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双创”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
自1996年取消大学毕业生分配、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社会科学网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已突破760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问题,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必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与时俱进的实际效力。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备受重视,“双创”不仅表现为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时代精神。面对“双创”的新背景,职业生涯规划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相关配套措施亟待提出,以助益于个人、社会、时代的发展。基于对江苏省某211高校的调研,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高校组织环境、家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缺乏与时代的对接,缺乏“双创”精神的融入,相关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规划意识差,自我认知不准确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虚设,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指导活动参率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许多学生现有目标不甚明确,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考研、考事业编与进企业之间犹疑不定。很多大一、大二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学生气浓重的思维方式,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关系不大,到了大三、大四阶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职业意识、竞争意识的不足,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常因错失良机而造成遗憾。
在自我认知方面,许多同学的自我分析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过MBTI性格类型分析等专业测验,对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情况缺少准确把握,这直接导致自我定位与职业环境衔接的错位,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自身条件与专业能力作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导致了专业优势的低效发挥或错发挥,这也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
2.规划与行动缺乏转化对接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测定、分析的过程,还包括对既定目标的执行,规划与行动之间的转接效果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检验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的是成功就业,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完成阶段性目标是落实规划的根本方法,“沿着一个既定的职业序列进行升迁,才能走出一条顺畅、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1]一些同学热衷于用考证来完善“装备”,将时间大量放在考证上,但以考证代替实践能力的做法需要矫正,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着手相关工作之后适应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在前期也会影响到规划中目标的制定。实际行动对规划的现实性转化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及时补齐短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进行一次“真刀真枪”的再发现过程,通过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的各种工作经历来清晰地认识自我,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即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避免错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等问题。
3.大学生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措施相对传统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其作为一种现时的行为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双创”、“互联网+”、工业4.0、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都展现了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李克强总理更是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業,万众创新”的号召,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个创新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双创’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的战略性政策,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种创新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未实施创业者的一种可被培育的创业潜质。”[2]创业精神既包含“创业”送种行为层面,更包含“精神”这种思维层面。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扎堆现象,考研千军过独木桥,创业者显得寥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思维的欠缺。
从学校层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整体已近完备,但若能更具创新性则可以更上一层楼,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主要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学生的规划能力显著提高,但不免产生“千划一面”的局面。技巧性的讲授是应对择业问题的基石,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终身受益。
4.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家庭发挥作用有限
社会提供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还有限,由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缺乏接触社会的途径,校企对接本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当前的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冲突,甚至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要求的员工难以在学校里便得到锻炼,加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一则当前大学生常年在校,与父母交流有限,二则大学生往往自立意识较强,有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几乎只是通知父母而已,并没有与父母进行探讨,三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家长观念上也显得落伍,父母的择业观与孩子的就业观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种种原因使得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提高专业测评系统的使用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学生自身要广泛涉猎相关讯息,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主动加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确立适宜的职业目标;家庭应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适当提前,避免毕业前临时突击,创新相关讲座与活动,推进导师制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专业职业测评系统的利用率,虽然专业测评系统已在学校普及,但其利用实效有待提高。改善并推进网络平台测评服务,提升时效性和便捷度;为学生提供配套的精品化测试,使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创业动向,依据自身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以职业测评系统为基础开展深入式疏导。职业测评系统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人职匹配”的基本认识,但完全以数据为行动指南则就违背初衷了,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测评报告与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分析、进行深入疏导。
2.提高规划与行动的契合度
