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本文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从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以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来分析内部控制,并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因素;评价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1 从企业类型来看
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比较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明晰,公司的董事会往往不能按照正常的选举程序产生,内部董事或灰色董事较多。没有一个强硬的董事会,就不能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较好的总体效果。其二,我国国有企业缺乏制定并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在动力。在我国特殊国情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主要对象就是政府,国有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为满足政府的要求,或者即使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也是为着为政府服务这个目的的,为满足政府监管要求。而作为赢利性的企业,最希望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能提高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这或许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应用实施起来效果不是特别好的原因之一。
1.2 从行业来看
金融行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总体应用效果在所有行业中相对来说最好。这同金融行业高风险的特点有关,我国对金融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主要是从金融行业开始的。
1.3 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总体应用效果相当,但中型企业要稍微逊色一些。wWw.133229.cOM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内部会计控制总体效果要好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受到成本的限制。其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关键是取决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相对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专门的职业培训,也有严格的招聘程序和作业标准,职员素质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好,对内部会计控制总体效果也明显要好。其三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上至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高层管理,下至各个业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普遍都做得较好,从而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效果。
2 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
2.1 管理层的违规
管理层的违规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威胁之一,不管内部控制结构多么完善、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管理层的有效执行,其结果等于没有控制,会导致作弊行为。
2.2 监控机制失效
企业缺乏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沟通,从而造成监控不力。
2.3 对资产的接触限制
对资产的接触是保护资产安全的最好办法,通常采用接触资产的权力证明或许可证、或设定的密码等来防止非法接触和修改数据文件等。限制接触资产的控制不仅包括资产本身的直接接触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的取得和发运的控制。
2.4 内部控制设计的不合理
因为业务岗位设置的缺陷,导致了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还有授权批准不明确、授权批准层次不清、授权批准范围有交叉等设计问题,也造成了内部控制没有很好应用。在电算化会计系统应用效果方面,由于系统本身存在漏洞造成执行效果较差。
2.5 形式主义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和落实,公司控制制度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完善,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后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企业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企业内部管理依然失控,这种情形也是比较多的,其对控制制度的影响和威胁显而易见。
2.6 利益冲突
常见的利益冲突形式:一种是职工与企业发生利益冲突,会导致控制制度遭到破坏。另一种是企业中的“裙带”关系也可能导致利益冲突。
2.7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自我评价机制。在企业内部,内部审计从相对独立的角度,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体系中的缺陷或薄弱点。
2.8 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优劣。一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整体的管理意识薄弱,在企业内部会有相应的状态。如经济落后地区的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呈现僵化状态。我国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规范意见和要求。通过责任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促使企业全面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
3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保证;内部控制的经济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对被审计项目投入与成本的影响关系;内部控制的效率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对被审计项目成本与产出的影响关系;内部控制的风险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对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外部因素,以及组织结构、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内部因素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内部控制的责任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相应的责任机制,将内部控制的运作和监控责任落实在相应的单位或人员上。内部控制的增值性评价,是评价内部控制的增值水平,是否在现行基础上有改进空间,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使被审计项目提高效益。
4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
4.1 提高人员素质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2 加强控制
加强对业务处理程序及经营全过程的控制,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强政府对内部控制框架建设的推动作用,建立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
政府应当尽快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力度,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原则基础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南,倡导和推广风险基础评价法,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规范和指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自上而下、风险基础的方法,高效的实施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框架的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能够及时地很好地发现并防范舞弊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为股东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其俊.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环境研究[j].审计月刊,2006(1).
[2]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3).
[3]陈平泽.效益审计中如何审查内部控制[j].审计月刊,2007(5).
[作者简介]刘宪(1976—),河北石家庄人,国网运行有限公司上海超高压管理处会计,职称: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