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几句吧。首先要了解画家其人,体会其作品的意境,明白作品要表现的主题;二是要仔细研究作品的表现方法,每个人都有其自己习惯的绘画风格;三是要研究作品的创意布局和提拔落款以及闲章的位置和内容;四是仔细研究该作品中借鉴与其他大师作品的同工异曲的精彩体现。提醒一下,那就是写论文的基础要求还是要讲究的。
字数限制只能复制一部分,详情请去搜索国画、花鸟或者山水画,会有更多。【摘 要】本文由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入手,突出了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以线代面”的艺术特色,最后上升到中国画的精神方面,主要阐述了中国画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深刻影响,由此论证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画 独特魅力 意境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博大精深是无需赘言的。但当成为经典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时间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变慢或停滞自身永恒的运动,经过时间的考验,人类一代代文明所结晶出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之层层叠叠积淀起来了。当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品中来研究经典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白中国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仍生生不息,自有其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我们对一个画种最初步、最直观的认知就是作画时画笔所经过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条” 我们从初次接触西方绘画,进行素描、速写的时候,就常常用到了线条的概念。但是西画中的线只是比较单纯的线而已,只是一种构成提及的重要元素,用诸多的线条经过叠加或紧密联系来形成面从而构成空间。而中国画就有所不同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仅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外轮廓、结构等形象要素,而更为注重这些要素的组成过程、生长过程,同时中国画又将事物的状态概括到最精炼,只用简练的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状态,致使中国画的线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了。 中国画中的线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古画,或虚或实、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让我们恍然大悟,中国画中简练的线茶已将明暗转折巧妙地表现出来了,同时又比西画多了一些意境和趣味。 中国画中又有“书法用笔”和“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意在一个“写”字,要“力透纸背”,我觉得中国画也很在意一个“写”字,写比画似乎更深刻而且有韵律、节奏。且通过笔墨的节奏、韵律;运笔的强、弱、虚、实,“一波三折”,起伏转折,沉着有力,生动有势;用墨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达到浓淡相生,韵味深长的画面;行线的长、短、曲、直,直中有曲,曲中见方,长短适中,动则有势,静则有威。这样使画面达到和谐的节奏、巧妙的组合、无穷的魅力。 二、从色彩方面来说,中国画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西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丰富的色彩,而且画中的色彩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同时西画中的色彩多是经过复杂混合的,因而可以说西画是一个色彩体系。但是在中国画中黑白两色是极为重要的色彩元素,也是首推的颜色,然后才谈得上其他的颜色。说到中国画,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笔墨,而笔墨落于纸上的直观表现实际上就是黑白,由此也可看到纸上的空白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虚无之处的奥妙,由于通常在概念上把色彩当成是一种画底子上的覆盖物,所以并不把画面所留出的空白当作是色彩,而这正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我们有意识地把纸的白作为一种色彩来关照,就会发现这白色所用之多及其地位之重要,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正如黑白木刻的主版——黑。版画与中国画的巨大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除此,在世界上任何别的画种都不像中国画那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放在所以其他颜色之上,并且在意境和情趣上把黑白两色发挥到极致的程度,也只有中国画在色彩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个黑白体系。
刚刚看到,所以现在才来,先给点意见。楼上的讲的是书法哦~~讲的倒是很详细,如果可以用,就可以采纳了。先说说我对论文的建议,中国画发展源远流长,如果仅就中国画来写,必然范围很大,建议范围越小越好,小到一个点,当然这是偶们老师的看法。比如皴法的发展演变,比如人物画背景的发展演变,比如你眼中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哪个更具优势,再比如你对现代社会中国画的看法等等。如果是毕业论文,我记得我们要求三万字左右,写起来很费事的。需要的资料更多。 顺便一说,其实我主修不是中国画,了解的不多,不好意思啊......
