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胡晓明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胡晓明博士毕业论文

姓名:胡晓明 学位:博士 职称: 讲师2006年3月 - 今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01年9月 - 2006年3月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系 硕博连读1997年9月 - 2001年7月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系 本科

新华社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胡晓明、《环球》杂志记者,国际部党委副书记、编委。曾在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浙江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82—1986年杭州大学外语系学习,198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先后在新华社国际部亚太新闻编辑室、要闻专稿编纂室、伊斯兰堡分社跟华盛顿分社工作.曾加入过多次重大战斗性报道,包含巴基斯坦政权更迭、阿富汗内战、美国总统大选、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等。

男, 1955 年 8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人。师从王元化教授,1986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学硕士,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国家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兼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曾应邀往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加拿大爱德蒙顿孔子学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高雄师大等海内外高校作学术讲演。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讲授有《从李白到杜甫看唐诗的变化》等课程。

胡晓明毕业论文

男, 1955 年 8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人。师从王元化教授,1986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学硕士,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国家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兼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曾应邀往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加拿大爱德蒙顿孔子学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高雄师大等海内外高校作学术讲演。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讲授有《从李白到杜甫看唐诗的变化》等课程。

新华社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胡晓明、《环球》杂志记者,国际部党委副书记、编委。曾在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浙江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82—1986年杭州大学外语系学习,198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工作,先后在新华社国际部亚太新闻编辑室、要闻专稿编纂室、伊斯兰堡分社跟华盛顿分社工作.曾加入过多次重大战斗性报道,包含巴基斯坦政权更迭、阿富汗内战、美国总统大选、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等。

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1,(获 1991年度华东地区优秀理论著作一等奖)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三联、台北锦锈 1992《书生情缘》(有关古典新义的读书札记以及文艺评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9月,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文心雕龙综览(参编,专书简介部分),上海书店 1995饶宗颐学记,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1996(获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 94年度奖学金)澄心论萃(编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宋诗精华(参编),广西大学出版社 1996中国思想史话,(与韩亚成、李瑞明合著),黄山书社 1997小琉球漫志(清人朱筠园著,白话文翻译),台湾前卫出版社 1997文化江南札记,浙江摄影 1998释中国(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大海与众沤──熊十力文萃(编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大学活叶文库(第 4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固庵文录(编校),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跨过的岁月:王元化画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饶宗颐学述(与李瑞明共同整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中国名胜旧影(撰文),浙江摄影 200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考试指要〔参编、统稿〕,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大学活叶文库(第 13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古代散文集粹(与李瑞明、秦蓁合编),上海科技教育出 2000,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新民晚报》连载 2000年1月25日~3月9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职业作家。以历史小说创作为主,已出版《洛神》,《天鉴》(上卷:靖康耻;下卷:臣子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长篇历史小说多部。作品《洛神》获首届湖北文学奖,台湾“罗贯中历史小说创业·首奖”。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宋代诗歌评点(与秦蓁、许静、王少梅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中国学术大辞典(参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近代上海文学系年初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7

男,1955年生,四川省什邡人。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四川省什邡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自学辅导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专委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专委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厅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检查评估专家组成员,什邡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撰写有20余篇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正式出版的教育理论专著或刊物公开发表,十余篇论文荣获市、省、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89)、“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2005)”“全国杰出教育创新人物”(2005),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89),荣获了德阳市宣传系统县级“拔尖人才”(1999、2001、2003),德阳市“知名校长”(1999、2002)、四川省“优秀中小学校长”(2002),德阳市“十佳校长”(2004)等荣誉称号。胡晓明:不断制造学校发展的兴奋点“老百姓的认可是对学校的最大的嘉奖。当每个周末学校接送学生的几辆大客车在什邡、成都之间来回奔忙的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什邡中学所在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而成都和德阳的家长们宁愿舍近求远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小县城,当说到这里,坐在咖啡厅宽大的沙发上的胡晓明校长思绪仿佛飘回了他自己执掌了15年的什邡中学,脸上跳动着孩子般的喜悦。一切的辉煌都不是语言而是结果和行动,当我们看到什中的成绩,我们才真正为之惊讶和震动。这个学校出过四川省高考的理科状元,德阳市文理科冠军8名,有三四十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而学校的的荣誉也是不计其数。1994年学校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9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文明单位,2002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这些成绩的后面,什邡中学究竟有什么样的诀窍呢?●名师,名生,名校从2004年,学校开始实施“三名工程”——名师,名生,名校。胡晓明校长幽默的说,名师名生名校的关系,我们总结为“名师名生秀名校”。在胡晓明校长看来,名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依靠和发展老师,不仅仅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也是能不能当好校长的根本所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什邡中学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名师,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心的由多个高素质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师资群,以其自身个性或风格,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构成了什邡中学人才资源的主体。他们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育专家后备人员1人,四川省优秀校长、德阳市知名校长1人,四川省特级教师4人,四川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中心研究员2人,国家级科研课题主研人2人,德阳市、什邡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近70人。当胡晓明说起这些成绩,心里充满了自豪,名师是关键,有了名师,教育的质量就有了保障,教育质量上去了,就能培养出一大批名生,名生和名师都有了,学校自然就有了知名度。在什邡中学,学校不仅仅是教育质量提高,而且在胡晓明校长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更为重要。“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教育最大的目的。这些年,“三名工程”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上升,学校的声誉也不断提高,学校的名生也越来越多。当然这一切成绩背后,是每位老师辛苦的劳动和学生的刻苦勤奋。胡晓明校长说,最让他感动的就是每个夜晚当他走过每个学校,学校灯火通明的景象,让他感动。那是老师和学生还在辛勤的工作和学习。●不断寻找新的兴奋点、发展点“一个学校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太难了,特别让自己每一年都能在原来的成绩上不断进步。”胡晓明校长毫不讳言自己身上的压力。如何寻找到长久增长的动力,这是胡晓明校长心头的一件大事。“不断寻求学校发展的兴奋点,不断的设定新的发展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奋斗,这是一个学校不断发展的关键。”很多的学校可能会突然之间放出一颗“卫星”,偶然之间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过不了两年这些学校就会和过去一样重新归于平庸。胡晓明坦言自己想要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校,他不仅仅要创造一流的业绩,而是踏踏实实切切实实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百姓的认可是最为重要的。2004年,汪恒获得四川省理科状元,一家人专门到学校的门口合影,朴实的父母认为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功劳,那一幕让胡校长感动,他想要办的就是一所能够在老百姓心里扎根的学校。不断寻求学校发展的兴奋点,最为重要的是目标的设定。我们从2003年至2005年学校的工作目标中可以了解什邡中学的工作。2003年,学校提出了“三、四、五、六”工作要点和思路。即:围绕三大目标(高、初中剥离,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出口高质量——本科和重点上线比例达到和接近德阳市已验收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水平,初中出口质量位居什邡市第一);实施四大战略(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课改强校、建设塑校);加强五大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党的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现代化的建设);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促进和保证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为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2004年,学校提出了“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为把什邡中学尽快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用目标凝聚全校党员、全校教职员工,并号召全体党员“争创国家示范,人人多做贡献。”学校创重工作以487分的高分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05年,学校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以后又及时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要点和思路。即:明确一个主题(“发展国家示范,塑造国重新形象”);抓好两项工作(扎实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推进三名工程);强化三个意识(竞争意识、修养意识、细节意识);提升四大素养(政治素养、个性修养、文化滋养、学术涵养);培养五个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行为规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胡晓明校长说,我们的所有目标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原则上,不能“大跃进”,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取得成绩。胡校长说:“治理学校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管理上。”胡晓明认为,什邡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优异的成绩,是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通过“八注重”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每个细节入手。学生教育,不断落实“名优学生导师制”;对老师实施明晰的奖惩制度,促进教师敬业工作。

