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物流管理论文

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建设

2023-12-09 16: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是黑龙江省大专院校中的新兴专业,生源优秀且来源广泛,为适应园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契机,以创建园林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立足北方地域专业设置特色,突出创新性人才培养,在省级教研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培养既具扎实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在专业方向术业专攻、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剖析,整合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经过多轮次教学检验与修订,以多项省级教改项目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研究成果为基础,历经6年专业建设,形成具有农业院校寒地特色的园林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成果。


一、园林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法


教学建设中通过教学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资料集成法、比较分析法等有效方法的运用,解决全新教学理念的形成、全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构建、全新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体系的打造、全新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全新网络平台的建成、全新教学方式的实现、全新考评体系的建成等系列教学问题,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实行主干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


主干课程主讲教师定期培训,主讲教师利用参加学术会议,参观示范教学基地,参加教学培训活动,从教师主体出发进行教学环节建设与改革,逐步形成教学理念的设计与创新;主讲教师负责组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研讨创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课程教学新模式,并逐步将主干课程建设成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二)发挥实验中心教学辅助作用,为各层次课程体系建设统一实践教学平台


园林专业实践性强,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践教学的配合,依托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干课程开设教学实习课程,强化课程实习和教学参观实习环节,突出专业实习的力度,建成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申报和编写规划教材,制作主干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


所有主干课程主讲教师参加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建设课程配套实验和实习教材,并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系统编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材,实现主干课程配套化和一体化教材体系在教学中应用。


(四)合作建设主干课程教学网络平台


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完成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并以此为主体,依托学校教学资源网,构建专业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五)以课程多媒体课件为媒介,开展课程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尝试


实现主干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现场观摩、实地参观、课堂研讨、案例分析、专题演讲等多种灵活教学方式配合的教学形式,充分挖掘和激发80后、90后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渴求和专业创新潜力。


(六)开发主干课程试题库,建立新型考评体系


利用东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试题库自动组卷系统,为主干课程建立了试题库系统,实现考试自动组卷,建成主干课程新型考评体系,使课程考试自动化、可控化、规模化、公平公正化。


(七)实施专业导师四年负责制


专业建设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即为其配备学习导师,由专业教师出任并负责指导其选课、选择专业方向、开展实验室开放与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等科研项目,形成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线、以科研拓展为辅助和教学互动为载体的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二、园林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


(一)形成以创新教学为前提的全新教学理念


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使园林专业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由科研型、技术型人才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变,将人才创新培养作为园林专业教学的核心理念,指导和贯穿园林专业的所有教学环节H。


(二)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形成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形成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生态学、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为核心构成的6门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以草坪学、园林植物造景学、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为主体构成的12门专业课程体系,以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艺术原理、园林史学、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为重点形成的18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形成了园林专业宽泛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精华主干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格局;在此基础上,主干课程形成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课教学的多层次复合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夯实教学基础。


(三)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打造全新的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体系,构建“232”实验实习教学模式


通过组织实施专业建设,园林专业实验中心从无到有,打造了全新实践教学中心,最大程度配合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使园林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得以发挥和强化,并建成校外实习基地4处,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与空间,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32”模式是指利用课内课外2处实验平台;通过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3个基本实验教学环节;把实验实践教学与科研2个方面有机结合,以强化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为学生具备科研创新能力夯实基础5。


(四)建设主干课全新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专业建设中,6门主干课程均有本专业主讲教师主编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均配套建设了主干课程的实验教材、实习教材、多媒体教材,丰富教学层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效果。


(五)建成全新的主干课精品课程教学展示网络平台


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完成课程教学录像,并以此为主体,依托学校教学资源网,构建专业网络学习与教学互动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便于师生将教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由传统的教学形式改变为具有网络创新性的教学形式,并逐步将主干课程建设成省级校级精品。


(六)实现主干课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实现主干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现场观摩、实地参观、课堂研讨、案例分析、专题演讲等多种灵活教学方式配合的教学形式,以教学方式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挖掘和激发80后、90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专业创新潜力。


(七)建成主干课以试题库自动组卷为主体的全新的考评体系


利用东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课程试题库组卷软件系统,开发主干课程试题库,建立新型考评体系,为每门主干课程建立试题库系统,实现考试自动组卷,建成主干课程新型考评体系,使课程考试自动化、可控化、规模化、公平公正化,全面系统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为社会输送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使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宽泛,实践技能大幅提高,并通过实验室开放、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近5年专业学生中共有353人次参加110项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551人次获学习优秀奖,180人次获学习进步奖,获得学习优秀奖和进步奖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15.26%。;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近年研究生报考率为86%,录取率为34.2%,学位授予率为98.6%,就业率亦达82%。


三、园林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自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教学团队以创建园林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整合园林专业教学环境与条件,尤其在课程建设及体系构建方面,进行多方面教学探索与实践&]。该系列成果主要针对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园林专业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优秀教学成果进行推广,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该研究成果的实施,将整体提升园林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其他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取得了园林专业建设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形成以创新教学为前提的全新教学理念;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形成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与模块,形成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课教学的教学模式,采取分别建设、递进建设、重点建设方式,达到专业基础课程宽泛,专业课程扎实,专业主干课程精品的教学效果;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打造全新的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体系和构建"232”实验实习教学模式;建设主干课全新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配套多媒体课件教材,理论、实验、实习课教材;建成全新的主干课精品课程教学展示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实现主干课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建成主干课以试题库自动组卷为主体的全新考评体系。为园林行业和社会培养输送创新型人才。


(二)解决了园林专业迅速发展与课程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


园林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果,分别从教学客体专业教师出发,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创建新型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从教学主体专业学生出发,为其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拓宽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使专业教学活动自课内延伸至课外,从校内拓展至校外,由单一的传统的教学形式改变为现代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由内容更新到体系优化再到模式转变,整体提升园林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新型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多门精品课程的教学示范与推广


教学建设从园林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进行了课程体系多元化和立体化构建的探索和实践,该成果形成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体系,专业主干课程形成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将主干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水平,对提高园林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对其他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四)主干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层面展示与交流


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创新网络平台的建成,对教学资源起到快速推进和广泛交流作用,向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提供远程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师生将教学活动自课内延伸至课外,从校内拓展至校外,并适应新时代学生学习特点,由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升到网络创新教学形式。


(五)多部规划教材及高水平课件的推广与应用


该成果的系列配套教材与课件均已在东北农业大学、其他多所院校园林专业教学中投入应用,经过多轮次教学实践与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接受教学反馈并做多次修订,对多所高校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多所高校有着教学影响。


(六)促进了教学良性运行与专业学生受益


教学建设成果以人才创新培养为出发点,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作载体,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层层深入改革与建设,形成了具地域特色创新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是对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建设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尝试,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新成果教学实施后使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宽泛,实践技能大幅提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七)对形成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基础铺垫与积累


专业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实践环节,专业建设的成果强化了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办学地域特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现阶段东北农业大学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积累了前期基础,铺垫了创新课程体系,探索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八)为社会输送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视为教书育人的产品,坚持实行专业教师出任导师并四年一贯制,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一直陪伴他们学习与成长,以期培养既具健全人格和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在专业方向上术业专攻和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设置大量的专业实践环节和创新科研项目,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明显提高,专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就业后,多数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刻苦钻研业务的能力,部分学生还体现了综合素质稳定、团体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强等特点。


作者:刘慧民,龚束芳,纪雪岩,张莉莉,车代弟(东北衣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