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救人完成毕业论文的新闻

发布时间:

救人完成毕业论文的新闻

网上有一则关于南京大学学生毕业论文致谢令全网泪目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也让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纷纷感叹到求学不易,对这个孩子更是充满了心疼,很多网友将他称之为现实版的《送东阳马生序》,目前他也被保送读博,他的名字叫陈时鑫,是南京大学电子科技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四毕业生,在去年的时候他收到了关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他的付出而感到值得,为他的努力而感到自豪。

陈时鑫出生于四川凉山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家庭收入非常的微薄,他一直也想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经常在农活之余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他也顺利的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但是他但是由于经济的调经济情况,他选择食宿在家,所以他每天需要骑自行车来回上学,每天要来回三躺,在冬天的时候,他的脚甚至都被冻出了冻疮,夏天的时候,鞋子有时候都装满了雨水,但是这样只是磨练了他更加能吃苦耐劳的意识,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求学道路上的目标,怀揣着走出大山的梦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成都的高中,在高中的时候,由于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一点点去努力去进步,最终考入了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期间,他也是获得了各种奖学金和证书,他凭借着勤工俭学自己去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们也看到了他在求学道路上的不容易,并为他的自强不息而感到折服,想起了那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饿其体肤,劳其筋骨。

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容易,同时也对我们每个人引起激励,我们也应该更加努力去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奋斗。同样祝福他能够有更好的前程。

8月1日,格尔木市公安局通报了黄雨蒙失踪案的结果,最终这个可爱的女孩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可可西里有着一个很美丽的名字,但它的环境并不友好。它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天气变化无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晚温差大,可能白天艳阳高照,晚上大雪纷飞。这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御寒措施,就有可能被活活冻死。它同时还是野生动物的集中营,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在这样的环境底下,有大型野兽出现也是非常正常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只身一人来到可可西里? 从报道的新闻来看,好像是因为毕业论文的事。黄某是南航的大四毕业生,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完成毕业论文导致无法成功毕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完成了毕业论文且要不如社会了,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同时自己又放弃了补交论文,看来是已经放弃自己了。此时的她需要一个地方来释放自己,而可可西里就是她的选择的地方。 能上得了南航的孩子肯定也是个优秀的人,大家其实都会有疑问,这样的挫折并不是很大,为什么会这样想不开?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一时间没有跨过心里那个坎,然后就做来可能后悔一辈子的事。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所以要学会去面对它。相信你可以的。