南财胡晓明毕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毕业于青岛市一所普通一本学校,本科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实说,虽然我在中文系度过了完完整整的大学四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叛逆气十足,不愿受拘束,带着高考后的自由散漫上场,喜欢翻自己感兴趣的书,热情地拥抱向往的社团,在校园活动中活跃,却常常没耐心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度过五十分钟。我也会经验主义地肯定自己对于文学的悟性,惯性是在小范围内浅尝辄止,说到底,我没有意识到四年中文系的课程对于我的意义,这是一个反面教训。这也导致在我大三下学期决定考研的时候,教材翻起来非常生,知识面也很窄,当我在一本本专业书的字里行间陶醉的时候,也发现自己不过一个孤陋寡闻的外门汉,过去的四年错过了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你跟我的情况类似,那就意味着我们在准备报考中文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补充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去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文学思维,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也不用怕,我可以成为那个成功的例子,你也一定行。我把我的备考经验,我走过的路,做一个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少走弯路。我的初试总分是393,其中英语78分,政治73分,618作文(A)114分,847文学基础(A)128分,复试总分是分,总成绩第二。其中847文学基础应该是今年的最高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重点看我准备文学基础的经验。

一、专业课先谈专业课的备考。

有些学弟学妹可能现在还没有确定专业和方向,其实无论报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还是文艺学专业,都需要准备两门专业课,第一门是618作文(A),第二门是847文学基础(A)。说一下考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师资力量也时十分雄厚,陈大康、谭帆教授的小说研究,胡晓明教授的古典诗学研究,方勇教授的诸子学研究等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华东师大研招网的数据非常透明,很多考研信息都可以自行查阅。作为一名中文实力瞩目的985高校,吸引的文学考研学生也是逐年攀升,就古代文学来说,统招录取的人数一直稳定在十人左右,但是报录比已接近1:40(可能已超过)。提到这些考情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考华东师大中文系非常值,但也意味着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除了专注努力的复习,我觉得每一个想要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同学还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不断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是强大的心态,这两个能力需要贯穿备考过程。前期熟悉目标院校专业情况,真题和出题风格,搜集、浏览经验帖,咨询上岸的学长学姐相关备考信息,中后期关注招生简章,根据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备考计划,熟悉考前的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不断健全自己的备考“信息系统”的表现。可以说,搜集掌握的考试信息是备考过程的指向标,具备这个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信息滞后或者有遗漏,很有可能就会打乱复习计划,甚至影响考试结果。我第一年就是因为在资料和信息搜集方面比较佛系,自身知识储备又不够广,与幸运女神擦肩而过。稳定心态的培养不多说,报考名校,谁还不需要点勇气,做了决定就要相信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更专注地投入备考,更重要的,它还会影响最终考场上的发挥。举个栗子。去年847文学基础的考题出现了题型调整,没有了填空题,论述题由四选二变成四题必做,其中三道题我都没有重点准备。但是备考本来就不是命中率的博弈,文学理解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专门准备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输出自己的观点,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专业书,思考和记忆了那么多的知识点,大胆自信地根据自己的所知所想例论结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再举个栗子,第一个论述题目是谈谈对“明无词,词至明亡,词至明衰”这些观点的看法,看到题目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我印象里明代一个词派都木得。这也说明明代词坛衰落是一个事实,但是题目里这些无词,词至明而衰,而亡的绝对观点显然也非常“形而上学”。有了基本的判断,我该怎么去输出我的观点呢?既然是涉及对一个朝代一类文学的评价,我首先指出明代词坛衰落的事实,在宏观上,联系了宋亡以来词的发展进程,由元之曲盛词衰的现象反驳“词至明衰”,由清代词的中兴反驳“词至明亡”,在微观上结合明代的文学环境和文学特点,指出此时词的隐曲的状态,明并非无词而亡词,明曲大家梁辰鱼的散曲便非常有“词味”,明代小说中也常常见到词的身影,词和诗一起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和人物事件评赞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确实不会/答错的题也有,比如灵韵说,我这个碰瓷王愣是答上了性灵说神韵说,压根没把它和本雅明联系起来,然而事实证明,不会的题大家都不会,不要因为几个实在没见过的题目而乱了阵脚,把自己能够拿下的题尽全力拿下就好了。(一)文学基础847文学基础无疑是整个备考过程的核心。我这一门的分数是128分,在作文出现大失误的情况下,文学基础的稳定发挥让我脱离了危险线,初试成绩排名第三。由于内容比较多,我分点谈一下这一门的备考经验,和后面618的经验结合在一起看就好。因为觉得每个人的考研过程都是不同的,单纯复制时间线缺乏意义,所以我重点分析的是技巧和方法。1. 真题非常重要。一个学校的真题既是择校的重要参考,也指引着备考的方向和重点。真题前期不是用来做的,而是用来分析的。我是拿到了03—19年的真题和参考解析,把所有的题目按照学科分类,每一科纵轴按分期,横轴按题目、题型和频次做了一个表格,这样哪一科哪一段是重点,一目了然。真题频次表旁边可以补充上官网上老师们(出题人)的研究重点,及时添加学术动态,这在后面讲618的时候也会提到。2. 参考书与公开课、音频。此外,因为今年疫情,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线下图书馆无缘,为方便快速阅读,推荐两个读书APP,一个是微信读书(无限卡进行时,过期不候),另一个是藏书馆,用户上传,海量资源共享,海量宝藏啊宝藏。公开课和音频这个按各人所需吧,因为我外国文学史这一块非常薄弱,所以我前期在爱课程网站上有选择地听过陈建华老师讲的外国文学史课程,此外B站和喜马拉雅上有大量华东师大老师,以及其他名校名师的公开课和音频,以及一些有声书,文学复习资料音频等等,都可供前期的知识扩展和全程的记忆辅助。其他资料:不建议买太多笔记资料,消化不了还容易本末倒置。以读透文学史为目标,资料只是辅助掌握专业内容的手段,如果你确实需要资料引导,比如各科文学史及其作品选的教案,可以私信我,截图预览再做决定。3. 大致时间规划参考(附看书、做笔记、背书答题的方法)作息时间这个因人而异噢,也并不是一定要早睡早起,像我早睡可以做到,早起就一点门都没有。学习时长短也没问题,把握好阶段的进度,每天安排合适量的任务,提高效率完成就好。而且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松后紧的节奏,对于战线拉得长的同学尤其重要,一开始不必要天天把自己闷在家里,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即可。从现在到九月份这段时间的目标是读透教材,宏观上,能够把知识点连成线,掌握史的脉络,微观上,能就重要论题和考点进行补充扩展。看书的顺序影响不大,就个人来说,我是先看中国古代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再看外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我的体会是不要长期死磕一科,交叉行进效率更高,印象也更深刻。

