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编辑素质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发展,医学编辑工作已经由编辑技术单纯化转变为编辑技术现代化、出版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知识全面化,所以医学期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医学期刊要想在众多科技期刊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编辑,提高竞争实力,实现医学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①。本文分析了医学编辑所面临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医学编辑政治思想素质、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修养和语言文字等业务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医学编辑素质,提高医学期刊质量。
一、目前医学期刊中存在的问题
1、编辑专业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医学期刊的编辑,医学编辑专业毕业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文学编辑,或者是医生,或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此类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编辑业务或者是医学专业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全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编辑尚需进一步系统学习。编辑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影响医学信息的交流,制约医学期刊的发展。
2、医学知识老化
实际工作中医学编辑因稿件数量繁多、编辑人员相对较少而没有时间和机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接触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因此相对而言医学知识老化速度也快,导致与作者无良好的互动沟通,也无法把审稿专家的意见准确地反馈给作者,因而影响文章的质量。
3、编辑政治思想素质不高
有时候医学编辑只注重文章中医学知识和文字的对错,而忽略了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忽略了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②,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作者的不负责,更是对读者和社会的不负责。
4、人员梯次不合理
大多数医学期刊经济效益较差,年轻编辑职业素养不高,工作缺乏积极性,流动性大。因此,编辑普遍为年龄较大人员,导致编辑人员梯度不合理,使得期刊创新性差,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接受能力低,因而影响期刊质量。
5、论文发表的供需矛盾
目前各个刊物投稿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受到刊物数量和篇幅的限制,不是所有来稿都得到发表,编辑应坚持公正无私,秉公待稿,不以稿谋私。
二、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医学编辑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核心素质。编辑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纪律。医学编辑从学校起就应该培养具备政策、法规等政治思想素质③。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政治素质能够增强其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能够把社会效益摆在所应有的地位,这对贯彻有关政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医学编辑的核心素质之一。编辑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只有具备一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长期无怨无悔地从事这种工作。编辑除了具备普通人的一般的、共同的道德修养之外,还应具备编辑职业特殊的道德修养:
(1)无私奉献。作为编辑要专注地为作者修改稿子或是提出修改意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等关系,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④,同时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2)敬业精神。编辑工作经常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医学期刊常常涉及的领域是编辑无法在实际中接触到的,因为需要编辑查阅国内外文献获得相关的最新知识,因此一个没有奉献和兢兢业业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安心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
(3)精益求精。医学期刊中的作者大部分都是从事实践工作,文字功底可能较弱,所以医学稿子中,常有错别字、文法上也多有不妥之处,这更需要编辑逐字修改和进行文字加工,这也是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主要手段。
(4)创新意识。医学编辑是医学期刊创新的原动力,编辑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使科技期刊不断创新和发展。医学编辑的创新意识包括争取作品,寻找创新;掌握策略,逻辑分析;与时俱进,信息灵通。
3、医学专业素质
医学专业素质是医学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应具备全面、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随着各种医学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医学编辑不仅仅面对纯医学的内容,还包括许多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内容,同时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学规模的扩大和个人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医学论文的技术更新较快,所以医学编辑需要既杂又广的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保证编审作者稿件时游刃有余。
4、编辑业务素质
医学编辑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及具备有关校对、装帧设计、排版、印刷方面的业务知识⑤。医学期刊与一般的文学期刊不同,论文的每句表述都必须使用科学的医学语言,又要有精确的文字表述,并且要求语言简练,语句通顺,观点明确,逻辑性强。多学习同时期外国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期刊文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和管理经验,促进医学刊物的质量。同时,在这个网络时代,编辑人员应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实现编辑部工作计算机网络化,包括校对、装帧设计、排版、印刷等等。缩短出版的周期,提高期刊的现代化优势。医学编辑提高知识性业务能力的途径,要多阅读,多实践。
5、市场意识
现今是市场经济社会,医学期刊质量的好坏是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的体现,医学编辑只有在编辑过程中善于对医学发展新技术的预测和科学论证,才能把握期刊发展的命脉,走在时代的前沿,使期刊的知识引领医学的快速发展。
