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GMM分析-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农村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通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165信箱。
邮编:110036,电话:13840344304,电子邮箱:zeke3721@163.com。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农村居民消费
摘要:近年来,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研究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方法,对财政分权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直接影响来看,财政分权促进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间接影响方面,财政分权通过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使农村居民消费下降;通过提高通货膨胀预期间接地降低了农村居民消费;通过扭曲财政支出结构使农村居民消费下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权;居民消费;面板数据;GMM
一、引言
为调动地方政府理财积极性、扩大地方政府财权、提高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机制,我国于1994年推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它使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1981年的45%稳步攀升到1996年的近73%,财政制度安排上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分权化趋势。而分权式的财政体制也确实提高了省级人均GDP增长率,带动了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社会总需求长期表现不足,边际消费倾向持续递减。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运用了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虽然使社会投资需求得到一定的增长,但社会消费需求依旧低迷不振。由此可见:我国的财政分权和居民消费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时间上的先后性和相关性。那么,财政分权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低迷,其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对财政分权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经验上的分析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典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基于一系列较为严格的假定,财政分权在更好地满足选民对公共品需求方面要优于集权。在实证研究方面,Brueckner(1982)证实,如果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辖区居民的财产价值,则在财政联邦体制下,州一级(美国Massachusetts州)不存在系统的公共支出过度或不足的倾向。Faguet(2004)运用玻利维亚分权前后的数据,证实了财政分权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公共人力资本和社会服务的需求。
从以上国外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很好的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能更好的满足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而我国的财政分权由于本身制度的缺陷,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上分权政治上集权的财政分权。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以GDP考核为主的官员晋升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很可能导致恶性竞争的局面,从而导致财政分权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反而给宏观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稳定性。郭旭新(2007)也认为,由于信息不透明以及缺乏有力的预算约束,经济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化导致了地方政府某些不合理的投资,从而导致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虽然在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上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财政分权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稳定地方预期方面还是做出了其相应的贡献,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分不开的。不过分权导致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也导致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笔者认为1996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持续低迷,也和具有我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下的财政分权分是不开的,财政分权通过如下三个方面影响着我国居民消费。
二、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一)财政分权、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
中国式分权具有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一方面,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政府供给的消费型公共服务低于居民实际偏好的需求水平的可能性将增大;另一方面,由于评价官员政绩的指标主要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地方政府具有不顾居民实际需求偏好而膨胀行政成本和扩张基建支出的双重倾向。而地方行政管理支出的不断提高,是导致地方非税收入比例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表明非税收入在某种程度上是用于吃饭财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居民的消费需求。此外,不顾当期经济实力、不计成本的竞争导致了过度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资本。且挤占了文教科卫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导致民众的需求偏好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居民的预防性消费需求不断提高,进而减少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财政分权、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
财政分权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由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政府基本建设支出不断增加,而基本建设支出又大多集中在城市,对乡村的投入相对较少,城乡分割制度下的机会不平等会进一步拉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汲取能力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采取主要途径的实际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将会进一步降低中西部地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恶化市场环境,拉大其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我们看出,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既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同时也使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进而降低了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了居民消费支出。
(三)财政分权、通货膨胀与居民消费