这段时间又可一分为二。前期的任务是通读第一遍各科主要教材,要认真的阅读哦,读思结合,看书的时候参考真题频次表和老师的研究方向,把握重点在书上做出标记,并穿插阅读一些作品(作品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在答题的时候能用上就好,可以从一开始就添加日常背诵环节。)。各科教材的风格和读法是不同的:

古代文学方面,袁本中国文学史大家手笔,条理清晰,基本覆盖所有考点,跟着小标题的指引怡心悦目,小注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此外,复旦版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可以作为扩展和参考,例如其中的人性视角是对袁本文学史一个很好的补充;古代文论上下册不需要全部通读,可以和古代文学史一起看,主要作为古代文学史的补充,注意标注经典语句以备后期记诵和在考试中运用,这会使你的答案增色不少。现当代文学方面,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线索分明,启发性强,但是需要在阅读的时候自行总结段落关键词,写在书页空白处即可;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目光如炬,词约义丰,一种深沉地批判意识凝聚其中,读懂需要花点力气,而且需要自己去画出时间线,同时因为作家作品分析比较少,需要参考陈思和的当代文学史做补充。外国文学史方面,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看历年真题就知道,华东师大的考点有的时候比较的“偏”,很多考察的论题郑克鲁本没有展开,推荐看陈建华老师的外国文学史做补充,同时,847外国文学史部分很爱问人物形象,所以重要的作家作品是需要好好读的。文学理论的考察一直很灵活,去年847简答题考察了一个“意象的内涵”,论述题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所以说童庆炳的那本书还是不能放下,但是不要泛泛而读,要结合历年真题标注重点。读完童本再去读朱立元的书,会更好的理解。当代西方文论派别林立,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史的脉络是其次,理解重要的理论家和他们的观点是关键。此外,当代之前的部分,建议用我们本科的西方文论史教材做补充就好。中外文学理论这一块,总的建议是参考真题和华东师大文艺学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敲重点攻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老生常谈,康德和伽达默尔的考察则是“特色”哦。

后期的任务是第二遍深入教材,这时候需要做笔记,目的是形成史的脉络,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连成一条连贯的线,所谓“把书读薄”;对于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看一些公开课、论文和其他专业书(例如我在现当代部分列出的几本书)进行补充扩展,这个也是在真题的指引下完成的,比如古代文学的历年考题:盛唐边塞诗派高适与岑参的异同,现当代文学的历年考题:为什么说《野草》只属于鲁迅自己,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我分别查阅了相关论文和阅读《鲁迅作品十五讲》作为扩展和补充。

关于怎么做笔记呢,我的建议是不要写太多,不要写太多,不要写太多,抓关键词和总结性语句,没有经过提炼思考,沉醉于知识点的摘抄和重复,真不如好好看课本。做笔记我有用过Xmind软件做思维导图,但是因为觉得手写会让印象更深刻,所以我买了一包A4纸,精致的男孩女孩请选择活页本,便于随时补充。简洁有条理的笔记后期看起来非常方便。第二遍看书,文学史建议先以经典分期为单位做笔记,再串联到一起。各文学史的发展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做笔记参照的线索也不同。以古代文学史为例,每个朝代文学都有代表的文体,可以以时间为轴,按照文体分类,放入代表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流派、运动的发展,来把握一个朝代各文体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组织自己的笔记框架。此外,袁本文学史的篇章重点已经十分清晰,结合笔记的框架,课本内容本身就是绝佳的记诵材料。算了,不为例了,都说一下吧。现当代文学更复杂一些,三十年的重点在于搞清三个时间段内的各种文学流派、社团、文学名称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代表作家的文学成就;当代文学沿着四十年文学的发展道路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阶段文学的特点与成就的高低,与文学与政治结合的紧密程度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外国文学史的逻辑简单明了,宏观(时代思想背景及文学特点)+微观(重要作家作品),笔记可以两套文学史结合起来就好。文学理论这一块内容繁多,而且比较独立,还是那句话,学会抓重点会很有效。