医学编辑担负着医学知识传播、医学知识加工、医学创新的重要责任,因此医学编辑的素质应该是医学专业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编辑业务知识等的有序组合和关联体系,也是一本期刊质量好坏的度量衡。一个好的编辑只有不断学习、博览群书、调整知识结构、拥有丰富、多层次的知识信息,才能善于应用各种知识资源,协调好作者、读者和期刊之间的关系。期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要求编辑保持思想开放,正确自我定位,与作者有效沟通,及时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从而提高期刊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医学编辑的就业门槛,推行继续教育、参与科研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措施提高医学编辑的素质,以促进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政汪峰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6期
第2篇:高职院校学报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功能
高职院校学报的功能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报,高职院校学报刊载内容侧重于应用研究,优先发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论文,面向一般的科技工作者,而研究型大学的学报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很强的学术性论文,面向理论水平很高的专家学者;高职院校学报也不同于文艺性很强的文学类期刊,毕竟不是消遣性刊物。高职院校学报的专业学术性使其具有科技期刊的性质,其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又使他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高职院校综合性学报具有科技期刊和社会期刊的双重功能,既有学术期刊的特点又有专业期刊的特点,在知识创新的时代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报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
1.高职院校学报是科研学术、教育教学创新的园地。知识创新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诸如科研学术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学习创新、教学管理创新、后勤保障创新等等,实际上教育创新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工程,要全面、系统、及时的记录成果、推广成果,这个任务必然由综合性的学报来完成。
综合性校刊为广大教职员工和社会相关读者提供了发表科研论文、教育教学经验和交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作为科学知识生产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他们不仅把期刊作为创新知识的载体和迅速传播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学习崭新科学知识和提高自身文明建设的阵地。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历史一再证明,科研人员在完成他们生产知识的创新成果中,都不断地通过期刊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打开新思路。任何一种创新知识,都不可能从天而降,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积累,需要一定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社会背景,而综合性校刊为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提供了这样一种方便的知识载体。
综合性校刊是科研学术、教育教学创新园地,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理解。一般而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全面总结,是创新知识的文字记录。这种记录在传播之前需经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使它不仅是一篇科研总结,而且是一篇理论性强、论据充分、论点鲜明、结论可靠、逻辑分明、具有创新性的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但往往由于研究者的思维方式、文字水平等原因,不能准确无误、清晰明了地表达其创新成果,达不到出版的要求。这就要求对其进行编辑加工、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再创造性劳动。通常这种过程由期刊编辑与研究者共同完成。经过这一过程处理的论文,才可纳入传播体系。也就是说,当这一过程作为知识创新最后一个环节完成后,论文才可以通过科技期刊这一载体得以发表、交流与传播,成为正式的文献。科技期刊在奉献给读者一篇篇具有较强思想性、时间性、目的明确、观点鲜明、表达清晰、确切精美论文的同时,科技编辑对论文文字表达、图表规范等方面进行加工所付出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在理论方面使论文得到了升华。期刊不仅有优化作用,还有劣汰的功能及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负有社会化的监督责任。从而使期刊真正体现某个专业在某个阶段的较高科研水平,使创新成果能很快发表、有效传播并有存储的价值。例如,某科技期刊发表的一篇《关于122榴弹炮几个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质疑》一文,就是作者发现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有误而写的商榷论文,及时纠正了原论文中的错误,防止了误导,既起到了监督作用,又提高了研究水平和论文的水平,使研究成果上了一个台阶。
2.学报是知识创新活动的重要媒介。知识创新就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建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离不开学术交流,少不了学术争鸣。综合性校刊为学校各层面的人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
学报的主要读者是老师、学生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校刊上刊登的知识创新的信息通过他们在院校和技术部门广为传播,对促进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思想观念更新,促进高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综合性校刊是学校改革创新的窗口。高职院校学报是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相关应用专业科技人员的刊物,面向“全体”,使学报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高职院校学报读者对象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校刊内容的综合性,不仅重点反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且全面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政工、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改革的成果及师生的精神状态。因此,高职院校学报必然成为反映学校精神面貌的窗口,反映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成为联系上级机关、企业和友邻单位的桥梁。学报的窗口功能是其生命力的重要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报对知识创新的促进功能
综合性校刊往往联络、吸引、培植了本校各学科专业以老师、专家、工程技木人员为核心的广泛的教学研究队伍,而这样一支队伍的形成则是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成熟的标志。
