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格兰杰因果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格兰杰因果

虽然因果关系这个概念存在哲学或者其他概念上的困难,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考虑最简单的形式,Granger检验是运用F-统计量来检验X的滞后值是否显著影响Yt (在统计的意义下),已经综合考虑Y的滞后值;如果影响不显著,那么称X不是Y的“Granger原因”(Granger cause),如果影响显著,那么称X是Y的“Granger原因”。同样,这也可以用于检验Y是X的“原因”,检验Y的滞后值是否影响X(已经考虑了X的滞后对X自身的影响)。检验由Y关于自己的滞后值和X滞后值的回归构成;如果X的滞后值影响不显著,那么X不是Y的Granger原因;同样,当检验Y是X的原因时,可以将X关于自己的滞后值和Y的滞后值回归,用F-检验法莱检验Y滞后值的影响。需要进行两个回归:在第一个方程中检验假设H0X :βj=0,对所有j;在第二个方程中检验假设H0Y:αj=0,对所有j。如果前者没有被拒绝,那么X不是Y的Granger原因;如果后者没有被拒绝,那么Y不是X的Granger原因。这里没有一个明显的方法来确定滞后长度k。显然,存在四种可能的结果:X和Y都不是对方的Granger原因(H0X和H0Y都不被拒绝);X和Y是对方的Granger原因(H0X和H0Y都被拒绝);X是Y的Granger原因但Y不是X的Granger原因(H0X被拒绝但H0Y不被拒绝);Y是X的Granger原因但X不是Y的Granger原因(H0X不被拒绝但H0Y被拒绝)。注意到,第一个回归中没有出现X的现值,在第二个回归中没有出现Y的现值。

经济学家开拓了一种试图分析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办法,即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Clive W. J. Granger)所开创,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他给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定义为“依赖于使用过去某些时点上所有信息的最佳最小二乘预测的方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于滞后期长度的选择有时很敏感。其原因可能是被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的影响,或是样本容量的长度的影响。不同的滞后期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 的检验结果。因此,一般而言,常进行不同滞后期长度的检验,以检验模型中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相关的滞后期长度来选取滞后期。格兰杰检验的特点决定了它只能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检验,无法检验只有横截面数据时变量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我们所使用的Granger因果检验与其最初的定义已经偏离甚远,削减了很多条件(并且由回归分析方法和F检验的使用我们可以知道还增强了若干 条件),这很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务必检查前提条件,使其尽量能够满足。此外,统计方法并非万能的,评判一个对象,往往需 要多种角度的观察。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诚然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但是也要靠科学的探索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论只是一种预测,是统计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不能作为肯定或否定因果关系的根据。当然,即使格兰杰因果关系不等于实际因果关系,也并不妨碍其参考价值。因为在经济学中,统计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是有意义的,对于经济预测等仍然能起一些作用。由于假设检验的零假设是不存在因果关系,在该假设下F统计量服从F分布,因此严格地说,该检验应该称为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是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原假设为x不是y的格兰杰成因是为了说明x对y是否存在影响的一种检验方法前提是:x和y平稳或者是一阶协整可参考时间序列相关书籍

兰化所郭杰博士毕业论文

他学历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那个文怡的表演制造了噱头,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郭杰,男,1960年出生,江苏徐州人。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曾任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副营职教员,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 曾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曾师从著名文学史家杨公骥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著名诗人、学者张松如(公木)先生学术助手。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方向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与诗学理论。在中国上古诗歌(特别是《诗经》、《楚辞》)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专著《屈原新论》,从历史、文化、艺术的三维视野中考察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被认为是楚辞研究的重要突破。另著有《古代思想与诗的世界》、《先秦诗歌史论》、《白居易诗歌选注》、《元好问》等多部专著,担任十卷本《中国文学史话》主编、五卷本《文学大教室》主编。出版诗集《故乡的歌》。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在《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等报纸发表短论数十篇。 先后获广东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2005)、深圳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2000-2001年度《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参与主持的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中国诗歌史论》获第一届国家社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三届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