在大体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要注重规划向行动的转化,脚踏实地努力,避免眼高手低、计划与行动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学会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地拆解、划分,很多同学面对遥远的职业目标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学会将规划细化,从而提高可行度,自然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其次,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关注校内外的实践岗位信息,比如校内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各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要密切关注、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选择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实践岗位锻炼自己。另外,要学会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规划,在行动中不断检验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及时作出修正。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培育既有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训练,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个人要打破对“双创”理解的误区,“双创”的灵魂是一种创新精神,不是创业者的专利。因此必须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在认识事物方面,培养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在千军万马的竞技中另辟蹊径;在信息获取方面,把准时代脉搏,培养自己适应时代的素质;在规划方面,树立自主意识,不要人云亦云;在规划的具体内容方面,要敢于对目标、要素、实现方式等方面作出创新。
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推陈出新,推進知识传导与精神培育双线并行,知识授予不是最终目的,精神熏染才是意义。这种创新体现在指导过程的方方面面,在指导思维方面,突破传统桎梏,注意时代性与个性化;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技能教授,要注意创新性内容的引入;讲座与活动方面,要增强互动性与启发性;尽量多提供一些可塑性强或者挑战性高的实践岗位,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
4.促进校企对接,发挥家庭作用
社会要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实习岗位,在实践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验证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而不是大学生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企业主动走进校园,为大学生开展必要讲座,并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学校则应欢迎企业的到来,允许企业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场地、宣传等方面的支持,使得企业能够在大学里招聘到合适的实习生,大学生也能有优质的实习机会进行实践,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和企业要紧密联系,相互对接,不断创新我国人才培养新机制。”[3]
进一步发挥家庭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加强与父母沟通,主动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父母交流,认真聆听父母的建议,获取其支持与鼓励,合力完善细节,改正不足之处。从父母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孩子对于自身职业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代规划,要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角色,帮助孩子完善职业规划,耐心沟通,避免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规划的重要环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之星与民族希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价值亦不可估量。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新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相时而动,探讨与时俱进的新思路、新对策,焕发其新时代下推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新活力。
作者:高玉珠等
第2篇:分析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在社會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各个高校加大了扩招的力度,导致大学生毕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问题。在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日后就业。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但是从效果上看并不理想。团体沙盘游戏作为一种趣味化、生动化的心理辅导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并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就业的方向,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定位,设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选择实现目标职业,制定相应培训、教育和工作开发计划,根据一定时间安排采取的积极的能够完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几个步骤。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自我认识不全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基础是自我认识。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全面,缺乏清醒的自我定位。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特点、职业人格特征和职业兴趣不够了解,对自己期望的理想工作和实际工作差异也很模糊。
(二)职业自我概念不明确
职业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认识和职业世界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职业的态度、表现出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等。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受个人三观的影响。现阶段,大学生的三观在总体上还不够成熟,这使得他们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不知所措,甚至出现职业选择错误的现象。
(三)职业决策能力缺失
现阶段大学生对自我了解程度不够,职业准备能力不充足,加上职业自我概念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缺失。
二、团体沙盘游戏概述
团体沙盘游戏主要是使用沙、沙盘、水和有关的人、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团体沙盘游戏强调游戏过程本身的自发性、自主性,游戏开展的本质特点是应用非言语进行交流,不强调语言分析的作用,治疗师和游戏参与者是一种伴随的关系,而非一种引导关系。
在团体沙盘游戏中,成员之前可以进行心灵的交流,促进深层情感的表达,并发展个人意识。团体沙盘游戏能够加强个人对自身身体感觉、情绪情感、原型记忆的了解,加强对个人以及社会思维模式的体会。
三、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一)能够加强咨访关系
在团体沙盘游戏的实际操作中,来访者一般都是沙盘游戏的天然制作者、解读者。沙盘游戏成为表达人心的重要交流工具,沙盘游戏的参与人员在沙盘游戏的构思、设计和解释中展现了个人的时间、空间理念,也体现了个人对真实职业的一种自我探索。参与团体沙盘游戏之后,人们能够自信地表达职业自我,感受辅导环境的宽松和自由,提升对咨询师的信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咨访关系。
(二)能够缓解辅导的僵局
来访者大多是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陷入到一种僵持的局面,表現在可能是来访者的内心防御使得对话无法深入进行,也可能是谈话中的某个话题让来访者情绪产生了大的波动。这个时候应用团体沙盘游戏让来访者暂时脱离现实问题和自我探索的困境,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为辅导工作开展开辟出新的话题,从而缓解对话僵局。
(三)能够鼓励来访者进行自我情绪的表达
来访者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遇到阻碍的时候会前来咨询、寻求帮助,为此,在对话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为此,和来访者对话的时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来访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学生在参与到沙盘游戏时能够在游戏中释放自己的情绪,缓解情绪压力。
四、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验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以海报的方式进行团体沙盘游戏成员招募,报名者经过面谈和问卷调查之后,选择存在职业生涯规划困惑、并主动想要参加实验活动的学生16人,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都是8人。
(二)实验研究工具
团体沙盘游戏需要的工具有沙盘、记录工具(数码相机和录音笔)、学生职业生涯决策量表、团体沙盘游戏单元活动总结。
(三)实验研究设计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前后测设计的方式进行,实验组需要接受团体沙盘游戏的辅导,控制组不需要进行团体沙盘游戏的辅导。
(四)实验研究过程
安排五个周末开展团体沙盘游戏,游戏开展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开展的地点安排在生涯规划咨询室。第一次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是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并让全体成员通过交流合作制定出团体规范。团体沙盘游戏的顺序要通过猜拳决定先后,每个人只能进行一次作业操作,在独立作业操作的时候彼此不能进行交流。游戏一共开展六个回合,在沙盘游戏结束之后,小组成员要互相分享交流个人的活动经验以及想法,赋予自己小组沙盘游戏以名称。第二次团体沙盘游戏和第一次游戏活动规则一致,是不限制主题的沙盘游戏。第二次团体沙盘游戏开展八个回合。第三次团体沙盘游戏在原有沙盘游戏的基础上融入了“兴趣岛”活动。沙盘游戏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岛屿,并交流自己选择这个岛屿的原因,找出代表岛屿的关键词,为岛屿制作宣传海报,并由小组代表陈述沙盘特点。第四次团体沙盘活动是将原有的团体沙盘游戏和“生涯幻游”活动进行结合,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放松自己,并让小组成员想象自己五年后一个典型的工作日。在幻游活动结束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不需要进行互相交流,而是选择制作沙盘或者画画的方式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行展现,分享交流成果。