综合性校刊以记载、传播创新知识为已任,而它提供的新知识又为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丰富地营养和深厚地基础。
学报与科技期刊一样,通过选题导向、组织争鸣、报道研究状况、评论研究成果等形式,有效地推动着学校各学科专业建设一步向纵深发展。诚如一位英国学者所说,“假设没有定期刊物,现代科学当会以另一种途径和缓慢得多的速度向前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对知识创新的促进功能被进一步重视和强化,期刊工作者更加重视发挥科技期刊促进、推动知识创新的功能和机制。许多期刊采取了主动介入科学创新的编辑方法,深入科学研究第一线,寻找知识创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不失时机地抓住报道选题,不断挖掘报道深度,加大报道力度。编辑部改变坐等来稿的做法,走出编辑部,到学校院各系、各科研课题组、到相关企业去征集论文稿件。科研学术栏目专门报告和追踪当前某一学科专业热点课题的研究进展,促进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加强编辑部建设是实现学报知识创新体系中功能的基本保证
编辑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新局面即将到来,应该努力转变观念,以创新意识肩负起校刊工作的新任务。如何把高职学报办出特色?笔者认为,应在办刊宗旨指引下,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立足高职,面向社会,贴近学校教科研、贴近企业、贴紧市场,迅速反映科技新变化、教科研新成果。以改革的思想和精神去努力创建高职学报的特色,以改革拓宽高职学报的发展空间。
1.努力提高学报工作的质量,扩大校刊在校内、外的影响。校刊的质量由刊发文章的质量、编排的质量和版式印刷质量决定。文章的质量又体现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的质量上。在稿件策划时,要特别关注在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实用性方面有所突破的文章。在某一问题上有新意,在某一技术点上有发展就应该算是一种创新。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科技期刊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利益驱动的影响下,许多作者愿意把自己的稿件投向知名度高的期刊,造成优秀稿件外流的局面。为此,学报除求得上级相应政策支撑外,还要努力提高编辑质量,创造有利政策,鼓励作者将优秀稿件投向校刊。另外,学校还应努力向各上级主管机关积极申办国家统一刊号,提高校刊的地位,扩大刊物在同级之中的影响力。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创新论文、学科前沿论文、优秀科研成果推广论文源源不断地投向校刊。
提高校刊的质量,使编排质量达到最佳视觉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十分重视编排质量和印刷质量,充分应用先进编排、印刷技术。在封面设计上充分突出士官特色,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充分利用图像、文字合成技术,进行编排,使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加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队伍。提高校刊的质量,首先要把住选稿、组稿这一关键,作为编辑,要有“精品”意识。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必须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了解专业发展的动向,才能“慧眼识珍品”,在众多的来稿中,选择最具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二,就组稿而言,组织的稿件质量如何,最能体现编辑的业务水平、理论修养、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称职的编辑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不仅要有创新的新观点,还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水平。编辑在组稿时,除论文的内容外,还要重视文稿结构要新颖、立论要正确、重点要突出,特别是对于学术水平较好、写作水平欠佳的稿件,编辑的责任要向作者指出文章结构、文字水平的方面的不足,交作者修改补充,并在退修的意见中从文题、论点、论据、逻辑、用词、规范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指导作者将好的素材撰写成一篇优秀论文。从组稿、选稿到退修稿件的过程中,编辑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文字修养都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提高编辑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保证。笔者认为,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编辑的素质。
(1)提高编辑的政治素质;(2)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3)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否则就不能驾轻就熟地加工、润色文稿,对文稿的疏漏和错误不能正确判断,修改文章的质量就无从谈起;(4)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系统学习高职教育研究、专业知识、实践知识的理论,充分认识校刊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加强高科技排版知识的学习,提高本身对期刊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期刊多样化版本和多渠道传播的发展需要。
作者:孙旭东敖凌航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第3篇:关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若干思考
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论文在分析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本科毕业论文应该进行改革,并提出了近期与远期的改革设想。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面临的主要问题
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并且受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指导、写作、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时伟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仍然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吴国杰等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制约因素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的科研物质基础不足、毕业论文师生比不合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与考核监控缺乏等等。再比如,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整体较为空洞,缺乏实践意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教师要求不严,部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等等。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不端,而且不端行为在升级。