十月份以后主要的任务是结合笔记,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记忆知识点,并及时通过真题练习输出能力。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穿插真题的练习在此时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一般是在第二天快速重温前一天记忆的内容,再输入新内容,背完一个经典分期会做简单回顾。除了前期的读书标注和笔记,名词解释和部分简答(尤其是外国文学史)的补充可以参考市面上的辅导书,这里也不做广告了……具体可以私信我,其余的专业内容建议立足课本。争取在十二月份之前把所有的内容过一遍,考前两周再一次快速翻阅考点(这一遍很重要,能让你在考场上快速回忆起知识点,组织答案),查漏补缺,之后就可以上考场了。最后再补充一下我个人背书和答题的方法。文学基础这么多内容,企图一字不落地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在我看来,记忆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输出,能够输出了,很多东西不需要专门去“背诵”。以题型为例,填空题更需要日常备考时的积累,也就是说,看书一定要细;名词解释则完全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思想内容、风格特点、文学史地位和意义来组织答案,而不用专门大段背诵。简答题同理,是名词解释的扩展,需要组织的内容更丰富一些,但是也不需要一字不落地记诵,每个点一两句关键语句要精当准确,然后能够根据专业课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展开就好。当然,从输入到输出,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熟练地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个过程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可以是在脑海中思考默念,也可以落到纸上。论述题的构思和答法可以参考我前面举例的明词一题,要宏观与微观结合,论点与论据结合,对我们脑海中知识库进行提取和综合,这同样是记忆和输出能力的组合。(二)作文翻真题会发现618往年一惯考一篇大作文(1000-2000字)和一篇小作文(800-1000字),时间是三个小时。考题一般是一篇散文/记叙文,和一篇有关中外文学理论的议论文。但是去年的考试忽然增加了一篇作文,也就是说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我们要完成三篇作文,包括一篇大作文和两篇小作文(不少于500字)。关于字数的问题,我的亲身教训是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分配好时间,要写够/超出一二百及以上的字数,如果你对自己文章很有把握,言之有物例论翔实,在时间足够的前提下能够表达更多当然也是好的。再者,要尽可能地把字写得工整清晰,因为答题纸是没有格子和横线的,同等水平的文章,干净整齐的卷面无疑要比“张牙舞爪”草书更受老师们的青睐。我今年的618作文这一门考的极差,出复试名单的时候我扫了一眼大家的分数,很不幸……尽管有预感,但这一门我还是勇夺倒数第一,跟大家的均分差了20分,我的血泪教训也因此而来。具体的经历我在出录取的结果的时候发过一条长微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一定要引以为戒啊。除此之外,我觉得我的低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在两年备考的过程中都没有重视618这一门。可能你和我一样是本专业的学生,又或者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跨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勤思考多练笔,有计划地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顺带提高写作速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关注华东师大录取动态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历年成功上岸的考生618这一门几乎没有低分,大家的分数普遍在130以上,也有不少考生有分享作文这一门没有怎么准备就拿了高分。这一方面说明华东师大的老师们给分很慷慨,不需要为之恐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618是上岸的基础,在847文学基础成绩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作文如果没有达到平均分,基本就会收获一首凉凉。我第一年的作文考得还不错,相对来说,我在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对于教材里一些论题的印象更为深刻,也一直在看各类参考书、论文,关注学术动态,不断去扩充知识面,有认真去思考、深挖一些重要的文学论题,也常常有感而发,在日记里就当天的疑问和收获作议论和总结。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在考场上会无话可说,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看过、思考过、背过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为写作积累的素材,而我们要训练的是输出能力,这和准备847文学基础的过程其实是重叠交叉的。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准备847之余,第一是要关注华东师大本校老师们的学术重点和学术动态。

各位老师研究方向在官网上一目了然,可以在知网(网页)阅读论文,在全球学术快报(手机APP)上关注院校的研究动态,此外推荐大家关注“华东师大中文系”“ECNU中文之窗”“华东师大古代文学”“华东师大文艺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融”英才夏立营里的讲座,院系的学术研讨会乃至校级的征文主题,都可以作为日常阅读和思考的对象,如果能够把了解和跟进你热爱的专业和心向往之的学校当做一种习惯,你也许不需要那样“功利”就可以成功。记得2019的大作文主题是“我的大学”,很多人都觉得太宽泛无从下笔,可这便是华东师大图书馆面向全校学生的征文主题。我相信这个话题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会陌生,它一次次地出现,无非意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和总结那些自己曾参与过的时间与故事,因为热爱不同,所见各异,这个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文学是人学,对于每一个渴望成为中文系研究僧的人来说,不肯轻易错过有关存在的命题,把发现、思考和输出当做习惯,是我们热爱文学这件“小事”的一个基础。

其次是关注社会时况和学界动态。这里推荐几个公众号:人民日报(无间断的时事快讯+人民锐评),文学报(文艺界的声音),文艺争鸣(值得“聆听”),收获(当代纯文学的发行地),保马(现当代方向的同学可以多关注,有惊喜),红楼梦学刊(一本书成为一门学问)。最后还有必不可少的一步——输出训练。备考前中期,可以养成记录灵感和体悟的习惯,可以是阅读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是备考生活中的波澜,既可以加深印象,还能防止手生。备考后期,最好定期(比如两周)拿出三个小时,选择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参考历年的优秀范文进行修改,有条件地同学可以发给自己的老师修改也是很好的。总之,提升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功夫要用在平时,如果你自觉对618把握不大,多读多写多练是最好的方法。

二、英语一现在看到经验帖的同学,一般是已经或者现在开始着手准备的,那么很幸运,你们留给英语的时间会很宽裕,无论你的四六级分数如何,基础怎样,只要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做好规划,认真准备,六七个月的时间上75甚至拿到高分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暑假结束)主要是打基础,记单词+做第一遍真题,攻克阅读和翻译,时间的话根据各人基础情况把握,一到两个小时都是合适的。1.单词这里推荐墨墨背单词,这真的是一个宝藏APP了。你可以在里面选择任何一本你在用的单词书做你的词库。如图所示,每一个单词都配备标准发音、释义,真题例句、单词助记和免费的词典,而且每一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修改。我会根据单词在真题中出现的意思,对释义这一栏进行添加和修改;在助记这一栏里你可以找到很多用户贡献的记忆单词的好方法,无论是词根记忆还是利用谐音和真题印象啊,实用性一流,还可博君一笑。你也可以添加自己的助记。免费的词典真是一个大福利了,多看英英释义和词源会让你更了解单词的使用语境。最重要的是这个APP自动设置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方法科学,使用也很方便。每天饭后睡前的时间就可以过60个。对于习惯有人引导,刷课的同学,可以看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课并做笔记(具体渠道大家根据钱包自行选择),他的讲课方式很有趣,会不断进行扩展延伸,基本能覆盖真题中的单词,建议开两倍速。前期刷他的课能相对更为轻松地进入状态,而且印象也会更深刻,比如against the grain 格格不入,我怕是永远忘不掉了……2.真题推荐张剑的黄皮书,这个不多说了,买它就对了,1997—2020年的真题都可以做。