在地区政府间相互竞争的机制下,我国财政分权通过刺激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引起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从而推动了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另外,财政支出的过度分权化消弱了我国中央政府对总财政赤字和货币增长的控制能力,从而引起了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这也得到了Beetsma等(2001)人的支持。由于通货膨胀的上升,居民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分权不仅对居民消费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在政府竞争机制存在的条件下,财政分权通过扭曲财政支出结构、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加大通货膨胀预期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居民消费。如果以上判断都得到印证,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是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下面,我们建立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对上述判断和问题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财政分权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文中除一年期存款利率数据出自历年《中国统计月报》外,其它经济指标均出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1998年,经国家批准,重庆市脱离四川成为直辖市,因此,重庆和四川两地1998年前的统计数据很难获得,最后整理的数据为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的样本期之所以选择1995年后,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我国财政分权的正式形成是从1994年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二、在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居民消费水平才开始持续下降。
(一)实证模型及指标说明
笔者在参考已有文献,并结合凯恩斯的永久收入假说理论,建立如下面板分析模型:
其中:
表示被解释变量。即农村居民人均居民消费(Consumption,Con)的对数,这里以1995年为基期进行平减,表示个体效应,表示时间效应,表示残差项。
表示财政分权(FiscalDecentralization,FD)的解释变量。对财政分权指标的建立主要有两种:一种指标是(Zhang和Zou,1998)等人所采用的,即采用下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份额反映财政分权程度,而另一种是(Lin和liu,2000)等人所采用的自有收入的边际或平均增量指标。本文沿用(Zhang和Zou,1998)所采用的财政分权指标,即FD=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人均中央财政支出)。
表示其它控制变量。由于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为了控制其它影响因素,确保财政分权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其它的控制变量。
1.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Income,Inc)。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当收入增加时居民消费水平将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但是其消费水平仍处于上升趋势。数据经过平减并取自然对数处理。预计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为正。
2.通货膨胀(Inflation,Inf)。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以1998年为基期进行处理后并取自然对数。从理论上讲,高的通货膨胀率将使名义利率升高,进而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升高,消费倾向下降。因此,预计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为负。
3.居民收入差距(IncomeGap,IG)。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降低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减少了居民的消费。世界银行(WorldBank,1997)和林毅夫等(1998)均指出城乡收入差距能解释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大半部分。因此,本文使用城乡收入差距度量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即IG=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乡村居民人均收入,预计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为负。
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Y)。根据生命周期假说,高的经济增长率由于可以提高居民的总收入水平,因此将提高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预期此项系数将为负。
5.人口结构(Demographic,Dem)。它表示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份额。本文采用各地区人口抚养比来表征人口结构,人口抚养比=(14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14~65岁人口数。儿童和老年人是纯粹的消费者,因此其占劳动人数的比例越大,家庭承受的负担越大,整体消费水平将越低,相反越高。因此,预计此项的系数为负。
6.利息率(InterestRate,IR)。
利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两方面作用,即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应,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居民消费将下降,相反,居民消费将上升。本文采用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作为指标。由于利率对消费的影响方向不确定。因此,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很难确定。
7.财政支出结构(FiscalExpenditureStructure,FES)。政府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的基本建设支出上,财政分权也正是通过基本建设支出间接地影响居民消费。因此,在本文中,FES=基本建设支出/地方政府总支出,其主要捕捉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的间接作用。
为了刻画财政分权通过拉大居民收入差距、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以及扭曲财政支出结构而降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我们引入了财政分权和这三个控制变量的交互项,用来捕捉财政分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
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
| 单位 | 观测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方差 | 均值 | 中位数 |
Con | 元 | 406 | 12202 | 660 | 7366755.419 | 2534.1870 | 2030.5000 |
FD | % | 406 | 0.2206 | 0.0107 | 0.0018 | 0.0759 | 0.0708 |
Inc | 元 | 406 | 11440.2600 | 878 | 2896586.4060 | 3003.1500 | 2457.4300 |
Inf | — | 406 | 135.4850 | 93.6036 | 63.3576 | 106.5232 | 104.4206 |
IG | — | 406 | 5.1589 | 1.2142 | 0.5827 | 2.8931 | 2.7360 |
FES | % | 406 | 0.4073 | 0.0313 | 0.0032 | 0.1159 | 0.1018 |
Y | % | 406 | 0.3604 | -0.0154 | 0.0027 | 0.1289 | 0.1274 |
Dem | % | 406 | 67.4400 | 24.7200 | 70.1565 | 42.6335 | 42.8400 |
IR | % | 406 | 0.0802 | 0.0158 | 0.0004 | 0.0321 | 0.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