应该是假的。

天津电视台的《非你莫属》是一档招聘类节目,由张绍刚担当主持,每期12名企业高管组成BOSS团现场招聘,每期4位应聘者来自全国各地。

而就在《非你莫属》2012年5月20日的节目中视频,一个山西的应聘者来应聘,结果被主持人张绍刚和嘉宾文颐等现场质疑学历后竟当场晕倒。

《非你莫属》由2010年6月18日成立的天视卫星公司打造,于2010年10月30日在天津卫视开播,每周日晚21:21,周一晚22:05播出。职场性和娱乐性兼具,为受众树立健康的求职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并在节目中制造较好的良性精彩冲突。

每期12名企业高管组成波士团现场招聘,具有不凡身世背景及奋斗经历的他们,将对应聘者进行最犀利的评判和最严格的挑选。

事情经过:

《非你莫属》近期的一系列风波缘起于上周的一期节目。节目中留法学生郭杰自称有国际贸易、社会学、导演三个学位,其中国际贸易还是硕士学位。这一说法遭遇BOSS团女嘉宾尊酷网CEO文颐的质疑,曾有留法经验的文颐用法语和郭杰对话,岂知对话过程完全“鸡同鸭讲”。

随后,文颐又称郭杰的硕士学位为假,因为其学位证书上的“BA C+5”指的是“专科技术学校”。郭杰当场晕倒,在一旁的主持人张绍刚第一时间不是伸手扶他,而是揪着郭杰的领子,问:“你是在装吗?是在表演吗?”之后当郭杰狼狈退出舞台后,张绍刚称其“表演的成分较大”。

学历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那个文怡的表演制造了噱头,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也许郭杰并不是个出色的学生,而且临场反应也不快,但确实是个谦和彬彬有礼的人,即使场上的人群起而攻之,不断打断他说话,脸上还是保持谦和的微笑,晕倒了也在微笑,离场的时候也很有礼貌,这一点,他们谁也没有提起。 也许很多人都说,他确实没有真才实学啊,要不怎么问什么什么不会? 可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一次机会,去讲讲他究竟做了什么,而一直都是这些老板,主持人,以一脸不屑,怀疑,鄙视的神态用他们自己的知识点在像审犯人似的拷问。这可能真是文化差异吧。也许郭杰并不是个出色的学生,而且临场反应也不快,但确实是个谦和彬彬有礼的人,即使场上的人群起而攻之,不断打断他说话,脸上还是保持谦和的微笑,晕倒了也在微笑,离场的时候也很有礼貌,这一点,他们谁也没有提起。 也许很多人都说,他确实没有真才实学啊,要不怎么问什么什么不会? 可是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一次机会,去讲讲他究竟做了什么,而一直都是这些老板,主持人,以一脸不屑,怀疑,鄙视的神态用他们自己的知识点在像审犯人似的拷问。这可能真是文化差异吧。

果因论毕业论文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它和循环周期轮,生灭变化法则一起是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其中循环是表现;生死是根本;因果是动力。现代枓学家说,如果没有因果律,整个宇宙、人类社会将是一片混乱。它也是佛教最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缘就是条件).果就是结果;是前因在条件满足时的必然结果。‘业’就是一切的身、心活动、做为。分身、口、意三个方面。报就是对‘业’的回应和反作用。即是三因业(身、口、意三方面做为)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故业就是因,果就是报;业报就是因缘而结的果。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份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边;迟早总会由自己承担相应的结果。概括地说种善因得福报,种恶因得苦果。你骂人、人也会骂你,你害人、人必报复你、现在报复不了也会记住你,心里埋下恨的种子、一有机会条件必报复你。你赞誉人、人也会说你好;你对别人好、使人受益;别人感激你就对你好。正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样恰如其分。佛说:“行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做人,下品十善做阿修罗;犯上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堕俄鬼,下品十恶沦畜生”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动力;六道轮回是十恶十善应得的结果(报应)。人生本是业报(因果)相续,“无老死也无老死尽”《心经》,不是你老死就没事了,轮回无尽;人生不过是借路走一程,借一付皮骨而己。先来后去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灵魂)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做的善恶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做的善恶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藏识它包含、缢藏诸法种子;就像个仓库,储存一切前世各种信息。由上世业因到果报;再由果报到下一世的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前面业因所感、所推动。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在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做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由此可见,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现世间法如此;将来的出世间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一般人(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支配、治栽。 因果贯通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些人看到好人受恶报;恶人得善报。便怀疑因果、怀疑佛法,这是不明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了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做的业(事)因,又正是未来应受的(果)报应。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异。经文中:“又说假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侯,‘所作业’是自己种下的远因;远在百千劫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是指所种之因,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成果。如千百年植物种子,被深埋在土里都不会坏;即使千百年后,遇水、气即萌发,成形、成果。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植物界公认的因果循环规律。 关于果报的迟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现报。即做即报、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做坏事,现在受恶报。(二)生报(跨越一生)即今生做好、做恶;来世受福报、苦报。(三)后报。既现在作善、做恶。到第三、四世,乃至百千万劫后;才受到善报、恶报;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报应的。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复制九十遍