个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因为毕业论文确实不好写,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跳楼真相6月21日这一天,可能大家都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南京林业大学研三女生因为毕业论文没通过,从21楼跳下。。。。。看到这则新闻,都会觉得是我同学娟娟太脆弱了,教育体制的悲哀如何如何,我在这里只想陈述一个事实,让大家来评断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大部分的研究生应该都已经论文通过,拿到毕业证,而我的同学刻苦努力,却遭到了不同的待遇,为了和这种区别对待做抗争,她在6月21日,从宿舍的21楼纵身跳下,21楼啊,是多么的绝望才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去,她有个最惦记的弟弟,妈妈,爸爸,有爱她的叔叔,阿姨,她等着回家看他们家新盖的房子,可是在这些面前,他都忍痛放弃了,绝望了,到底是为什么? 她在20号的遗书中这样写到:我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上南林的研究生,尤其是导师的错误选择。我和娟娟大学四年同寝,她和别的读研的同学一样,怀揣着对研究生最美好的向往,在大学毕业有一份好工作等着她的时候依然选择了读研,她坚信,研究生的生活会让她的生命更与众不同,会让她日后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亲友对她特别的关心,照顾年小的弟弟。可谁知她的这份坚信却被导师一点点的抹杀,最后坚信变成了绝望。 她是个乐观的女生,很善良,他在遗书中交代的唯一两件事,一件是要弟弟照顾好家人,另一件就是写上自己两张银行卡的密码,说她欠两位同学的钱,希望家人把这笔钱还给同学,并说了谢谢。从这就不难看出他是个多么善良的女孩,大学四年,她很乐观,这是她的校内地址,你们都可以去看看,每张照片都是笑着的,开心的笑着,我怎样都没办法把这个她和照片上那个支离破碎的她联系到一起,似乎相遇还在昨天。我不知道曾经四年开朗乐观的她怎么会这么绝望和激烈,直到看到21号的遗书她说:我实在没办法了,想了好多天,我活着已经没有脸去面对接下来的事,所以我离开。研究生三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不说天天联系但是每个月都会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每次他都很开心,不过说的最多的她时不时会说到他的导师,她说她很怕自己的导师,她导师总是在批评她,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让导师认同她,他希望能马上毕业,离开学校,离开这个让她胆战心惊地方,想去去社会看看,希望自己有份好工作,和家人团聚(他的爸爸在北京打工,妈妈在深圳打工,弟弟也在另一个地方上大学),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一家人团聚。今年5月底,通过残酷的考试,她考上了北京某出版社,单位还可以帮助解决北京户口,她说可以离家人更近一步了,慢慢都会好的,她很高兴,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前几天她还打电话让我们这边的同学帮忙租房子,就等着毕业就可以见面了,我们也都在等待着七月与她在北京相聚。没想到竟成了永别。。。。 我们不知道从她开始读研到现在,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她的导师三年来对她不理不睬,对她各项学习和实验漠不关心,但是我们的好朋友不是那种会跟别人对着干的人,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她只能选择死亡来解决、去控诉。我们很困惑三年来究竟发生了多少让她难堪的事,跟她联系的同学和家人都提到过她的导师一开始好像看她不太顺眼,对她漠不关心甚至冷言相讥,是因为什么?所谓的不会来事?没有钱?不漂亮?不努力?还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对待她,以至于不止跟我一个人提到过她害怕导师,不被重视,作为一个教师,不说你善待学生吧,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是学生有什么问题,老师应该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吗,何况是三年,不是三个月,更不是三天。她需要别人的肯定,在你三年的冷暴力下,对于一个没有社会阅历的女孩儿,她认为老师就是一座大山,一座压迫她的大山,那是怎样的一种积累,让她觉得这个老师这么的牛B,掌握着她的生杀大权,无法跨越,所以她绝望了,她没有办法了。 在最后即将毕业的节骨眼上,她抱着最后一丝的幻想,给导师发了短信:“周老师,我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够送审,我这三年白念了,我这26多年什么都没得到”。看到了吗?不是娟娟的问题,而是她在问什么时候能去送审,可能大家都不了解,我是经过详细调查才说的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以下是和她一起的一个研究生同学提供的,以及娟娟出事前一个月发生的事情: 盲审,论文封面不写作者名导师名,随机分配给专家教授进行评阅,结果大致为: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修改后送审(就是你的论文问题很大,需要修改,需再经过一次盲审)、推迟半年毕业(这是最坏的结果); 送审前,研究生要将写好的论文拿给导师先看,如果导师没意见,签字同意送审后才能送审;大部分导师都能提出修改意见,而我们研究生要修改好几次,才能在导师这里通过,才能拿到导师签字。 论文在撰写期间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和老师请教和沟通,在跟娟娟聊天的时候,她有提到导师对她的论文不太上心,经常联系不到导师,导师总说太忙,要不就是找到了,大部分是挨批,没有给出什么实质建议。她说,她每次因为论文找导师,都是惴惴不安,但是为了毕业和论文还是去找,但多半都得到的是拒绝和批评。 5月23日娟娟两篇论文送审 6月4日有一篇论文回来,分数应该是80分,就是同意答辩。 在第二篇回来前,大概是6月10号,我记不太清楚了,我给她打电话,问她论文怎么样了,她一边哭一边说论文还没回来,全班就剩她一个没回来,很担心,我就劝她别哭,赶紧找导师问问情况,你导师是院长这方面应该能知道些情况的,然后她说好的就急急的挂了电话,应该是去找导师了。 6月14日第二篇论文回来,结果是修改后答辩 北京单位那边来电话需要她过去办一些材料之类,娟娟于当天晚上去了北京,我送她上了火车,我劝慰她说论文问题不大,就没有过不了的人,没问题,好好修改一下,她说她压力很大,工作很难找到的。关于她工作的事情:她找的工作挺好,是自己参加考试上去的,因为单位要给她解决户口,就是要办理户口的事没办法先修改论文去的北京,为了这个工作她准备了好久,去了北京好几趟跑这个工作。关于的她的户口问题,户口与学位证毕业证有关系,是需要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的。 6月17号上午,她两个同门答辩,下午导师出差。这一天,娟娟本来下午找导师看她的论文,但导师下午两点多就出差去北京了。而18号19号是星期天,只能等20号(周一)找导师看论文签字,期间娟娟一直在用短信、电话、电邮各种方式联系她的导师,但是好像一直没有联系上,或者她的导师没有对她的联系有所反应。 18号,我们班级吃了散伙饭,大家的热情很高涨,全班近40位同学,只有娟娟一人论文没有通过,可以说全校毕业论文没有答辩的就剩娟娟一个了,所以娟娟的情绪非常的低落。在吃饭的时候,同学都开导娟娟,娟娟心情一度转好,并告诉大家会继续积极努力的联系导师,进行沟通,修改论文,争取早日答辩。 6月20号上午,她找导师看她的论文。导师又一次对娟娟进行了他特有的那种风格的批评教育(有人证),并给论文提出了几个修改意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查阅文献,或进行大量的试验,这是在论文第一次送审前导师一直没有提出过的问题,只是敷衍了事,每次的修改意见都不同,让娟娟根本抓不住论文的重点,盲目的进行一次又一次毫无意义的修改,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又造成了她自我否定的这种心理状态。同时导师一次又一次的对娟娟论文的否定,也让娟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导师在之前的第一次送审前没有给予修改意见,而在论文被驳回来之后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给娟娟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时间上根本不够,作为一个导师,不是你道德多么高尚吧,你作为一个院长,你好歹学术得过硬吧,你不给学生作指导,提不出什么可行意见,就是一味说不行,你就是这么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 随后,娟娟给导师发了一条短信息。 她给导师发短信大致内容就是:周老师,我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够送审,(是送审,她只是要一个机会,一个公平的机会)。导师下午给她回的短信:下午你就去送审,我给研究生院打招呼。可是事实证明,在送审申请表格上,她的导师周悍东是在21号出事那天签的字(至于是在娟娟出事前还是出事后签的就无从考证了) 在导师答应过之后,娟娟的情绪明显发生了变化,从十分低落转变成了非常兴奋,她认为导师这么答应的话,应该是已经同意她的论文是可以达到硕士论文要求的。 但是事情还是出了蹊跷,两件事,第一件:娟娟在20号当晚的6点左右,在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提到“周捍东就是个混蛋”。第二件事:她在21号,也就是她的导师答应她,论文可以送审的第二天,下午还是要去找导师签字并打印论文。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以明白,她的论文,在导师答应她20号可以送审的情况下并没有得到导师的签字,以至于当天没有送审,娟娟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在她收到导师的信息,并进行修改后一定会第一时间联系导师,目的就是得到导师的签字,并送审论文,因为她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论文的折磨,所以只要导师同意,她不会浪费任何时间,一定会第一时间得到导师的签字,而从我们知道的情况来看,她20号并没有得到导师的签字,也就是说她的导师在给她发过信息,告诉她当天可以送审的情况下,出尔反尔,让娟娟经历了从失望、希望到绝望的过程她的遗书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遗书的标注日期是20日。 遗书提到有关她论文大致内容:选题的时候,娟娟觉得这个题目不好,题目太大,不容易写出来;曾经找导师提出想换题目,导师没同意;关于论文的试验过程的安排,只去工厂实习了4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获得什么对毕业论文有用的数据。这里特别说的是,她的论文是实验性质的,需要数据,而且是大量的数据,重要的是要得到工厂实际数据,导师答应他们安排去工厂实习,可导师是一拖再拖,总算是去工厂里了吧,只有4天时间,这四天能干什么?工厂不是自己的实验室,想要什么就做什么,而你在人家工厂只能人家做什么你才能记录什么,关键是人家做的未必是你想要的,4天时间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娟娟跟他的导师说想换个题目,可是导师没有同意。在四个同门中,娟娟在论文中花费的精力,还有论文的质量绝对不比其他三个人差。 娟娟其他的同学对娟娟导师的印象:平时对自己研究生的态度就是,不问对错,先进行批评教育,之后也许会说一些”我都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是平时对学生的研究漠不关心,对学生的论文不上心。拿到学生的论文之后,总是一拖再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是拿来随便看一看,然后对某些并不实质性重要的问题进行一顿批,而又没能给她提出些实质性的建议,经常是挨批之后,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论文怎么进行下去。没有数据,连个像样点的分析和结论都没法写,所以娟娟她自己就觉得论文写的没水平,“什么我的论文就是一坨屎”之类的话,她的导师经常会想起某个问题,然后提出修改意见,在娟娟改好之后,他拿到论文又对其他方面提出新的修改意见,反而对上一次的修改的想法视而不见,长期如此,娟娟完全弄不懂导师的意思,并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自我否定和怀疑。 6月21号下午,娟娟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研究方向课题组的中的一个老师打来的,叫她去听她最后一个同门答辩,娟娟一直等着机会和她最后一个同门一起答辩,这是最后机会,可是她终于绝望了。 我们想知道真相,但是校方把知情人全部送走了,我们想知道答案,希望大家能帮帮我们,还娟娟一个清白,现在娟娟的家人都在南林,悲痛欲绝,校方不正面回应,至今为止学校领导都没有出面,都避而不见,出事后就找了所有与娟娟有关的同学谈话让他们封口,不该说的别乱说,娟娟寝室人都被送走了,他出事时寝室是有人的,南京的媒体在跳楼事件之后都不在追踪报道了,这是为什么????导师一直都在编瞎话,一会这个说法一会那个说法,求求大家,呼吁同学们,帮帮我们,我们希望校方出面给我们个说法,我们要求周悍东道歉~~~还娟娟一个清白。我们对这件事还有诸多疑问可是无从下手,也请广大热心的群众,同学帮帮我们,分析一下,声援一下,我们需要你们的力量~~!!!!! 疑点一:娟娟在20号知道论文可以送审了,本来很高兴,为什么在当天下午6点突然情绪激动,骂她的导师混蛋,她的导师做了什么?明明答应的事情为什么又出现波折? 疑点二:20号的时候,娟娟导师同意让她论文送审,并且要他下午去签字,家长问导师的时候导师也说在16点45左右时给他签名了,并且老师很肯定是签的是20号,可是送审申请表格上日期却是21号,在拿出送审单时她导师支支吾吾,说是笔误,写错了~!!两个签字栏都有日期,且不同人签的,两个地方都写错了?俩个人都笔误?老师是不是一直没给娟娟签?刻意刁难?送审申请表是不是娟娟死后签的?疑点三:娟娟是6月21号13:40分左右走的,走之前她本来是答应和同宿舍的女孩儿一起去打印论文,找导师签字的,也就是说她论文通过了,就等着答辩了,可是最后一个机会答辩却没有娟娟,这是为什么?疑点四:为什么娟娟导师一直在出尔反尔,剥夺娟娟论文送审的权利,他要做什么?他要求过什么,娟娟没有达到?娟娟是个穷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生活很节约,可是在遗书后写到的欠两个学生的钱,一个3000,一个1500,数额对她来说很大了,那笔钱去了哪里? 疑点五:在娟娟论文二次送审的过程中,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到底看没看过娟娟的论文,是什么原因在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在导师都认可了后还是没有通过?还差什么? 我们需要真相~!!!!!!!让周悍东道歉~~~!!!!让学校给个说法~~~!!!!!!

新闻有新意的毕业论文

新闻学也是包含很多方面的吧,要看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来说,不然范围太广对你是不利的。还有就是你如果要找范围,你可以根据你的方向去网上搜索下,应该有很多的。在这之前你必须要有方向,否则就会跟无头苍蝇一样的。

