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数学学科的 教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系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 教学 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 故事 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三、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 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 说说 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下页带来更多的数学系毕业论文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数学教学。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科,不仅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新课改的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数学教育教学中出现众多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味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针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数学教育应该改变教学途径,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改变途径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众多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在教育改革的路程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高中数学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例如,传统的教学意识、单一的教学方法、繁重的升学压力等,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就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的教学意识
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充分显示出数学教育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人们对数学教育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人们十分重视数学教育显然是极其正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取传统的强行教学模式,如死记硬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给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注重讲授,而并未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讲授过程中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细心、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吃透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每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而不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公式进行推导,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繁重的高考压力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界的学者们也逐渐认识到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者们提出减负的观念。他们提出这一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将它的初衷体现出来,而是与初衷出现偏差。针对这一观念出现的偏差是因为教育教学者和学生已经将升学思维根深蒂固于头脑中,这不仅使"减负"这一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幌子,而且使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者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培养出来的将是高分数低智能的学生。面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状况,教育界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改变现状的途径
针对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我国应该改革数学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数学教育教学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说明改变数学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正确引导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不能以分数评价学生。分数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如果教师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就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水平,投入到学习中,尽情地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对数学没有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文学色彩的内容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看似是两个不同地位的角色,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合作、平等的关系。在学生心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在有些教师心里,学生就是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是不可逾越的。这些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有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不敢表达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教学,而从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学生勇于探求新知识,解除学生的内心疑惑,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不断摸索中求发展。数学教师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数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1.论文题目:四次带参数PH曲线的构造方法关键词: m-Bézier曲线;形状参数;PH曲线;几何特征摘要: 针对四次带参数PH曲线,讨论其几何特征和几何构造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类含一个形状参数的四次m-Bernstein基函数,进而得到四次m-Bézier曲线。然后通过引入辅助控制顶点给出四次m-Bézier曲线成为PH曲线的几何特征条件,最后提出一种新的四次带参数PH曲线的几何构造方法,并给出误差分析,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文章引用:杨雪, 彭兴璇, 段卓. 四次带参数PH曲线的构造方法[J]. 理论数学, 2023, 13(3): 395-404. .一类分数阶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关键词: 分数阶微分方程;初值问题;Picard迭代法;存在性;唯一性摘要: 分数阶微积分在数学和工程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特别熟知的概念,其是整数阶微积分的推广。分数阶微积分有好多种形式,譬如,Riemann-Liouville、Caputo分数阶微积分,带有一个函数的分数阶微积分是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微积分的推广形式。在本文中,基于带有一个函数的分数阶微积分的基本性质和Picard迭代方法,我们将讨论一类以带有一个函数的分数阶导数表示的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将Picard迭代法应用于一类以带有一个函数的分数阶导数表示的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的论证中,还提供了求解此类分数阶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思路。文章引用:杨钰翎, 梁俊玮, 李健. 一类分数阶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J]. 理论数学, 2023, 13(3): 476-485.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
《数学教学方法综合》
【摘要】文章在综述数学教学方法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1. 引言
我国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在继承传统,学习国外理论和经验中构建起来的。不但继承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学习国外结合自己的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界定的研究
中外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界定。由于时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 教学方法本质的研究
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从更高角度去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法。教法,在国内基本是围绕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教学方法论,也包含教学原则;二是指教学模式;三是指教学技能。关于教学方法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学法说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学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法更合理并不断科学化。教还可以使学在速度与质量上得以优化。因此,教与学,必然同在于一个法。
学法前提说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学论不能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得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教法的要求和学法的要求,使教与学结合,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教法学法统一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学方法不仅仅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教法学法的辩证统一。
4. 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标准,将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体系。
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
巴班斯基根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把教学活动分成三种,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从而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①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②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③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5.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的研究
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理解了教学方法的特性与功能,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如何科学的运用是广大老师关注的问题。综述已有的研究,关于如何运用的观点如下。
综合运用说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回顾以往,往往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盲目、形而上学是造成教学效果严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提出要把各种教学方法综合的运用。要想做到综合运用,必须有:①教法学法相统一;②讲习知识的的方法于训练智能的方法要统一;③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统一。
发扬借鉴说
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做到:①发扬国内教学方法中的优势;②有选择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③借鉴教学控制论,掌握教学平衡,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对新的教学方法,更要有选择的学习、吸收。
目的要求说
学者认为,不能抛开教学目的去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抛开教学目的,盲目的选择,教学必然不会成功。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目的;②学生的素质和特点;③教材内容;④教师的素质和特点;⑤教学条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并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所以,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建立在对中学各类基本知识的逻辑推理上的模糊评价。
6.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向
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20世纪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拟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布鲁纳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提出“发现法”,强调“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面向全体适应个别差异
近些年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倡分组教学。
7. 以往教学方法研究中存在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我国数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摸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问题法(或发现法),等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加以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方法及名称繁多,缺乏科学的教育实验。
②强调单一教学方法而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③理论总结不够,体系混乱。
④以教为中心。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教材和教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⑤重知识轻能力。
⑥重结果轻过程。
⑦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8. 展望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有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CAI)将大面积开展。计算机是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21世纪,计算机工业将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之一。 CAI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
第二,引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对数学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引入体现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数学应用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学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第四,“再创造”、“发现式”教学方法将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林六十,高仕汉,李小平.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丽.浅析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理科教学探索,2007:19
[4] 杨骞.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近20年回顾与思考[J].大连教育学报.1999.