阅读和作文是考研英语的大头。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搞定阅读,顺带练习翻译。可以先做一套真题练练手,错得多很正常,不要灰心。然后就是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做两篇阅读,把原文中所有的生词、短语、长难句找出来,记忆和分析。我会拿一个本子,边写边记,第二天把前一天记忆的内容再过一遍。然后是逐句翻译全文,再参考黄皮书比对差距。此外,无论是阅读还是翻译,长难句都是核心。之前微博上有同学问我长难句怎么准备,我没有特意去看真题以外的材料,我觉得对于基础不是太差的同学,多分析多练,配合黄皮书上的分析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我有跟何凯文老师的每日一句,他每天会从时源精刊和真题中摘取长难句带大家切分,讲解语法和重要的单词短语,以及长难句的翻译,再附上题目的练习,反复重复作阅读和翻译长难句的方法,这个大家可以在做真题中借鉴,并慢慢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做题习惯。还是那句话,把练习当成一种习惯,日复一日,长难句并不难。第二阶段(九月份——考前),做第二遍阅读和翻译(第一遍没用铅笔做的同学在网上再买套空白真题做就好了),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真题的规律和方法,顺带搞定完型和新题型,十月份之后的主要任务是作文。1.阅读和翻译有了前期的基础,阅读做到第二遍你就会发现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这时候要掐点做(每篇15-20分钟),适应考试节奏。阅读问题大的同学可以借鉴何凯文的阅读三步法,也可以看黄皮书赠的小册子,上面有详细地总结阅读中的各类题型。要有意识地标注错题,总结分析自己总在哪里栽跟头,对症下药。2.完型和新题型的文章也要和对待阅读一样,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不懂的生词语句,把知识点记牢。完型就是多练多记,主要考察一些固定搭配,语法,单词用法等等,具体可以看黄皮书赠送的小册子。我的建议是做题前先快速浏览原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之后再做选择,这两年的完型真题有变简单的趋势,一般大家的得分差距不大。新题型包括七选五、排序题和小标题标配三种题型,每一种题型考察的能力是不同的,具体我是在做真题的时候看黄皮书的分析和它赠送的小册子。3.作文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分值是三十分,和阅读一样,都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关于如何准备作文,这里放两个我在某乎上收藏的,我认为非常有借鉴价值的干货帖:(服了 发不出去)我非常赞同的一个观点是,不要沉迷于背诵大量范文和模板,而是要对真题进行总结和归类,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模板,并不断进行修改和练习。具体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作文书的选择,真题的归类,以及如何去创造和使用自己的模板等问题,可以仔细阅读这两篇文章,看完会恍然大悟。考场上,我的大小作文都写得十分顺利,有需要参考模板的同学也可以私信我。三、政治

政治建议八月份以后开始。前期以选择题为主,考前一个多月攻克主观题和复习巩固选择题。政治这一门我今年的成绩是73,我的建议是跟紧肖秀荣老师,补充参考徐涛老师。建议八九月份开始政治,是因为在十一月份以前的这段时间可以相对轻松地把肖秀荣的1000题刷两遍,所谓得选择题得天下,每天不用占用太多精力(十二月之前我一般是把政治的时间放在晚上),循序渐进地拿下选择题。十月份之前,买本红宝书(如果红宝书没出就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看一章知识点(重难点章节可以配合徐涛的视频,逻辑性强+包子鬼才),做一章选择题,做两遍1000题。第一遍做用铅笔,错题在答案册上做标示并重点看相关的知识点;第二遍的错题和相关知识点直接写在题目旁边,这样一本1000题就成了你的错题本,可以随时翻一翻,很方便。十一月份上中旬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和八套卷都会出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时政一定好好看,眼熟内容(这些既可以是考点,又可以是主观题的材料),好好做后面的练习题,三道选择题的分值也不小了。我的政治前后提高了十分,差距一是在于我对考点的理解更深了,二是我补充了第一年没有看时政的空白。后期,在选择题方面,八套卷,十二月份出的四套卷,都掐时间做并认真分析错题(写在书上就好),觉得题目不够做的同学(如果有的话)可以买市面上其他预测卷,比如蒋五+任四,只做选择题就好。考前把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的错题都翻一遍就可以上考场了。主观题请依然跟紧肖秀荣,四套卷背完有馀力的同学,可以用八套卷做为四套卷的补充,也可以用徐涛的小黄书二十题。这里吐槽一句,尽管附送的卡片上,涛涛老师cos的旺仔大脑袋还怪可爱,但小黄书题文严重不符,20个题快扩展到100题了。建议划掉其中方法类的设问,政治考研很少问我们“该怎样做”,而更看重考生“如何理解”,这也是肖徐在预测命题上的差异之处。主观题我的建议是也不要死记硬背,先理解题意和答案,理解非常重要(“提升政治觉悟”),再抓重点语句(肖四的绿色部分)背诵,考试也是分点得分,后面的补充语句多是对材料的摘取和总结。可以参考记忆宫殿的原理,每个考点预测是一扇扇门,而我们要做的是分门别类把相关语料放入其中,这样记忆印象更为深刻。不觉写了一万字,好久没敲这么多字了,仿佛在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初稿。如果你觉得我的经验有用,欢迎点赞收藏,转发扩散呀。还有其他问题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问我~也非常感谢你的关注,文学考研不易,希望我的一点走心的经验能帮助到更多的考生。

最后,祝大家都成功上岸!!!对了,有关准备复试的经验,我们还是明年再见叭。

胡晓光毕业论文

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分数线最新公布 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原则与分数线 北京电影学院属于艺术类院校,面向全国招生,本科无分省计划。2010年2月份进行了专业招生考试,并确定了专业合格考生名单。合格考生涉及31个盛自治区、直辖。 6月份全国高考后,我院结合2月份的专业考试成绩和考生的高考文化考试成绩,依据招生简章的录取原则,对本科进行了拟录龋我院本科录取原则如下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生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北京市本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441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综合排序,成绩达到分,择优录龋 。 2、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北京市本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441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综合排序,成绩达到分,择优录龋 。 3、导演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为42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4、表演专业 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文、理科均为27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5、表演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文、理科均为27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6、摄影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年考生所在地区本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后,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外省514分;北京地区514分。 7、摄影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36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8、摄影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40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9、录音艺术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北京市本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441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综合,男、女生分别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男生,女生分。 。 10、录音艺术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北京市本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文科474分,理科441分的80%后,按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综合,男、女生分别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男生,女生分。 。 11、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36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12、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文、理科均360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 13、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文化考试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综合排序,成绩分,择优录龋 。 14、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文化考试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综合排序,成绩分,择优录龋 。 15、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考试成绩男、女生分别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男生461分,女生527分。 16、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考试成绩男、女生分别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男生437分,女生417分。 17、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490分。 18、摄影专业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465分。 19.摄影专业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427分。 20.摄影专业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450分。 21.动画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男生364分,女生392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男、女分别排序,择优录龋 22.动画专业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我院录取分数线男生374分,女生405分后,按专业考试成绩男、女分别排序,择优录龋 23.动画专业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男生400分,女生449分。 24.动画专业按文化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龋最终成绩男生412分,女生466分。 所有考生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文化课所有科目的考试,进行德、智、体全面审核,凡有科目缺考者,一律不予录龋 我院录取考生,依据各省报送考生所填报志愿为准。由于考生误报、漏报志愿等原因,造成无法被我院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同等成绩下,优先照顾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西部省份的考生和归侨、华侨以及台湾省籍考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

