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不少教育学者开始提出改革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倡导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进行教学意义的构建的现代教学模式,即研究性教学。行政管理学课程由于其课程特点,需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研究性教学的含义
1.1研究性教学基本概念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辅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并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要求。
1.2研究性教学主要环节
1)创设情境。研究性教学需要围绕课程中的某个或多个知识点而展开,并且这个知识点并不一定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深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学习对象及内容确定后,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更加高效,要求教师在开始研究性教学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不断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全班学生能带着这些问题开始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研究性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这类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
3)自主(或小组)研究。研究性教学因为采用“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是研究性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起引导、支持作用。
4)协作交流。协作交流与自主研究紧密相连,学生只有通过认真的自主研究、积极思考,才会进入更高要求的协作交流阶段。协作交流是建立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碰撞灵感并分享成果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协调和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这一过程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有时候学生的研究结果并不一定科学合理,观念也可能存在误区,甚至个别学生会产生极端思想,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此环节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及时纠正。
2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及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行政管理学是一门源于实践、但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集多学科理论知识、综合性特征显著的课程。枯燥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的脱节是教与学的重大障碍。学生学到的知识必须通过反思实践才能加深理解,最终转化为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做到理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高度整合和有机统一。
2)行政管理学实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现阶段,针对行政管理学,国外高校基本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法已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中。大批行政管理学专家学者、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案例,建立了案例库。大量的案例分析训练为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而国内基本上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一些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从目前情况看,传统的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依然占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课程教学,虽然丰富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合适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存在不足等。而研究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环节,提高其关注现实、分析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行政管理学研究性教学准备及方法
3.1行政管理学研究性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为了使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教师必须对各方面情况,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进行详细了解及准备。
1)了解教学对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强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学习意义的构建及学习情境的创设0。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他们研究热情的高低、活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成败。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状况、能力结构、研究兴趣等作一正确的评估,然后再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
2)准备教学内容。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学内容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应当熟悉行政管理学的内容,认真阅读分析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不同且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启发学生不断思考、自主研究,从而达到研究性教学的最佳效果。
3)决定课程考核方式。研究性教学应特别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最终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应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来决定。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个小组以及小组内每位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都不同,成绩评定如果仅仅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那就会降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度。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教师在开学初就应明确告诉学生课程期末成绩评定的依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小组各成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认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小组的贡献以及小组课堂教学效果;在期末时要求学生以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的形式汇报研究性任务的完成情况H。
3.2行政管理学研究性教学方法
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的准备过程体现了研究性教学创设情境和启发思考的环节,这两个环节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自主研究的氛围以及研究性教学的成败。而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主研究、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这三个环节的实施,主要方法包括专题讨论、辩论、讲座、角色转换、案例讨论等,虽然授课形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获得知识。
1)专题讨论。专题讨论是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专题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搜集并准备相关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专题讨论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准备充分,并辅助教师一定的指导,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到行政职能时,要求小组以“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为题进行专题讨论;讲到人事行政与公务员制度时,要求小组以如何客观地看待“国考热”为题进行讨论;讲到财务行政时,可以讨论如何增强“三公”消费透明度。
2)辩论。辩论是指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般分为正反双方,围绕一个辩题进行论述。辩论比专题讨论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能说,更要说到关键点上。在具体选题上,如谈到行政决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以“失误的行政决策是否应该追究责任”为题进行辩论;当谈到行政监督时,可选择“加强行政监督是消除腐败的唯一途径”进行辩论。相关的辩题还很多,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为正反两方,要求学生通过制作幻灯片或导入案例进行辩论。
3)讲座。讲座是指由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教师可邀请当地高校的一些教授专家或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来校给学生做讲座。这类主讲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选题一般也会更有研讨价值。通过参加这种讲座,往往能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并体验到思路的火花式碰撞。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进行专题讲座,如在讲到行政组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以“我国的大部制改革”为题进行专题讲座,小组成员可通过制作幻灯片等方式介绍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必然性、艰巨性及历程等内容。比起传统的教师教授,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4)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是指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认真听课。学生在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认真讲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并全面地熟悉学习内容,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投入,这种方式更是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锻炼。
5)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指教师提前将案例的相关内容和思考问题提供给学生,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需根据案例及问题进行相关准备,如查找资料、整理分析等,并在课堂上围绕思考问题开展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根据之前的准备,说服他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也非常重要,及时避免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相关案例的选择要求较高,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选择案例,如果没有非常合适的案例,教师也可自己撰写。
研究性教学虽然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但是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教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构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相关知识的意义。此外,教师还要能及时应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讲课内容、学生提问及点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尤其是当学生出现一些极端的思想,或者一些错误的观念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防止更多学生受影响。
4结束语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来说,虽然内容比较枯燥,但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使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与国内的一些社会现象、政府行为等紧密联系,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即通过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解释社会现象。在选择具体的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授课风格,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作者:姜贵红(石河子大学新疆五家渠8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