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中的口语化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中的口语化

会的论文口语化会显得不够严谨,而不给过,因此要使用学术语音,避免论文口语化。

如果论文口语化太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进:

总之,改进论文口语化太多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审视读者群体、语言表达、句子结构、段落结构、语气和态度等方面,以便让论文更加准确、简洁、规范、清晰、客观和中立。

重新审视论文的目标读者群体,确保语言风格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专业背景。如果读者是学术界的专家,那么论文应该更加正式和严谨;如果读者是普通人,那么可以适当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重新审视论文的语言表达,尽量使用更加准确、简洁、规范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的俚语、缩写词等。

重新审视论文的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句子结构,避免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

重新审视论文的段落结构,尽量使用清晰明了的段落结构,避免过于混乱的段落结构,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

重新审视论文的语气和态度,尽量使用客观、中立的语气和态度,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情绪化的语气和态度。

算的。毕业论文用“了”算口语化的原因是缺少复杂动词时的替代品、句子结构简单且易于理解。1、缺少复杂动词时的替代品:在口语交流中,“了”经常被用来简短地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已经完成的状态。2、句子结构简单且易于理解:过多地使用“了”,会让整篇文章显得过于口语化,并难以传达严肃、优雅的感觉。

毕业论文语言口语化

要专业一点,文绉绉一点

我写论文老师说我论文里面口语化表述太多了要改 我都不知道口语化表述是什么意思 根本不知道怎修改 问指导老师 老师就说“你不知道吗 自己去找吧?请大哥大姐们教教小弟我吧 谢谢我都不知道口语化表述是什么意思 根本不知道怎修改 问指导老师 老师就说“你不知道吗 自己去找吧?请大哥大姐们教教小弟我吧 谢谢笔者对何为口语化表述概念不明,无从更改,咨询导师未果,特此请教先贤,诚谢。上面是把你口语话的问题,改成书面用语,就是这么个意思。照这个感觉去改吧。要专业一点,文绉绉一点就是说你用了太多的口语,你写论文不能象平时写作文那样,想到什么就写的是什么。论文的要求你得从新看看。要用那些听起来文绉绉的语言,口水话得避免…就是缺少专业术语

就是缺少专业术语

论文要求使用书面语。杜绝口语、方言和俚语。要修改看具体的语境和上下问衔接

毕业论文中的口语表达

“我们列表如下”此句明显不通顺。主要问题出在“我们”上,简单处理直接把“我们”去掉是可以的,或者是把“我们”替换为列表名字,比如“所有姓名列表如下”这样也是可以的。“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提出”这句话没毛病只是口语化了点,调整下“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xxxxx结论”就比较书面化。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整个论文请人帮忙看,修正。

要改成与口语化相反的

把“我们”改成“本文”试试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毕业答辩英文演讲稿,供您参考!

Good morning, all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am **** and my supervisor is ***. With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Now, it is the show time.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nd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itle of my paper is On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to distinguish parts of speech. Each language has its own special structure. And there are no equivalent parts of speech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In order to make the target version more idiomatic and stand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s always used by translators.

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s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o Chinese based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or the above facts, I select the subject of“On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as the title of my paper.

I hope by studying this topic we can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Through transformation, we can get the better vers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skill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ng is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nglish is a kind of static languages which tends to use more nouns. While Chinese is a dynamic one in which verbs are often used.

So when we make translation in English to Chinese, we should know this point and shift the parts of speech.

Next, it is an outline of my paper. In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 divide it into five parts.

Part one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parts of speech and transformation.

Part two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Part three gives four basic ways of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 through illustrative examples. There are transformed English words into Chinese verbs, nouns, adjectives and adverbs.

Part fou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about transformation and gives some advise to solve the problems.