提供一些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刍议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建构引言:主持工作是有声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主持人对文字材料的感悟理解,以有声语言的形式传播给受众。在媒体分布多维化、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化、媒介形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节目的制作传播形式和栏目风格越来越受到创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对于一个栏目来说,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由许多栏目和版块构成的电视台整体节目中,这些栏目和板块的内部构成都是以主持人主持的形式呈现,甚至更有一些栏目名称直接用主持人的名字命名,使栏目因主持人的个性化而形成栏目独一无二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是节目收视率、栏目成活的关键。对于主持人个体来讲,他们个性化风格的建构不管是对于自身发展还是栏目成功甚至中国电视业的发展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个性风格建构的必要性(一)主持人个性化风格是有声语言创作的题中之义主持人是媒体和受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没有主持人的主持工作,内容再丰富的节目都无法传达给受众。从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目第一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来到今天二十七年的时间,主持人已经成为中国的受众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主持人的工作处于传播过程中“喉舌的喉舌”。主持是一门对语言艺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是与受众进行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无论新闻、综艺还是娱乐节目都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达的,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有声语言作为一种有声符号必然包含了主持人对书面语言的个人理解、承载着对作品感悟的思想感情。别林斯基说“一个人的一切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怎样分歧,还是有着共同的面貌,标志着仅仅为这些作品所共有的特色,因为它们都发自一个个性发自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我。” [1]这说明无论一位主持人如何加工、组织素材,原始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都必须经过他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感受、性格气质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过滤,不可避免的打上主持人个性的烙印。(二)传媒业的发展和实践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关于个性化,从宏观上看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的多元化需求,从微观上看是传播激烈竞争的必然趋势。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曾经说过:“向未来挺进,就必然要脱胎换骨远离标准化,脱离产品的划一,脱离千人一面的艺术。” [2]《非常6+1》的成功与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主持人有直接关系。制片人哈文说:“节目组几十个人在工作,到了录制现场,就只有看主持人的表现了。主持人就像汽车驾驶员,方向盘、油门、离合器都由他操作,在关键时刻,只有他能控制现场;主持人的作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这句话通俗地道出了主持人风格的关系相辅相成。随着电视传媒业‘窄播化’进程的加剧,节目主持人‘大众情人’的时代也将宣告结束,主持必将分众化,以最大程度地吸引着自己节目所针对的受众的目标,满足这一特定部分受众的收视需求进而满足他们选择节目的心理需求。与这种分众化趋势所映照的是,个性主持人将会随之受到推崇。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传播主动一方的最后执行者、是传播体的代表,他们应该成为一个栏目、一家电视台的个性化标志。在遵从社会主流价值判断和对栏目定位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的基础之上,主持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和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都是个性化的特征。时代发展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传媒的分众趋势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人职业的生存模式更需要传播者自身的个性化。(三)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要求播音主持风格的多元化从“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全国二十几家电视台发展到如今年的360家电视台;电视节目套数也发展到了2058套。受众也从二十年前收看几套节目的几个主持人到现在可以收看各个频道的栏目和不同风格的主持人。中国电视的成长与观众的成长是同步的。面对成熟的观众,电视栏目与节目的创新更增强了难度,对电视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播模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丰富了个体的选择。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个对主持人而言“个性即生命”。凤凰卫视“早间说新闻”的异军突起引起大陆电视人的深刻反省。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主持风格充分反映出在内地电视人创造的播音主持风格与受众多元化需求之间存在着急需填补的空白区间。再如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据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收视调查公司的数据统计:《南京零距离》开播第二周,就进入排行榜(周平均收视率)前50名;第六周进入该排行榜前15名;第八周成为该排行榜第一名并一直保持领先。平均收视率为8.8%,最高收视率为17.7%。直今仍保持着高收视率。[3]勿庸质疑主持人孟非直陈观点,不隔靴搔痒的个性化主持方式已经成为了 “节目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了观众喜欢的主持人并且在2004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的称号。受众这种多元化审美需求也可以从主持人观念的不断革新中寻找到端倪。二十年来,对应着电视传播理念与主持人节目的发展变化,主持队伍构成经因了四个阶段,与此同时,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来源、工作机制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第一阶段:主持人节目初创时期 (1980—1983) 2.第二阶段: 主持人规模扩展时期 (1984—1992) 3.第三阶段: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崛起时期 (1993—20世纪末) 4.第四阶段: 主持人节目深入发展时期 (20世纪末—当前)综上所述,二十几年来主持人节目走过的四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主持人主流演变的轨迹是:从普通话语音、单纯的语言表达的语言基础层面的素质要求,以及一味强调漂亮年轻的误区,向关强调人文素养,重视文化内涵和看好个性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变化。二、制约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建构的瓶颈因素分析现实的情况是,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毕竟为数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省级和地市级电视台,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编制已满,一方面却又缺少优秀的主持人。那么制约播音主持风格形成的瓶颈又在哪呢?笔者认为,制约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形成独特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都可以是影响个体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综合而言,以下方面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院校的模式化培养模式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现阶段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当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了70%,而在这70%当中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又占了45%[4]比重之大。这一群体势必会对整个播音主持队伍的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与此同时,院校模式化培养的烙印在他们身上也体现无遗。1、专业院校招生选拔对播音主持风格的影响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院系的招生,基本都被纳入了艺术类招生,考核成绩由高考成绩和专业面试成绩构成。其中专业面试是对考生声音、形象、普通话语言表达方面的先天条件及后天基础做出判断和选择,往往具有很严格的评判标准;而对考生高考的成绩的要求却远低于一般高校的录取标准线。考核标准的跷跷板“相貌、声音”一头被抬高,“文化素质”一头被压低,这种重视了现有显性基础,但忽略了隐性发展潜力的倾向是令人担忧的。同时,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招生条件放低、教学不规范、毕业生就业也成为难题,这些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队伍的发展,更加影响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构成。2、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对播音主持风格的影响多数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专业课程的开设,忽视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在校时接受较多的语言表达方面和外部形态的有关训练,但人文素养不足,社会了解不深,因此在工作单位表现为:“上手快但内涵不足,出场鲜亮但后劲不足”;主持人节目的深入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复合型的、有生活阅历的主持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上层建筑扎实,基础建设空虚的“工具理性”式的畸形直接导致了技巧载体下的个性表达不足。 (二)主持人自身素质对个性化风格建构的影响素质,按照《辞海》上的解释,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5]而所谓人的综合素质,就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等方面的较为稳定的特点的总和。个体素质的表现形态至少可以体现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作为节目“灵魂”的主持人,自身的素质高低不仅可以影响到个体风格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节目的质量。1、缺乏政治性敏感性:2003年2月25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心灵之约》节目正在进行直播,主持人罗刚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谎称要谈“中日友好关系”,在约定的三分钟时间里,这位自称“小原真太郎”的人却大发反华言论,直到三分钟后,罗刚才进行反击。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强烈的愤怒情绪,主持人罗刚和导播因为工作的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公职。这一事件折射出新闻媒体的政治导向性,也为主持人政治素质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党的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经济、社会、思想建设的方向标,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上升到思想上层建筑的高度。2、思想、文化素质积淀不足:据调查分析,20—30岁之间的主持人在我国播音主持队伍当中占有45%的比例,40岁以上的主持人仅占4%。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主持人,像丹?拉瑟、汤姆?布罗考等都是人到中年,甚至更大年纪时才坐上了主播的位置。他们几乎都是资深记者出身,有着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社会阅历,更准确的说他们有着较高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思想素质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群体规范、行事风格、道德取向紧密联系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邃的群体觉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这种能力对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思想把握十分必要;而这里提的文化素质更类似于心理学中的晶体智力,总是和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的积淀联系在一起,它对于开拓主持人独特的视野、丰富言语载体的内容、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不无裨益。因此,如何丰富和提高我国主持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形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都是制约主持人主体形成个性化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指对自我情绪和外部形态的良好调控,也不仅指对现场情况的良好协调和随机应变能力,它还应体现在对受众心理、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准确把握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和问题处理风格,形成个性鲜明的播音主持风格。(三)评价主体对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带来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两大主体——受众和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机构,两者都可以说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衣食父母”。但是一部分受众和广播电视管理机构的认知不同也是导致主持人丧失个性化风格的主要原因。1评价主体之一——观众电视是动态的传播媒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性。做为受众,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主持人和其栏目的成活和发展。而受众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不同,对于主持人以及节目的喜好就会大相径庭。而这种喜好的交互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因为节目高品位、高质量,主持人的个性化从而提高了受众的观赏水平,另一方面,为了调和“众口”,为了迎合部分观众不高的欣赏水平。某些节目和主持人以牺牲节目风格和自我的个性为代价希望使受众满意。笔者认为:主持人是以双重角色出现在节目中的。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主持人应该考虑受众的社会心态和接受心理。主持人竭尽所能的认识及把握受众的需要,并能追随受众进而引导受众。用真实的、非虚构的空间相互交叉组合的结构方式来传播;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置于文化背景上,把深奥的文化问题化为具体的生活现象。但是主持人也要处理好受众中心与传媒引导的关系,处理好商业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关系,不懈努力地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少一些庸俗、媚俗,多一些健康、益智、怡情元素。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和波特指出:在新闻传播中,“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 [6]作为一个主持人,只有用整个身体、用全部力量来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才会有吸引受众的永恒魅力。2评价主体之二——广播电视的管理者广播电视的管理者他们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评价对于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学会和各级电台、电视台的领导等权威机构和人员对待主持人有着“生杀大权”。但这一评价机构的组成人员更应该紧跟国际接轨,紧跟电视业的发展步伐,由各个方面的人士组成,全面的、立体的、多维度的看待主持人的发展。单从业务的角度去简单地评判一名主持人的好坏,不仅了影响一个好主持人的潜力发挥,更会毁掉一个好的栏目。倾听多方意见、综合考虑主持人的发展才是发展之策。崔永元在一次在央视主题为“珍惜受众信任,推广健康形象”研讨会上直言道: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目前有些电视台把收视率当成命根子,因为收视率影响广告收益,收视率也就成了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能力的标准,从而造成少数主持人放松自身约束,迎合庸俗、低俗之风。当然这一言论有特定的指向性,它针对的是面向特定审美层次受众的一些娱乐类节目,因为这一群体构成了人群的大多数。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它是媒体生存的基础,问题是如何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不同审美层次的栏目、形成不同主持风格的个性化栏目,这不仅是提升媒体层次的需要,也是社会受众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是社会群体自我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结合不同类别节目,形成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媒体管理主体改革的一个方向。 三、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的途径探索找到了制约播音主持风格建构的症结就像找到了病人的“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的途径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身素质的提高主持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提高除了在技术层面、观念形态、知识结构等方面需要“长跑+快跑”之外,更应在综合能力及心理、品格上狠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更多更广的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随着主持人中心制的逐步推行,更多的主持人将成为节目和栏目组的双重负责人。目前,主持人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一样,正面临着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所多方改变,面临着新技术时代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解决有声语言创作中个性风格平平的主要途径。(二) 建立多维度的用人选拔机制和院校培养方式央视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张斌说:以往的电视是一种很封闭的渠道,现在门槛低了,但是要求更高了。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上海电视台的曹可凡和央视《今日说法》的撒贝宁都不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受众喜爱的主持人,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是他们成功的基础。院校的培养应该尽快制定和改进:1双学位培养复合型主持人 专业院校可以面向各类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开办主持艺术双学位,而不是现今的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2完善就业机制:专业院校应该在学科当中更多的加入实践的比重,并且有用人单位联合办学,指定培养。对招生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对口培养专业方向加具体、鲜明的主持人。这些方式的施行可以改变现在的艺术院校特别是播音与主持盲目过“热”,招生过多,而最后就业情况不乐观的现状。(三)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业务评价机制和评奖制度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的晋延林也曾经说过:国内对主持人人力资源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电视台在管理中还存着一些误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电视节目的水准和主持人个性化的形成。[7]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建立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从观众、制作人、专家等多个层面对节目进行评议和讲评,这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从月评、季评、年评到台评、省评、全国评这些都对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建构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评奖过程中,除了对获奖的主持人奖励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找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奖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同时业务评价的主体应该采取多元的组成部分,其中除去专家、主管领导之外更应该有主持人同行和受众。多与观众座谈,了解观众需要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结 语有声语言中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建构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它的建构元素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视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已的风格。与此同时,“我们完全不必因为有些人的曲解而不敢提个性化,从客观工作环境讲,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机制,不给有潜质的主持人机会和压力,总是简单的重复,主持人的创作个性也难以形成;从主观角度看,对于年轻的主持人来说,不要把个性化作为首要的目标,急于寻找个性,更忌离开栏目硬去设计和孤立地追求自我的个性,只有当你全身心地融入到节目当中,关注社会生活,用心思索感悟,真诚服务受众,你的创作个性才会渐渐凸显和形成。”