有关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意愿和自主思维、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系统化的理论形成过程,改进传统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1、提高自主思维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通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思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见解可以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他们能够通过创新的思维来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被教师和旁人的思想所左右。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创新思维的存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会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通过知识的积累,他们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对于知识如何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做出一定的假想,然后在可以实现的条件之下,通过自己动手来进行验证。
3、提高对知识的渴求意愿。
虽然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来实践层面上的行为,也就是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方式,但是这些转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理论本身上来。也就是说,当创新思维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学生对于创新意识的运用已经不仅仅能够对于如何去使用理论知识起到帮助,还能够将这种实践中的结论和猜想反馈到理论上来,当他们发现有些问题已经达到了自己能够解答的上限的时候,就会回到理论中去寻求支撑,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意愿。
二、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流。
在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主要还是沿用了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在讲堂上把考试中的数学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另外由于中学学生要应付考试繁重的课业,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从而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知识的储备工具,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创新思维上的匮乏。
2、数学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压制。
前文所述,在现有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因为传统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再加上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面对试题的解答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更加注重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进行讲解,所以就导致了在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
三、中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不足之处。
1、忽略学生的猜想乐趣。
中国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在教学中将已经有结论的理论拿出来,让学生记住,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在解题的时候去运用。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比如说在讲到长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的时候,相信有很多老师是直接让学生记住公式,然后在做题目的时候,将这个公式直接套用进去。这样确实能够为学生的考试分数提供优势,但是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猜想乐趣,而且这样填鸭式的教学也让学生没有了创新的余地。
2、传统教学手段稍显死板。
现在中学教育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较为死板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自己所必须要讲解的知识之外,也不愿意再多花时间在教学手段的研究上。但是其实数学这门学科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是十分广泛的,也就是说数学这门学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这样一个本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学科,因为教学手段的死板,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这种死板的教学手段之下,形成的也是死板的学习思维。
3、动笔多于动手。
中国应试教育的存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条相比于社会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渠道,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家长对于中学教育的重视,导致学校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在中国数学教学中,动手的时间不会超过整个教学过程的五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得到强化。
四、中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1、建立系统化的理论形成过程。
针对现在很多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在进行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的时候,可以先不要一下子将理论结果直接说出来,而是可以通过给学生设定一个情景,让他们在这个情景中去解开具体的某一个问题的方式,来让他们自己慢慢的摸索。通过教师在一旁的指导,能够及时对学生对于理论的发现与探讨的过程进行正确的指引,而且也培养了他们自主思维的形成,另外还让他们体验了自己发现一个知识过程的乐趣所在。
2、改进传统教学手段。
改进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可以通过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来实现。其主要运用的手段可以在课堂导学、课堂讨论以及课堂讲授中进行。
在课堂导学中,可以通过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相应的影音图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于课堂要教授的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对于知识点产生深究下去的欲望。譬如在讲到有关于立体几何形的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影片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形的空间关系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让他们自己用做图软件进行立体图形绘制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空间感,从而加强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课堂讨论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实现,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个环节通常都是教学上的短板。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中,对于这个问题也可以使其得到妥善解决。最为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可以通过播放一个影片,让学生来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展开探讨的方式来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知识点的介绍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譬如在讲解有关路程、时间与速度的题目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一次他们经历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所选择的班车,然后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算出自己讲在何时到达何地。这种和现实生活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做到教学与娱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工具,而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在信息发达的时代里,可以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资料的查找、收集与使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学会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3、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作为辅助的,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因此要改变现在教学模式中因为动手实践互动不足而导致的创新思维不足的现象,就需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的方法可以通过号召学生展开数学趣味竞赛、提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去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起到配套他们创新思维的目的。