学位论文中的因果关系链1.直线式 每一“因”必有一果,且只有一“果”的多个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形式是论文结构成分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模式。 由于论文的主体是一种文字流,因此,其他所有的关系模式最终都以这种方法来表达。 时间顺序式

毕业论文因果分析

呵呵,说真的,这要看学校要求啦!因为学校的有不同的等级之分,所以国家对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地方院校的外语系论文是3000字左右,省一级的学校的话要求大概是4000到5000左右,而且论文的要求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建议你最好咨询一下系里或学校!

不同学校要求不一样哦。专业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哦。这个问题,你直接问你的指导老师吧。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毕业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实证研究等。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常见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等。

(5)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揭示事物运行的内在规律,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因果推断毕业论文

先写出原因 because 1, 2,3.(onehand and otherhand等等)最后得出结论therefore ,so

本文是在我在这学期听了北京大学国发院2019年春季学期沈艳老师开设的《高级计量经济学2》后对因果推断部分的总结,主要涉及DID、RD、倾向得分匹配、HCW及合成控制法等计量方法。 因为文章包含了很多我个人的理解,免不了有所疏漏或者有理解不到位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大家如果有兴趣对因果推断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可以阅读我在文章最下方列出的课程参考文献以及我自己认为对理解因果推断很有帮助的一些文章。首先,什么是因果推断?我认为因果推断是用已有的证据去证明两件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比如证明教育年限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或者是气候变化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这里的教育年限和气候变化就是因,而工资水平和农作物产量则是果。 用于验证因果关系最理想的办法,自然是做实验。继续上文教育年限和工资水平的例子,我们如果想证明教育年限对于工资水平有影响,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找一群人,控制他们的性别、年龄、智商等等所以可能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不变化,而只让教育年限发生变化,来观察工资水平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发生多大的变化。但现实中,尤其是对于社会学科来说,通常的研究对象是人,很难像自然科学一样在可以对各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所以就又有了下面我们要讲的方法。 第一种是随机控制实验(random control trial),也就是近些年比较火的RCT方法。用药品测试作为例子,为了测试某种新药到底有没有效果,药品公司招募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被试者,将这些被试者随机分入控制组或者实验组。控制组仅发放安慰剂,而实验组则会发放真正的药品,但是被试者并不知道发放到自己手中的药品究竟是安慰剂还是开发的新药。在实验结束以后,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相应身体指标,二者之间的平均差异就是新药的效果。 第二种是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或者准实验(quasi-experiment)。这类实验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外部突发事件,使得当事人仿佛随机地被分配到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因而可以进行比较,探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通过个体分组是否完全取决于这一突发事件,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实验:第一类个体分组完全取决于突发事件,比如1992年,美国新泽西州通过法律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美元提高到美元,但在相邻的宾夕法尼亚州最低工资依然保持不变,这两个州的雇主仿佛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新泽西州)与控制组(宾夕法尼亚州)。这类自然实验可以直接用OLS估计因果效应。第二类个体分组只是部分地由自然实验所决定,如Angrist(1990) 考察越战期间的参军者,当时美国对全国年轻男子以生日抽签的方式进行征兵,尽管抽签完全随机,但是否参军取决于体检,且有些人得到豁免,另一些人未抽中却自愿参军,此时应以自然实验所带来的随机变动作为工具变量。 那在介绍完以上的实验之后,我们正式进入因果推断的框架。