这类论文要对画作产生的年代熟悉,把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搞清楚,比如,受到前人、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画家受到的教育与他的生活家庭背景,因此一篇论文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部分一:把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大致概括一下二:在每个特殊时期(比如画作的开始时期与鼎盛期)的代表性作品拿来分析,找到他产生的渊源与他对后人的影响,以及在历史上的贡献三:总结这些举例分析的共性(一般国画理论书上都会有的),在把自己对国画的认识,国画的现状与发展做简要论述以上差不多就OK了,这只不过是本人的一点略见,希望能对你有用
您好,希望能够给您帮助参考高等院校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其历史的了解,重视临摹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形式语言的研究。 作为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传统不变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教育界经过剧烈的思想震荡,从思维方式到意象表现,从精神层面到技法层面都更趋多元化。各类画种都进行着巨大的改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进行着全面的创新与改革。作为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中国画教学组成部分,现代重彩画就是中国美术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现代重彩画由媒材的变革与技法的创新,从绘画手段、造型语言、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演变,牵动了当代中国画坛一系列的变化,现代重彩画以多元的价值取向,不断挖掘创新,重视吸收现代艺术形式的精华,引导学生领略现代重彩画的文化内涵,完成着对传统重彩画的超越。传统不变的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重彩画的教学,高校现代重彩画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学习体系与思路,尤其是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 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传统工笔重彩画从发展到兴盛,从兴盛再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和学习资料。因此在重彩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传统重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增强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史中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思考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重彩画的课题。 传统工笔重彩画自古有之,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无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时代、新石器时期沧源的原始岩画,东汉酒泉的墓道砖绘彩画,还是秦代咸阳宫廷遗址的重彩壁画,都充分显示古代艺人在运用天然矿物色所表现出的纯朴率真的审美意识,根据现有的图文资料,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工笔重彩画,当时重彩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我们从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帛画《龙凤人物图》和《御龙人物图》的分析来看,无论构图构思、用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表现内容丰富多样,表现方法也极具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重彩画有了明显的新发展。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懈追求,在材质和技法上进一步发展,把重彩画推向辉煌。从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宗教壁画和几幅早期的卷轴画摹本来看,这一时期的工笔重彩画有了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用线更精炼并具有轻重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笔法,在色彩上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用色,色调却更为丰富并能协调统一。我们能从众多唐代墓室壁画中看出,当时运用色彩的高度技巧,如永秦公文墓壁画《宫女图》,其中宫女服装的色彩变化非常细微精妙,不仅红、绿、青、紫诸色绚丽多彩,更有深有浅,或鲜或灰,画面中的绿色就有多种不同的绿,唐代工笔重彩画最兴旺时期,如周彷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代达到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雄风的推动之下重彩发展为绘画的主流。从元代起重彩画进人发展的晚期,尤其是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以严谨、精到严谨和高度娴熟的技法 ,并运用堆金沥粉,双勾填彩等方法,其画面造型、勾线、设色等方面都让后人所不及,绘制成一幅气度非凡、灿烂辉煌、生动传神,又具有强烈装饰风格的宏伟巨作,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品。古典延续时期,随着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兴起,重彩画逐步衰落。现代复兴时期,日本画家广泛吸纳西方印象派写实主义等色彩表现手段,重新构建了具有民族绘画形式的日本画表现形态,日本画逐渐转入重彩画的图式。日本重彩画的崛起引起中国画坛很大的震动,我国现代重彩画家蒋彩萍、唐秀玲、陈子、胡明哲、林容生等,大胆地尝试新型综合绘画材料和媒介,拓宽了绘画材料的运用范畴,特别是对材质美的追求和运用,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及表现手法的局限,扩大了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与表现的新空间和新领域,极大的丰富了绘画语言的整体面貌。重彩画被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并迅速为全国各大高校所接受,这是当代美术变革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重视现代重彩画临摹课的学习 目前中国画教学体系,尽管在发扬民族传统,保留传统精华,但在设课与授课上,对临摹课教学没有给予真正的高度重视,只把临摹看作是一个应有的过场,实际教学计划中临摹课安排的课时比例少,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表面的勾、点、皴、染等技法因素上,对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审美特点、造型特色等问题缺乏深层的研究探讨,为使我们传统民族绘画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正确面对重彩画临摹课教学中诸多问题。 现代重彩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潜力,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照传统,做好这点,才能把握到传统的精华。