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对与其活动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应承担的责任。利益相关方包括了所有可以对公司的决策作出影响,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利益的个人或者群体。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载体,是企业将其经营活动对其利益相关方产生的相关影响,向外界披露的书面文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众对企业社会职责的履行进行监督,有助于企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
第一,作为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增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了解,及时消弭误会。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从而让社会更好的监督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
第二,报告的制作过程也是对企业进行内部的审核的过程,即针对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社会环境、监督机制以及声誉和商标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盘点核查,以便于及早发现与改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当于建立了一个风险与机遇的预警机制。
第三,对管理层而言,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其考核企业在社会人文方面的责任与能力,使企业的决策信息更加充分。通过与其他同业公司的比较,明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帮助企业明晰自身在客户服务,企业形象等领域的优势与不足。
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历程
商人社会责任的概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前身。BowenH.R.(1953)首次提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概念:“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在Bowen的文章发表后,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
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2006年国家电网发布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掀起了研究与讨论的热潮。国内学者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成果。在社会责任报告的信用问题上,沈洪涛(2010)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业务现状,认为我国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都还无法达到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增强社会责任报告有用性的目标。
在报告的规范化编制上,薛文艳(2008)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具备社会贡献、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产品质量等方面因素。于增彪(2011)提出政府應规定强制披露,披露方式上应选择可靠计量的标准。王茂祥(2012)分析了国外和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经验,提出了将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进行标准化的设想。
在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上,李正和李增泉(2012)研究了2009-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而董事会承诺不具有市场反应。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问题
(一)重视直接效益,忽视间接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于环境方面的保护,大多集中于降污减排和节约资源,鲜有企业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影响做出评估与披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关乎企业自身,也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企业对周边环境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减少污染,降低能耗,还应当恰当的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对于环境的恢复与治理,企业承担何种责任,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二)负面信息披露较少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企业乃至社会造成各种影响。作为受影响的一方,社会公众有权利知道这些问题是什么,会对自身的生产生活带来何种影响。而企业出于保护自身形象的目的往往在披露时倾向于掩盖和隐瞒,报告中的负面信息往往难以见到。
(三)报告内容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
在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文字叙述较多,数据描述少。特别是在关键性的绩效问题上以文字描述为主,或者以笼统的数据进行描述。至于文字性描述的背后是否有数据支撑,数据从何种渠道获取,是否有相关的权威调查报告可供查询,在报告中鲜有提及。这样没有资料支持的数据难以辨别真伪,无法令人信服。
(四)对利益相关者的披露不平衡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部门、企业员工、供应商、客户、环境、消费者、投资者、外部媒体、社区。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集中在政府、员工、供应商、客户、消费者、投资者等方面。对于环境、社区、外部媒体等等披露较少。这些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但没有平等的待遇。究其原因,是因为披露前者比较容易展现企业所取得成就,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光辉形象,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后者历来问题颇多,许多企业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这些方面的建设有所忽视。从企业形象的角度考虑,许多企业对后者的信息不愿披露或者披露较少。
四、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建议
(一)编制中统筹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需求
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环境责任方面通常着眼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而对于企业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破坏的评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几乎看不到。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是把排放节能指标做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一种切实的责任感,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治理,恢复,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实施进度进行披露,才能够进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义务。
(二)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纳入社会诚信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于负面信息的披露明显不足,究其根本,是企业的面子观念在作祟,对于企业自身的缺陷与问题不敢去正视与面对,害怕这些负面信息的披露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出于这种考虑,部分企业宁愿隐瞒问题,知情不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虚假的完美形象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应对这一情况,除了企业要提高认识水平,意识到负面信息是促进企业改进自身的催化剂外,还需要外部力量的引导。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不诚信的报告会导致信息的失真与不对称,从长远来看阻碍企业的发展进步,给利益相关方带来损失。基于此,笔者建议将社会责任报告纳入社会诚信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制。通过大数据联网将企业的负面信息在企业信用平台上公示,促使企业主动在报告中披露负面信息。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约束企业的行为,让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三)用数据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说服力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尚无强制性的审计要求与检查制度,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诚信。基于上述情况,要让企业披露的信息令人信服,唯有列出关键性数据。要坚持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对于数据的使用要注明数据的来源,并与以往的数据或者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对其增减变化做出解释说明。并在报告的附录中对数据来源予以披露,便于报告的阅读者进行核对检阅。这些工作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于数据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便于评估企业在履行责任方面的努力处于何种地位。对企业而言,这种细化的数据能够让报告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也便于企业利用这些细分的数据进行同行业之间的比较。
(四)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监管力度