我们这里主要用到的是RCM的模型,即Rubin Causal Model (RCM; Rubin 1978)。首先我们引入潜在因变量的概念。 什么叫做潜在因变量呢?例如一个人上了大学,我们想研究上大学这一事件对于他的收入带来了多大的提升,这一提升叫做上大学这一事件的处理效应。为了计算这一处理效应,我们就要对这个人上了大学的收入和没上大学的收入两者相减。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只能观察到他上了大学的收入,而无法观察到他没上大学的话收入是多少,因为一个人无法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同时兼具两种状态,要么是生,要么是死,一旦一种状态被确定,另一种状态下发生的事情就无法观测到了。此时,这个无法观测到的因变量就叫做潜在因变量。那我们引入以下的一些notation。 接下来我们就要定义所谓的处理效应。因为总体可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应在总体、实验组和控制组三个层面上就有三种处理效应。用我们上面提到的总体处理效应是指总体随机分配个体到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得到的处理效应,即 。而实验组处理效应为 。控制组的处理效应为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即总体处理效应是实验组处理效应与控制组处理效应的权重加总。 在现实中由于潜在因变量的问题,我们往往无法估计以上三种处理效应。我们往往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处理组的平均差异来近似个体处理效应,即: 当 趋于无穷时,该值依概率收敛于 ,经过一番操作后可以化为 第一个花括号内即为实验组的处理效应,第二个花括号内是由实验组和控制组解释变量差异带来的混淆效应,即实验组和控制组个体本身的异质性,第三个花括号内是实验组和控制组个体不可观测因素带来的偏差。 为了使估计的总体处理效应在期望上等于实验组的处理效应,我们需要引入以下两个假定: 第一个假定表明在控制了解释变量之后,实验组与控制组个体的选择与潜在因变量独立。第二个假定叫做重合假定,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应当在一个范围内都有观测值。这两个假定合起来称为“the strongly ignorable treatment assignment”假定。 如果以上两个假定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选用回归、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反之,则根据需要选用工具变量、DID、RD、HCW、合成控制法等。 除了假定以外,实验组分配机制也是决定我们能否使用因果推断以及使用哪种因果推断方法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我们都需要考虑实验组分配机制是否存在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的问题。内部有效性问题主要包含:1)未能完全随机分组;2)未能完全遵从实验设计;3)中途退出实验;4)观察效应或霍桑效应,即观察者会给实验者的行为造成扰动;5)样本量过小。内部有效性问题主要存在于实验设计本身,而外部有效性问题影响实验结果是否能够推广,具有参考价值和普遍的代表性,主要包括:1)样本代表性不足;2)小型实验的条件与大规模推广时的现实条件不同;3)一般均衡效应,以市场供需为例,市场在达到均衡与未达到均衡时供需机制显然是不同的;4)自我选择效应,以就业培训项目为例,选择进入就业培训项目的人往往在近几年收入较低,因此研究就业培训项目对收入的影响就会存在内生性问题。 因为文章比较长,所以我们这部分就先介绍RCM基本框架,接下来依次为大家介绍这一框架下不同的因果推断方法。相关网页: Rubin Causal Model (RCM) 和随机化试验 (作者写的一系列关于因果推断的文章可读性很不错,大家有兴趣可以一览)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睡眠使身体得到休息,体力得到恢复,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因为“生长激素”是在上半夜睡眠正香时分泌最多。此外,睡眠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生殖功能、改善精神状态、增强记忆力。莎士比亚说:“人生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睡眠相当于“养阴”。中医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阴”泛指物质基础,如血液、体液等,“阳”泛指多器官的功能。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若阴虚阳亢,则发生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汗、手颤、瘿肿、食欲亢进、体重下降、月经失调、失眠多梦、眼球突出,严重者可发展成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角膜溃疡等多种并发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竞争的压力让世界上27%的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据国家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由于多数人对于睡眠障碍缺乏科学的了解,往往将失眠的原因归咎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矛盾、心理和精神压力等,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疾病来看待。