唯识学唯识学成为本世纪中国佛学最有成就的学问,主要体现在对法相唯识教义的阐发和经典的整理之两个方面。就教义而言,对唯识学的名相概念作了现代阐释,使深奥难懂的佛家义理有了一个较为清晰而又通俗的理解,这对普及佛法,促进佛学与现代西方学说接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张曼涛所说的:“就在唯识学跟近代西方传来的学术思想,有相当相似的关连,如科学观念、哲学系统,都是有体系、有组织的学问,这与以往中国传统学问中,不重体系、不重组织,完全不同。而在中国,甚至包括印度,能与西方哲学相匹敌,组织化、系统化,从一个观念,而引导出许多连琐观念、系统观念,在整个东方各家学说中,就唯有唯识最具此种精神,因此,西方文化传来的结果,竟不料掀起了一阵唯识研究的高潮。”就经典而言,许多唯识经典得到了整理,特别是金陵刻经处,在杨仁山时代就注意古籍版本的考证和梳理,杨仁山从日本引进许多在中国已经失佚的古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法相唯识的经典。欧阳竟无和吕澄、王恩洋等人将这些经典进一步作了注疏和研究,这些成果已在《内学》和“支那内学院丛刊”里反映出来。北方的三时学会虽然对唯识经典作了不少的研究,但是刊印后流传甚少,世人难以了解。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出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印象。僧伽界的成果除了太虚法师等人对唯识学的阐述之外,最重要的就算得上法尊法师、观空法师、郭元兴等人将藏文本的唯识典籍译出于汉文,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另外,陈兵先生对近代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理论上的分歧做了总结与梳理。他指出除了法相唯识之争外,还有:一,相宗新旧二译不同之辩。“梅光羲于1931年发表于《海潮音》的《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考证世亲学传入中土,先后有菩提流支、真谛之旧译及玄奘之新译三系。旧译出于唯识十大论师之先,其义与新译护法一系唯识义理多有歧异,真谛所传唯识义,多误解揣测,有如元明清台、贤等宗人说唯识,非悉由学级未穷所致,可名曰误传世亲学。正世亲学,当以新译为准。出身于禅宗的守培法师,则独持相反意见,认为空、有二宗之诤,发端于护法,因而非难护法学,谓相宗新旧二译,‘旧译无非处,新译无是处’,并著《新八识规矩颂》破护法、玄奘一系的正统唯识学。印顺法师曾撰文指责守培不顾史实、未穷教理、成见太深。韩镜清在《净影八识义述》等文中,以护法系正统观点为准衡,指摘地论师唯识说之疏谬。”二、唯识学源流问题。“佛悦《唯识学成立之经过》、演培《唯识思想演变史略》、世光《法相唯识学的历史发展》等文章,对唯识学在印度成立发展的历程作了相当详尽的论述。印顺法师的《唯识学探源》用思想史的方法,溯唯识思想之源于原始佛教,论证唯识思想发端于《杂阿含》等经中以心识为造成世间、众生主因、根本的‘由心论’。认为大乘唯识思想酝酿于经部的论争,特别是在大众部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大乘唯识思想,出发于认识论,达到本体论,而又转到认识论上境不离识的唯识论。又将大乘经中的唯识思想归纳为由心所造、即心所现、因心所生、映心所显、随心所变五义,这五义起初是逐渐地引发,各别深入研究,后来经交流与综合,才产生真正的唯识学。由此得出结论:唯识学是几种思潮的合流。吕澄认为,唯识学的今古,不能仅从时间上看,应从义理上看。古、今学传习的根本经论各有异文,‘无著、世亲唯识之学先后一贯,而后有直述二家而推阐之者,是为古学;有曲变二家学说而推阐之者,是为今学。古谓顺从旧说,今谓改变新说。”(《内学》第一辑《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唯识古学在印度的代表人物,是亲胜、火辨、难陀(后来又改为难陀、安慧),今学代表人物为护法、陈那。中国译述,则真谛为古学,玄奘为今学, 古今学之异,“在俱言唯识而所解不同”,古学说能取、 所取、心、心所法皆以识为性,名曰唯识;今学则认为一切都不离识,故说唯识,并非一切皆以识为性。今学与古学孰是孰非,未可易言,玄奘门下斥古学‘非正义’,未免门户之见。”三、相、见同种、别种之辩。“景昌极于1928年撰《见、相别种辨》,取安慧之说,主张见、相二分同种,诘难见、相别种说,谓别种说非护法、玄奘本意,虽然见之于《成唯识论述记》,应是窥基传述过甚所致。缪凤林撰《唯识今释》等文驳难此说,认为见、相别种乃护法、玄奘本义,阿赖耶一切种分见分种、相分种,赖耶持种分识种与色种。见、相同种说困难迭出,不能成立。奘、基二师所宗,见、相二分随其所应或同或异,如缘根身器界托质而变,则见、相别种,如缘龟毛、兔角等则见、相同种。……唐大圆、太虚亦卷入这场争论,依护法之义驳景昌极之见相同种说。”四、对真如缘起论的批判。此为《大乘起信论》争论的主要分歧。内学院欧阳一方用唯识论来判别《起信论》,武昌佛学院太虚一方反对这样做。5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对唯识学的研究虽然明显减少,但是并没有完全断绝。在《现代佛学》上还可以经常见到有关唯识学的文章,像学者王恩洋、郭朋、游侠以等人都或撰写唯识经典或介绍欧阳竟无先生法相学的文章。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又以玄奘为中心的研究成为唯识学研究的延续。重要的成果除了上述的韩清净的百卷汇编之外,还有金陵刻经处的《玄奘法师译撰全集》、田光烈的《玄奘哲学研究》、王恩洋的《瑜伽宗综述讲义》(有单篇论文出版,全书现还未出版)和韩镜清计200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任继愈先生是新中国最早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佛教的学者之一。他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里的“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部分,集中论述了唯识宗的思想。他说:“由于它(引者案,指大乘佛教)集中地分析了世界各种(心的和物的)现象,所以叫法相学派;就它前一特点(分析现象的特点)说,叫法相学;就后一特点说,把世界的存在、变化归结为识的作用,叫做唯识学。前人有人把这一派分别开来,称无着一派为法相学,世亲一派为唯识学。我们从它的体系上看,所谓法相学是唯识学的开始,但没有完成;所谓的唯识学是法相学的继续,完成的只是法相学的体系。所以称为法相学,或法相唯识学。把这一套学说完整地从印度搬到中国,并建立宗派,加以传播,是唐代玄奘开始的,窥基继续的。法相和唯识截然划分,至少玄奘等人没有这种看法,也没有这样做。我们也不必加以区分。”辛亥革命后十几年间,旧中国曾有一度抬头的法相唯识之学,也不是由于法相宗本身有什么真理,而是在当时学术界复古主义的逆流影响下,有中国的考据,也有洋考据。