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社会稳定是移民重建与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工程移民稳定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对贵州水电移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政策、环境、心理等方面深入探讨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其中,移民利益受损以及搬迁后生活质量下降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即经济因素是引发移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论文关键词:水电移民,移民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角度
注:本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移民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的机制研究”(07ASH010)阶段成果之一。
韩振燕(1965—),女,安徽蒙城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杨柳(1984—),女,贵州黎平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移民与社会保障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8
联系电话:13605157911
电子信箱:zhenyan_han@126.com
贵州水电移民社会稳定影响因素探析
一、引言
贵州是“西电东送”项目实施的重点省份,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带来了大规模的移民。经水利部核定,截止2006年6月30日,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为51.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转非安置移民7.51万人,农村搬迁移民即后期扶持人口4.69万人,设计水库82座,其中水电工程20座,移民33.98万人;水利工程62座,移民9.71万人。加上小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18.38万人和次后开工建设的光照、彭水、思林、沙陀、白市、董箐等大型电站和20多座中型电站,到2010年,全省水库移民人数将达80万人。而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贵州省经济不发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土地资源匮乏,面对如此数量的移民,遗留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多、少数民族比例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边缘化问题严重;移民安置容量紧张等等。移民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移民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突发性和频发性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灾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稳定是移民重建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贵州水电移民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是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少数人对水电工程移民缺乏理解,对移民工作持不配合的态度。因而时有不稳定现象发生。出现诸如移民集体上访、冲击地方政府、冲击施工现场、聚众游行等事件。为此,笔者曾于2008年9月下旬在贵州进行水电移民社会稳定情况调查,调查的水电工程主要涉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A水电站、贵州省遵义县B水电站、贵州省余庆县境内的C电站坝址和贵州省剑河县的D水电站。调查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展开。共召开县级座谈会6次,村级座谈会10次;深入访谈20余人次,问卷调查采用按不同的水电工程安置人数按比例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6份,其中移民调查问卷65份、移民干部调查问卷46份、非移民调查问卷15份,分别占总抽样的51.59%、36.51%、11.90%,本文处理数据源于SPASS统计分析结果。
二、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
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从贵州省水电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影响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移民过程中部分移民的利益受损和移民搬迁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二是政策因素,主要是表现为移民政策不一,导致移民互相攀比,心理不平衡,现行部分移民政策及有关法规的规定不合理等;三是环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地质灾害等;四是心理因素,包括移民诉求高,存在的攀比心理及特殊移民心理,移民搬迁后产生的挫折心理(又称相对剥夺感)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心理条件;五是其他因素,如由于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矛盾。等等。其中,移民利益受损以及搬迁后生活质量下降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经济因素是引发移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1、经济因素是移民社会稳定的根本
经济因素,是导致水电移民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原因。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水电移民搬迁过程中利益受损,搬迁后生活困难。这些移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常常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如集体上访、冲击施工现场之类的移民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库区的社会稳定。
(1)移民搬迁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因水电工程而迁移的移民在搬迁以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短期内仍相对较差,大部分移民的土地数量和年收入都在减少,而年支出却在增加。有一定数量的移民生活困难,生产生活水平较低,解决温饱还是首要问题。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目前部分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因土地数量减少而较低。移民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和土地总数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目前移民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和土地总数统计量(2008年)
|
| 家庭年收入 | 家庭年支出 | 土地总数 | |||
N | 有效 | 65 | 65 | 64 | |||
缺失 | 0 | 0 | 1 | ||||
均值 | 16919.6154 | 11072.9077 | 3.0352 | ||||
标准差 | 14415.82021 | 8594.53167 | 3.11564 | ||||
方差 | 2.078E8 | 7.387E7 | 9.707 | ||||
偏度 | 2.029 | 1.732 | 1.488 | ||||
偏度的标准误 | .297 | .297 | .299 | ||||
峰度 | 6.981 | 4.458 | 2.850 | ||||
峰度的标准误 | .586 | .586 | .590 | ||||
极小值 | .00 | .00 | .00 | ||||
极大值 | 84400.00 | 47923.00 | 15.00 |
年份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通货膨胀率(%) | 6.0 | 2.4 | 1.9 | 1.5 | 2.8 | 9.3 | 6.5 |
年份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通货膨胀率(%) | 7.3 | 18.8 | 18.0 | 3.1 | 3.4 | 6.4 | 14.7 |
年份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通货膨胀率(%) | 24.1 | 17.1 | 8.3 | 2.8 | -0.8 | -1.4 | 0.4 |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通货膨胀率(%) | 0.7 | -0.8 | 1.2 | 3.9 | 1.8 | 1.5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