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成,任何一种创新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又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临摹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重彩画的特点,通过临摹教学,学习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学生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对自己绘画学习有一种较高的要求,并且为将来的外出写生、毕业创作、教学等等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非常重视传统,他认为画家如果没有临摹的基础,就无从接受和继承古人的遗产,在早年学画的过程中,他对一套《芥子园画谱》就临摹了几十遍。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先生就是从临摹故宫藏画开始,特别是学习宋代赵佶的花鸟画而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之路的。追溯到晋唐宋元明清的画家,都是通过临摹入门并奠定绘画根基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是对初学者的要求,而对有了一定基础的画家的要求,正值高校美术院系学生而言,通过临摹学习对于获得现代重彩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对前成果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了解,是门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功课。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临摹教学中不要求和临本相像,不须要还原,要求学生用一种主动积极的研究态度去研究,去发现,吸取传统的、典型的、中国式的重彩画语言,发现旧程式以外的可能性,寻求适合现代形式的多元表达方式,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传统,是为了寻找千年以来,中国画家认识问题的角度,看到传统重彩画什么地方优秀,什么地方还有局限,什么地方还有待我们去改进,去创造,努力使现代重彩画焕发新的活力。 三、强调学生对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 现代重彩画要发展就得借鉴,只向传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还要向世界各国、世界各民族优秀艺术学习,不断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也为当今中国画坛唤醒了一系列全新的绘画语言。现代重彩画是强调绘画的创造性、自主性,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恰当的媒介和各种技法,不再受传统单一绘画的约束,尽量把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充分表现。马克思曾说,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当代重彩画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气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自由表现的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现代重彩画。 传统重彩画是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绘画的载体是绢本、纸本和壁画等,由于绘画媒材的变革,导致了技法的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元,由此焕发出一系列色彩语言变化,现代重彩画在材料上首先通过新科技的方法,现代人开放的观念与新的重彩画媒材相结合,语言表现变化丰富而自由,更大范围的拓展了重彩画颜料的种类和色相,强调选用优质的画材作精细的特殊处理,注重画面质地肌理的变化,作品画面总体色彩效果更强烈震撼,天然矿物颜色加强了画面的色彩厚重感,金银的使用更让作品更产生了富丽堂皇的感觉,同时从多方面引进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加强了现代重彩画色彩的独特语言个性。 如何使用传统颜料,认识掌握其性能是教学中重彩材料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艺术史上看,人类在发明化学合成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的,如前面讲的各种壁画,还有西方油画出现之前的丹培拉画法,传统中国画颜料分为两种,植物质颜料和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使用比较方便,用水调合来使用,因矿物质颜料由各种颜色的矿石通过研磨、漂制而成,所以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也叫石色,特点是色泽纯正,艳而不俗,富有光泽,耐磨、不易腐涩,作品色彩可以千年不变的特点,但是使用石色须用胶来调合,因此石色的掌握是初学者重彩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我国传统颜料种类繁多,每个系列又分多种系列,其中学生熟悉的墨又有分油烟、松烟、漆烟等种类,白色系列有蛤粉铅粉、云母等,蛤粉使用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但其色经久不变。青色系列中根据其颗粒粗细,颜色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等,赤色系列有朱骠、朱砂、胭脂、褚石、银朱、西洋红、红珊糊等,黄色系列有土黄、月黄、石黄、雄黄、等,绿色系列根据其颗料大小又分头绿、二绿、三绿等,有金色、银色等。传统天然矿石在色彩种类已经比较丰富,但是方毕竟色彩种类相对较少,而后来研制发明的人造高温结晶仿矿物质颜料,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一不足,这些微妙的色相变化,都优于传统的重彩画颜料。现代工艺技术下,无数种类的结晶颜料,在一定的光线照射角度下可以发出一种宝石般的光泽,如果传统天然矿物色石与仿石色的结合运用,作品画面色彩就会显得格外浓重,饱和度格外的高,和传统水色形成较强烈反差。除此之外,水干色、云母粉等新兴材料的合理利用对画面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装饰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母体,从一开始就以浓厚的装饰性作为绘画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箔具有极强的画面肌理感和金属感,贴金箔、银箔、铜箔、铝箔也是常用技法之一,具有光芒辉煌的装饰效果。有什么样的媒材,就有什么样的技法。高品质的材料给现代重彩画画家、学生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展示空间,带来了创作技法的变化与创新,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展现了色彩本身的美性品质,带有鲜活生动的现代气息,产生了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新的跨越。 中国画本身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开放局面,工笔、水墨、没骨、泼彩、泼墨、工写结合等等,各种形式还在打破界限,互为融合,一直强调的“写意”两字一直是水墨画的专利,而经过种种实践研究,工笔画中也含写意的成分,不过是用工整细腻的笔法表现而已,一幅画中工笔画与意笔画结合才会显得画面更加自然舒展。相对于中国传统重彩画,现代重彩画采取了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将做画材料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把以前使用的熟宣改为温州皮纸,粗纤维纸、麻纸、棉布,油画布、把勾线的狼豪为长锋羊毫或排笔、刮刀;将三矾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各种材质的综合交融使用,创作作品画面有水墨渲染的效果,还具有西方油画的独特的味道。 现代重彩画将现代西方科学、自然主义、合理的写实主义生动地融进作品表现手法,扬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种类、方法,在保留吸收传统工笔重彩画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绘画的科学用色原理,强调绘画中要突出对光与色的处理,在颜色材料的选择与色彩的表现方面更突出材质美,追求现代重彩画中的肌理表现,注重画面不同色块之间的整体性。