Part five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at transformation between parts of speech is necessary for us to achieve good transl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we can have a good master of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In addition, we must continuously study and explore in all kind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s. OK! That is all. Thank you! Please ask questions。

Good morni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oral defense. (或Welcome to attend the oral defense.) : I am XX. 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XX, for his intellectual guidance, invaluable instructions and comments on my thesis. It is with his valuable assistance that I have finally accomplished this thesis.

My topic is On the tragedy figures at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Comparison of KongYiji and Rip Van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6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egative, evasive and conservative attitudes of Kong and Rip as well as the topic’s significance in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second part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figures’ background to show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the tragedies.

In the third part, the tragic heroes’ failing in the character according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and the fourth part is to talk about their different tendency of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s in the society.

Then the author will di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in the fifth part, and sum up the whole paper to reveal the ideological weak poi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separately in the last part.

Thank you!

Teachers,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Chen Jing, the students of class * * * *, my thesis topic is《 the power of the giver and the victim, foucault power interpret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the heroine in “the golden notebook, Anna》,thesis is completed under Wang Zhiqin teacher of meticulous guidance, here, I express my deep appreciation to my supervisor, to the teachers to take part in my thesis express our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for, and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a chance to listen to the teachings, teachers say heartfelt I will this paper desig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teacher made a report, please the teacher criticism guidance.

First of all,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Since the Golden Notebook involves comprehensive themes such as colonialism,feminism,racism,communism etc. and due to its severely fragmented writing forms,it has intrigued groups of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critics. The research abroad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comes about the biography of the author”],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reading background of this novel,then a number of explorations over the themes of this book have been conducted, from the most popular one feminism,psychological featuresto the philosophical elements^. Finally, critics shifted their concentration to the unique form or style applied by Lessing,for instance they analyzed the varied narrative techniques employed within ,the aesthetic value it displayed ,as well as its artistic nature generated by its messy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in 2006 Tapan has composed a specific collection of reviews on the Golden the study over this novel in foreign country has been quite fruitful and mature, the research in China is far lagging behind, most of them just emphasized the novel's multiplethemes such as feminism,eco-economic,psychology and modemism Thus more angels should be discovered by scholars at home, such as colonialism, religious and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their research method should be more diversified,for instance,the potential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his novel are waiting to be excavated, and seldomhave critics compared this masterpiece with other similar text.

Based on Foucault's power theory,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explore how the female protagonist Anna in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 the producer and victim of power,fought against her catastrophic life. Through a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this thesis aims at making a Foucanldian interpretation on Lessing's motivation behind portraying such a schizophrenic female personality, convincing the reader that power permeates every capillary of the society mainly by exerting influence on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Sinceeverything concerns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power, be it tragedy or comedy, Anna's destiny cannot be an exception, instead of restraining from the one-way suppress from men,Foucault's power theory enables us to put the heroine into a larger, more diverse cultural or social background where individual's identity could be perceived with much more plurality or heterogeneity. Ultimately, given Anna's gender attributes, the application of Foucault's power theory to the analysis of heroine can shed light on how women could wittedly deal with their counterpart,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freedom and restriction, and thus heading feminism into a more reasonable and rational direction.

Secondl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is going to divide this thesis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briefing abou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Golden Notebook, which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the fragmented content and complicated structure of this masterpie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is novel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Foucault's power theory will be elaborated here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apter three concentrates on the text analysis of the female protagonist Anna's pursuit of the free woman identity, which will be conducted mainl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namely her political faith,marriage and love, as well we psychological status. Through asserting Foucault's power theory into the text analysis, we could get a clear view on how the heroine became the victim of the omnipresent power in contemporary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lso how individual resisted power via making explorations on the genealogy of the self. Chapter four gives two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Anna's destiny, with each representing the common feminists'view and Foucault's version respectively. Via such comparis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fi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Foucault's power theory and feminism, to tell in what ways Foucault'spower theory have modified parts of problems in current feminism, and how the formal convergent with the latter. The last chapter serves as a concluding part in which a summary of this thesis will be reached, and limitations as well as further implications will be point out.

