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服务方式还是服务理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适应这些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公共图书馆构成的众多要素中,主体是人,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优秀的人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是中坚力量,图书馆人员素质优劣决定着图书馆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利用好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其巨大潜能,使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职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公共图书馆实际工作内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对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整体进行规划、管理、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收集、加工和传递知识的能力,增强知识创新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达到凝聚人的合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释放每个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现代的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从整体上系统地对人员进行开发、使用。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力图使这种资源不断增值。强调人力资源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应有的配合,侧重公共图书馆人员自身的完善、发展。
二、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一)现代技术发展使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核心。时代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使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在工作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馆员的劳动再次超越资本成为图书馆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才能构建新的激励机制,保持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二)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公共图书馆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工作将更多地围绕网络及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馆员的行为将变得更加重要,工作环境将更加开放、更具敏感性和挑战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化。
(三)新形势给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赋予新的内涵。新形势给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内容又赋予新的内涵,即对馆员进一步开发和满足自身的需要,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当一位馆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没有达到他所应当达到的水平时,绩效和薪酬系统就寻求改善他们的绩效的途径。作为一个有效的公共图书馆绩效和薪酬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将馆员的活动与公共图书馆总体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并且为公共图书馆对馆员所做出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而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向馆员提出有用的开发反馈,最终使馆员发展、部门发展和公共图书馆发展能够三位一体。
三、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将图书馆员放在第一位。把人视为公共图书馆诸多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以人的特长、能力、心理、兴趣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要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图书馆人的成长和价值,使馆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公共图书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做出最大的贡献。要善于学会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保护人才,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科学的用人机制,使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格局的需要。要注重分析图书馆的自身状况,按照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合理地配置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建立与其相匹配的人才资源队伍,使调整后的公共图书馆能够逐渐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另一方面,注意调整图书馆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并且在人力资源的职称结构中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合理妥当,以及适度调整人员的男女比例。
(二)严格招聘选拔过程,增强公共图书馆制度管理。建立以发展事业为主的进人机制,加大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力度,争取向引进优秀人才倾斜的进人和待遇政策。公共图书馆要营造出能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大量吸引图书馆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急需的英语、计算机应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高、精、专、深”人才。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合理、适用并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可使制度更具权威性。公共图书馆领导必须充分考虑本馆的具体情况,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出适合本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制度。在执行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领导制度四个方面要确保公平、公正,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制度时,必须十分慎重、全面、细致,对于一些不可能量化的工作,应形成定性考核的软指标。要在政策和制度的实际运行中不断听取意见,使公共图书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图书馆岗位职责。公共图书馆对于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职务的人员,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公共图书馆岗位分为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服务三大类。因此,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岗位职责,是科学设岗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岗位职责可以有制定各个岗位考评的关键绩效指标,使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清晰化。因此,明确公共图书馆的岗位职责,是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关键。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手段。公共图书馆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注意考核评价的控制过程。要深入、全面地分析图书馆各项工作过程和环节,使图书馆的绩效考核具有普遍性。在执行绩效考核程序时,管理者不应带有任何感情偏见,严格执行考核标准,确保图书馆绩效考核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公共图书馆宣言》运作与管理篇中提出:“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用户和馆藏资源之间的能动的中间人,图书馆员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对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工作的内容、数量以及存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人员的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转向了开放和主动。Internet、多媒体、全文检索、文献存储等新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新业务的开展。如网络采访、分类编目、信息咨询、自动化管理、网上知识导航、全文数据库建设等业务工作,都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技术性特点。为了让这些部门人员能够充分适应工作的要求,更好的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在职教育的机会。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图书馆岗位技能,成为合格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工作者。
(五)完善的激励机制。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激励机制要从物质激励制度、精神激励制度、竞争激励制度、人才开发制度等方面来建立,优劳优酬,以多劳多得、奖励凭贡献、晋升靠能力为原则,以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为目的,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方法,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激活内部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图书馆发展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激励机制,有多种方式,如荣誉激励、关怀激励、认同激励、参与激励等,具有激励深度大、效果维持时间长的特点。要发挥好公共图书馆文化激励作用。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信任和理解,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温馨的组织气氛,使员工感到自己是组织的一部分,起着一种无形的激励作用。
(六)建立人员流动机制。首先,要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在馆内实行定期换岗学习交流、竞争上岗等制度,着力打造积极、浓厚的竞争环境,使员工在竞争中自加压力,主动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其次,要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改革现有的用人制度,取消终身职务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实施“引智工程”,面向社会招聘、吸纳专业性高技能人才,畅通人才进出口关,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再次,帮助在岗人员,做好职业生涯的设计与管理。充分考虑图书馆与员工的需要,有机地把轮岗、晋升、培训、考评、补偿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发挥其才能,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公图书馆脱颖出一批专业人才,形成馆内人才与社会人才相互竞争、相互流动的局面。
作者: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