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为中国绘画的理念突破、画路拓展、技法创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路径。比如在空气的表现方式上,现代重彩画直接以不同颜色的浓淡深浅,垫满画面的背景,来表现画面中充满大气的远近空间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处理方法,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处理,既不同于西方的色彩关系,也不同于东方后期传统的卷轴画随类赋彩的表述。 在教学中由于当代重彩画的变革可以使绘画主体、材料运用和艺术主观意识紧密结合,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和意境,从而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作品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能全面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不是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学习进程中,每一个画家和学生都面临着现代重彩画如何创新拓展的问题。高校现代重彩画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都在研究和探索中,远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还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探索,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只有学生改变固有的创作思路,开拓思维,重视对现代重彩画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现代重彩画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力推动高校重彩画创作教学的发展。
刚刚看到,所以现在才来,先给点意见。楼上的讲的是书法哦~~讲的倒是很详细,如果可以用,就可以采纳了。先说说我对论文的建议,中国画发展源远流长,如果仅就中国画来写,必然范围很大,建议范围越小越好,小到一个点,当然这是偶们老师的看法。比如皴法的发展演变,比如人物画背景的发展演变,比如你眼中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哪个更具优势,再比如你对现代社会中国画的看法等等。如果是毕业论文,我记得我们要求三万字左右,写起来很费事的。需要的资料更多。 顺便一说,其实我主修不是中国画,了解的不多,不好意思啊......
首先,我觉得你还是读一下中国的美术史好些,这样写起来有些系统性...你的几个问题提得没有次序,而且有的是重复的。这个课题很深,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说一点个人的见解:1.中国画的核心思想来自于道家“外化而内不化”,也就是说遵循着传统而发展,所以一般说中国画少用“创新”二字,而是用“出新”,意思就是出自于传统。2.“现代工笔画”大概复苏于70-80年代,发展于80-90年代之后(这个说法不确定,各有各的说法),不过当今已经发展相当成熟。3.“出新”并不是有指向性的,而是带有尝试的循环性,比如80-90年代重彩较为“时尚”,近年相对前些年就很“复古”...不过这些都是总体的趋势,并非全盘。材料.构图.色彩...这些取决于风格,更取决于个人,所以要说这问题就得说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一言难尽...太多了!
可以写《浅谈.......》的题目,比如《浅谈现代工笔画之构图创新》。希望能够帮到你,我也很喜欢工笔画的。
材料和技法的的创新是最好写的,是比较简单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这毕业论文应该自己好好写啊~
求人不如求自己,我是过来人!你还是自己去大自然去或者好好冷静一下思考吧。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写出属于自己的就好了。
在美术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毕业 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对于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美术毕业论文而言尤其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谈中 国画 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 人物画 ——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 山水画 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 素描 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2.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3. 线描艺术的魅力 4.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5. 浅论山水画写石 方法 6.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7.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8. 论白描仕女画 9.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0.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1.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2. 论白描 13.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4.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5.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6.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7.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18.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19.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20. 谈临摹 21.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22. 油画之我见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猜你喜欢: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6.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朋友:您好!(希望猫猫能为您解除烦恼!) 论《中国画人物艺术特征》 论述内容:(注:您的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根据您自生情况修改,猫只能找论述的内容) 中国人物艺术观与“以形写神”造型原则,在绘画中的最初落实与实践,即是通过人物画完成的,并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完善,使人物画的造型很早即脱离了以形写形的束缚,既不拘泥于形物,又不特别看重视视觉对象的真实。因此,主客合一的形态即成为人物画造型的典型特征。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虽然工整严谨,但人物的形态却是既尊重客观的相对真实性,又强调主观意志。它利用线作为人物造型的基本骨架,不仅巧妙地解决了艺术创造与客观物象形态的对立关系,而且利用线的变化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很强的艺术可赏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两种基本形态。 