【摘要】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问时需要做到:有效性、针对性、启发性、注意方法、多倾听、适当的激励和表扬。我们注意探索提问的技巧,用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可以做一名富有效率的受人爱戴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 数学;教学;提问;技巧
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科学。思考和分析能力,我们又只能在数学教学去努力培养。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提问在教学中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所谓“提问”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围绕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学生提问,再由学生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肤浅看法。
1.有效性原则
最初的有效教学,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地接收知识”。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焦急的询问:“听清楚了吗?”、“听懂了吗?”,好像学习倒成了一种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有效地提问就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以达到提问的目的,体现提问的有效性。
2.针对性原则
提问是有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否则,就会大大地降低你的课堂效率,所以,我们提问前要弄清楚:提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有多少学生能够回答,可能得到解决些什么样的答案,错误原因何在,如何纠错,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有哪些,等等;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盲目地提问;而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
3.启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可能需要有所暗示,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再次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尽可能自觉地加以纠正,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
4.提问要注意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激活孩子的智慧和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例如,我们在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就可以这样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互相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若改为“邻边相等”呢?除了边的改变,还可以怎样改变条件(比如角、对角线等),使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改变?把这些条件组合起来,形成的特殊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样的有效提问,发散了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5.提问后要学会倾听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问题一般会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会丢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方向——大人们为我设计的道路,总是让我迷路。退一步说,毕竟学生的许多想法和点子都是有道理的呀,你不仔细倾听,怎么能了解学生呢?。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6.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无论其答案正确与否,都应适当地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或表扬,哪怕他的答案一无是处。只有这样,你以后的提问,才会得到积极响应,你在课堂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7.做一名富有效率的教师
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导向者”时,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和“建构者”。为了使我们的授课更加富有效率,我们在课后还得有反思。也就是还得多对自己提问:这堂课的得失在哪里?下一次我会怎样改进?
总之,虽然教学无定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遁,提问没有现成的办法,但也得注意一些基本技巧。愿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继承先辈们的宝贵遗产的同时,努力探索,多多实践,注意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振兴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针对问题精心创设情境
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作业设置多样化,正确评价学生
新课程则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究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勾一叉和打个分数,而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结束了扇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后,我布置学生自定主题,设计一个扇形统计图,并涂上彩色作为作业上交。学生们确定的主题很多,设计出的扇形统计图也美丽自然。比如调查学校或班级同学姓氏、同学年龄、出生月份或生肖星座、男女生比例、喜欢的电影或歌曲类型、喜欢的明星类型、喜欢的科目或书籍类型、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饮料或水果、近视情况、家庭人口数量、长短发、爱好的体育活动或球类、团员和非团员比例、拥有QQ号和上网时间、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课余时间的安排,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三、多关注和赞赏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们中间,从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但做学生的良师,也做他们的益友。只有当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这位老师了,他们学起这个科目来自然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兴趣。
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惟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学生王某,初中刚入学时数学不及格,一直以来对这门学科带有极大的恐惧心理。我通过观察发现,该生实际上有学习潜力,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于是平常注意对她多加鼓励,定期给她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其实际情况给她制定了阶段学习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三年来的努力,该生的中考数学成绩已经跃居中上。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良方。
对那些爱动脑筋,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力培养其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不断超越自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一定比例学习困难的学生,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增加,这些学生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能否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更多地站在中学数学教学困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心爱护每一位学困生,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激励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浮躁,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习能力下降,我们把这样特征的学生简称为学困生。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和发展呢?下面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理念,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困生
(一)立德才能树人
数学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精于传道,必须转变教师一言堂,学生整节课侧耳倾听坐冷板凳的现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问、倾听学困生的困惑,为什么思路出现了分歧?他们掌握知识重难点的薄弱环节出现在哪里?我采用哪种方法能够降低知识的梯度,使学困生容易理解接受呢?