Finall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deficiency existing in this paper.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thesis cannot be regarded as the challenge to the relevance of Foucaxxlt's theory to feminism; on the contrary, it tells that the value of applying Foucault'spower theory lies precisely in his invitation to feminists to remain highly critical about their previous prejudices as well as their future trends.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Foucault's power theory in modifying feminism, we have to dig out more convergences they share with each other. With the idea that knowledge and truth are partial ones serving as a start,Genealogy is then an excellent perspective for farther explorations on the Foucauldian and feminist projects.

Thank you very much!

毕业论文答辩是教育教学计划中重要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高校对毕业生从论文的定题到资料的搜集、整理、运用,从开展社会调研到论文的脱稿,从论文的认识程度到分析到解决实际间题、当众论证问题的一次考验、也是高校对毕业生从论文写作技巧到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训练。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意义

毕业论文答辩是高校检阅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对毕业生的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推动高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毕业论文答辩不但有如此重要的“检查”作用,而且还有“促进”的作用。

第一,它是检查“教书育人”质量高低的一种手段。

第二,答辩既是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检验

第三,进一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答辩是检查学生“学”与“用”的效果的尺寸。

第五,答辩,对成人高校文科的教学改革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第六,答辩,为成人高校文科学生毕业后进一步从事科研、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间题,为

第七,今后评定专业职称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八,答辩为用人单位择优用人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第九,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扩大社会影响,也有重要作用。

二、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经过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进入答辩环节,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流程的最后一关。如果准备不够充分万一失手那将是前功尽弃。

毕业论文答辩之前一定要熟悉论文的内容

毕业论文答辩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大庭广众场合,高校对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真实性,不熟悉论文的内容,不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意、结构、提要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抱着投机和侥幸的心理,势必造成被动的局面,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答辩要充分的准备和重视,熟悉论文及相关资料,作好应答准备;预测论题,作好答辩准备

对论文的谋篇布局和论文的内容要相当熟悉,才能应答如流

三、毕业论文答辩之前一定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自信心

答辩对于学生来说是经历不多的,甚至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严肃的考场、威严的答辩委员更加重了自我表现的心理负担。有许多毕业生在答辩场上脸红心跳、口齿不清,许多记忆中原有的信息都遗忘了,大脑一片空白。因此在答辩之前自己要对照镜子多模拟,加强训练,提高自信心,答辩之前要调整好心态,作好心理准备,在答辩场上要析事明理、针对性强、谦虚谨慎、态度平和、冷静思考、不忙不乱,灵活机动、变被动为主动

四、毕业论文答辩应该注重外在形象

站长答辩台上穿着最好正式点比如穿西装打领带,发型整洁清爽。虽然毕业论文答辩以口语为主,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受到心、脑、口内在性因素的影响,如果运用适当的形体语言辅助你的答辩,将使答辩成绩更高。尤其是是手势的运用将显得自更加信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假使在答辩过程中总是低着头,那样答辩成绩将会受大很大的不良的影响。答辩时候要在服装以及行为方面“再造”自我。更有利于得到评委的喜爱和认可。