五、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验结果分析
(一)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问卷调查研究
1.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大学生对自我了解差异分析
在团体沙盘游戏结束之后,依据《大学生生涯决策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员展开测试,经过测试发现两组学生的自我了解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经过团体沙盘活动辅导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我了解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差异(x2=21.537,p<0.010。经过团体沙盘活动辅导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我了解方面的比较分析表具体如表1所示。
2.团体沙盘活动辅导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信心上的差异
团体沙盘活动辅导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信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x2=7.720,p<0.05),团体沙盘活动辅导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信心上的差异比较显著(x2=16.326,p<0.01),具体如表2所示。
(二)实验研究结果
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后,团体成员在自我了解、自信心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可见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不容小觑。团体沙盘游戏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沙盘游戏的操作简单、成果方便保留,通过游戏能够促进辅导双方之间的有益交流。沙盘游戏还显示出很强的自我治愈特点,是注重心灵的游戏产物。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索,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释放个人压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明确人生理想目标、提升决策能力。加上团体沙盘游戏的生动有趣,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团体沙盘游戏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策略开展有针对、符合实际的团体沙盘游戏。
作者:杨扬
第3篇: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显得非常必要。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指导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活动和爱情等各个方面,大学阶段是职业发展的准备期,它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径。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史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从最早期的职业指导逐步发展为生涯辅导,职业指导也由静态、一次性完成转变为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职业选择。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1909年出版了《ChoosingAVocation》(《选择一个职业》),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准确的讲述了职业选择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属性;二是应该清楚知道职业选择成功的各种因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在各种不同岗位上的优劣势;三是上述两点的有效平衡。同时帕森斯也成立了职业咨询机构指导青年人了解自己,了解职业,让自己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匹配,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内涵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Rothwell)将职业生涯规划界定为一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我国学界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制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突破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看来,国内外学者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都明确了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一步,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就是他们的职业探索期,也是他们职业定位的关键期,应予以重视。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民办高校都已经有了关于展开就业工作的部门,并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尽管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是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得以顺利开展。但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它对于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更要加大高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来说,各级部门和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优化自身结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的时候,较好的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成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另外,还应该加强校内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也应该将企业的需求和目前就业形势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企业动态,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引导方向。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意义
现如今的大学生是生长在20世纪最后10年的一批年轻人,是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一代新人”,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中国社会重要发展的10年。在这期间,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这一代人很难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也使得他们对理想和信仰的认同变得多虑、多疑和多元,职业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以往的天之骄子,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途径就是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有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看法模糊不清,乃至存在误区: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太快,没有条件和办法做职业生涯规划,对本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抱有一种“变化比计划快”的悲观情绪;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职业规划教育在大学生中的顺利实施。案例显示,当大学毕业生在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后,有一半的人选择在不到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失率接近一大半。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不正确、不与实践结合。因为没有基础的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频繁换岗“跳槽”,有的则为了就业放弃自己的本专业。这些现象对大学生个人成才及社会的发展都是一种“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期。职业规划教育就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为目的,将学习新知识、发展自身素质、提高本身能力和职业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介入,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地做好职业预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毕业生成功实现就业。在新的就业制度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疑会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就业的能力,提供准确的求职的技巧,从而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架起桥梁、铺平道路。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自我实现。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大部分精力都奉献在工作上,如果所自己的职业与兴趣相关,与能力相符,就会很开心的完成,并且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职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实现它。但是面临就业的选择,怎样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已经变成部分毕业生思考的重点。而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大学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目前,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艰难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目前中小企业难以生存,而大公司以及著名的外企而又难以进入,高门槛限制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持着悲观的态度,所以职业规划教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个人、家庭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就业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民生更关系着社会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坚定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具有普遍意义。