个人认为,论文的选题应注意这么几点: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或熟悉的领域进行选题,这样你才有话可说且得心应手。论点要新颖,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必须明确,不可含糊不清。作为新闻学,可以写当下的热点啊。

新闻学毕业论文反转新闻

开题报告的选题依据怎么写?一条找外文文献的咸鱼外文期刊,外文会议,外文学位,外文文献干货分享!宝子们!是不是导师在催你的开题报告啦~导师给你选了一个选题,是不是你还没琢磨好这个选题想表达点啥?到底有什么依据选这个选题?选题依据由什么组成?且先不说如何把选题写的足够出彩,但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模板往里套一套?别着急,这就来啦!读完这一篇,保准让你的选题依据内容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一起往下看看吧~这里是精彩小目录~:「一」为什么写选题依据「二」选题依据的参考「三」选题依据怎么构成「一」为什么写选题依据为什么要写选题依据呢?在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的撰写主要是来明确你的选题以及你接下来的整个研究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研究是可行的。说白了,就相当于写一个为你的选题写一个简短的介绍,这个介绍就是要告诉别人:别质疑我的选择!所以,明确这一点,也许你就能够有一个切入点了。「二」选题依据的参考其实大家如果不会写选题依据的话,去读一读相关论文中的“摘要”是很有必要的,摘要囊括了一篇论文中最核心和精华的部分,简单凝练的表达是可以被参考的。这篇论文的摘要不短,但要素很齐全,也没有冗余,喻国明老师将当下现象问题、研究对象、措施概述和研究目的都阐述清清楚楚,值得大家的借鉴。最近我找到了一个超级好用的论文网站!找论文就上掌桥科研哦~其中有三亿多篇论文可供选择,还有论文查重、文档转换、9种语言互译功能~链接戳:「三」选题依据怎么构成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目的等。只要回答好这几个问题,你的选题依据不愁没有话写~①选题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这里给大家先做一个名词解释:是人类的活动产生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认识,认识通过思考、归纳、理解、抽象而上升为知识,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知识体系,处于不断发展和严谨的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成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划分为五大门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用人话来说,就是说你要把你所在的学科和你学科的一个概念简单的阐述出来,这是属于最基本的你是谁、你籍贯这样的“自我介绍”。这里给大家一个示例:---本选题属于新闻传播学学科,新闻传播学学科是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关系。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②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如果你的选题偏向于理论性研究,那么你可以写一些你期望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对于当下的理论做了哪些延伸or纠正;如果你的选题偏向于应用性研究,那么你的论文当中应该会有些对于当下现实现象的提出和对于问题现象的解决,这样的文章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所以,你完全可以直接写出你对于一些问题的实践意义。因为我本人写的是应用性论文,这里也给大家一个相对于实践意义上的示例:---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审判、反转新闻、假新闻事件频发。这些现象与以真实、客观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格格不入,不断消解着新闻专业主义的边界,重塑着新闻工作者们在理念和操作层面上的专业主义。那么本篇论文从这些现象问题出发,从人工智能核查、舆论引导、媒介素养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解决,提升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质量和公众媒介素养。③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评述:国内研究现状评述这一部分内容,如果你的内容比较有创新点,那么你可以从国内在这方面论文研究比较少、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几个角度出发,但切记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无中生有,也一定是要在真正阅读了文章后发现国内确实是在这方面研究甚少才可以这么写。阅读论文我还是建议大家上掌桥科研哦~那如果你的文章相对于随大流,在国内研究现状评述这一块可以改变为你的论文研究的创新创意点在哪,这里给大家一个模板:一是可以谈一谈研究对象上的创新,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说你可以利用当下最新潮的案例来进行内容上的分析,其实这也算是一个新点;二是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创新,主要的研究方法其实除了问卷调查,访谈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三是研究领域上的创新,这个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来说要求就过高了,因为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运用大学学的知识做一个内容上的一个理解。这一创新点是要求研究前辈们没有研究过的领域和方向,那也就十分具有研究意义了,也就是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缺。

逆转新闻谁之过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舆论也借助网络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传递和舆论发酵的速度日渐加快,一个奇怪的现象——新闻逆转也越来越多。“男童误锁宝马车内,年轻妈妈拒绝砸玻璃”的新闻话题一出,群情激动,网友把矛头全部指向了“年轻妈妈”。的确,这新闻乍一看,让人有了“妈妈因为心疼车子而不愿救儿子”的想法,网友们则立刻将这一想法与道德问题相结合,开始指责那位妈妈“太狠心”。几天后,经证实,当时那位妈妈不仅没说拒绝砸车,而且和路人都尝试过砸车,只是没砸开。面对报道出的新闻内容,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谴责并无大错,最要为这位母亲的冤屈负责的是发布这条新闻的媒体。他们并未弄清具体经过便肆意报道,网友们只是根据他们的报道表达自己的情绪。从种种类似事件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对于舆论走向是起着最关键作用的“风向标”。对于新闻的逆转,往往逆转的不是新闻,而是新闻记者的报道角度和结果。媒体短短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的改动,都可能完全地转变舆论的方向。传统媒体有着岁月的积淀和民众的监督,面对新闻都比较谨慎求实。而一些新媒体则缺乏这些素养,仅仅为了求快,未弄清事件原委便报道,仅仅为了博人眼球,便夸大甚至改动新闻内容。甚至仅仅为了迎合观众喜爱“戏剧性”的口味而故意扭转新闻。还有如“老外被讹”事件,新闻发出者只是在“扶不扶”问题热议的氛围之下想当然地认为大妈在讹外国男子,并未探寻真相,即使最后新闻逆转,大妈被洗清,被舆论带动的网络暴力对大妈的伤害也是难以估量的。当然,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有媒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或多或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众,尤其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应培养求证意识,面对有争议新闻,在确定真相之前,做到不盲目附和,不盲目扩散,不做假新闻的推手,更不要做“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只有不成为噱头新闻的消费者,才能断掉新闻逆转现象的源头!

