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行政管理论文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2015-07-02 14: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对于单位资产安全性、会计记录完整性、贪污腐败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会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业务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近年来,虽然一些事业单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还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外部监督乏力、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职能发挥有限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势必要求事业单位有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探讨。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为了确保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在单位内部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规避或降低各种风险,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所属单位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1]。wWW.133229.cOm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健全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组织机构是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组织基础,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是办事的指南。
2.不相容职务的控制,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
4.明确规定建立财务清查盘点制度,为了保证财产物质的安全和完整,对单位财产物资进行不定期盘点。
5.由于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所以,明确规定计算机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对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开始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各种内部控制中,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内部控制目标中最容易明确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1.保证经济活动按照预算管理合理进行。2.保证对资产完整记录,收付、保存、使用、处理均经过预算的授权并存记录。3.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4.保证财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主要原则
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保证单位财产安全,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应涉及到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单位及其所属机构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且不可得不偿失。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岗位及责任权限的设置上确保不相容职务分离,在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度控制原则,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与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单位应根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事业单位内控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多样性特点和专业特质,侧重于资金管理、项目审批等关键事项[2]。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目标和原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素质,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其次,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组织控制体系
组织管理机构是保障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转的实体机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设置管理控制机构。参照上市公司设立价格、审计、报酬等各项委员会控制机构的模式,在一些事业单位也成立各种委员会以便进行内部控制和监督,如设立采购监督委员会由财务、审计人员直接参与,从购物报告开始,询价、对比、讨论分析、建议批准等,监督全过程,提高了采购透明度,避免了浪费,所购物品的使用效率也明显提高2.岗位设置实行职务不兼容。这一要求的关键是避免管理人员交叉任职,权责含糊,容易造成集控制、执行、监督三权于一身,办事程序由一人操纵,决策的任意性很大。社会上各种不良经济行为中已反映出这类问题,如对外投资、大额资金的使用、国有资产的处理等等,究其原因,交叉任职是较重要的原因之一[3]。实行职务不兼容,可以保障组织规划控制正常运行。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的过程,调整和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预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及花费都是靠预算控制。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预算控制体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业务部门对事业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做到年度预算真编真用真考核。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控制程序,减少随意性,堵塞漏洞。
2.建立预算约束机制。(1)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的控制,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2)按照年初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到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形成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3)根据预算的执行随时完善预算的编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能得到顺利执行。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1.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定期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2.加强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3.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4]。
(五)提高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1.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政策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纪律性,使其负有责任感,遵纪守法。2.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资格,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三、结论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可以参照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根据内部控制基础理论,从内部控制环境、组织控制、预算控制、监督、人员素质等方面来完善,并在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确保内部控制落到实处,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宁.浅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2008,7(2):130~131.
[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5):66~67.
[3]金宗友,杨军妮.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102~103.
[4]赵旭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商界,2009,(7):160~16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