(1)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若能够缓解就业形势,则对整个社会的就业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2)引领社会就业风气的改善。良好的职业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大学生周边的人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每个人都追求家庭幸福美满,事业成功。追求事业的成功,最终就是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而这种欲望会激励人们去学习,并受周边优秀人士的影响,追求自我超越,自然而然就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观以及就业风气。
五、小结
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重要一步,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能让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也能少遇到些挫折;同时,职业规划也能对大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让大学生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进取。大学生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到到生涯规划的重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将伴随我们大部分时间,拥有成功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完美的人生。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義很重大。
作者:陈丹青等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提高了整體国民素质,另一方面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样不容小觑,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高校、学生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解决就业问题非常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帮助其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功能
1.知识涵养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要有政治导向和思想教育,但这种教育必须要以理论和知识为载体,并辅以大量的其他信息,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单单只是建立在知识内容和思想意识上的同一性,更是所倡导的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合二为一,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学生传授所需的基础知识之外,更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功能定位,以此确立同其他专业课不同的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要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发展出其他课程不能给予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等能力。其中具体可以表现在传授政治知识、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重要的功能则在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行为方式,也就是政治学习能力。
2.塑造人格的功能
简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起到的作用主要通过传授知识以及培养能力两个方面来体现,然而更加值得重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的塑造产生的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和品质都是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成长。这些伟人所具有的刻苦学习精神、执着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乐观精神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引导作用。纵观当下局势,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严重、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都缺乏责任感的情况。而思想政治教育就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上。
3.道德培育的功能
现阶段,高校应着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身处校园或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妥善处理个人及他人的关系。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都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育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价值的引导,从理论上去澄清各种道德上的是非,让大学生着重了解道德价值的意义。第二,时刻去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让大学生在概念上就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人格的塑造,使大学生不仅能够作出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而且内在具有正确的道德品性和道德精神。最后,要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能力培养,使大学生在道德层面理解各种社会现象,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特性助力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
1.决定职业生涯走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它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自我认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学之初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在增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自我认识的程度比较浅,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比较单一等。在职业选择上,绝大多数大学生只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及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并没有切实考虑到自身条件与职业的适应性与长久性。应该综合其他因素去着重考量的还有价值观问题,价值观对于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更是职业选择过程的一个核心因素。持有什么养的价值观,就持有什么样的就业观乃至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主要目的就是指引大学生成才、成人,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盲目择业的误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设计学习计划,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动方式。让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2.促进职业生涯多元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多元化发展,就目前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情况来看,普遍呈现出静态性的特点,这正是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调整的原因。然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形成的年龄段,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在成长的不同时期,价值观念也会慢慢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数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普遍存在认识单一、因循守旧的现象,不敢逾越常规,缺乏观念创新,很多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不够敏锐,例如科技发展、新经济的兴起对职业的影响这些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了解。