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给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带来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是物流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实现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做了一点有意义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和物流软件方面的培训,如何就现有条件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因地制宜的夯实课程建设,尤其是在学校能够利用的仓储管理、包装、信息处理等方面做足文章,把该专业建设成与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相匹配的专业,使物流毕业的学生能够适应该行业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开创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建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必由之路
重庆市有六大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作为西部物流中心,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亦较为完善。重庆将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和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互联网+”以及OTO模式的快速兴起,也促进了我市物流以及快递业的蓬勃发展。这都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人才结构和需求的调研结果看,物流企业对仓储管理岗位的需求最大,达30%;其次是物流综合和物流信息管理;再者是快递收派、快件处理岗位。企业现有的学历结构中专层次占54%,其中,快递企业的中专层次占到61%;对中专层次的需求比例为51%,快递企业达63%。而对职业证书的要求,物流员占24%,助理物流师占23%。说明物流企业的从业人群中,中职学生占主体;物流企业,尤其是快递企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旺盛而且稳定。但物流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非常匮乏,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有较大需求。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建设必须适应物流企业发展状况,按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结构的要求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并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培养规格。
三、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一点探索
怎样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呢?我们通过对几家物流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调研,并根据我校学生、教师对物流快递的需求,提出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一点思路
(一)理实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的基本保证。
我校现有近400m2的物流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包含物流综合实训室、快递仓储与配送实训室、物流会计机房、物流电子商务实训室各一间。各类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投入达170余万元。
(二)校园物流服务工作室建立是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有效探索
现有的实训和技能训练,主要通过模仿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虚拟的学习。如何能创建一个真实且可持续运营的校园电子商务服务和物流配送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呢?针对我校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学生大都有网购的习惯,行课期间每天的收发快递的数量较多,快递员每日到学校收发快递,也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将这些因素变成发展本校物流专业的优势?创建校内物流工作室,为物流、电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必将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我校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公司共建了产教融合工作室—“新风物流”。工作室针对校园师生的快递包裹的收发、配送服务,完全采用企业化管理,实体化经营的模式。本专业学生交替在工作室中轮岗工作,并由顺丰、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员工以及专任教师共同对学生的个人和团队表现进行评价。并选送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工作。此举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更有效补充了课程结构中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物流配送环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向社会输送输送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未来学生自主创业打下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产教融合的物流工作室平台,以快递仓储、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课程体系和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三)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实行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可以培养学生对物流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走出去,到企业挂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我校与及时达、飞力达物流公司签定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订单培养协议,开设“及时达班”、“飞力达班”,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根据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教学设施建设做保障、工作室建设为载体、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着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发展“五位一体”的评价模式,改革实训实习教学模式,从而培育 “做中学、做中教”产教融合的专业特色。利用产教融合的工作室平台,以快递仓储、物流配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课程体系和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与用紧密结合;企业实质性参与学校育人过程;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学生学习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所需技能培养和学校教学任务相融合;物流产业员工职业素质提升与教学过程相融合;物流产业岗位作业环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职业资格考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作者:彭其利 来源: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