试举例:反转新闻之一:四川男子暴打女司机5月3日,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一段成都男子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名成都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35秒内男子多次踢中女司机脸部,导致女司机右肩骨折、脑震荡,身上多处淤青。被打女司机躺在床上事后,女司机卢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直到被打自己都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被打的原因“可能转弯的时候有点挡住后面车子的路”。当时,舆论一片愤怒,网友对男司机的行为纷纷表示谴责,“丧心病狂”、“变态”、“素质低”等差评黑压压一片。然而随着打人男司机公开道歉并公布行车记录仪录像之后,网上舆论便开始出现反转。行车记录仪显示,女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多次变道,并碾压实线行驶到了右侧第一道,进入路口驶入辅道。女司机多次违章变道、对后车司机造成威胁,其行为已经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过程中还威胁到其他行人的生命安全。于是,网上大量声音主张这名女司机“该打”,并掀起了一波网民对女司机隐私的狂欢式人肉,发现其4年前就有不安全、不文明驾驶行为,女司机的开房记录等隐私也被公之于众,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根据开房记录推测女司机的安全期。舆论的反转以及人肉搜索对隐私的侵犯使女司机卢某不得不公开发表致歉信,就自己“行车中的鲁莽和不理智”道歉。她表示“认识到错误”,包括“违章驾驶、开斗气车”等。她同时恳求对她及其家人施以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的人“到此为止”,表示自己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正经君想说,女司机违章变道、威胁他人生命安全固然不对,但动粗打人、人肉同样不对,女司机违章应该由交警处理,而打人者同样要受到法律制裁。8月21日,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一审公开宣判,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1、新闻反转现象的成因:新闻当事人对新闻事实的刻意扭曲,公众对新闻事件的非理性态度以及媒体新闻责任感缺失共同造成了新闻和舆论的逆转。 2、危害:引发不良的社会效果,破坏社会安定和经济秩序,比如曾经的抢盐风潮等。导致民众对媒体信任的丧失。 3、新闻反转现象的解决方法:通过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等三方面来提升公众媒介素养;通过坚持新闻客观原则,建立正确的新闻评价标准,准确掌握和顺应网络传播特性等三方面来提升媒体人职业素养,以期对逆转新闻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新颖的新闻毕业论文主题

这两个网站上有很多,都是新闻学的

01、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0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03、新闻标题特色研究0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0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0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0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0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我们上个月刚做的开题报告,我懒得给你打了,让你看看截图好了……

新闻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其实可以从它研究的三大板块来看,其次新闻学不止新闻,还结合了传播学、广告学、电影学、公共关系等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新闻理论创新,新媒体时代,许多传统的理论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急需创新和改进,对于本科生而言,创造一个新闻理论显然太难了,但是你可以看别人的理论啊,比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它的主要基础就是出于恐惧心理做出的选择,但是新媒体时代还这样吗,这个理论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都可以来写文章。其次新闻史,这方面有两个写作方法,一是用史料堆积,然后提炼观点发现创新点,这需要很大的阅读量。或者是带着主观思想去研究,比如陈力丹老师的《外国新闻史》就提出了十个问题来研究,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最后是新闻操作,这方面就是业界,新媒体时代肯定传统的编辑操作不能满足了,那有什么改变吗,这就需要去探索和总结了。

android的新闻毕业论文

随着Android手机用户对日常文件处理情况的增加,一方面会影响手机操作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给Android手机用户操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本身又没有提供文件管理的软件,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ndroid手机用户的体验。本文依据Android手机终端设备的可操作性以及软件可定制性的特点,联系客观实际需求,设计实现一款基于Android文件管理器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Android手机用户处理日常文件和管理存储在本地手机上的文件操作。 本文以设计Android文件管理器为研究目标,首先对Android文件管理器的课题背景做了简要的阐述,其中主要包括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及意义、系统性能及需求分析。其次,针对Android的开发平台给出本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以及下载打包到目标手机三星i9000上进行真机测试;介绍Android文件管理器系统总体设计模式,分析Android文件管理器界面设计模式的各个子项功能,并进一步扩展Android文件管理器的特色功能,结合Android手机用户的市场需求完成详细设计。此外,本文还对当下主流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进行了真机测试,确定出适合Android系统开发的平台版本。紧接着介绍在本次开发过程中用到的Java、XML、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的分析。 根据Android文件管理器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出各个子模块的功能,然后根据各项的子模块功能,列出详细的用例描述。Android文件管理器将系统分为Android文件基本操作功能、文件拖曳功能、文件搜索功能、文件设置功能、文件库收藏夹功能、APK应用程序管理功能、多标签页文件显示功能。然后采用Java语言编写,以Android提供的Intent、activity机制作为数据的映射操作,并完成读取SD卡/mnt/sdcard目录下的文件信息以及显示对应的文件图标格式。结合开源软件,在Eclipse IDE环境下完成Android文件管理器的模型设计。完成以上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Android文件管理器的主界面设计,提供给Android手机用户一种全新的界面风格样式。最后,本文还指出Android文件管理器不足之处,提出了添加ZIP解压功能、修补Bug操作等功能意见,并争取早日在Android Market市场上发布,赢得客户的青睐。 关键词:文件管理器;Android文件类型;Android