我精心推荐

毕业论文中口语

会的论文口语化会显得不够严谨,而不给过,因此要使用学术语音,避免论文口语化。

老师们每年在指导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发现学生论文中有许多类似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着一个共性,即年年存在,届届相似.我们不妨把学生论文中没有观点、没有分析、只有罗列、只有堆积这一类需要专业技能才能解决的错误称之为高级错误,而把离题、偏题、走题、写非所论、论非所写这一类不能进行文字的基本理解的错误称之为低级错误.作为学生,学习写论文犯有高级错误是情有可原的事情,而大量地犯有低级错误在道理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为了能够使学生写好论文,指导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学生的高级错误,这对老师来说是情理中的事情,而使得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学生所犯的低级错误,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为了让学生少犯高级错误和避免犯低级错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的情况,谈点粗浅感受,其意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及其撰写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它的特点重在探论、重在研究,因此它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老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本专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个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如何观察、调查、作样本分析.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培养学习志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确定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增强攀登某一领域高峰的志向大有裨益. 二、论文写作的三步骤 1、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难以到达目的地.因此,选题不单是给文章定个题目那么简单,选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初步进行论文的研究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许多的思索、相互的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和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自己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所谓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题目可用“浅议”、“商榷”、“论……”、也可用反问等,类型主要有:探讨式、商榷式、质疑式、表达式、介绍式、试析、析因、析评等,还可用“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也可作论文,但一定是学术性很强的或探讨性很强的调查报告.选题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就是说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谈”,不是写过时的东西,而是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题目要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或者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当然,即使做不到这些,而通过论文的撰写,也要使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组织材料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即该论文有没有可写性.能不能够写出12000以上的论文来,或者是12000以上能不能把问题说清楚,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主要是自己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我们只能做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事情. 2、论文的准备 写作犹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读书的问题. 读书主要靠自己,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 论文写作之前,通过三年多的听课,学到了一些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又掌握了工具,写作之时,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掌握其要领. 再进一步,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不必尽去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何况许多书只是备人们查考,而不是供人们读的.一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个时候,自己就得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论文撰写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查,查到自己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再往前面翻,而不必从头到尾逐章逐节地看完整部书.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博览者,非精读也.如果自己用“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什么,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所谓读书是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3、论文的撰写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 撰写论文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时间,一个条件是分析能力.没有时间就没办法充分占有材料.要有分析能力,就要有逻辑的头脑.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学生撰写论文,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一反过来就坏了. 怎么进行问题研究呢?就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结论是在归纳的未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所谓分析,就是要以归纳为基础,如果没有归纳就作分析,那么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的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归纳的重要也就证明充分占有材料的重要.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个别的东西越多(例如数据),越充实,越能证明你的观点是可靠的,越丰富的资料可以为你的观点的成立提供越有力的支撑,问题要集中,素材要丰富,宁可问题小而实,切忌大而空. 三、论文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论文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所以论点也叫做理由.论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提出的主张、见解或设想.由于论点是一个判断,所以也叫论断.在一篇论文中,一般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个分论点(即写论文要分题,分成几级小标题),各个分论点可以是从属的,也可以是并列的,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整体.中心论点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论点,是论文的中心,是各层次、各部分论点的核心.分论点是指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支持、证明中心论点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它从属于中心论点,也可以说它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这样,用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方法,写出来的论文眉目清楚. 