睡眠障碍引起的人的社会功能,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时间长以后它会引起人体器官,比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功能的障碍。失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睡眠不好不仅会让人患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增加,而因为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人如果丧失睡眠,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因此睡眠对人体的生命功能非常重要.长期失眠会导致:1、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抵抗力下降。2、记忆力减退,影响工作和学习。3、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老年性痴呆。4、严重者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抑郁焦虑、精神萎靡。长期失眠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必需及早治疗,刻不容缓!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这是因为睡眠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肌肉的各种神经反射活动较白天睡觉时均有明显改变。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睡眠时几乎不分泌,而白天分泌加强,呈“昼高夜低”态势;而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等睡时分泌增多,白天则几乎不分泌,呈“昼低夜高”态势。人的下丘脑有一个“生物钟”,决定着睡眠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婴儿每天平均睡16小时,3岁的孩子每天睡12小时,至少也不应少于10小时,30岁以后熟睡的时间开始减少,年龄越大,夜间醒来的次数也就越多。有人认为一夜要睡足8小时才行。其实睡觉时间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要睡8~9小时,才有充沛的精力,而有的人却只需睡5~6小时就够了。据说周恩来总理生前日理万机,每天睡眠不超过4~5小时就够了,爱迪生、邱吉尔等也是如此,而德国诗人歌得有时竟连续睡24小时。由此可见,只要适合个人体质与习惯,短时间睡眠并不代表不正常。应当指出:打盹可代替睡眠。研究发现,1天约打10个盹(约100分钟)即可代替夜间7~8小时的连续睡眠。还有人说,睡前不要吃喝东西,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据实验证明,有人睡前喝小量牛奶,可以睡得更香甜。更有人提出如果你少睡了几小时,就要在第二天补睡几小时,才能恢复精力,这也是没有根据的。有人连续几天没睡觉,只要熟睡一整夜,就可补足几天的少睡时间了,这都是不科学的。只有正确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首先,要遵照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不要随意打乱它,如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都应有固定的习惯,不要轻易改变。一般地说,睡眠最理想的时间是晚上9点至凌晨2点,这是因为人的睡眠大约每两小时为一节,第一节睡得最沉,第二节稍浅,第三、第四节愈浅,而前二节四小时的睡眠量占总睡眠量的75%。对老年人来说,睡眠时间应比中、壮年多一些为好。这是因为,老年人容易疲劳,而消除疲劳的时间也比较长。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能睡足8~9小时,9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睡足10~11小时,同时,每天睡小时午觉也很必要。其次,要注意睡的姿势与方向,睡眠最好取双腿弯曲右侧位,方向最好是使人体保持和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平行,也就是南北向。再次,要注意睡眠的环境,除了安静,还要有空气流通。养成开窗睡眠的好习惯,使空气流通,有利安眠,但开窗时要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身体,特别是头部。可开侧窗,并注意盖好被子。还有,要注意不轻易服用安眠药,可睡前喝一小杯热牛奶,因牛奶含有色氨酸有轻度的催眠作用。关于午睡,也很重要。午睡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午睡一小会儿,一整天下来全身都感觉不错。早在远古的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午后的暑热,会小憩片刻,以保持体力,这就是午睡。当社会愈来愈工业化时,午睡愈来愈不能实现。“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让人们不敢再有片刻的停歇。日本的资本家,让工人们不停的劳动,甚至小便的时间都不给,结果造成不少“过劳死”,频发工伤事故,次品也增多。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午睡的习惯:爱因斯坦就认为,每天午睡帮助他提神醒脑,使他的思维更加清晰、更有创造力;拿破仑则因为长期失眠,养成了用午睡来补充精力的习惯;美国的几位总统——肯尼迪、里根、克林顿,也都有爱睡午觉的习惯。有的小学也有午睡的规定,有人认为小朋友一大早就要起床,赶到学校,晚上还要做功课,这么长的活动时间,可由午睡来补充体力。但也有人认为,有些小朋友精力特别旺盛,若不想午睡,也不需要特别勉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