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刍议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建构引言:主持工作是有声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主持人对文字材料的感悟理解,以有声语言的形式传播给受众。在媒体分布多维化、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化、媒介形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节目的制作传播形式和栏目风格越来越受到创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对于一个栏目来说,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又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由许多栏目和版块构成的电视台整体节目中,这些栏目和板块的内部构成都是以主持人主持的形式呈现,甚至更有一些栏目名称直接用主持人的名字命名,使栏目因主持人的个性化而形成栏目独一无二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是节目收视率、栏目成活的关键。对于主持人个体来讲,他们个性化风格的建构不管是对于自身发展还是栏目成功甚至中国电视业的发展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个性风格建构的必要性(一)主持人个性化风格是有声语言创作的题中之义主持人是媒体和受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没有主持人的主持工作,内容再丰富的节目都无法传达给受众。从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节目第一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来到今天二十七年的时间,主持人已经成为中国的受众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主持人的工作处于传播过程中“喉舌的喉舌”。主持是一门对语言艺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是与受众进行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无论新闻、综艺还是娱乐节目都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达的,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有声语言作为一种有声符号必然包含了主持人对书面语言的个人理解、承载着对作品感悟的思想感情。别林斯基说“一个人的一切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怎样分歧,还是有着共同的面貌,标志着仅仅为这些作品所共有的特色,因为它们都发自一个个性发自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我。” [1]这说明无论一位主持人如何加工、组织素材,原始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都必须经过他所特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感受、性格气质和语言表达才能的过滤,不可避免的打上主持人个性的烙印。(二)传媒业的发展和实践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关于个性化,从宏观上看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的多元化需求,从微观上看是传播激烈竞争的必然趋势。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曾经说过:“向未来挺进,就必然要脱胎换骨远离标准化,脱离产品的划一,脱离千人一面的艺术。” [2]《非常6+1》的成功与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主持人有直接关系。制片人哈文说:“节目组几十个人在工作,到了录制现场,就只有看主持人的表现了。主持人就像汽车驾驶员,方向盘、油门、离合器都由他操作,在关键时刻,只有他能控制现场;主持人的作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这句话通俗地道出了主持人风格的关系相辅相成。随着电视传媒业‘窄播化’进程的加剧,节目主持人‘大众情人’的时代也将宣告结束,主持必将分众化,以最大程度地吸引着自己节目所针对的受众的目标,满足这一特定部分受众的收视需求进而满足他们选择节目的心理需求。与这种分众化趋势所映照的是,个性主持人将会随之受到推崇。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传播主动一方的最后执行者、是传播体的代表,他们应该成为一个栏目、一家电视台的个性化标志。在遵从社会主流价值判断和对栏目定位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的基础之上,主持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和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都是个性化的特征。时代发展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传媒的分众趋势呼唤主持人的个性化,主持人职业的生存模式更需要传播者自身的个性化。(三)受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要求播音主持风格的多元化从“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全国二十几家电视台发展到如今年的360家电视台;电视节目套数也发展到了2058套。受众也从二十年前收看几套节目的几个主持人到现在可以收看各个频道的栏目和不同风格的主持人。中国电视的成长与观众的成长是同步的。面对成熟的观众,电视栏目与节目的创新更增强了难度,对电视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播模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丰富了个体的选择。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一个对主持人而言“个性即生命”。凤凰卫视“早间说新闻”的异军突起引起大陆电视人的深刻反省。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主持风格充分反映出在内地电视人创造的播音主持风格与受众多元化需求之间存在着急需填补的空白区间。再如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据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收视调查公司的数据统计:《南京零距离》开播第二周,就进入排行榜(周平均收视率)前50名;第六周进入该排行榜前15名;第八周成为该排行榜第一名并一直保持领先。平均收视率为8.8%,最高收视率为17.7%。直今仍保持着高收视率。[3]勿庸质疑主持人孟非直陈观点,不隔靴搔痒的个性化主持方式已经成为了 “节目中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了观众喜欢的主持人并且在2004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的称号。受众这种多元化审美需求也可以从主持人观念的不断革新中寻找到端倪。二十年来,对应着电视传播理念与主持人节目的发展变化,主持队伍构成经因了四个阶段,与此同时,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来源、工作机制方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第一阶段:主持人节目初创时期 (1980—1983) 2.第二阶段: 主持人规模扩展时期 (1984—1992) 3.第三阶段: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崛起时期 (1993—20世纪末) 4.第四阶段: 主持人节目深入发展时期 (20世纪末—当前)综上所述,二十几年来主持人节目走过的四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主持人主流演变的轨迹是:从普通话语音、单纯的语言表达的语言基础层面的素质要求,以及一味强调漂亮年轻的误区,向关强调人文素养,重视文化内涵和看好个性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变化。二、制约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建构的瓶颈因素分析现实的情况是,个性鲜明的主持人毕竟为数不多,特别是在一些省级和地市级电视台,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编制已满,一方面却又缺少优秀的主持人。那么制约播音主持风格形成的瓶颈又在哪呢?笔者认为,制约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形成独特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都可以是影响个体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综合而言,以下方面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院校的模式化培养模式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现阶段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当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了70%,而在这70%当中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又占了45%[4]比重之大。这一群体势必会对整个播音主持队伍的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与此同时,院校模式化培养的烙印在他们身上也体现无遗。1、专业院校招生选拔对播音主持风格的影响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院系的招生,基本都被纳入了艺术类招生,考核成绩由高考成绩和专业面试成绩构成。其中专业面试是对考生声音、形象、普通话语言表达方面的先天条件及后天基础做出判断和选择,往往具有很严格的评判标准;而对考生高考的成绩的要求却远低于一般高校的录取标准线。考核标准的跷跷板“相貌、声音”一头被抬高,“文化素质”一头被压低,这种重视了现有显性基础,但忽略了隐性发展潜力的倾向是令人担忧的。同时,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校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招生条件放低、教学不规范、毕业生就业也成为难题,这些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队伍的发展,更加影响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构成。2、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对播音主持风格的影响多数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专业课程的开设,忽视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在校时接受较多的语言表达方面和外部形态的有关训练,但人文素养不足,社会了解不深,因此在工作单位表现为:“上手快但内涵不足,出场鲜亮但后劲不足”;主持人节目的深入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复合型的、有生活阅历的主持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上层建筑扎实,基础建设空虚的“工具理性”式的畸形直接导致了技巧载体下的个性表达不足。 (二)主持人自身素质对个性化风格建构的影响素质,按照《辞海》上的解释,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5]而所谓人的综合素质,就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等方面的较为稳定的特点的总和。个体素质的表现形态至少可以体现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作为节目“灵魂”的主持人,自身的素质高低不仅可以影响到个体风格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到整个节目的质量。1、缺乏政治性敏感性:2003年2月25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心灵之约》节目正在进行直播,主持人罗刚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谎称要谈“中日友好关系”,在约定的三分钟时间里,这位自称“小原真太郎”的人却大发反华言论,直到三分钟后,罗刚才进行反击。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强烈的愤怒情绪,主持人罗刚和导播因为工作的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公职。这一事件折射出新闻媒体的政治导向性,也为主持人政治素质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党的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经济、社会、思想建设的方向标,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上升到思想上层建筑的高度。2、思想、文化素质积淀不足:据调查分析,20—30岁之间的主持人在我国播音主持队伍当中占有45%的比例,40岁以上的主持人仅占4%。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主持人,像丹?拉瑟、汤姆?布罗考等都是人到中年,甚至更大年纪时才坐上了主播的位置。他们几乎都是资深记者出身,有着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社会阅历,更准确的说他们有着较高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思想素质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群体规范、行事风格、道德取向紧密联系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深邃的群体觉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这种能力对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思想把握十分必要;而这里提的文化素质更类似于心理学中的晶体智力,总是和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的积淀联系在一起,它对于开拓主持人独特的视野、丰富言语载体的内容、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不无裨益。因此,如何丰富和提高我国主持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形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都是制约主持人主体形成个性化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指对自我情绪和外部形态的良好调控,也不仅指对现场情况的良好协调和随机应变能力,它还应体现在对受众心理、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准确把握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行为反应和问题处理风格,形成个性鲜明的播音主持风格。(三)评价主体对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带来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两大主体——受众和播音员主持人的管理机构,两者都可以说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衣食父母”。但是一部分受众和广播电视管理机构的认知不同也是导致主持人丧失个性化风格的主要原因。1评价主体之一——观众电视是动态的传播媒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性。做为受众,他们的喜好决定了主持人和其栏目的成活和发展。而受众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不同,对于主持人以及节目的喜好就会大相径庭。而这种喜好的交互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因为节目高品位、高质量,主持人的个性化从而提高了受众的观赏水平,另一方面,为了调和“众口”,为了迎合部分观众不高的欣赏水平。某些节目和主持人以牺牲节目风格和自我的个性为代价希望使受众满意。笔者认为:主持人是以双重角色出现在节目中的。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主持人应该考虑受众的社会心态和接受心理。主持人竭尽所能的认识及把握受众的需要,并能追随受众进而引导受众。用真实的、非虚构的空间相互交叉组合的结构方式来传播;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置于文化背景上,把深奥的文化问题化为具体的生活现象。但是主持人也要处理好受众中心与传媒引导的关系,处理好商业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关系,不懈努力地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少一些庸俗、媚俗,多一些健康、益智、怡情元素。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和波特指出:在新闻传播中,“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 [6]作为一个主持人,只有用整个身体、用全部力量来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才会有吸引受众的永恒魅力。2评价主体之二——广播电视的管理者广播电视的管理者他们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评价对于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广播电视学会和各级电台、电视台的领导等权威机构和人员对待主持人有着“生杀大权”。但这一评价机构的组成人员更应该紧跟国际接轨,紧跟电视业的发展步伐,由各个方面的人士组成,全面的、立体的、多维度的看待主持人的发展。单从业务的角度去简单地评判一名主持人的好坏,不仅了影响一个好主持人的潜力发挥,更会毁掉一个好的栏目。倾听多方意见、综合考虑主持人的发展才是发展之策。崔永元在一次在央视主题为“珍惜受众信任,推广健康形象”研讨会上直言道: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目前有些电视台把收视率当成命根子,因为收视率影响广告收益,收视率也就成了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持人能力的标准,从而造成少数主持人放松自身约束,迎合庸俗、低俗之风。当然这一言论有特定的指向性,它针对的是面向特定审美层次受众的一些娱乐类节目,因为这一群体构成了人群的大多数。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它是媒体生存的基础,问题是如何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不同审美层次的栏目、形成不同主持风格的个性化栏目,这不仅是提升媒体层次的需要,也是社会受众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需要,是社会群体自我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结合不同类别节目,形成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媒体管理主体改革的一个方向。 三、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的途径探索找到了制约播音主持风格建构的症结就像找到了病人的“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声语言创作中主持人个性风格建构的途径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自身素质的提高主持人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提高除了在技术层面、观念形态、知识结构等方面需要“长跑+快跑”之外,更应在综合能力及心理、品格上狠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主持人更多更广的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随着主持人中心制的逐步推行,更多的主持人将成为节目和栏目组的双重负责人。目前,主持人和所有新闻从业人员一样,正面临着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所多方改变,面临着新技术时代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解决有声语言创作中个性风格平平的主要途径。(二) 建立多维度的用人选拔机制和院校培养方式央视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张斌说:以往的电视是一种很封闭的渠道,现在门槛低了,但是要求更高了。比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上海电视台的曹可凡和央视《今日说法》的撒贝宁都不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受众喜爱的主持人,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是他们成功的基础。院校的培养应该尽快制定和改进:1双学位培养复合型主持人 专业院校可以面向各类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开办主持艺术双学位,而不是现今的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2完善就业机制:专业院校应该在学科当中更多的加入实践的比重,并且有用人单位联合办学,指定培养。对招生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对口培养专业方向加具体、鲜明的主持人。这些方式的施行可以改变现在的艺术院校特别是播音与主持盲目过“热”,招生过多,而最后就业情况不乐观的现状。(三)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业务评价机制和评奖制度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的晋延林也曾经说过:国内对主持人人力资源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电视台在管理中还存着一些误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电视节目的水准和主持人个性化的形成。[7]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建立了节目质量评估体系,从观众、制作人、专家等多个层面对节目进行评议和讲评,这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从月评、季评、年评到台评、省评、全国评这些都对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建构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评奖过程中,除了对获奖的主持人奖励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找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奖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同时业务评价的主体应该采取多元的组成部分,其中除去专家、主管领导之外更应该有主持人同行和受众。多与观众座谈,了解观众需要也是一个必要的途径。结 语有声语言中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建构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它的建构元素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电视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已的风格。与此同时,“我们完全不必因为有些人的曲解而不敢提个性化,从客观工作环境讲,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机制,不给有潜质的主持人机会和压力,总是简单的重复,主持人的创作个性也难以形成;从主观角度看,对于年轻的主持人来说,不要把个性化作为首要的目标,急于寻找个性,更忌离开栏目硬去设计和孤立地追求自我的个性,只有当你全身心地融入到节目当中,关注社会生活,用心思索感悟,真诚服务受众,你的创作个性才会渐渐凸显和形成。”