第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或市场行情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对于自我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思考就业的多样性,而且总是长于思考,却怠于行动,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三,大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缺乏认识,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在科技告诉发展的今天,更要求大学生主动把握动态环境,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根据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去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能不断调整职业规划中不适宜或者不合理的部分,做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3.促进职业生涯成功实施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科学的职业规划,首先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其次才能根据目标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以此来使个人理想和社会观念相契合,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理想。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决定职业选择的核心因素应该是价值观,价值观不仅是群体衡量个体的一项标准,更是决定个人一生发展的生命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就是大学生课堂和日常生活。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其中最有力的实施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名大学的必修课,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以及办学宗旨。从国家层面来讲,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从学校层面来讲,其目的无非就是使每个大学生都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还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的社会化,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仅关乎大学生成人成才,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品德培养还不能满足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专业化的课程来辅助完成,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高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程,或者是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临毕业前简单的就业指导混为一谈,又或者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敷衍了事,没有深入进行课程建设,因此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力。
作者:肖楠等
第5篇:刍议思想政治功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简述
所谓职业规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社会就业需要,以帮助学生更好就业为目标而制定的就业指导方案书。根据社会的进步,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新加入了大学生的行为认知、兴趣爱好等具有较强个人主观的参考因素,各高校可以依据这些具体化的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工作岗位的推荐,帮助初入社会的学生实现就业和规划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功能上相互补充,将二者进行结合,能更好的体现出学校的人文关怀。
区别于其它教育方式的是,职业生涯教育有三个特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我、掌握社会最新的求职动向、以及制定个人求职规划,而今社会的就业环境日趋严峻,教育过程中能明确职业生涯制定的目的,是帮助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第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连续性、动态化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是,它必须随着社会的更新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内容的更新,原因在于它的內容变动是通过社会职位需求和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相结合,处于连接学生与社会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一个中间环节。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社会中任何岗位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功能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导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表现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中予以指导,使职业规划的进行与制定更明确,更有效。
2.1具有预测的功能,能使大学生对就业的趋势有较为超前的了解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未来的职业、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有准确的预测,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在这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盖性,使其对各个行业发展趋势、走向也做出正确的预测和把握,及时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经济发展强势领域以及最新动态给我国就业会带来的前景。这些都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必要了解和考虑的问题。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状况和国家的形势的情况下,明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找出明确的自己的人生坐标。
2.2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进行职业定位的前提
所谓“认识你自己”得由来,是刻在希腊神庙的柱子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在工作、学习中最大力度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保证工作、学习等活动的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结合不同职业的特点及差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树立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一个正确的定位的基础上,做出最符合自身实际状况以及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就业规划或选择。
2.3可以培养大学生具备和谐的人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小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小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通过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和谐的人格,是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重要决定因素。人是道德的主体,任何行动必须在道德的底线之内,这就需要行为主体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操,大学生也不例外。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人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在这个阶段给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和谐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现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大学生属于初学者,很容易受外来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尤为严重和普遍。暂不提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这类过于庞大的责任,就是工作的职业道德,对家庭的责任也被他们抛之于脑后,是典型的缺乏责任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结束语
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应需而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初步形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迫切地需要更加深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一致,功能上二者互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为具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作者:张耀东
第6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