笔者在与一些外校同行进行交流时,感觉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术不端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也开始苗头渐起,大有泛滥与升级之势;甚至拷贝网上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将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压缩、拼凑、肢解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由于本科院校扩招,教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压力也很大。例如天津某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共有约1200名毕业生,专业教师约160人,平均每名专业教师要指导7.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中某两个系每名教师平均要指导12人以上。如果再考虑部分教师还要指导二学位毕业论文、二级学院的毕业论文、夜大学的论文、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废与立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对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教育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并曾经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实际上,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正如人们所言,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感到棘手,而且社会舆论指责本科毕业论文太水,与其维持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丁晴雪在2009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撰文“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值得探讨”,明确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丁晴雪指出,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现在已经超过这个比率)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的,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但是,取消毕业论文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激或一刀切呢?2009年曾经传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仅仅过了一天,四川大学宣传部就将这个“善意的谎言”戳破了。可能是四川大学在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过于大了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有些难当啊!
三、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若干设想
有鉴于此,本科毕业论文有必要进行改革。针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其毕业论文改革可以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步走。
1.近期设想。近期就是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具体设想有两点:第一,对那些毕业论文不合格、第一次没有通过答辩的同学,即使以后答辩通过,应适当延迟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时间,直至取消。笔者所在单位,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了一些制度与措施,如开题报告制度、指导教师与学生背对背答辩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等。但是,措施的实施效果依然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私下反应,现在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学生不急、老师急”。在学生心目中论文写作答辩只是一个过程,早晚得通过,即使进行了N次答辩。通过推迟发放毕业证、学位证来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当然,为了慎重起见,维护和谐校园,而且更具有权威性,不合格毕业论文的确定应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第二,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查新。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任务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负责,明显没有权威性;而且也不现实,因为指导教师的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只能通过非正规的方式确认,如上下文的行文、直觉、交流谈话等,或者是根据电子版文件中回车符、逗号、分号是不是半角提出质疑。建议由教务处、学院和学工部等部门出头,组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查重查新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一律延期毕业,甚至更严厉的措施。此举即可树立学校严谨的学风又可以起到对学生起保护作用,免得出现“秋后成名算账”事件。
2.中长期设想。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经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相关基本训练。所以,笔者觉得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只要有某种方式或手段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是不是就可以用其代替或部分代替毕业论文。替代的方式或手段有以下四种:第一,用综合实习替代毕业论文。学校可以选定一些信誉良好、专业对口,愿意与高校合作的公司、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只要学生在这些基地的有关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期满合格就可以认为毕业论文通过。第二,有些专业可以引入类似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方式。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就可以使用纯粹意义的毕业设计,营销专业是不是可以用某企业某产品的营销策划方案替代毕业论文。第三,用获奖作品替代,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天津市大学生文化创意竞赛以及校级一定等级的获奖作品代替毕业论文。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更有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增加学校获奖数量,提高学校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知名度。第四,用高水平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替代。比如,以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发表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学术论文,EI检索、SCI检索的论文。这一措施对于那些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致力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促进与鼓励措施,又是一种检验手段。
作者:冯振环,王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中旬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