其一:为人物造型的外在形态与客观对象相对接近,强调形成在相对写实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力求塑造出的人物形态与客观对象、画家心境达到情感合一。利用严谨工整的造型,相对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于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达出精神意蕴,使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融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如造型相对写实的人物画即属此类。 其二:为强调主观体悟,以独抒灵性为主旨,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夸张、概括、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形的外在表象虽然与客观对象的外型相去较远,但却于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如造型夸张变形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虽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有见仁见智的不同,但外型单纯、内涵丰富却是中国人物画造型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而单纯化的人物造型,由于舍弃了繁复的变化使作者的主观意向更加宜于与造型目的有机衔接,也更易于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因此,造型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这是着意于光影变化与色彩表现的人物造型所无法比拟的。 人物造型的单纯化主要是指外型与以线概括后的内在艺术表现而言,并不排除细节的刻画,而且也正是由于细节刻画所产生的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才使人物画的造型于简中寓丰富,既概括简练又十分耐看,造型特征也愈加典型。 中国人物画的形式特征:首先体现在线与色的结合上。线在色取胜的人物画中具有骨架的作用。线在人物画中,不仅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合而为一的意象性,明确肯定地概括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并且具有强化内在神态特征的功能。同时,线的使用又寄托了画家的情愫,展现了画家的个性与艺术修养,使意与形汇,情与物融,当线所体现出的这种独立审美价值与色彩而为一时,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功能,而且构成了人物画独特的形式特征。 白描法不仅在中国画技法体系中具有独立性,也是人物画赋彩画法的基础。自北宋江大画家李公麟使白描法由人物画的“粉本”中脱颖而出之后,白描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国画技法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时至今,白描法对于中国画的学习,更具有了使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树立正确的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用线的组织和运用规律的重要意义。 就中国人物画白描法的技法而言,掌握线的运用和组织方法则是其最基本的程式规律。 线,作为人物白描法惟一的表现语言,从结构出发,以线造型是其最基本的表现原则。但由于中国线描艺术特有的东方绘画审美情趣,线的运用既表现了对象,又表现了自身。表现了对象是指利用线各种方式的组合排列,相对准确生动地塑造了形象;表现自身则是指线的组合排列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中国线描艺术特有的表现程式,使线具有了东方意蕴的特有美感,强化了线的形式趣味,而且使线的运用方式带有了个性化的特质。 程式,是艺术规律,也是对线条的组合排列艺术化的制约,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当程式规律的运用与生活物象的特质融汇为一体时,线的运用不仅可以达到表现生活对象的目的,而且体现出了民族性的审美品格,这同时也是东西方绘画用线方式上的明显区别。 中国人物艺术白描法的表现程式主要体现在线条的组织方法,可分为头部、衣纹、手脚3个部分。 笔墨、色彩与新技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笔墨、色彩与新技法的运用不可脱离生活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石涛在画语录中已十分透彻地说明了笔墨与生活的关系,色彩与新技法的运用亦然。但同时他又认为:“能受蒙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画家的笔墨功力发展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蒙养(技巧与修养)与生活(生活体验)的不平衡。所以,笔墨与色彩及以及新技法的出神入化,生活与蒙养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生活是笔墨、色彩与新技法产生的基础,学养是提炼与发掘其美感的前提。中国绘画的传统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但当初的创造邓是来源于生活。师古人之迹,固然是为未来的创造所作的必要准备,但重在师古人之心。传统的学习、笔上的功夫毕竟是一种表象,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维方法才是传统的本质。 只有面向生活,以生活作为创造的基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的积累和蒙养的勃发才会产生创造的冲动;笔墨、色彩以及新技法的产生才会是心灵的迹化;才会不同于前人,有别于他人,从而在创造中得到本质的满足。 笔墨当随时代 自石涛提出可谓振聋发聩的“笔墨当随时代”后,其冲击力至今不衰。中国画的笔墨观,不仅仅源自生活并服从一定的主题内容,同时又是时代脉搏和作者心态,情感的直接反映。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不是指笔墨要与时代的政治脉搏同步。在历史的长河中,辉煌的时代未必能产生艺术巨匠;没落的时代也出现过艺术大师。但时代不同,人文心态、审美观念也必定不同,因而必定导致艺术追求的不同。这种种不同于前人的艺术追求,即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奠定的富于时代特征的艺术特色。 传统的笔墨与色彩运用,其艺术语言可谓发展到了极致,写意文化的书写成就和色助墨光的主从关系,在世界艺坛中堪称独树一帜。虽然它极其典雅精湛,如何向生活深层索取,向其他画种优化选择、优势互补,为中国画的笔墨与色彩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活力,便是中国画新技法产生的原因。而如何利用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结合,创造出既不失民族特色,又富有新的形式美感和时代气息的中国画,则是当代画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墨当随己意 时代的更移,艺术样式的演变,是人的主观创造意识的体现。因此,笔墨与色彩以及新技法的匠心独运,是艺术创造的个性本质特征。 艺术创造当随已意,其追求体现着自己的意图,作者素质的优劣决定了笔墨与色彩运用的优劣。追随时尚和模仿前人,都是盲目性的表现。已意来自于使之动情的生活感受,没有生活感受的技法创造不会发之于情,自然也不会应之于手;已意来自深厚的蒙养,没有蒙养不可能完成对生活感受的提炼乃至升华;已意来自于情感,自身的气质、心态、个性等主观因素决定了艺术创造手法的种种变化。 已意可以说是中国画种种技法的承革演进和运用发生转机的重要因素。早在宋代,苏轼就已提出“画适吾意”“施为巧赡“的艺术观点,因为通过已意强化意念,是摆脱繁杂、完成升华的过渡,凝重老辣还是清丽娟秀因人而异,不必过分强求。以自己情感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去感悟妙境,才有可能使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达到意超物表,墨妙天下的至境。 希望对您的毕业论文有所帮助,祝您好运!