据麦可思与腾讯教育(微博)频道合作的2013届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一项在成都5所普通高校学生中调查表明,有69.8%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而有83.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不满意或仅仅是一般。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我国教育在这方面的力量却是薄弱的,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可实践性的、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呈现出就业难和就业后暴露出的工作不适应、信心不足、自愿失业、工作能力不足、啃老族等现象。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顺利就业,仅靠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一味追求就业率上升的数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以发源地美国为例,1989年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倡从6岁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成小学、初中、高中、18岁以后四类分别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方式。
1.社会层面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节,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迷茫了,到底要填哪所学校?什么专业?根据调查显示,只有2.8%的学生对高考时自己选择填报的专业“非常了解”,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真正兴趣,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很多人只有到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在这之前对于兴趣爱好的选择、职业理想的确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高校層面
高校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往往被就业指导所替代,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大多停留在提供用人单位供求信息、国家就业政策、办理就业手续等信息传达与收集的工作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系统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却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流于形式,被学生当成应付学校的“作业”,殊不知主体错位,本应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主体的学生,变成了上网抄袭复制他人职业生涯规划应付学校作业的门外汉。
3.学生自身层面
由于大学之前多数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寄托下成长,进入大学后,父母不在身边,没了升学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还没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自我探索学习转变,甚至到毕业实习阶段还在抱怨没师傅带没人教。面对信息高速化的社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探索、合理利用大学时光的意识。
现代大学生缺乏竞争意识,不到毕业时期没有就业紧迫感,或被“拼爹”现象影响。据网络调查显示,有高达70%的网友表示愿意接受靠父母“关系”安排的职业。多数有规划的大学生仍呈现出对自我认知不全面、职业目标模糊和职业准备不足等问题。
三、推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探索
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外大学职业规划方面的经验,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三个层面分别给出如下几点对策:
1.从社会层面,加大舆论宣传,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小学教育
一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重视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制度上加以引领;另一方面,通过新闻、网络、报纸等社会舆论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更让家长感受到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再者,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化,由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严重不足,可以加强与社会上的职业生涯机构合作,共同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从学校层面,引进师资设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理念和教育方法
(1)引进师资设备。一方面,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相应辅导咨询室,以生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做“形象工程”,将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切实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引进职业测评系统,并对测评结果可以提供科学、公正、客观、细致的解释,发挥职业测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引进专业师资或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加强对队伍的专业化培训,聘请校外专门机构人员来校进行专业培训。
(2)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全程化、个性化。从新生入学开始,贯彻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课堂理论传授与课外职业生涯规划类比赛、聘请校外专门人员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走进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团体训练、网络职业测评、“一对一”辅导等多形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在个别指导中及时解决学生规划困扰。
作者:廖丹
第7篇:浅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对未来职业进行有效规划的过程。它包括了大学生自我认知、专业认识、确定求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等过程。及时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将自身兴趣、特长、专业技能恰当地融入个人发展计划中,从而确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作出具体安排,进一步为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全面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就业市场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偏向于“个性化”。“能力”的体现不再聚焦于应试教育下由分数体现的“成绩”,更多的融会了个人素质、思维、学识等方面因素。而一份针对于个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从“个性”出发,帮助大学生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同时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对固定的培养方向,有的放矢,可以有效地减少大学生跨出校门后对社会的“茫然无知”感。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能力、重分数的教育,而轻兴趣、轻素质等方面的引导,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有效体现,会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思维创造力产生较大阻碍,许多毕业生拿着高分的成绩单却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2.帮助大学生发掘自身潜力
钱云瀚等人[1]曾对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他指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评估上普遍存在偏差,同时对职业信息的了解过多集中在“职业是否适合自身”方面,却忽视了“自身是否满足职业要求”。在面临求职问题时,不能提前、主动地开展培养计划,个人潜力得不到最大的挖掘。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帮助那些在个人能力认识上存在误区或盲区的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将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特长等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发掘出个体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些潜力,从而培养起相对稳定的职业志向。
3.提升大学生应聘竞争力
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从“填鸭式”的基础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过程中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汲取知识的意识,因而缺乏“特点”是当代大学生最大的缺点。特点的缺乏就会导致一种“趋从”心理,即使到了求学环境相对自由的大学,这种心理也普遍存在。“趋从”心理下的大学生不仅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甚至在找工作中也只能以“大家都想要的岗位”来作为自我挑战的目标。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对每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合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进行专业的综合分析,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倾向,确定其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奋斗目标,并帮助大学生拟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同时,帮助大学生逐渐走向自主化,有意识地寻求个性的发展,进而对个人的求职方向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结合专业知识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从而有目的性地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求职竞争力和职业匹配度。
