,指并购活动占用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如果并购活动的机会成本很高.就意味着并购获得的相对收益很小.甚至是相对损失。在对企业并购进行成本分析时.要围绕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进行。还要考虑全面、详细.以免在分析时有所疏漏.造成具体实施时成本过高.进而不能达到企业并购的目的。(四)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企业并购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投资就必然有风险.如果风险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那么投资并购行为就可以进行:相反,就应该适时放弃。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和风险如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营运风险。即企业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生产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二是信息风险。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充分与否决定着企业并购成本的大小及时与真实的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三是融资风险。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求、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四是反收购风险。目标企业不愿意被并购时.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反并购策略.其反并购活动就会对并购企业构成相当大的风险五是法律风险各国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一般都通过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并购难度六是体制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并购行为.都是由政府撮合而实现的尽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是并购行为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并购大包大揽.不仅背离市场原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往往还会给并购企业带来风险.使企业偏离资产最优组合目标。(五)企业并购的收益因素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在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中。相对于其并购前的市场价值而言.被并购企业的股东增加了可观的财富其财富的增加来源于并购企业支付的溢价.溢价的幅度平均为30%.甚至还出现过80%的溢价。对并购企业来讲.其价值变化的影响不是如此明显收益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实现.二是通过税收上的纳税优惠来实现。并购协同效应是使得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两个企业的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通常认为是“1+1大于2”的效应税收上的纳税优惠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可能是无法得到的.但有时通过并购活动.可以将这些鼓励性措施转化为企业的具体利益。三、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对企业并购进行干预在我国.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但是收效却不明显。(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三)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我国.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四)流动性资源过多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大量的长期负债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四、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一)实行政企分开只有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才能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避免两者相互“越位”:只有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角色定位。(二)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企业在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价.并聘请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价。(三)洽理安排资金支付并购双方协商好收购价格.并购方就应根据并购支付方式着手筹措资金一是现金方式并购现金方式并购是最简单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对目标公司而言。不必承担证券风险,交割简单明了。缺点是目标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而且也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对于并购企业而言。要求有足够的现金头寸和筹资能力.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二是换股并购。即并购企业将目标企业的股权按一定比例换成本企业的股权视具体情况可分为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等。换股并购对于目标企业股东而言.可以推迟收益时间.达到合理避税或延迟交税的目标.亦可分享并购企业价值增值的好处对并购方而言.比现金支付成本要小许多.但换股并购稀释了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三是综合证券并购方式即并购企业的出资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选择好各种融资工具的种类结构、期限结构以及价格结构.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可防止并购方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从而控制股权转移四是杠杆收购方式杠杆收购是指收购者主要通过借债来取得所需资金并获得收购企业的股权.然后通过经营被收购企业取得的现金流量来偿还所借债务的一种收购方法。(四)发展资本市场.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应注重中介机构的培育应给我国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这些中介机构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利用它们的资本实力、信用优势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并购开创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五、结语从理论上讲,企业并购行为是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金融学等共同作用的产物。从实践角度看.企业并购行为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必须全方位地看待这个问题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士.在从财务上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选择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市场、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最有效的信息。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毕业论文首先应该从概念和理论入手,然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到中国知网上查阅类似内容,积累素材。其次是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帮助自己提高认识水平。第三就是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请教,取得老师的支持。否则连研究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写,那么论文将无从下手。企业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你可以围绕企业并购的三种形式,选择掌握资料最丰富的一种或者两种展开研究,用实习时取得的有关基础数据作为支撑材料,进行写作。(别说你没有参加实习,或者实习时没有取得数据。)希望能够帮到你。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毕业论文首先应该从概念和理论入手,然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到中国知网上查阅类似内容,积累素材。其次是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帮助自己提高认识水平。第三就是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请教,取得老师的支持。否则连研究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写,那么论文将无从下手。企业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你可以围绕企业并购的三种形式,选择掌握资料最丰富的一种或者两种展开研究,用实习时取得的有关基础数据作为支撑材料,进行写作。(别说你没有参加实习,或者实习时没有取得数据。)希望能够帮到你。
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会计问题要合理地去解决,那又该如何规划呢?