谈工笔画中的写意性——刘怡涛基本见解 当今的中国已经敞开了封闭的大门,世界也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的交流、交融、借鉴是如此地广范和深入,艺术的样式和审美的观念是如此地丰富。以至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物质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裂变,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审视我们延续千年的传统,承其精华,弃其糟粕,创造一个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新东方艺术。 具体看 字数超过限制了稍微改一下就行!
刚刚看到,所以现在才来,先给点意见。楼上的讲的是书法哦~~讲的倒是很详细,如果可以用,就可以采纳了。先说说我对论文的建议,中国画发展源远流长,如果仅就中国画来写,必然范围很大,建议范围越小越好,小到一个点,当然这是偶们老师的看法。比如皴法的发展演变,比如人物画背景的发展演变,比如你眼中的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哪个更具优势,再比如你对现代社会中国画的看法等等。如果是毕业论文,我记得我们要求三万字左右,写起来很费事的。需要的资料更多。 顺便一说,其实我主修不是中国画,了解的不多,不好意思啊......
这才12月呢!等明年4月在准备吧!多玩玩!
首先,我觉得你还是读一下中国的美术史好些,这样写起来有些系统性...你的几个问题提得没有次序,而且有的是重复的。这个课题很深,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说一点个人的见解:1.中国画的核心思想来自于道家“外化而内不化”,也就是说遵循着传统而发展,所以一般说中国画少用“创新”二字,而是用“出新”,意思就是出自于传统。2.“现代工笔画”大概复苏于70-80年代,发展于80-90年代之后(这个说法不确定,各有各的说法),不过当今已经发展相当成熟。3.“出新”并不是有指向性的,而是带有尝试的循环性,比如80-90年代重彩较为“时尚”,近年相对前些年就很“复古”...不过这些都是总体的趋势,并非全盘。材料.构图.色彩...这些取决于风格,更取决于个人,所以要说这问题就得说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一言难尽...太多了!
您好,希望能够给您帮助参考高等院校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应该加强学生对其历史的了解,重视临摹课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形式语言的研究。 作为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一套传统不变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美术教育界经过剧烈的思想震荡,从思维方式到意象表现,从精神层面到技法层面都更趋多元化。各类画种都进行着巨大的改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进行着全面的创新与改革。作为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中国画教学组成部分,现代重彩画就是中国美术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现代重彩画由媒材的变革与技法的创新,从绘画手段、造型语言、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演变,牵动了当代中国画坛一系列的变化,现代重彩画以多元的价值取向,不断挖掘创新,重视吸收现代艺术形式的精华,引导学生领略现代重彩画的文化内涵,完成着对传统重彩画的超越。传统不变的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重彩画的教学,高校现代重彩画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学习体系与思路,尤其是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加强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历史的了解 翻开中国美术发展史,传统工笔重彩画从发展到兴盛,从兴盛再到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和学习资料。因此在重彩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传统重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增强传统工笔重彩画发展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工笔重彩画发展史中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思考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重彩画的课题。 传统工笔重彩画自古有之,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无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时代、新石器时期沧源的原始岩画,东汉酒泉的墓道砖绘彩画,还是秦代咸阳宫廷遗址的重彩壁画,都充分显示古代艺人在运用天然矿物色所表现出的纯朴率真的审美意识,根据现有的图文资料,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工笔重彩画,当时重彩画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我们从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帛画《龙凤人物图》和《御龙人物图》的分析来看,无论构图构思、用线造型、设色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表现内容丰富多样,表现方法也极具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重彩画有了明显的新发展。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懈追求,在材质和技法上进一步发展,把重彩画推向辉煌。从敦煌、麦积山等处的宗教壁画和几幅早期的卷轴画摹本来看,这一时期的工笔重彩画有了深厚的基础,尤其是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用线更精炼并具有轻重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笔法,在色彩上继承了前人的传统用色,色调却更为丰富并能协调统一。我们能从众多唐代墓室壁画中看出,当时运用色彩的高度技巧,如永秦公文墓壁画《宫女图》,其中宫女服装的色彩变化非常细微精妙,不仅红、绿、青、紫诸色绚丽多彩,更有深有浅,或鲜或灰,画面中的绿色就有多种不同的绿,唐代工笔重彩画最兴旺时期,如周彷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代达到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雄风的推动之下重彩发展为绘画的主流。