为了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企业应当借鉴财务报表审计的模式,邀请具有权威性的独立的第三方对其发布的报告进行审验,出具报告是否遵循法规的专项审计报告。所谓独立第三方,可以包括行业协会组织和专家、咨询机构、执业会计师等等。由这些第三方人员或机构对其报告进行审计,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等发表审计意见。这样一来将对企业的报告作假起到制约作用,进而促使企业将精力从粉饰报告上逐步转移到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方在使用社会责任报告时多了一份参照,可以大大降低其使用报告的风险。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监管做出规定,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做到依法监管,有法可依。在这种部门与民间机构的双重监督下,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弄虚作假的概率,促使報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至今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笔者建议如下:首先,完善法制法规建设。相关立法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强制披露的法律法规,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和内容做出规定。其次,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督促企业主动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负面信息。再者,加强社会责任审计力度,发展社会责任审计市场,有利于加强监管,保证企业信息披露可靠性和相关性。
作者:佘晴川
第2篇:浅谈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落实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被丰富被多元化的认知过程而建立在相关理论发展基础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是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环境责任等,从履行程度上看,可以将其分为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自愿责任。
企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既是一个经济性组织,又是一个社会性组织,它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如何让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提高自身经济能力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共赢的局面,这就突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社会责任并不是让企业去做新的事情,只不过是让企业用新的方法、新的眼光去做事情,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的处理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来增强全社会的幸福感。
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和公众的理解误区
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化,不少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社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拖欠工人工资、偷税漏税等。这些负面现象的产生不仅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当这些问题频繁出现并且激化各群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有必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对企业行为做出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来维护我国经济正常健康的运行。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贯穿于企业整个发展生存中,它对企业循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自身的可信度,赢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将社会责任落实到日常生产运行中,增强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互信意识,使利益相关者更愿意提供优质的资源,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再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减少成本浪费、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商誉、提高工作效率等。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更是一种利己行为,达到合作双方双赢的局面。
对此,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三个层面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第一,加强企业责任意识,重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第二,建立相关完善的制度规定,制定一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企业行为;第三,通过社会相关利益者的监督来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落实,利用现阶段社会关注日益广泛和加强,通过社会舆论压力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2.我国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理解误区
在我国,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很片面,只有纠正了大众与企业的片面认知,才能更好的让企业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经济阻力。
第一,企业的社会责任不等同于慈善捐助。慈善捐助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它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层次境界,但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仅仅只涉及到捐助对象,还涉及到企业对股东、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其他相关者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涉及面更广,也是企业应该负担的基本责任,而这些要求反而容易被人忽略。第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其发展阶段无关,而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的。很多人认为微小企业或者刚起步的企业不用承担社会责任,而应该是发展壮大的企业去做,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任何企业不管处于何种阶段都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而不应将基本责任忽略,只关注企业的自愿行为。所以,正确的社会导向和强有力的公众监督是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基础。
三、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
1.政府监督层面展开
政府是影响企业行为最为主要的外部因素,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既缺乏公民社会的基础,也缺少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企业发展环境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私营中小企业的道德水平不高,所以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强制力来推行企业落实社会责任。
(1)制定科学的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标准
我国多数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以当地GDP数值为基础,很多政府官员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过分追求GDP增长,导致不加选择地招商引资,只重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没有有效地引导和约束。有些地方官员只看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所隐藏的问题,势必会产生矛盾。所以当企业发生社会责任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追究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我认为还应该同样追究相关地方政府官运或负责人的责任,这样更能约束地方政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加强了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经营形象,也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2)出台有效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奖惩制度
所谓奖惩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政府出台一些必要的奖励措施,来有效地激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的引导功能。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必然会增加成本,对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较大的冲击,政府应该从现实角度和发展的全局性出发,落实有效的引导机制,通过赋予履行社会责任优秀的企业税收优惠、信贷担保、减免规费、优先政府采购权等一系列措施,来激励小企业的自愿性,同时,政府也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环境、员工福利以及社区服务等机制作为补偿,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于应履行而不履行的企业,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惩罚机制,强制企业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保证企业之间的公平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社会引导层面展开
企业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范畴上说,企业的身份可以理解为“社会公民”,企业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资源,而企业随着自身的成长也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发展状况与社会相关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拉近了企业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距离,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就尤为重要。