有汉学家的章句之学,也有洋章句之学。那时的法相唯识之学曾热闹过一阵,正是当时复古主义用烦琐的唯心主义对抗新思潮而出现的一股逆流。他们以佛教烦琐哲学向当时的唯物主义进攻。这是对本世纪上半叶关于唯识法相学争论的一个总结性的看法,是跳出了佛教的圈子来看这个问题,指出了法相和唯识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产生这场争论的历史背景。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准确”。对法相宗的唯识思想,任继愈先生指出:“法相宗还用类似西方哲学史唯心主义经验论的方法,来论证对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众多感觉经验的复合体,……法相宗比佛教其它学说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彻底地全盘否定有所谓物质世界存在,它把一切现象都归结为识的作用,‘识’决定现实世界的一切;只有进入真如世界后,‘识’才失去它的作用。……进入真如世界,只能说它是用更高级的精神境界代替了低级的褒的活动,而不能说精神活动不起作用。相反,倒是把精神活动抬到超越一切,至高无上的地位。”“法相宗继大乘空宗之后,提出了新的补充,目的在于防止大乘空宗所造成可能发生的新偏差。”所以“法相宗,是在大乘空宗用全力破除现实世界非真正存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佛教哲学体系。”“单就认识的作用和过程来说,法相宗的认识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是就他们建立的第八识永远存在,不因个人死亡而消灭,它又是‘客观’的、多元的精神性的微粒,又是客观唯心主义”。黄心川的《印度哲学史》(注: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对唯识新说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田光烈的《玄奘哲学研究》是在过去《玄奘及其哲学思想之辩证法因素》的基础上,重新充实修订出版的新书。作者认为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在佛教看来是色心的关系。色心的“体”,他们以“依”义来发挥;色心的“用”,以“变”义来发挥。“依”就是内在的“自我意识”的色心诸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变”就是内在的“自我意识”的色心诸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由此辩证的思想作为前提,在实践方面才有舍染趣净的可能,及其道理的建立。染净同依于第八根本意识,是一个对立的统一,而舍染趣净不是自发的,而是一个自觉的对立斗争的过程,舍染趣净的结果得到转依。辩证法因素与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现象是无常变易的,本体是常住不变的,现象是虚妄的,本体是真实的,现象是染污的,本体是寂净的,这就是玄奘哲学思想的特点。韩镜清先生是仍在从事唯识宗研究的老学者之一。他是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的学生,又随欧阳竟无和韩清净、周叔迦等人学习。大学毕业时的论文题目是《阿赖耶识学说的由来》。在读研究生期间,曾在《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上发表论文《净影八识义述》,谈佛教的特色是本体论和宇宙论,指出真如本体并不缘起世界;无明的颠倒认识才能缘起万物,因为生灭法必须以生灭法为因。还在《齐鲁学报》上发表论文《大小乘身表业异解》,谈灭不待因问题。三四十年代在中国佛教学院曾经讲过《楞枷经》、《摄大乘论》、《入阿毗达磨论》等课,同时在《佛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如《三性与唯识》,论述三性与唯识密不可分的关系等。1977年元月韩镜清退休后开始集中精力闭门整理有关《成唯识论》的所有疏注,对《成唯识论述记》进行校勘、补充和注释,至1992年编成240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 同时从藏文大藏中翻译有关唯识学及因明等方面重要典籍,至今已有60余种。他“认为,慈氏菩萨(引者按,即弥勒菩萨)阐述的唯识学,是统摄在更大范围的具有完善整体性的理论体系-慈氏学之内的。慈氏菩萨以三法印,也就是无人我法我、无所取能取、无二的道理为核心,把大乘佛教的理论贯通、融合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必须完整、系统地开发出包括唯识学、三性学、般若学三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全部慈氏学理论,才能真正把握整个大乘佛陀学的真髓。”(注:引自吕兴国撰《努力开发慈氏学,振兴真正佛陀教-介绍韩镜清教授》,待发表。)又说:“我不赞成把‘唯了别学’当成所谓‘唯识宗’(注:将唯识学定义为“唯了别学”是韩清净所说。韩清净在《法相辞典·弁言》中说:“法相于大乘中,名了义教。以显了相说诸法要,易可通达”,把‘法能相学’当成‘法相宗’,而与其他所谓华化佛教中的诸宗分领‘天下’,唯识学、三性学与般若学都是属于整个慈氏学,是整个佛陀学的领域,也希望大家把力量集中用在学习‘原典’或真正的法宝上,应该是到了重新认识佛陀学的时候了,不要再自误误人了,知道不知道强不知以为知的罪过呢?”由是可见,韩镜清在唯识学上的观点是与众不同的,也与古人有差异之处。1993年9月韩镜清倡导成立了慈氏学会,从事慈氏学经典的翻译、校注、研究和出版等工作。不过他的观点和慈氏学会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注意。中国大陆佛学界对唯识宗的研究正在重新开始注重。1992年7 月,中国大陆成立了玄奘研究中心,一批从事唯识宗研究的学者都参加到这个学会里,唯识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著名学者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等人的博士生徐绍强、魏德东、程恭让、张自强等人毕业论文都是以唯识学为内容而撰写的,表明了唯识学的研究正在复兴。在僧界,已恢复的闽南佛学院注重唯识学的研学,曾经聘请了田光烈等人专讲唯识,该院的《闽南佛学院学报》是现今大陆刊出唯识学文章较多的一份佛学刊物。居士界的胡晓光在《法音》上发表的系列唯识学研究的文章也有一定的力度,特别是在世纪末对本世纪以来的唯识学理论既有总结,又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一定的意义。在四川佛教界,王恩洋的一批弟子遵行师说,也在努力弘扬唯识学。四川佛学院、重庆佛学院有皆以唯识学作为本院的特色教育。