中心论点是论文的灵魂,既是论证的出发点,又是论证的归宿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对论点的主要要求是正确、新颖、鲜明、集中、深刻. 2、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立论也叫做证明.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它是作者从大量信息中经过反复推敲后优选出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作为论据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理论论据,它包括定义、原理、定律、公理、规律、公式等等;另一类是事实论据,它包括现实材料、典型事例、调查报告、历史事实、工作经验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论据是议论的基础,也是作者形成论点的基础,是支持论点的支柱.作者只有积累了诸多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动手写作论文(也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论据的要求是:必须为论点服务,充实有力. 3、论证 论证是论述并证明.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用正确的推理和具体的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字面意义就是论述证明.论证要合乎逻辑,体现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论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阐述正确论点为主,用充分的论据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性,叫做“立论”;另一类是以对反面论点的驳斥为主,叫“驳论”,也叫“反驳”.论证是通过科学思维发现真理的重要形式. 对论证的要求:一是要抓住要害揭示本质规律,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是论证过程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偷换概念,不以偏盖全(但有的学生论文分析事物,一好百好,一差百差,这样不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高度统一.三是在驳论时要以理服人,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论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归纳论证,归纳论证又叫例证法,或叫事实论证,是用事实作论据,举例说明论点,由若干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它通过对一些个别事例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它们的共同属性,综合他们的共同本质,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的论点.这种方法着重摆事实,从大量的事实出发,经过必要的分析与综合,来证明论点.二是演绎论证,演绎论证又叫引证法,或叫事理论证,就是以一般事理为论据,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通过某一科学原理或公认的道理,推出一个新的结论.它反映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四、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和几种常见的错误 1、论文要在专业上突出思想性、观点性、分析性 一篇好的论文,通篇突出的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观点,论述时要有分析有见解,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新观点新思想,应用研究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说理性,要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要把自己置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论文,一篇连自己都不愿看的论文自然也无法吸引他人阅读,因为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研究的领域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而这些方面又最能体现论文所具有的思想性、观点性和分析性. 2、几种常见的错误 (1)把论文写成综述文章 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例如,在一个讨论会上,对那些讨论的问题有哪些意见,各种意见的根据是什么,综述出来,写成一篇综述文章;或者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例如,在每年结束的时候,有的学者对某一类的问题进行综述,指出一年来,这门学问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了哪些成果,写成一篇综述文章,这些,都是结构文章写法的运用.二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综述文章不适合做毕业论文,因为它难以体现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论文写成罗列式文章 论文应尽量避免一般知识性的描述,拒绝常识性的东西(包括意义、作用、特点等),力戒教科书化(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和空泛议论,要尽量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和陈旧、过时、累赘的语言,否则文章思想会显得庸俗、呆板、枯燥.因此,要突出论文的论述深度.在每年指导的学生论文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将论文写成了这类文章.(3)《摘要》的错误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反映.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其内容包括: 第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研究的见解、结论与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摘要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更不要把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被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最容易犯和比较多犯的低级错误.下面,笔者就以往学生论文摘要中常出现的错误在此列举几例. 例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意义和事物的发展方向的有: 《股权分置改革研究》论文摘要: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论文的意义).股改至今,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下一步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大胆创新,妥善解决股改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确保股改取得最后成功(笔者注:这里讲的是被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 又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的有: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问题初探》论文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也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认识和改造,是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背景). 还如:将摘要既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又写成写作意义的有: 《跨国银行并购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银行业掀起了一股跨国并购浪潮.在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了银行并购重组的步伐(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背景).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为外国银行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在我国的发展机遇,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改进银行业的治理结构、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举措(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意义). 再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自我评价的有: 《外汇储备、股票价值与货币供给量的实证分析》论文摘要:本文以货币政策是否适合把资产价格纳入其中为切入点,分析了M