(1)倡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社会进行绿色消费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因素的影响,生产方式属于粗放经营型,不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所以积攒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其中消费行为成为了主要的推动者,正是由于大众过多的消费引导了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而且消费者行为习惯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现象产生的根源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倡导绿色消费。
我们应该培养绿色消费的观念,这样有利于促使企业开展绿色生产,使用环保材料生产产品,开发保护环境的新能源,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等等。通过消费习惯来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通过大众行为来规范企业行为,让社会公众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的职责。
(2)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约束企业行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媒体力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呈现上升趋势,显然,这与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有关系的。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社会公众通过媒体的报导会引发媒体导向,既可以树立一个企业的美好形象,也可以让一个企业马失前蹄。所以,面对媒体舆论的“双刃剑”,我们要让其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督者的职能,公正客观的反映实际问题,不受企业影响,从而促使企业积极做好自己应负担的责任。
3.企业推进层面展开
要想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到企业中,光靠外界政府和社会大众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企业自身出发,调动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要树立企业责任意识,就要弄清楚如何协调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到企业所处的位置和发展前景,有助于企业很好的贯彻落实社会责任。
(1)树立企业责任价值观,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感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关系到企业与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关系,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各方关系的价值导向,使企业各职员的思想意识保持一致。将纸面层次的价值观落实到实践层次的工作中,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资源环境,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感。首先,从企业内部来说,要增强每个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员工真正的理解社会责任,转化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其次,当今市场经济不再是以资本和技术竞争为主流,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软实力也尤为看重,所以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正视企业的软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2)认清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现实能力
企业要认清社会責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确看待履行社会责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在经营中要兼顾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企业首先要努力增强自己的经济能力,这样才有资本去履行社会责任,而不要颠倒两者的位置,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尽最大力去履行社会责任。第二,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能力,不要盲目的受到错误舆论的引导,而使企业陷入经济困境中。第三,企业要注重实效,行胜于言。企业要将理念落实到实处,注重实效,做到表里如一。
四、总结
本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目的不仅是阐述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目前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便促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联系实际,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完善这一领域的不足。
作者:王妍琦
第3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近年来企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更应当积极覆行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这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自身价值,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当下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履责行为实际状况相结合,深入展开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对企业、社会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突出的问题,结合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出能够不断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对策。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
根据全球永续性报告指标GRI(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应包含公司简介、公司策略、战略分析、公司治理、环境保护、产品责任、社会公益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大致包括社会、政府、环境、员工、股东、消费者、企业制度建设等。依照利益相关者理论,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都与公司存在着某种利害关系,公司不再仅仅是股东治理的天下,而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载体。
(2)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实现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8年之前,我国上市企业主要采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存在于年度报告的不同部分的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第二个阶段为2008年之后,我国上市企业采用在公司年度报告中设立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部分的形式进行独立披露。我国上市企业年度报告中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披露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描述性披露形式和报表披露形式。描述性披露形式主要是以叙述的方式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进行全面的描述。报表披露形式是指利用货币的计量作用,采用独立的报表内容来客观的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用描述性披露形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披露。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我国指导和治理上市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相关规定主要是由財政部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虽然我国正在竭力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目前对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和相关准则还不是很完善。同时,某些法律的制定仅仅是在相关项目中添加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不是通过换位思考进行实际的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实践。2002年-2008年前后,我国陆续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在该准则中,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明确提出我国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同时该准则督促我国上市企业应不断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要求我国上市企业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本企业所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披露。
我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以及上市企业已经在逐步关注并重视企业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上市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企业员工利益信息披露不足
从全国的实况来看,某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责情况不容乐观,拖欠工资、员工五险一金不全、强制加班等事件频频发生;非民营企业对于员工的信息披露虽有涉及,但仍不全面。
(2)相关法律法规究责不明确