(二)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立德才能育人
教师只有课前心中装着学困生,课堂上眼中有了学困生,课后辅导环节中关照学困生,真诚地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困生的心理感受和尊严,学困生就能从潜移默化地授业的数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喜欢上数学教师,喜欢上数学课程。
二、提高教学艺术,树立教师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数学教师恰如其分又精湛的语言也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新课数字叙述式的导入,复习课开门见山式的启发,练习课煽情期盼挑战式的语言,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激发学困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快乐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数学教师要重视研究教法,改进教法
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方法是难以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而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简洁明了的媒体展示,更有利于帮助学困生理解与突破知识重难点。
(三)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启发式教学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启发式教学,应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探索、体验、实践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更能培养学困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使用艺术性的数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可以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互动找出适合学困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低起点,师生劳逸结合
数学课堂不同的年级要疏密有度,既要有适宜快乐的课堂练习,也要有降低学生脑力疲劳,思维迟钝时鼓励式的课堂小插曲:低年级的拍手操,中年级的数字接龙,高年级的数学故事链接拓展。在设置课堂作业时,数学教师要高低有梯度,既要优选优等生“吃不饱”的挑战性练习题,也要精选中等生“吃不好”的典型例题,更要筛选学困生“吃不了”的失误测试题,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学困生融会贯通知识点,这样学困生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数学能力逐步提高。
(二)多归纳,勤练习,培养数学习惯
大部分学困生与正常学生除思维的差异外,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学习习惯方面。我们数学教师既要善于运用数学语言帮助学困生积累知识,更要充分运用线段图、集合圈等多种练习方法,帮助学困生总结归纳知识重难点,自觉养成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心理品格,培养严谨踏实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学困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及时反馈,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在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培养学困生克服困难的自信、解决困难的果敢坚毅、在师生共同互助中理想必胜的信念。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在学困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与其谈心谈话,循循善诱,以科学家和名人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要有志气,保持学习的旺盛势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学困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全班师生都要为他们鼓掌喝彩,使他们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轻松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四、重视课堂的激励评价,使学困生获得成就感
(一)书面作业评价,鼓励进步
数学课堂作业是学生课堂数学技能的体现。在学困生的书面作业上批阅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例如,我在个别学困生数学作业中采用“等级+评语”的评价方法。用这种方法批阅点评学困生作业,既能启迪思维,又可以指明努力方向,学困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充分尊重。
(二)课堂口头表扬、榜样示范、学生自评,有助于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是学生数学思维逻辑严密性的具体表现。例如,我建议学困生在数学作业中用画“笑脸”“哭脸”的方式自评当天作业的书写、做题正确率,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事实上,家长与学校教师的互动的评价,更能树立学困生的责任感。让家长每天对学生在家里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等方面作出评价,学困生也能在家长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不断增强主动学习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评价等因素,无疑是提高学困生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的关键环节。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初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 教育 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一、合作学习内涵机理论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进行班级成员科学分组,确保组内学生能够针对对应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同步学习,最终派出代表将组内核心观点表述完整,在获得教师合理性评论建议后加以整改,以此实现对应教学规范引导指标。 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期间存在的冲突性问题整理研究 首先,合作探究式问题设置形式过于简易单一。须知此类学习交流模式在于激发个体思维创新和合作意识,只有经过各类角度分析整编过后,才能绽放出独到的智慧结晶。可现实中,教师始终关注课程进度和应试结果,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度不够,尤其在鸭架式口语灌输讲解氛围中,学生对于既有知识感知趣味丢失,后期自主性学习动力也就不足。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对于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秩序极为紊乱。事实上,合作学习理念主张吸纳各类学生观念,确保话题内涵讨论结果的多元特性。可实际布置活动期间,由于教师规则指导不够规范,使得对应任务难以及时交接到个体成员之上,尤其大部分学生作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思想极为深刻,基本上只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自身感兴趣的单元之上,造成固定小组向心力溃败结果,关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风尚难以保持延续。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成为问题提出、结论 总结 代表,至于其余个体完全扮演旁观者角色,小组其间隐藏的思维两极分化效应显著。最终学习好的个体素质得以合理提升,而成绩不高的个体将继续沉沦。最后,教师普遍不会参与到初中数学探究式合作学习流程中。在其思维体系中,片面地认为一切工作都将交付给学生,而应尽的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关键知识点提醒引导、课堂秩序科学规范监管职责,却顺势抛之度外。长此以往,学生整体上便处于放任自流境遇之中,在得不到合理肯定激励结果基础上,失去自主性学习动力,经常合作交流期间讨论其余话题内容,令课堂安定和谐秩序全面消散。也就是说,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对应的个体素质规范调试指标难以顺利贯彻。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规范引导策略解析 (一)合作探究内容的科学选取设置 结合客观层面分析,初中数学教材的确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合作交流模式,而指导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挖掘学生整体兴趣感知点,尽量寻找一些高难度且令学生产生疑惑的课题内容。经过高层次认知任务分配布置过后,学生才好联合既有知识、生活分析 经验 加以科学探讨解读,这样对于个体思维架构完善显得相对有利一些。 (二)针对小组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分工指导 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组内成员之间性格、能力互补功效,确保学生经过较难话题讨论期间能够相互辅助,建立标准正向竞争合作学习风尚,使得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能轻松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合理安排座位,将以往单纯样式的观众席位模式全面遏制,让同一组相对熟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确保话题交流深度的有机彰显结果。之后进行不同组间探究结果整理评估,实施不同阶段发言代表人的交替规则,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个体加以现场鼓舞激励。 (三)尊重并鼓励学生布置多元化合作探究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着实丰富,为了确保学生逻辑和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灵活衔接,教师必须确保单位课堂学习内容和探究任务的明确特性,令各类学生都能针对合作探究模式创新改革问题发表自身建议,确保单位成员都能有所作为,竭尽全力令单位任务可以在预设时间范畴之内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要多给予鼓励。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特殊照顾、单独辅导的 方法 ,让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信心,发挥作为集团一员的特殊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内容丰富,对于学生 逻辑思维 引导开发和人文情感协调都将产生独特调试功效。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关注并挖掘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划分任务,确保学生彼此之间产生高效互补启示作用,进一步为后续课题深度解读和个体发展前景科学预测绽放提供标准疏通性建议。 作者:张小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孙庄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逻辑思维,对前人总结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教育,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卢占武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沙垡中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顾伟军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