这里有一篇...希望能帮到你一、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 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 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 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 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4点: 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 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 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 4 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 说什么话)。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围绕交际能力包含的几方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 力。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其主旨是让 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 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由此看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 备条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 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 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听的 理解过程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能初 略地识别,能根据自己所有的学习第一语言的经验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初步地切分音段,这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和 接收的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它是一个通过切分音段和组织音段来识别的阶段。学习者把所接收的 信号一个一个地加以识别,把已经识别的与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这个识别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阶段 为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一遍所听的材料,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与听到的加以对 照和修正。学习者通过重新理解使所听材料成为一种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记忆里。这样,理解了的材料 得到了改变,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有了语义信息,人们再寻求表达形式。从听的理解过程,我们可以得 出结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 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 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 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 就无从谈起。 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 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 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 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 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 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 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 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 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 :You go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 常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语。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 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 他们会习惯地说成:Goslowly,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 。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 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 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 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采用分级教学 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原则体现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采用分级教 学。 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 接触与运用对象语。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与对话的内容,使学 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这些内容可包括饮食起居、节假日、舞 会、晚会、作客、信件、电影、电视、求医、求学、购物、旅游等。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还 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要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特 别是初级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语、记住许多现成的口头话语,对能编制出创造性 的言语、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以及摆脱交际困境都是必要的。 第二级为中级阶段。此阶段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爱情友谊、生儿 育女、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勤工俭家、学习方法、 健康减肥、犯罪案例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 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 第三级为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通过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 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由运用语言以及创 造性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孩子的教育、 青年人的思想情绪、妇女的社会地位、老年人问题、种族歧视、广告的优劣、电视中的暴力、代沟问题、浪费 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住房问题、对老板的态度、工作的意义、对钱的态度、对时间的看法等等,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3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 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4.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 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比如,中国人常问:“你吃了没有?”“去哪?”“你每月挣多少钱?”“ 你结婚了吗?”等问题,译成英语为:“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How much do you earn each month?”“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old are you?”英语本族人听到这些问 话会很不高兴,觉得对方不懂礼貌,干预他的私事,他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 管得着吗!)再比如,中国人受到别人表扬或赞美时,会习惯地表示谦虚,往往回答:“哪里,哪里。”或是 “不,不。”译成英语是“No,No。”英语本族人听了却感到纳闷:我赞美他,他不但不领情表示感谢,反而 认为我赞美错了。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常回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是“It's my duty”,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 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 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 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 表达思想以外(达意),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 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得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 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具体地说, 在口语教学的初、中级阶段,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内 容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 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介绍属于此类。比如我们常听到许多讲英语的孩子直呼其教 师、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我们会认为他们不懂礼貌,长幼不分,而他们的教师及长辈却不认为这是不尊重人 或过于随便。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 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 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比如谚语方面,尽管中国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 在英语和汉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例如:Many handsmake light work(人多好办事),Out of sigh t,out mind (眼不见,心不烦),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等。由于文化对语 言的特征有重大影响,英汉谚语的差别有时也很大,汉语中有些谚语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习俗、思想的影响,而 英语的谚语反映的是基督教的影响。再比如典故方面,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英国文学,尤其是 莎士比亚的作品。另一个来源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传说和神话,像a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灾难 、麻烦、祸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的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还有许多典故来自基督教的《圣经 》中的人物和事件,像a Judas (犹大)——指叛徒,a kiss of death (表面上友好实际上坑害人的行为) ——此语来自犹大出卖耶稣时吻了耶稣。中国历史典故也很多,有些来自寓言,像“守株待兔”、“黔驴技穷 ”等,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与佛教和道教有关,像“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等。 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从 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 差异。英美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 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看法,彼此交流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如认 知行为方面,在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各抒己见受到普遍尊重,人们对那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说法非常反 感。而大部分中国人则讲究含蓄、委婉,一般不愿意直接提出与对方、特别是上级或长辈不一致的观点,非常 担心会使对方难堪,或担心会损坏双方关系对自己不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就增强了文化差 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劝你自己修改下,更好自己写点,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听力和口语写一方面就可以了,我写的口语研究的毕业论文,最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有高手就是快啊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探析——以戏剧化教学法为例情境教学与小学口语交际研究——以鄂尔多斯小学为例原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以《中级汉语口语提高篇》为例情景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口语交际”部分编写思路及教学对策研究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以滁州市某中学为例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内容研究中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设计策略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留学生初级口语课教学设计探究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对口语焦虑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4所高中为例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浅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的启发与建议——结合初级口语课程的观摩与实践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交际性练习考察研究——以《汉语口语》和《汉语口语速成》为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学习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影视资源辅助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和国内英语口语教材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以《汉语桥》和《世界大不同》口语语料库为中心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石门县N所小学为例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材练习设置的研究——以《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为例越南汉语口语教学顺序性问题研究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的研究语境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毕业论文中口语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学习英语口语更重要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大学主要面临的一个就业的问题,因为现在就业的时候,很多公司要求我们过了四六级英语,或者像雅思托福这样的要求,之所以口语更重要。是因为我们在大学毕业以后面临的工作不再需要你像以前有多么大的技巧来答题的,主要是用来交流了,所以说口语更为重要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年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找了一个外企,然后人家外企的英语要求就是无论你是否过得了四六级,只要你能够简单的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个简单英语交流,就可以录取你,甚至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好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的英语口语比较好的话,那就没有任何的问题,所以说现在大学高中口语比你的笔试成绩更为重要,因为有的时候笔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了什么,某些同学,他的打击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也有很多的技巧,在答题的时候可容易就能够获得一个高分。但是你让他考的时候那么它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因为她的口语不好,就会让很多的公司把她拒之门外,因为人家要的员工是能够用英语交流的员工,而不是仅仅会答题的那些员工,所以说现在大学里面很多同学们都在考口语了,现在四六级里边也有了考英语口语的要求,一些人家外国的英语等级考试,比如说雅思或者是托福,专门有一项就是口语对话的考试要求。如果你的口语不好的话,无论你在其他方面考多么高的分数也是考不过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他的口语,能用它来交流,而不是说你有多么强的答题经验。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如果你的英语口语水平高,那么你就比别人多了一些优势,如果你在国际性的企业上班,那么英语就是你日常交流的必备工具。而且不管你在哪上班,一般每个公司都有对外贸易的机会,所以有了英语口语才能更好的工作生活。