从元代起重彩画进人发展的晚期,尤其是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以严谨、精到严谨和高度娴熟的技法 ,并运用堆金沥粉,双勾填彩等方法,其画面造型、勾线、设色等方面都让后人所不及,绘制成一幅气度非凡、灿烂辉煌、生动传神,又具有强烈装饰风格的宏伟巨作,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品。古典延续时期,随着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兴起,重彩画逐步衰落。现代复兴时期,日本画家广泛吸纳西方印象派写实主义等色彩表现手段,重新构建了具有民族绘画形式的日本画表现形态,日本画逐渐转入重彩画的图式。日本重彩画的崛起引起中国画坛很大的震动,我国现代重彩画家蒋彩萍、唐秀玲、陈子、胡明哲、林容生等,大胆地尝试新型综合绘画材料和媒介,拓宽了绘画材料的运用范畴,特别是对材质美的追求和运用,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及表现手法的局限,扩大了绘画形式语言研究与表现的新空间和新领域,极大的丰富了绘画语言的整体面貌。重彩画被注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并迅速为全国各大高校所接受,这是当代美术变革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重视现代重彩画临摹课的学习 目前中国画教学体系,尽管在发扬民族传统,保留传统精华,但在设课与授课上,对临摹课教学没有给予真正的高度重视,只把临摹看作是一个应有的过场,实际教学计划中临摹课安排的课时比例少,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表面的勾、点、皴、染等技法因素上,对中国画的精神内涵、审美特点、造型特色等问题缺乏深层的研究探讨,为使我们传统民族绘画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扬,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正确面对重彩画临摹课教学中诸多问题。 现代重彩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潜力,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关照传统,做好这点,才能把握到传统的精华。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成,任何一种创新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学习,通过临摹学习又将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临摹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临摹这一手段去了解、研究重彩画的特点,通过临摹教学,学习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学生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对自己绘画学习有一种较高的要求,并且为将来的外出写生、毕业创作、教学等等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非常重视传统,他认为画家如果没有临摹的基础,就无从接受和继承古人的遗产,在早年学画的过程中,他对一套《芥子园画谱》就临摹了几十遍。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先生就是从临摹故宫藏画开始,特别是学习宋代赵佶的花鸟画而走上工笔花鸟画创作之路的。追溯到晋唐宋元明清的画家,都是通过临摹入门并奠定绘画根基的,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是对初学者的要求,而对有了一定基础的画家的要求,正值高校美术院系学生而言,通过临摹学习对于获得现代重彩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和对前成果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了解,是门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功课。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临摹教学中不要求和临本相像,不须要还原,要求学生用一种主动积极的研究态度去研究,去发现,吸取传统的、典型的、中国式的重彩画语言,发现旧程式以外的可能性,寻求适合现代形式的多元表达方式,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传统,是为了寻找千年以来,中国画家认识问题的角度,看到传统重彩画什么地方优秀,什么地方还有局限,什么地方还有待我们去改进,去创造,努力使现代重彩画焕发新的活力。 三、强调学生对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研究 现代重彩画要发展就得借鉴,只向传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还要向世界各国、世界各民族优秀艺术学习,不断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也为当今中国画坛唤醒了一系列全新的绘画语言。现代重彩画是强调绘画的创造性、自主性,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恰当的媒介和各种技法,不再受传统单一绘画的约束,尽量把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充分表现。马克思曾说,未来社会的教育应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当代重彩画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气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自由表现的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现代重彩画。 传统重彩画是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绘画的载体是绢本、纸本和壁画等,由于绘画媒材的变革,导致了技法的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元,由此焕发出一系列色彩语言变化,现代重彩画在材料上首先通过新科技的方法,现代人开放的观念与新的重彩画媒材相结合,语言表现变化丰富而自由,更大范围的拓展了重彩画颜料的种类和色相,强调选用优质的画材作精细的特殊处理,注重画面质地肌理的变化,作品画面总体色彩效果更强烈震撼,天然矿物颜色加强了画面的色彩厚重感,金银的使用更让作品更产生了富丽堂皇的感觉,同时从多方面引进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加强了现代重彩画色彩的独特语言个性。 