论题观点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并购已经是很多企业快速的发展的重要方法的一个方面,企业并购是为了发挥双方资产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产生后,该并购活动宣布结束,这并不能表明并购后的企业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的这些整合是企业并购最最核心的工作,整合并购是每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假设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已变成影响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非常主要原因。对于公司并购中所看到的这些问题,如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有效的沟通以及保留核心员工等,应是公司并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论文基本观点
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并购后企业的一些优势将会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达到并购的目的.,最终导致并购失败,而能够做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对于减少或消除消极的严重后果,加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
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整合过程冗杂
缺少有效的沟通
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三、企业并购过程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
优化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
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年第12期
2.万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第1期
3.欧亚菲、肖恒.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第2 期
扩展阅读
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企业并购的风险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不少企业通过并购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和骄人的业绩,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因为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一旦控制稍有偏差,便会导致失败。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因此由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便成为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并购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企业并购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表明所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限于并购融资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包括并购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并购前的投资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并购前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它是指企业在并购投资过程中因并购时机和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风险。并购的目标行业选择不当是一种常见的并购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缺乏透彻的掌握。企业并购的行业选择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尤其是跨国并购,它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出于战略需要,而是出于偶然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盲目地选择目标企业,或是出于机会主义心理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卷入并购浪潮,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决策上的巨大风险。如果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清,选择并购目标企业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分为外部时机选择风险和内部时机选择风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购的时机选择。(1)外部时机选择。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易倒闭和破产,大企业可以依仗势力强大资金雄厚寻找并购机会。此外,企业并购活动与扩大再生产周期在同一个轨迹上运行,这就是说并购活动有极强的时间性。因此,企业并购要把握时机,注意当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2)内部时机选择。企业产品存在着周期性:开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开创期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在不断完善中,具有高度技术垄断、产品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等特点。如果企业处在开创期,切忌盲目出击。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水平日臻提高,市场渠道不断拓宽,产品产量和企业利润都有了迅速增长。这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好时机。成熟期市场极易趋于饱和,产品销售量开始下滑,企业利润开始减少。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始削弱。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在这个阶段并购其他企业,比较容易实现。衰退期产品已进入老化阶段,企业销售额与利润呈下降趋势,企业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企业需要考虑并购那种产品还处于开创期的企业。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都是由不合理的定价引起的。因此,我们将并购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会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定价风险。即使并购目标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很大,甚至整合失败。(2)目标企业的会计报表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会计报表等。对会计报表固有缺陷的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导致并购方的损失或并购失败。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以保证并购能顺利进行。并购决策往往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并购筹集资金主要有四种渠道:留存收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及其对策探析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可行性因素 财务问题 对策论文摘要: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并 购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财务问题.而财务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对并购的主要融资渠道及财务支付方式进行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出现所谓“并购风”.在90年代形成愈演愈烈之势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案所涉及的金额超过4640亿美元:1998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5.000亿美元,而在2004年,该数字更达到创纪录的10万亿美元。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O%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些顶尖企业却能够冒着巨大的风险知难而上.例如海尔集团并购案例、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等。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并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目的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活动的总称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其原有名称.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称为股份收购)的方式购买了另一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或者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资产(或称资产收购)的方式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企业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人新的行业。当然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业扩张等等。二、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企业成功并购需要从目标选择.到对目标公司的评价.再到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加以有效的控制对企业并购的财务可行性因素进行准确而又具体的分析.就会为并购的成功奠定稳固的基石。