建国大业 再给楼主推荐几部最新电影 欠我十万零五千 主演:李乃文 刘桦 杨若兮 胡明 斗牛 主演:黄渤 闫妮 刘向京 胡晓光 机器侠 主演:胡军 孙俪 吴京 方力申 追影DVD 窃听风云DVD 豚鼠特工队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大内密探灵灵狗 主演:古天乐 大S 吴君如 非常完美DVD 主演:章子怡 范冰冰 阳光清洗 以下是我给您推荐的百腾网地方新闻 汇聚各地奇闻轶事 女子立遗嘱 “另类公证”其中不乏“二奶” 引狼入室:公安一13岁学生被其父好友多次强奸 “谁动了我的硕士毕业论文

刘晓伟博士毕业论文

先锋教育学校在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北欧知识城一期。我们认为应试教育并没有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反而在全方面的压制、消除学生的思维。而许多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除了提升具体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分辨假设、观点、论据等的能力;综合能力等——之外,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包含着对应的精神气质,即不迷信权威,乐于独立思考,对外界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积极自信等。先锋学校主要服务于有各种学习障碍和注意力缺陷的学生。先锋学校学生有四幢宿舍楼,三幢教学楼,还有健身房,游泳馆,健身中心,图书馆/媒体中心和餐厅。在住宿项目中包括一个经济课程,以培养责任感。校际体育活动提供机会发展人际关系、体育技能和领导能力。晚上的俱乐部活动和周末活动使得学校生活更为丰富。95%的毕业生进入大学。先锋学校及其课程得到佛罗里达州独立学校委员会和南方学院和学校协会的充分认可,小班授课,每班有八至十二名学生,可以接受个别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所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中包括高技术阅读和数学课程。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摘要: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加强生命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华文化精神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旨在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进步的生命观,以达到人与自身、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生命教育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根本要求。中华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对此古代先哲们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之性人为贵”“三才者,天地人”等。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人不仅有自然生命,还有精神生命和价值生命。

一、自然生命教育

生命的诞生承载了亲人的呵护与期盼,生命的离去带走了亲人的眷恋与思念。可见,生命本身就是爱的承载者与传递者。对大学生来说,了解生命历程已不成问题,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特别是感悟“仁”在生命中的内涵;更要以身去体验,体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要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每个个体都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以形成自爱、自信、自强的生命观;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要培育平等、互助、宽容的精神,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每个生命都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父母的、民族的、国家的,是前人生命的延续、后人生命的起点、当前群体生命的个体。只有把个体的生命融入民族的命运、国家的事业中,才能使个体的价值生命得以彰显。因此,自然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文化精神的弘扬。

高校还要实施体验教育。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也是体现生命价值的方式。任何人的生命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自身的、外界的等。因此,要让大学生掌握生存的技巧。大学生面对险境与困难时,要用智慧和积极的心态去调整自身的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高校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艰辛和苦难,幸福的生活来自家人的付出、国家的关爱、前辈的流血牺牲。这样,学生才能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聪明才智奉献给伟大的祖国。而珍惜、关爱、奉献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

开展生命教育,还要抓住体现生命真正价值的典型。汶川大地震中,渴望生命的坚强不屈、挽救生命的勇敢正义、转让生命机会的无私奉献、志愿者的爱心付出、全国人民的团结奋进,奏响了中华文化的绚丽乐章,让全球中华儿女集体接受了中华文化和生命教育的洗礼。

二、精神生命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情感是精神活动的内驱力,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折射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人生来就有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当前,情感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这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情的民族,亲情、友情、爱国情、民族情等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

亲情是人间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亲情教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代的亲情教育不仅要有观念上的更新,还要与弘扬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更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代、社会、家庭相结合,让大学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激发亲情、回报亲情。一个内心充满亲情的人,必然会把爱带给社会;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更加和谐昌盛。

友情教育应从人际认知教育、健康情绪教育、人格教育等入手,要让大学生明白真正的友情是情趣高雅的,充满真诚、宽容、自信与积极。友情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阳光、健康的心态,树立共同进步、良性竞争的意识,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品性,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所以,高校要加强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真诚、爱心与关怀,丰富中华文化的当代内涵。

爱情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并了解只有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较高的人文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励自我、完善自我。还要让学生明白:爱情除了浪漫,更有责任。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的基础情感,是个体精神大厦的根基。仁爱、奉献、担当责任是中华文化宣扬的主题,是文化精神渗入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东西。

乡情教育是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形式。乡情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爱家乡的社会性情感,使他们树立建设家乡的信念。学校所在地就是大学生的第二故乡,大多是文化、政治中心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大学生进行乡情教育会有更多的资源。

进行民情教育,尽可能地为大学生提供了解民情的资源、开放接触民情的机会。大学生们只有了解民情,才能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前途,才能够培养心系人民、胸怀祖国、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

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学生要游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因为历史是“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了解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并能做到正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把现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作纵向比较,放在世界大环境中作横向分析。这样可以启发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入思考,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高校要借助重大节日及时事,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价值生命教育

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规范。我们要把传统道德中的宝贵资源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道德教育以时代内涵。同时要坚持培养与弘扬并重的原则,紧跟时代步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借鉴世界各国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一步充实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另外,我们还要认真完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

常言道,有情感而无理智是疯狂,有理智而无情感是冷漠。因此,理智的情感才是健康的情感。当今时代,人们处在节奏日益加快、情感极易失控的时代,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要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就要学会管理自己,不让负面情感和消极情绪滋生、蔓延。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不断历练自己的道德意志,使自己成为具有理智情感的人。

大学生除了学会不断地用道德完善人格、用理智制约情感、用情感来丰富智慧,还要培养审美的眼光。因此,高校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等,使大学生提高美学素养。美就根植于大自然之中、存在于社会生活之内、绽放于人们的心灵之上,因此,要让他们亲近大自然,接近人民大众,了解社会民情,认识中华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高校还要提供大量的文化典籍,营造书香校园,净化学生的灵魂,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渐渐地,大学生就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成为理解美、代表美、弘扬美的化身。高校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去发现、感受、品味并创造美,因此,创新才是审美的最终指向。想象是审美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而良好的想象力是在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道德修养以及与自然、艺术、科学广泛接触基础之上形成的。大学生只有具备敏捷的创新思维与极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为文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美是中华文化的主题与不懈追求,创新是中华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人之所以不断超越自己,是因为人具有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文明的演进是人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历史。因此,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总之,高校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具体而言,自然生命教育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文化主旋律,精神生命教育弘扬了“和”的文化要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价值生命教育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之魂。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2]王北生.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J].教育研究,2004,(5).

[3]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