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应用的普及,无论是国家、政府、行业、企业还是个人居民都深受其影响,在生产、流通、生活等各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和新的消费模式,这也使得物流及相关企业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对人力、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输送专业人才基地的高校今后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让物流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分析,必将对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设计有所启示。
一、“互联网+”时代下物流的新发展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物流行业也在着力推进新发展,需求新突破,尤其是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尤为关键。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信息化的大数据是今后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要求多方面推动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引领企业开展包括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资源型产品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应急物流等在内的10个领域项目建设。其中,有多个项目与互联网消费有关,如农产品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分别涉及到生鲜、020配送、快递等多个互联网消费领域,而未来围绕互联网消费的物流工程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可以看到,今后物流企业本身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新发展是大趋势。而中国物流业转型的契机将在“互联网+”助力下,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实现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运用,以及提高物流仓储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实现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事实上,例如京东等电商互联网巨头早已瞄准了物流业,并在物流投资上的巨大成功和效应,巳经展现出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国内的一些知名物流企业也已瞄准了互联网电商市场,可以说中国物流与电商企业已然进人了跨界融合的“互联网+”时代,开始了新的发展之路。
二、“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人才新要求
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流通活动中的核心要素,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早已实现了互联网化和智慧化,而恰恰物流这一环节,依然一直摆脱不了集中复杂的人力、物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目前,物流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其中一大难题是专业人才的缺少。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兴物流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更高,人才供应与行业发展需求衔接不畅,已对“互联网+”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挑战,而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对需要的专业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管理人才缺口约50万。然而,与此同时,高校的物流人才输送,不仅从数量还是人才供需契合度上却明显没有跟上行业发展。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物流的未来最需要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更需要专业化、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能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减少库存及仓储时间,降低仓储保管费用,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优化运输方式分工与衔接,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实现全网采购、调度、监控服务,进而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去除过剩产能、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真正的物流人才不仅仅要懂物流,更要懂电子商务、懂信息技术、懂金融、懂财务以及具备沟通合作及创新精神。
三、“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专业教学中的新问题
(一)教学中重物流,轻电商
近几年中国快递业高速发展,年均快递增长量超过50%,如今中国的日均快递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中国虽有庞大的物流市场,但基础设施、物流能力、通关效率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互联网+”这一媒介的影响,以及各种创新模式都迫使物流行业必须与电商跨界融合。
而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仅设置了一门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而在很多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物流专业教师因自身业务水平,不能很好将所应具体电商的知识技能融入到物流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只懂物流,而对电商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缺少具体社会及企业方面的现实认知。“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与电商跨界融合,同样要求物流专业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电商与物流的跨界融合。
(二)教学中重知识,轻引导
“互联网+”时代,很多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方面,都在积极做着各类尝试,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以竞赛促技能,取得了一定成绩功效,但在课堂上“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流。过去,人们获取知识必须要去图书馆査阅书籍资料,学习知识必须去学校;如今,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只要打开电脑和手机通过搜索就能获取各类知识信息。加上今后网上公开课、慕课(MOOC)的普及,想要获取知识技能变得更加容易。
而新时代下,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也不在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要侧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知识和使用技能。如今课堂上很多物流相关知识,学生网上都能找到,而作为物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更要能在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正确认知知识。面对互联网中各类信息,老师教学过程更主要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和识别有用的、正确的、及时的信息知识为自身所用,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教学中重专业课程,轻“工具”课程
“互联网+”时代物流国际化趋势下,社会各行业对物流人才的紧缺,实质是对物流髙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不是对物流人力的紧缺。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操作,及扎实的英语交流功底是物流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所具备的基本工具,是高层次物流相关企业真正看重的。
而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计算机、英语课程往往在第一学年开设后就不在设置,完成要求的课时时数,后面学年就不在开设,而是以专业课程为主。而在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涉及对计算机、英语类基础工具课程的内容。等些缺少主动性的学生毕业时发现自己工作中自己计算机应用并不熟练,英语交流并不扎实。企业也很难找到真正具备基础工具知识的物流专门人才。
四、“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专业教学设计举例
新时代下,物流高级专门人才的紧缺,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同时也是质量上的。如何把新时代下企业真正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物流专业教师所要真正思考的。以下我就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对供应链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目标
将学生安排在能上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室。围绕供应链的基本知识,设置是“什么是供应链”和“供应链结构认知”二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都要用到计算机。
知识目标:①正确理解什么是供应链;②了解供应链的类型;③熟悉供应链的一般结构模型。技能目标:①熟悉解一般产品的物流通路、营销渠道及供应链结构;②掌握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生产、流通企业不同角色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关系。
(二)教学任务要求
根据提供的任务资料,基于供应链网状模型用网络图形方法设计出资料中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图。在完成相关产品供应链结构图后,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在对该产品供应链结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策略的学习。通过该任务的学习使学员达到以下目标:①了解一般产品的物流通路、营销渠道及供应链结构;②理清构建一个供应链需要涉及的范围;③掌握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生产、流通企业不同角色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关系。
(三)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背景资料准备。任务指导教师选择一种常见消费产品(如:服装、电子产品等),据此收集资料,设置具体任务所需资料信息。具体所需资料信息如下(如以手机产品为样例):①具体某-产品品牌资料,比如某品牌手机产品为例;②品牌制造商合作伙伴资料;③产品物流、商流通路、销售渠道等资料;(如该品牌产品全国代理、大卖场、运营商、省级代理、区域强势经销商等营销渠道情况)④产品市场销情况资料(以所在地区、城市为主)。
第二步,指导画出供应链网络结构图。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可降低难度,简化供应链成员间的业务流程,如实际中产品品种规格较多时,可适当缩减产品种类、或规格。
第三步,由授课教师主持,让学生依据所选行业或产品分组讨论,并选出对“供应链结构”进行阐述陈述和答辩。发言人在答辩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对发言人的回答进行补充。
第四步,各小组对“供应链结构”陈述答辩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五步,学习任务小结。引导学习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及时总结,以won!电子文档作业形式将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整理记录,形成书面作业。各小组书面作业内容需完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对所选产品供应链结构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小组对“供应链结构”的陈述、答辩纪要;第三部分:说明小组本次任务各成员分工及分工完成情况进行自评。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巳开始了新变革,实现与电商、金融等行业的跨界融合,这形势下企业对所需的物流高级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不仅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升级版的“高级物流人才”提供教育上的软硬支持?’更要从物流专业教师角度出发,让新知识、新技能、新能力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首先教师自身要能紧跟物流行业时代变革,增强提高自身专业新知识、新能力,不仅“物流”要专、精,更要对电商、金融、市场、信息技术要专、精。这样才能更好的从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的引导者和课堂组织者转变,真正让物流专业学生主动去认知、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实现升级版“物流人才”的培育,向物流企业提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级物流专门人才。
黄新涛/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