《数学教学方法综合》
【摘要】文章在综述数学教学方法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1. 引言
我国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在继承传统,学习国外理论和经验中构建起来的。不但继承吸收了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学习国外结合自己的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界定的研究
中外对教学方法有不同的界定。由于时代、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1)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3)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体系。
3. 教学方法本质的研究
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从更高角度去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教法。教法,在国内基本是围绕三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教学方法论,也包含教学原则;二是指教学模式;三是指教学技能。关于教学方法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说法。
教学法说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学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法更合理并不断科学化。教还可以使学在速度与质量上得以优化。因此,教与学,必然同在于一个法。
学法前提说
有学者认为,现代教学论不能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得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教法的要求和学法的要求,使教与学结合,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教法学法统一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学方法不仅仅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教法学法的辩证统一。
4. 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者标准,将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体系。
国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分类
巴班斯基根据对人的活动的认识,把教学活动分成三种,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从而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①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②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③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5.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的研究
有了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理解了教学方法的特性与功能,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如何科学的运用是广大老师关注的问题。综述已有的研究,关于如何运用的观点如下。
综合运用说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回顾以往,往往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盲目、形而上学是造成教学效果严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有人提出要把各种教学方法综合的运用。要想做到综合运用,必须有:①教法学法相统一;②讲习知识的的方法于训练智能的方法要统一;③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统一。
发扬借鉴说
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做到:①发扬国内教学方法中的优势;②有选择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③借鉴教学控制论,掌握教学平衡,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对新的教学方法,更要有选择的学习、吸收。
目的要求说
学者认为,不能抛开教学目的去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抛开教学目的,盲目的选择,教学必然不会成功。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教学目的;②学生的素质和特点;③教材内容;④教师的素质和特点;⑤教学条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并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所以,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建立在对中学各类基本知识的逻辑推理上的模糊评价。
6.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向
强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任务。20世纪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拟定的八十年代《行动计划》中第四条,明确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
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把学生看作容器,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论。布鲁纳也认为,学习重要的不是记忆事实,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他提出“发现法”,强调“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面向全体适应个别差异
近些年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适应个别差异。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试验,提倡分组教学。
7. 以往教学方法研究中存在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我国数学教育实践相结合,摸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问题法(或发现法),等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需要加以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方法及名称繁多,缺乏科学的教育实验。
②强调单一教学方法而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
③理论总结不够,体系混乱。
④以教为中心。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教材和教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⑤重知识轻能力。
⑥重结果轻过程。
⑦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8. 展望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有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CAI)将大面积开展。计算机是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21世纪,计算机工业将是全球最大的工业之一。 CAI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
第二,引入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对数学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三,引入体现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方法。数学应用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数学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第四,“再创造”、“发现式”教学方法将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林六十,高仕汉,李小平.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 陈丽.浅析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J].理科教学探索,2007:19
[4] 杨骞.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近20年回顾与思考[J].大连教育学报.1999.