如何使用传统颜料,认识掌握其性能是教学中重彩材料重点解决的问题。从艺术史上看,人类在发明化学合成颜料之前,都是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作画的,如前面讲的各种壁画,还有西方油画出现之前的丹培拉画法,传统中国画颜料分为两种,植物质颜料和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使用比较方便,用水调合来使用,因矿物质颜料由各种颜色的矿石通过研磨、漂制而成,所以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也叫石色,特点是色泽纯正,艳而不俗,富有光泽,耐磨、不易腐涩,作品色彩可以千年不变的特点,但是使用石色须用胶来调合,因此石色的掌握是初学者重彩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我国传统颜料种类繁多,每个系列又分多种系列,其中学生熟悉的墨又有分油烟、松烟、漆烟等种类,白色系列有蛤粉铅粉、云母等,蛤粉使用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但其色经久不变。青色系列中根据其颗粒粗细,颜色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等,赤色系列有朱骠、朱砂、胭脂、褚石、银朱、西洋红、红珊糊等,黄色系列有土黄、月黄、石黄、雄黄、等,绿色系列根据其颗料大小又分头绿、二绿、三绿等,有金色、银色等。传统天然矿石在色彩种类已经比较丰富,但是方毕竟色彩种类相对较少,而后来研制发明的人造高温结晶仿矿物质颜料,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一不足,这些微妙的色相变化,都优于传统的重彩画颜料。现代工艺技术下,无数种类的结晶颜料,在一定的光线照射角度下可以发出一种宝石般的光泽,如果传统天然矿物色石与仿石色的结合运用,作品画面色彩就会显得格外浓重,饱和度格外的高,和传统水色形成较强烈反差。除此之外,水干色、云母粉等新兴材料的合理利用对画面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装饰艺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母体,从一开始就以浓厚的装饰性作为绘画表现形式的个性特点,箔具有极强的画面肌理感和金属感,贴金箔、银箔、铜箔、铝箔也是常用技法之一,具有光芒辉煌的装饰效果。有什么样的媒材,就有什么样的技法。高品质的材料给现代重彩画画家、学生提供了广阔无比的展示空间,带来了创作技法的变化与创新,色彩的塑造力及材质的美感,更加展现了色彩本身的美性品质,带有鲜活生动的现代气息,产生了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的新的跨越。 中国画本身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开放局面,工笔、水墨、没骨、泼彩、泼墨、工写结合等等,各种形式还在打破界限,互为融合,一直强调的“写意”两字一直是水墨画的专利,而经过种种实践研究,工笔画中也含写意的成分,不过是用工整细腻的笔法表现而已,一幅画中工笔画与意笔画结合才会显得画面更加自然舒展。相对于中国传统重彩画,现代重彩画采取了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因此,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将做画材料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把以前使用的熟宣改为温州皮纸,粗纤维纸、麻纸、棉布,油画布、把勾线的狼豪为长锋羊毫或排笔、刮刀;将三矾九染为色彩的错落套叠;各种材质的综合交融使用,创作作品画面有水墨渲染的效果,还具有西方油画的独特的味道。 现代重彩画将现代西方科学、自然主义、合理的写实主义生动地融进作品表现手法,扬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种类、方法,在保留吸收传统工笔重彩画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洋绘画的科学用色原理,强调绘画中要突出对光与色的处理,在颜色材料的选择与色彩的表现方面更突出材质美,追求现代重彩画中的肌理表现,注重画面不同色块之间的整体性。现代重彩画的出现为中国绘画的理念突破、画路拓展、技法创新寻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路径。比如在空气的表现方式上,现代重彩画直接以不同颜色的浓淡深浅,垫满画面的背景,来表现画面中充满大气的远近空间效果,这不同于传统绘画中的留白处理方法,现代重彩画的色彩处理,既不同于西方的色彩关系,也不同于东方后期传统的卷轴画随类赋彩的表述。 在教学中由于当代重彩画的变革可以使绘画主体、材料运用和艺术主观意识紧密结合,营造出画面的气氛和意境,从而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作品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能全面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不是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学习进程中,每一个画家和学生都面临着现代重彩画如何创新拓展的问题。高校现代重彩画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都在研究和探索中,远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还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努力探索,在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中,只有学生改变固有的创作思路,开拓思维,重视对现代重彩画的形式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现代重彩画的丰富性多样性,有力推动高校重彩画创作教学的发展。
写个人画画感觉。如果你是学教育的就可以写: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措施探讨、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心理研究、论中小学美育对人格的影响,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很好写的。我一个论文8000字的2小时搞定。
这个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有好多要求的!!最好就是去你们学校网络阅览室,最好的资料库算是 中国知网 了,每个大学都有购买这个网站的。里边去搜索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正规的论文格式!!或者一些期刊杂志,例如国画家 中国画 等,里边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