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说明企业的自身社会责任意识不够,政府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企业没有履行对消费者的安全责任,违反了法律法规,致使消费者受到伤害。
(3)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信息定量化不明确
在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报告中,大部分企业使用大量文字描述企业社会责任,缺少与之相联系的基础会计信息披露。信息的定量化就需要有规定,才能有统一标准去衡量,使报告者与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情况充分的掌握并能够依据此报告作出相关有用决策。
(4)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将企业看成用于自身追求经济利益的载体,只是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等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本身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履行其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维护整个社会的效益。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策与建议
(1)提高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全面加强对员工待遇、就业情况等的关注与披露更是能够激励上市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上市企业积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一剂强有力的正能量,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举措。
(2)加快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的建设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快社会责任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进程,利用法律的强制作用,增强监管力度,督促上市企业的履责行为。
(3)结合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提高信息披露的可比性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应当牢牢的依靠定量方法这一量化标准。相关主管部门也应当担起责任,制定明确的各项评价标准,以此规范和改善社会责任信息的准确性与可比性。
(4)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上市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对于不断推进我国上市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市企业应不断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拓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
作者:罗嘉
第4篇: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研究
经济全球化使新的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企业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使企业的经营理念与营销策略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面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恶性竞争、欺诈顾客等问题的频频发生,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进而探索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恰好与现代企业以社会责任营销观念为核心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追求和愿景相契合。企业要承担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遵守社会道德以及环境因素的客观发展规律,重视消费者、政府等广大公众的利益,运用蕴含社会责任理念的营销方式,通过正确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向社会提供富有责任感的产品,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推进社会的进步。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营销成为企业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
1.社会责任营销的概念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并关注同整个社会的某种关系,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即强调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经济效益不再作为其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求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之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和社会互动共赢、和谐发展的局面。这是一种具有社会责任的营销观念,为企业市场营销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社会责任营销。
社会责任营销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是企业将自身作为社会长远发展的责任承担者和分享承担责任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益的受益者。根据国内学者陈素玲教授的观点,企业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视为己任,逐步形成企业意识或文化,贯穿于产品生产及流通的各个环节,对一定社会问题的关注及解决体现了企业和社会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狭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为基石,运用广告宣传策略,借助新闻舆论影响,不断改善、扩大企业声誉、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加强与目标客户群的联系,取得其信赖,以实现增加最终销售额为目标的营销形式。
广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概念是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与目标相结合,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素的一部分。因此,这一理解是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提出的。狭义的社会责任营销是企业仅仅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工具,因此会出现功利性与短视性行为。企业一面在承担社会责任,比如扶助贫困、爱心捐赠、赞助希望工程的同时,一面又践踏社会责任,比如进行假冒伪劣生产、生产过程污染环境等,这为企业的获利披上一件光鲜的“道德”外衣。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需要企业从战略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责任营销,社会责任的最终目的不是短期利益,而是与各相关利益方建立长期的信任纽带,彼此在共同的责任理念下取得信赖,最终获得基业长青的回报,实现企业与社会各方共赢的目的。
2.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营销的SWOT分析
社会责任与市场营销相结合是营销观念发展的巨大进步,与传统观念相比,社会责任营销可以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但同时也使企业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在市场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对企业社会责任营销进行SWOT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见表1。
2.1社会责任营销的优势
2.1.1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社会责任营销的实质就是与顾客建立信任的纽带,取得顾客的信任,基于此围绕社会责任开展的营销活动可以更容易得到顾客的信任。传统的劝说性购买的营销方式极易引起顾客的反感,如一些推销行为,对于推销人员极力劝说顾客购买的商品,消费者很可能认为该产品存在某些缺陷而拒绝购买。但社会责任营销行为却会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企业以社会责任为前提进行营销宣传,会更好地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因为消费者是营销活动中与企业关系最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顾客着想,为顾客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而顾客也会被这种真诚的服务所感动,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对企业的忠诚,这也是社会责任营销给企业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
2.1.2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声誉
企业声誉是企业的一种特殊无形资产,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良好声誉。企业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使其产品及品牌的附加值不断累积增加,获得消费者支持,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同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在企业面临危机时,缓解各种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损失,获得外界的信任与支持。再次,社会责任营销可以强化企业在生产系统和价值链网络中的整合力度,增强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依赖与忠诚,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2.1.3提升企业竞争软实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代表了国家的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及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理念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突出表现。社会责任营销是一种体现企业竞争软实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理念,哪一个企业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总体把握和推进社会责任营销,使企业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开拓出独特的营销模式,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哪一个企业就可以挣脱红海,迈入蓝海。