数学学科的 教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系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 教学 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 故事 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三、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 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 说说 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下页带来更多的数学系毕业论文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数学教学。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科,不仅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新课改的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数学教育教学中出现众多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味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针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数学教育应该改变教学途径,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改变途径
随着新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众多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在教育改革的路程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高中数学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一、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例如,传统的教学意识、单一的教学方法、繁重的升学压力等,以下从这几个方面就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作简要论述。
(一)传统的教学意识
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充分显示出数学教育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人们对数学教育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人们十分重视数学教育显然是极其正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采取传统的强行教学模式,如死记硬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一味地强调基础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给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注重讲授,而并未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讲授过程中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细心、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让学生理解、吃透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每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而不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公式进行推导,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繁重的高考压力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界的学者们也逐渐认识到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育者们提出减负的观念。他们提出这一观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将它的初衷体现出来,而是与初衷出现偏差。针对这一观念出现的偏差是因为教育教学者和学生已经将升学思维根深蒂固于头脑中,这不仅使"减负"这一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幌子,而且使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者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培养出来的将是高分数低智能的学生。面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状况,教育界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改变现状的途径
针对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我国应该改革数学教育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数学教育教学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说明改变数学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正确引导教学高质量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一味地强调应试教育,不能以分数评价学生。分数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如果教师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就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让他们发挥自身的学习水平,投入到学习中,尽情地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对数学没有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一些带有趣味性和文学色彩的内容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教师看似是两个不同地位的角色,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相互合作、平等的关系。在学生心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在有些教师心里,学生就是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是不可逾越的。这些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学生在面对老师时,有着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不敢表达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教学,而从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鼓励学生勇于探求新知识,解除学生的内心疑惑,以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背景下,数学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不断摸索中求发展。数学教师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教育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有一个网站叫中华论文中心,貌似有很多文章,你自己上去看下吧!
在数学领域里,应用数学占有重要的位置,理论上应用数学包括运筹学和线性代数,还有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高校目前的应用数学教学状况与改革策略
在高校设立的学科中数学教学占有的位置不容忽视,加强数学 教育 就能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有把握,并且学生自身还可以构建其数学知识体系。所以,在进行高效实际数学教学改革时,师生都对教学改革的观念加以重视,同时要慢慢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高校应用数学内在的意义
高校应用数学这门学科非常重要,并且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其一,是应用领域上的不同,高校应用数学的开始针对性特别的强,以往是数学有着较为传统的应用领域。其二,应用数学主要关注的就是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可是,以往的数学主要就是对理论加以注重。即使有很大的差异存在这两种数学中,可是这两种学科的内容是不能分离的,他们是一个整体,存在的差异也只是在针对性方面和教学目标方面[1].
2 高校目前的应用数学的教学状况
建立应用数学的有关课堂
学生在深入学习应用数学知识后,可以对数学中的一些基础运算加以掌握,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够深入的分析数学中的所有问题,并在对所有问题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对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最后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大学生的教学课程就包括高等数学课程,并且高校还建立了与改课程有关的专人培养内容,对应用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学习其他的学科,想要学好其他的课程,应用数学的学习必不可少[2].高校建立应用数学课堂,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将会得到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高校数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有问题存在。高校数学教学的内容上涵盖性较强,很多专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知识为基础理论,根本不能联系数学实践,所以,教学的领域根本不符合教学要求,并且,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对所有理论知识都不能深刻的理解,这都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想法。
(2)存在在教学内容上的问题。现在高校的数学教学课堂主要重视的就是学习技巧,同时还注重推理的严谨性,可是却忽视了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去解决,这样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将不能以专业实现就业,没有做到立足于岗位,对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加以重视,致使理论知识脱离于实践应用,最后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3].