4.优化配置我国人才市场
大学生臨时抱佛脚的求职状态往往导致其盲目就业,为了就业而就业,造成人才与岗位匹配度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下降,人才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这样的情况不但不利于大学生个体和用人单位的发展,还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较早地介入大学生个人发展中,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求职方向,提高入职匹配度,合理优化人才流向,进而帮助理顺人才市场。
三、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重视力度偏低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2],却严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部分学校仅仅将其作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因此职业规划也往往与平时开设的课程脱节,使得职业规划独立于其他学习内容,往往得不到学生重视。大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存在自我认知的片面性,在求职时目的不明确,极易随遇而安。调查数据显示[3],大学生对自身兴趣、能力很清楚的只有667%,且这些特质并不完全能够与个人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兴趣作支撑,在求职时也就缺乏了主动竞争的积极性,往往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应聘。这样的心态也容易导致职业选择功利化,因为对个人能力和特长缺乏深刻清晰的认识,最终只能以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功利性的条件来作为择业依据。
2.缺乏专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需要严密计划的教学内容,要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而目前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许多职业规划指导都是由辅导员来执行,作为辅导员一项附属工作来开展。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本身并不具备提供专业指导的能力,甚至不是专业的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存在较大欠缺,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应该如何挑战社会就业现状,无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达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大部分高校对于建立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还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
3.时间安排不合理
时间安排的滞后性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规划”不同于“计划”,前者应该具有更宽的时间跨度。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学生大一进校时着手开展,让大学生一入高校校门便能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从而进行自主的培养,对自我的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规划。学生对职业规划不清晰,容易在大学期间存在一段漫长的“迷茫期”,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学时间开展兴趣爱好、特长的个性化培养。很多高校大学最后一年才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课程推向学生,其意图就是作为就业前的一次短期培训,这样“临阵磨枪”对就业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却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更重要的是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分阶段的引导过程,最终目的是通过规划让大学生发挥出潜能,找到与自身匹配的职业方向。
四、对策及建议
1.设立专业的规划指导队伍
各高校可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办公室,配备专业指导教师,驻点接受学生的电话、当面咨询,为大学生提供科学性、人性化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学生在自主选择接受教育的时间下,指导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合理的引导和指导。对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施行激励与考核相结合的模式。高校不仅要把职业规划指导教师放在与其他专业理论教师一样重要的位置来对待,还应该给予职业规划指导教师精神上的鼓励,使其能够对个人职业产生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学生指导的责任感。同时,对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建立“学生考核教师”的制度,根据学生反馈和学校领导班子意见,对专业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测评,施行考核上岗,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教师的职务晋升,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取消其上岗资格。
2.帮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理念
提前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植入学生的课程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课等将职业生涯规划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建立起学生规划的理念,让大学生能够从大一开始就对未来职业有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自主培养、个性规划。定期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学校还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选修课要着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设立不同的课程,在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连贯性,让大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因材施教地开展个性化培养
相关调查显示[4],大三、大四学生比大一、大二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对未来职业认知和探索方面比大一、大二学生相对成熟,但是低年级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期待却远远高于高年级。因此,必须对不同年级学生施以不同的培养。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要以意识培养为主,鼓励其多参加相关讲座、讨论会等,培养起自主规划的意识。同时,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培养个人兴趣,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能。对大三、大四学生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提供专业的职场需求信息和专业的就业指导等,提高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
4.配套开设相关课程或者社团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开展第二课堂。比如为有从政志向或兴趣的学生开设公文写作、时政解读等选修课程,为有翻译兴趣的学生开设专业翻译的选修课,为有志从事律师职业的学生成立模拟法庭社团等。将职业规划与课程、业余活动结合起来,让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的培养。
5.多手段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
实践是理论的支撑,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发挥出效果。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结合时事、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发展形势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将实践课作为必修学分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中。积极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实习,可以考虑按照学生实习时间长短折合成不同的学分,将实习经历作为选修课程来考核,强化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人才输送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绿色通道,通过实践建立起企业—学生之间的互惠关系。
6.重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的培养
将创新创业课程逐步纳入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范围,通过讨论式教育、启发式教学等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头脑风暴”,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同时,政府、高校要主导建立起创新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在高校、学生、企业间形成三方交流平台。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它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帮助每位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每位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求职环境,从而帮助其全面成长成才,顺利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蜕变,提高社会竞争力。
作者:巩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