首先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其是那些外贸专业的同学来说,普遍面临的比较多的就业问题之一大多是英语口语比较差,片面化,在职场上与外国友人交流难度比较大,所以这也是大部分同学面临的通病。

其次,再加上当今学校的英语教育大部分都和社会脱轨特别严重,社会要求的英语人才,听说读写样样精通,最次也要「英语交流无障碍,口语良好」,而学校教我们的是什么?语法!词汇!写作!背书!告诉你,背单词,背课文,背语法,背固定搭配…导致学生一进入社会,彻底懵逼,这跟我学的不一样啊,我不会表达,我口语不好……这到底怪学校还是怪个人呢?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学好英语口语这么重要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职场就业形势的需要

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了,但是双方的贸易交流也需要一个媒介,这也必然会提供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竞争激烈的结果只能是复合型人才更容易胜出。

我深刻记得上学期有一次听了一场线上的就业招聘的讲座,其中提到了他(学校的校友)在应聘这个企业面试的时候,他谈到了当时和他一起面试的有三个人,但是不幸的是其中有一个综合素质各方面比他都要强一点,就是口语有点差,我们的这个校友虽然各方面相对比这个差一点,但是英语口语说的贼溜的那一种,他以为自己不会被录用,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的是他恰恰被录用了,因为那个企业主要是做外贸类的,所以更看重的是专业能力。

二、社团社交交际的需要

如果大家想要从社团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靓的一颗仔的话,也是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那么最有实力的技能莫过于英语口语了,记得上届学长凭借一口出色的演讲夺得了这届社团的社长的岗位,这当然也会吸引不少异性的注意的。

最后,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口语对于我们今后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基本要素是识字、写字、阅读、作文、思维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不考试,经常被忽略。但在生活中,口语交际是多么的重要啊。

口语交际看似简单,但是要达到基本要求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小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是能够较为准确流畅的表达自己见到的事情,自己的一些感情和感受。说话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说话语气自然,态度大方。语言中充满着喜乐。

提高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是理顺自己话语头绪、找准谈话切入点、迅速展开话题和提高言语针对性的前提.不论是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还是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都需要良好的语言直觉能力。

语言感受从感知开始的,整个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的心理因素,对口头语言、书面文字符号的敏锐感知是构成语感的首要条件。

语感的形成过程正如列宁所说:“人的实践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经过长时间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实践,词句的含义、词语的搭配规则等以“格”的形式巩固和积累下来。

储存在大脑里形成一种语言潜规则.大脑中的语言潜规则一旦形成,人们在重新接受言语信息时,这些潜规则就会起到一种“标准”的作用,对新的言语信息迅速作出处理和评判。

因此,语感强的人听别人讲话,一听就明白;表达自己的思想,一说就让人心领神会;阅读文章,一读就懂;写文章,下笔千言,文从字顺.语感不仅能感受语言的形式,而且能够洞察语言的内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