(3)存在在教师队伍方面的问题。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应用数学的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点科学知识加以掌握,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也缺少培养学生教学的 方法 ,在进行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较为普遍就是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对理论知识就不能熟练掌握,学生也就体会不到结合理论知识和现实时间的基础要素。
3 高校应用数学的改革策略
高校应用数学制定了正确的教学观念
高校对与应用数学教学有关的课程进行制定时一定要对专业的要求加以确定,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分析,适当的调整应用数学的教育理念。同时数学的基本开放原则为适用性,将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所包含的育人能力,将学生的所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增强创新能力。
将以往的 教学方法 加以改变培养学生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新的教学方案要应用启发式来实现数学教学,同时要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教学方法更有效,以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为单一的,学生学习的知识都是被动接受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带领下只能逐渐的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需要教师将教学方法灵活化,为学生创建出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4].主要就是要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
高校在进行整个应用数学教学时,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有基本的应用数学观念,同时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就需要高校的数学教师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深浅,如果有较差的应用意识,要找其原因,同时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数学知识。教育者要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对应用数学加以重视,使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得以发挥[5].同时还要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加以提升,并且逐渐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对应用数学的教学内容加以改变
对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要对不同专业的内在要求加以综合,可以将课堂改变成弹性教学,对应用数学所具有的严谨性不应过多的强调,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进行教学课堂的设计,将众多的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在以后能够更好的支持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6].
总之想要使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就要注意到应用数学不同于纯数学,它的实践性较强,所以,想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应用数学,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要在数学师资投入这一方面加大力度,并且也要深入的去分析和研究这一教学课题,将应用数学的整体教学提升上来,使应用数学教学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潮锋,黄治琴,杨旭,等。 数学建模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济南大学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20-22.
[2]郭娜,朱奕奕。浅谈高校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J].信息化建设,2015(4):61-63.
[3]王艳华,王笑岩。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基本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4):5-6.
[4]王君轩。探究高校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2(16):214-214.
[5]宋文静。浅谈高校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J].东方青年·教师,2012(2):30.
[6]施明华,赵建中,周本达,等。应用型院校高等数学与数学建模融合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270-271.
浅谈小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提升策略
在数学领域里,应用数学占有重要的位置,理论上应用数学包括运筹学和线性代数,还有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广泛应用都体现了应用数学的思想。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中也对应用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应用数学教学要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性,及与 其它 学科的关联。让小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丰富的生活与应用数学的联系
教师要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并能将这些有用的素材贯穿到教学中,把数学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消化和理解,认识到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根据学习的内容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布置一些作业。比如在进行米,厘米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家里量一下床、门、饭桌等家俱的尺寸,在学习元角分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走超市买矿泉水等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加深对学习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2、开启小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大多比较简单,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和联系性。所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多进行书本与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把理论化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实际的问题。 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起来更清晰,还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应用数学的价值,积极想办法用应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对应用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探究下去的意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例如分数部分的讲解,就可以通过分 蛋糕 、分苹果等生活中实际事例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而且会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应用分数,所以这样往往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3、不忽视教材的作用,教材融于生活
随着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很多老师对教材开始忽视。 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象分组辅导活动、多媒体教学、课外设计等各种形式教学的开展,老师对教材就不象过去那么重视和依赖了,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任何的教学活动也是要以教材为蓝本的,都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教材起到统领性、目标性的作用,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围绕教材来进行的,如果脱离了教材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手中教材的作用,并与实际生活展开联系。
如:小小采购员、小管家、数字与编码、节约能源、调查利率,计算利息等,这些实践活动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又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遵循教材的要求组织具体、有趣、富有实践性、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将数学问题与生活 经验 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获得应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4、生活情境化的练习促进应用数学的学习
对于应用数学的教学,最合适的方法就是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讲解,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并使数学看起来更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方面,就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一些生活场景,并根据学生的 兴趣 爱好 ,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老师适当进行引导。 这样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可以让几个同学进行分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拿钱和一些简单的货品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练习,可以有同学喜欢的糖果,饮料等,也可以有一些平时常见的书包、本子和笔等文具。 这样学生会有参予的积极性,也会对加减法的运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通过分组练习了解了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种情境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最熟悉的环境中去感受接触到新知识,在应用数学的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5、学习应用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实际能力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这整个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去探究知识,增加 逻辑思维 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学生问问题,其它同学和老师解答,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探讨中,还可以让同学懂得集体的力量,懂得克服困难有时需要帮助,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上,让学生了解感受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应用数学的魅力及学习它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比大比小的知识并能做简单的减法讲讲算算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人的岁数,编成应用题,如奶奶66 岁,爸爸 30 岁,奶奶比爸爸大几岁? 等等,讨论谁的年龄大,谁的年龄小,谁比谁小多少,谁与谁相差多少? 两人相加是多少岁? 谁的年龄是谁的几倍等。 再如教学乘法、除法的含义时,通过摆一摆学具的活动,掌握抽象的概念。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其分析、探索、组织、锻炼、筛选等活动方式自编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束语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数学问题。 只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将平时收集和观察到的实践问题的资料, 经过 总结 、概括、处理之后,就能够设计和提炼出相关的应用数学问题,让学生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充分发挥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数学问题,还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季山红.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09)。
