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以及中美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在走向高发期。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在今年初继续加剧,在44天中,美国平均每4天发起一场对华的贸易调查或争端。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7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乘用车和轻卡轮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继2009年轮胎特保案之后,美国对我国轮胎设置的又一贸易壁垒。业内专家认为,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将会“只增不减”。 从总体上看,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和多样化,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安全等,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不断演化和升级,呈现出新的动向和形势。
一、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势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对美贸易规模的逐渐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从最初的化工产品、纺织品扩展到钢铁、家电等制造业产品,再发展到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保护本国产业,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2012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双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由于美国的“双反”,使我国光伏产业遭受重创。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再次发起“双方”调查。美国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二次“双反”初裁结果,初步认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获得超额政府补贴,补贴幅度为18.56%至35.21%。这是美方在2012年11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已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的情况下,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试图征收高额税。
美国的第二次"双反"与第一次"双反"相比,打击面更大,我国的光伏业面临着被挤出美国市场的境地,中美之间就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或将再次升级。
(二)技术贸易壁垒愈发盛行
技术贸易壁垒大多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是欧美等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美国凭借其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通过设置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以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我国产品拒之门外,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2011年,美国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发起通报与召回347项,其中玩具类产品被通报的频率最高,共计189起。2012年,我国有23.9%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我国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685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62.4亿美元,我国出口企业因欧盟和美国这两大市场造成的损失在直接损失总额中占近六成。
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化矿金属、纺织鞋帽、农食产品、木材纸张非金属。2013年,三成浙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美国和东盟成为技术性贸易措施重发之地,这三大市场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42.40%、36.22%和7.56%;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三)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摩擦增多 2012年10月8日,美国国会发布华为、中兴“可能对美国带来安全威胁”调查结果报告。事实上,这已不是华为第一次在美受到“刁难”。 2010年8月,八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要求对华为向美国电信运营商供应设备一事进行全面调查,以评估可能的“国家安全威胁”;同年,华为试图再次收购3Com和摩托罗拉网络设备部门等美国电信企业时,也因类似的原因遇阻。2011年17日,美国国会对华为等中国电信企业在美扩张业务是否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一事展开调查。
通信业资深分析师认为,美国国会对华为的调查,根本不是担忧所谓的“国家安全”,而是在帮助美国电信企业阻挠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进一步进入美国市场。2012年9月,三一重工在美的关联企业(罗尔斯公司)欲收购美国风力发电厂项目,但奥巴马政府和CFIUS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随后,罗尔斯公司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美国以包括保护国家安全在内的各种理由,对中国企业在美贸易投资活动进行阻挠和干预,是一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