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手机广告研究 摘要:近年来,手机所扮演的角色逐渐由单纯的通讯工具向个人信息终端演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第五媒体”,手机广告也逐渐发展壮大。本文将从手机广告的特点、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手机广告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监管手机广告的措施。 关键词: 手机广告;受众;广告监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56-02 手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通信的便捷,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继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后的全新媒介形式,即“第五媒体”,这已得到业界共识。似乎有媒体的地方就伴有广告,手机作为媒体的性质一显露,人们就开始琢磨如何在手机上做广告,有些商家也已经初尝甜头。近日,中国联通正式推出手机广告业务,为精准营销开拓了新时代,也为联通拓展信息服务与新传媒奏响序曲。 一、 手机广告的特点与优势 手机广告指基于手机的媒介特性,以文字、图片、特殊图片(优惠券、二维码)、视频、电话号码、手机外呼等作为传播形式,以各种业务为传播载体,包括:短消息、WAP、语音、彩信等,向手机终端用户传递广告信息。 (一)手机广告的特点 第一,广告的受众庞大。从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亿,手机网民接近1亿,这样为快速传播一条信息或者广告资讯奠定了非常好的受众基础。 第二,广告媒体的私人性。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机一般人手一机,正常情况下不会他人共同分享的,这为我们定点识别打下了基础。 第三,它的贴身性。手机与人随身而行,这个为广告在其中传播创造了机会。 第四,广泛的传播性。手机短信有意义的价值情况下,它的转发性的可能性很大。 (二)手机广告的优势 1、分众 即按消费者特性及需求,对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和归类。广告客户对手机广告的兴趣源自这样一种理论:手机广告能够创造与消费者间的亲密联系。手机非常普及而且面向个人用户,广告客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位置发布特定的广告,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广告主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广告服务。 2、定向 以用户数据库为基础开展精确定向营销,准确地筛选出目标用户并施以有针对性的行销策略 。手机广告的传播除了可以针对特定的群体定向传播,广告的发布时间和频次也可以进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根据用户的意愿进行调整。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产品流通情况自由选择发布区域,发布数量可根据受众情况进行调控,便于广告主的业务安排。同时通过发送系统及时统计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的服务。 3、互动 指在广告传递过程中,广告主与终端用户的双向交流。手机短信的互动性有多个层面,首先是人机互动。也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具有选择权,可定制信息,可改变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手机与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互动,在一些互动式节目和订阅方面已经比较成熟;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互动也日渐成熟。这种互动可以使手机短信这一定向传播的广告方式和大众媒介的传播相结合,从而在传统媒体实现普及,知名度提升的同时,增强目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最后,这种互动还能与销售终端的互动,可以立刻、及时地调动消费者的行动,使之产生购买意向。 4、及时 由于手机自身的随身特性,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到达受众,克服了传播的盲目性,并根据用户反馈,对广告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估,为受众和业主提供高价值 。 5、低成本 短信广告的发布费用非常低廉,与传统媒体动辄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广告费用相比,短信广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通过短信平台提交短信广告,比直接用手机发短信息更便宜,大大降低了广告主的广告发布成本。 手机广告的精准性 (三)手机短信与平面媒体的比较优势 例:普通一份市级报纸跟手机短信广告的对比。 1、广告价格 市级报纸:1/3头版6万/期,1/2头版10万元/期 1/3底版万/期,1/4底版万/期,1/2底版万/期普通全版15万/期,6-8万/半版,1/4版3-4万(投入高) 手机短信广告:每条信息只需元,以日发送量20万条计,每日投入只需8千至1万多元,发送1-5万条仅需几百至1千多元。(投入甚少) 2、到达率/浏览率 市级报纸:发行25万份,阅读40万人次,整版浏览率据统计约20%(8万),半版约5%,其它小版面与版花浏览率不足2%,重复浏览率一般为0。到达率、浏览率低 。 手机短信广告:选择精华号段及收集的实号段,到达率95%以上,普通号段85%以上,带强制性收阅,浏览率100%,到达率、浏览率高。 二、手机广告的基本形式 (一)PUSH类广告 即将分众后的广告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有短信、WAP、彩信三种形式。PUSH广告的核心优势是可进行分众化精确营销,这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 1、短消息PUSH 即通过发送短消息的形式将广告信息告知用户,覆盖面广,可覆盖所有手机用户,到达率高,成本低廉。 2、WAPPUSH 即将企业WAP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用户点击链接,即可查看广告信息或进入企业WAP站点,其优势有百万级的高端用户极具开发价值,受众接受度高。 3、彩信PUSH 即将广告信息发送到彩信用户信箱。其优点有超大容量,支持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格式,表现力强;90%的商务用户,皆为高端人群;传送速率快,用户认可度高。 (二)WAP类广告 1、手机门户站点类 类似于互联网门户。例如,中国联通的WAP站点为“互动视界”。“互动视界”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可达到100万人次,极具广告开发价值。其用户群体偏年轻,中高收入阶层,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上,公司员工占相当比例,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用户群体特征决定了适合进行手机广告投放的是中高端产品或品牌,如IT通信、家电、金融保险、旅游餐饮、建材家居、零售商贸、汽车交通、医疗保健等行业将在中国联通手机广告平台上大有可为。以“互动视界”站点为依托,中国联通推出WAPMINISITE(企业手机站点,相当于迷你型企业网站)特色服务,为广告主的WAP站点提供接入服务。 2、无线互联网广告 手机上网时往往是处在时间间隙和移动的状态中,手机网络广告应该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做设计。 (三)置入类广告 将广告主各种信息置入到手机中,分为永久性置入和非永久性置入两种。其置入的内容可以是图片以屏幕保护、 壁纸、开关机画面方式内置,电视广告作为视频内置,广告歌曲作为来电铃声内置,品牌主题游戏内置,有利于品牌和消费者建立长久联系。 1、手机程序广告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程序的广告潜力也开始显现出来。这一块可以采取广告支持的免费游戏软件供使用者下载的模式。软件典型的有手机版的城市生活指南软件,提供了美食,电影,音乐,展览,休闲,血拼等各类信息。 2、游戏广告 手机游戏插广告 。 3、间隙广告 意思是在下载手机电影、游戏时的广告。 (四)蓝牙类广告 蓝牙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集图形、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在终端手机上得到完美展现。不但给终端用户提供新颖的信息服务体验,同时也给广告主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和科学的数据分析。 (五)手机视频广告 随着3G(甚至广播模式的手机电视)的到来,未来手机视频广告的带宽瓶颈肯定不再是问题,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屏幕下方显示广告链接,用户可以随时可以点击。 三、 手机广告存在的问题 在商业社会,特别是现在的信息社会,手机广告的特点及其优势,让人们看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丰厚的利润增值项目。但另一方面,手机广告的强制介入等特点,也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综合来说,现阶段,手机广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的问题 1、广告形式单一,吸引力有限 目前的短信广告以文字表达的形式为主,内容直白,诉求过于明显,而且短信70个字的容量限制了传递的信息量。相比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吸引力有限。 2、信息安全 一些手机的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 (二)法律方面的问题 1、缺乏相关政策和监督管理 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无线广告进行管理,现行的广告法中也没有涉及短信,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还在起草中,管理相对滞后,也影响了行业的稳定发展。 2、手机号码的法律问题 手机运营商向广告商出售手机是非法的,法律问题有待解决。 3、手机号码的隐私问题 由于手机的极端个性化,隐私问题是一个障碍,如何获取用户数据库,由此涉及到隐私问题。 (三)运营商方面的问题 1、手机媒体被认为是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垄断媒体” 运营商对于手机广告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手机广告的生意能否做得成。 2、手机费用问题 中国的手机收费高,而且是双向收费,用手机上网更加昂贵。 3、垃圾邮件问题 信息垃圾目前,中国网民平均每周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已经超过正常邮件数量。垃圾邮件给使用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用户带来的烦恼与损失更大。此外,垃圾短信也已经成为一大公害。 4、传播效果问题 信息盲目发送,传播效果不好。对手机短信这一新兴媒体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对它的传播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广告信息盲目发送,成了骚扰信息,这是目前有限的手机短信广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 发展我国手机广告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用户态度 手机广告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关键要消解受众的抵触情绪,变被动接受广告为主动接受,也就是变“推”为“拉”。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使用户乐于接受广告信息。广告商应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性,扩大用户的选择范围,并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的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把广告融入手机可订阅及下载的内容中,让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以消减用户的抵触心理。 (二)政府应加强监管 探究我国手机广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而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加强对手机广告的监督、管理,使之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把手机广告合理纳入现有的广告法制体系。 1、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 目前,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布者不但包括电信运营商、SP服务供应商,而且包括直接发送广告的商家和个人,广告发布者非常分散,较难管理。为便于监督、管理,尤其是为了控制向同一部手机用户发送的广告数量,需要适当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对商家或个人直接发布大量短信广告的现象予以限制,从而实现手机广告有节制、有针对的发送,维护手机广告的可持续发展。接收者也可以通过手机运营商明确表示是否愿意继续接受手机广告。 2、建立手机广告经营登记制 作为新兴广告形式,手机广告也可以灵活采用经营登记管理制,使广告经营规范化、专业化。这既能保证手机广告经营者的专业水准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手机广告经营实施监督和管理。 3、实行手机广告审查 (三)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 到目前为止,手机短信广告还没有可供借鉴的商业模式。手机短信广告要想成功,就必须建立起能兼得现存的广告业和通讯业之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且该模式充分尊重价值链中各要素的作用。 在这一产业链中,有广告主、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消费者。广告主是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收入取决于广告主偿付给移动广告公司开展广告活动的资金数目。移动运营商作为信息传送的载体,拥有传送移动服务的设备和技能,控制着传输渠道。服务商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和技术服务,用户最终是通过服务商获得各种应用服务的。最后是消费者的态度,它决定了手机广告的未来。如果受众不买账,手机广告也不可能生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手机短信广告还有很多欠缺。不仅在我国,就是在国外目前也没能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整个产业链中的各环节之间仍然没能很好地整合,产业现状还比较零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连良.浅议手机广告的发展空间[J].理论研究,2007,(1). [2]戴丽娜.手机媒介广告运作初探[J].商业经济,2004,(7). [3]穆宽.手机广告成精准传播新热点[J].传播前沿,2007,(3). [4]许之敏,徐小娟.手机广告的兴起与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1). [5]汪佩伟,王伟玮,陆波.发达国家手机广告启示录[J].市场观察,2007,(12). 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智能手机时代 【摘要】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大众的同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显露。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样具有两面性,如何利用其正面优势有效抑制其消极影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手机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9月26日发布了2011年8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亿户。移动通信占通信总量的 。全国亿人口除去亿老龄人口和亿儿童人口,几乎平均人手一部手机。 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给出了“智能手机”词条的解释: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与传统的“电话”相比,目前的市面上出售的手机功能多样,上网、导航、游戏、短信、QQ、摄像、录音、拍照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即使是山寨版的便宜货功能也丝毫不减。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只要想买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买得起用得起的手机。芬兰诺基亚、美国苹果、加拿大RIM(黑莓)、美国摩托罗拉等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学生中拥有相当的用户。 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开放自由的大学教学。 1 手机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联络工具。 大学生正属于思想活跃、追逐时尚、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年时期,同时又脱离了家长的监督和学校像对未成年人那样的管束。 及时与家长、朋友沟通。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相对过去子女较少。受父母关注过度,升学压力致使很多属于自我生存需要的事情都是父母长辈代行其职。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甚至有些学生渴望独立叛逆家长和依赖家长两极情绪并存。远离父母、亲人到异地求学,生活上的不适应、情感上的思念、精神上的失落都需要倾诉,手机使这种沟通变得及时迅捷,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平复。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安定教学秩序,有相当的调试作用。 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竞争的压力以及对个体需求的尊重,使大学生除上课以外,很多情况下是单一的个人行动。手机的存在,使他们方便联系同学、请教老师,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方便与社会相关机构人员联系。信息时代,人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手机可以及时获取学校之外的外部信息,与社会建立联系。实习、就业、文化活动、考研辅导、信息咨询都需要与家长、同学、老师以外的人员发生联系,手机的使用让这些变得容易便捷。甚至在发生意外事件的时候,通过手机导航、求助、报警。 信息工具。 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媒体和网络信息。手机的上网功能使之成为一台掌上电脑。手机报、手机快讯可以将国家大事、娱乐新闻及时发到手机用户。各个网络平台如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的讯息,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及时获取。百度功能也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他们所关注的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阅读将成为一种潮流。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载体在大学生阅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手机可以作为随时随地的学习工具。通过手机下载小说、工具书,比传统书籍轻盈方便,方便随时学习。让古人所说的枕上、厕上、马上(现在是车上)的学习更为方便,见缝插针,节约时间,利用时间。 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推广。许多高校图书馆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网这个新媒体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自身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主要开展短信服务,如图书馆基本信息、基本服务、预约图书、到期提醒、书目查询等。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使手机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阅读终端之一。 2 手机对大学教学的负面影响 懒于思考。应试教育已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下降,不少学生都是接受型的,明显地表现出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手机无线网络的搜索查找功能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私人性使学生轻而易举的通过手机获得答案,如果老师否定,就再次检索。 三心二意。手机使用的隐蔽性和无空间性让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来自教室以外的信息,受到电话、短信的骚扰。手机游戏、QQ聊天、网络信息时刻吸引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上网聊天,三心二意,注意力难于集中,笔者曾做过调查,30—40%的学生承认上课曾发过短信。投入学习精力减少,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由此而养成了上A课看B书的不良学习习惯。 疏于笔记。长期题海战术,简单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反感。电脑的复制粘贴功能、键盘敲击输入文字让学生找到了替代方式。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和有效监控机制情况下,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将手机的拍照功能移之于此,当老师反复提醒重要后,不情愿地举起手机拍照课件PPT页面。 习惯人机交流。各种手机资费套餐都有较为便宜的短信配置,加之大学生集体宿舍、阅览室不方便大声喧哗和个人交际的私密性,学生习惯于发短信联系,甚至在合班课上控制不住自己进行短信交流。有人戏称大学生为“拇指一族”(按键发手机短信),长此以往,习惯于人机对话,不善于人际交流。已经形成一种口语表达上的能力欠缺。 作弊工具。个别学生利用手机作弊,其影响比夹带小条还坏。小条还需要准备,抄写至少也可以熟悉一遍知识。而手机百度根本就毫无准备过程,随时照搬。甚至连很多未经甄别的错误信息也照抄不误,学习对这类人而言毫无意义。 3 应对策略 在全民手机时代,像中小学一样禁止学生用手机(其实有些时候也是禁而不止)是不现实的,任上述情形泛滥也是不负责任的。作为当代大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要在现代技术环境中迷失,既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也是为国家民族前途负责的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削减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形成的负面影响,光大其正面作用,加强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对策略的核心。 看了关于手机的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 大学生如何利用好手机的论文 2. 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3. 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范文3篇 4. 关于手机市场的论文 5.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