[2]郭霞.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建模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
[3]吴信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原则:1.要客观需要,颇有价值。选题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例如“企业联盟问题研究”,就是这样。正如一汽集团李启祥副总经理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大众”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2.要捕捉灵感,注重创新。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是指一种新的观点,创立新说,新的论据(新材料),新的补充,新的方法,新的角度。也有人说创新指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内容与方法都是新的。还有人认为创新指独特见解,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对前人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和简化等。由上可见,一篇论文总要有一点创新,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论文。创新靠灵感,灵感靠积累。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砥砺中才能偶然产生一点思想的火花,而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可能变成学术创新的起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ne8r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三年的技校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学校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学校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技校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技校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技校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回首三年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由于所学的是焊接专业,因此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于他人。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意志视为,我把自己的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 在校园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这几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同样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刚进学校时如张白纸的我,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坎坷。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我们就能很精彩。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人生总难免有缺点,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于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社会阅历和经验也太少,这些我都会在今后努力提高、完善自己的。为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摘要:幼儿教育旨在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以及思想基础,但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之下,部分幼儿园以及家长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丧失了初心,让幼儿在被动状态下接受了超纲的“小学化”知识以及行为要求,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威胁。关键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表现;对策一、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表现(一)所学内容小学化现在不少幼儿在大班甚至中班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拼音的声韵母或是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是更为深入的内容。这些本该是小学阶段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过早地出现在幼儿面前给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压力。(二)作业小学化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本来应该以游戏为主,但是由于部分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导致幼儿不仅在园学习的知识小学化,回家后更是有书面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多是抄写拼音汉字、做算术题等,剥夺了幼儿在家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三)在园行为要求小学化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且不喜欢被约束。但是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偏向小学化的知识,常在教学活动中以命令式的口吻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认真听讲,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使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二、幼儿教育被小学教育同化的原因(一)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有了迅猛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家长期盼子女长大后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极力为子女争取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希望子女在幼儿阶段就学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创造了条件。(二)早教机构间不恰当的竞争方式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事业也出现利好局面。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教机构为了纳入更多的生源,不断地迎合家长,满足家长对幼儿知识掌握的要求,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一)端正教育态度,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幼儿教育之所以会被小学教育同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人的“态度”上。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在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过于盲目,错误地将幼儿知识储备量和教育成效画上了等号,忽视了幼儿的年龄与心智成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幼儿教师的管理单位,必须要重视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宣传工作。幼儿园应该明确创园理念、端正办园态度,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采取外部干预的办法将端正的幼儿教育态度传递给教师和家长,让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固化,因此宣传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巧妙地进行。园区管理者可以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养成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弱化幼儿知识学习效果的考评地位,卸下教师心中的教学包袱,让教师能够在一日常规中大胆为幼儿制造更多的活动机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提升教师的活动开展能力,实现幼儿教育专业化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活动开展能力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虽然近几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对于整个幼儿教育行业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幼儿教育正处在师资力量和幼儿素质能力提升发展不平衡的尴尬阶段。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些幼儿园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招聘程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低。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使他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活动中无法辨别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使幼儿的教育活动显现出更多的小学教育特征。因此幼儿园要将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学习常态化,多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走出去”,接触更多的活动开展方法,使教师具备优化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师本身也要有意识地多阅读和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升教学素养,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三)完善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为小学教学铺垫了基础,是幼儿更好适应高学段学习的必要经历。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人小学化的规范和内容,而是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具备小学学习的能力,减少幼儿过渡到小学的困难程度,让幼儿在保持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主动融人小学生活,继续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四、结论总而言之,教育是良心事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都不能在幼儿教育中揠苗助长,要始终将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最高利益,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力规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还幼儿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参考文献[1]刘淑静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2]杨艳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础教育论坛,2015(33).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学术堂,希望对你的写作能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