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形势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文章在对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人力资源以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潜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对策;激励机制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启动企业人力资源,规范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员工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要让人力资源管理获得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但是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不难看出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论自身体制的转轨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都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特性、作用、影响力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人力资源本质认识不足,尚未树立“人力资本”意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处于较为落后的粗放状态。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少。多数企业管理者单纯把人才看作是成本和劳力,而非资源和智力,对人才只使用不培训,缺乏开发人才、培训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使得企业的人才开发能力只停留在现有水平上,不能挖掘人才的潜能,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wWW.133229
.CoM
第三,开发人力资源潜能的方法过时。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潜能的方法陈旧,手段单一,效益低下。
综上可知,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审视人才流失的隐患,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第一,树立新的人才开发观念。即树立知识、技能、智能为核心要素的新观念,克服传统的重物轻人的旧观念。通过对人才的培训、培养以及引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使企业不断获取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创新战略目标。为此,必须从战略高度人手对人力资源进行培训,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意识和战略意识,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核心竞争力以及竞争优势是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随市场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战略战术,从而使企业具有不断地捕捉市场机遇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人力资源流动的结果是使人们走出封闭的环境,找到能较原先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而不是将人力资源僵化,以有利于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从而挖掘人的潜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应制定宽松的有利于人力资源流动的措施和办法,大力提倡以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尽可能改善和缓解人力资源在分布结构上的不合理以及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使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第三,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大作用。尽管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外部条件的配合,但其内部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激励则是最具积极意义的调节机制。
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的企业应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建立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充分重视知识技术等人力资本在分配中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分配方式,对高级管理人员可采用经营者年薪制和经营者持股方式,销售人员可采用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挂钩的方式;科技人员可采用新产品开发的项目与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挂钩的方式;一线生产人员可采用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方式;鼓励员工参股、持股,激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紧密联系的,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复制的。企业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上百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方法,学习及科学理性管理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东方文化,创建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由此,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提高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次,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石晶.企业文化导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华北电业,2008(3).
2、黎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机制建设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5).
3、王记志.论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导向作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周莉.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