(一)目标企业的选择及其价值评估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要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分别对待。对于目标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收益分析法。就是以市盈率和每股收益为基础,是一种短期分析。2.市场模型。这种模型把一种股票的收益与综合市场指数联系起来,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股票收益可能随着市场收益线形变化。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描述包括上市股票在内的各种证券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模型。对于目标非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1.资产价值基础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帐面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公平价值;续营价值。以上五种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的侧重点各有差异.因而其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2.收益法。就是根据目标企业的收益和市盈率确定其价值的方法。3.贴现现金流量法。这种方法对于目标上市公司和目标非上市公司同时适用。(二)并购的资金筹措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少则百万.多则上亿美元.并购使得企业产生规模巨大的现金流出.不同于正常的经营资金需求,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能否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前提.也是并购能否实施的关键。并购资金的筹措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大渠道,主要有债券支付、杠杆收购支付、股票支付或交换等方式。(三)并购的成本因素企业并购的成本主要包括:1.并购完成成本.指在并购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2.并购整合成本.指并购后为使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整合在一起.而需要支付的长期营运成本。3.并购退出成本.指在并购时应该考虑到,并购并不一定成功.一个企业在实施并购外部扩张时,还必须考虑到一旦扩张不成功如何以最低代价撤退的成本问题。4.并购机会成本,指并购活动占用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用途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如果并购活动的机会成本很高.就意味着并购获得的相对收益很小.甚至是相对损失。在对企业并购进行成本分析时.要围绕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进行。还要考虑全面、详细.以免在分析时有所疏漏.造成具体实施时成本过高.进而不能达到企业并购的目的。(四)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企业并购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活动.投资就必然有风险.如果风险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那么投资并购行为就可以进行:相反,就应该适时放弃。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和风险如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营运风险。即企业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生产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二是信息风险。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充分与否决定着企业并购成本的大小及时与真实的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三是融资风险。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求、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四是反收购风险。目标企业不愿意被并购时.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反并购策略.其反并购活动就会对并购企业构成相当大的风险五是法律风险各国关于并购的法律法规一般都通过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并购难度六是体制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并购行为.都是由政府撮合而实现的尽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是并购行为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并购大包大揽.不仅背离市场原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往往还会给并购企业带来风险.使企业偏离资产最优组合目标。(五)企业并购的收益因素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在成功的企业并购活动中。相对于其并购前的市场价值而言.被并购企业的股东增加了可观的财富其财富的增加来源于并购企业支付的溢价.溢价的幅度平均为30%.甚至还出现过80%的溢价。对并购企业来讲.其价值变化的影响不是如此明显收益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实现.二是通过税收上的纳税优惠来实现。并购协同效应是使得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两个企业的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通常认为是“1+1大于2”的效应税收上的纳税优惠在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可能是无法得到的.但有时通过并购活动.可以将这些鼓励性措施转化为企业的具体利益。三、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对企业并购进行干预在我国.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但是收效却不明显。(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三)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我国.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四)流动性资源过多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大量的长期负债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四、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一)实行政企分开只有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才能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避免两者相互“越位”:只有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角色定位。(二)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企业在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价.并聘请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价。(三)洽理安排资金支付并购双方协商好收购价格.并购方就应根据并购支付方式着手筹措资金一是现金方式并购现金方式并购是最简单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对目标公司而言。不必承担证券风险,交割简单明了。缺点是目标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而且也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对于并购企业而言。要求有足够的现金头寸和筹资能力.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二是换股并购。即并购企业将目标企业的股权按一定比例换成本企业的股权视具体情况可分为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等。换股并购对于目标企业股东而言.可以推迟收益时间.达到合理避税或延迟交税的目标.亦可分享并购企业价值增值的好处对并购方而言.比现金支付成本要小许多.但换股并购稀释了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三是综合证券并购方式即并购企业的出资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选择好各种融资工具的种类结构、期限结构以及价格结构.可以避免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可防止并购方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从而控制股权转移四是杠杆收购方式杠杆收购是指收购者主要通过借债来取得所需资金并获得收购企业的股权.然后通过经营被收购企业取得的现金流量来偿还所借债务的一种收购方法。(四)发展资本市场.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应注重中介机构的培育应给我国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这些中介机构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利用它们的资本实力、信用优势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并购开创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五、结语从理论上讲,企业并购行为是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金融学等共同作用的产物。从实践角度看.企业并购行为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必须全方位地看待这个问题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士.在从财务上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选择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市场、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最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