2.1.4发掘商机,获得差异性优势
社会责任营销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关注社会问题来选择适合的营销方式,而社会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虽然企业责任行为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如果能够发现蕴藏的商机,那么企业的付出是完全可以得到补偿的,并且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形成自己独特的差异性优势。
2.2社会责任营销的风险
尽管大部分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责任承担与营销绩效实现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正相关的关系一般是针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的。然而,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当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效果不是很显著时,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2.2.1成本的投入与社会责任营销的不确定性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需要企业支付一定成本的。对原有产品的改良、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公益事业的支持与参与都会增加企业短期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受益。当企业以社会责任为内容开展的营销活动未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时,企业为社会责任行为所做的付出就得不到有效的回报,之前付出的成本就会成为沉没成本,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使企业发展造成困难。
2.2.2社会责任营销可能会引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股东、政府、员工等,而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时会出现矛盾。例如,企业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过程中,企业利润会相应地减少,这时股东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2.3社会责任营销的机会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社会公众意识的逐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声音越来越高。首先,政府作为指导和监督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组织,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為,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了许多创造性工作,如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且给予达标企业政府优惠政策等,提高了企业开展社会责任营销的积极性,为社会责任营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契机。其次,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加强,使消费者愿意以更高的代价追求高品质、高安全系数的产品,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实现了较高的利润回报,将企业及利益相关者推入良性的发展循环轨道。
2.4社会责任营销的威胁
企业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法规的保障方面问题突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侵犯消费者权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事件频发,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营销的高度关注,企业面临着承担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全球已经有超过400个不同层次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公约、标准、原则,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已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面临的新的贸易壁垒,这对于不符合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无疑会在贸易谈判中处于劣势并引发贸易摩擦。此外,随着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标准、体系和守则的出台,规范了企业在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等多项社会责任指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营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
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的SWOT分析可见,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营销既存在优势,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但长期来看,社会责任营销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它的弊端,并且随着国际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参与社会责任营销的过程中优胜劣汰,社会的整体发展将也将随着企业责任的完善更加绿色、生态、协调。
3.社会责任营销策略
社会责任营销的推动与实施,一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等外部力量的促进与监督。另一方面,企业更应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企业公民”的角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并实施社会责任营销策略。
3.1产品策略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营销应以安全环保的产品为载体,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求。首先,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是企业应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由于消费者购买具有非专家性的特点,绝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相应的产品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自觉地、严格地进行监督管理,整合从产品设计到开发、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所有环节,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力求通过相关认证,确保使用者在使用该产品时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诚然,要求产品的绝对安全是不现实的,但企业有责任对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规避风险的措施向消费者告知,消费者对其也是有知情权的。其次,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企业应提供节能环保产品,如低碳排放的双动力汽车、无氟冰箱等,都体现了企业在产品策略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企业在绿色营销、生态营销理念的倡导下,积极参与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污染防治等计划与活动,切实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
3.2价格策略
作为实现利润的手段,价格既要弥补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又为企业及股东创造正常的利润,并且还要通过税收创造社会财富。定价是最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要素,因为它关系到利益各方的盈利目标能否实现。但是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在营销活动中的不正当定价行为仍然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违背了公众对企业价格责任的期望。合理定价是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下,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权衡企业利益、消费者权益与社会的发展,应摒弃一切侵害他人利益和违背社会公平的不正当定价方式。
3.3促销策略
现代促销是企业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向消费者传递企业及其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信息,使消费者对其产生兴趣、好感与信任,进而做出购买决策。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促销策略,应向消费者和广大公众传递真实的、文明的、公益的产品及服务信息,并及时响应消费者反馈。
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工具包括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其中广告是企业在进行信息传播、销售促进中最为重视的手段,对社会公众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在广告宣传过程中存在诸多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问题,比如企业在广告中隐瞒商品真实信息,对产品功能、功效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甚至利用专家或其他机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以诱导消费者进行错误购买;企业为扩大产品销量,占据市场份额,获取利润,通过攻击性广告、比较性广告对竞争对手进行诋毁、打击,以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与地位;广告格调低俗,充斥着暴力、迷信等不良内容,影响广大公众的身心健康等,这都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广告宣传必须遵循真实、可靠的基本原则,以健康、积极的价值理念引导消费者行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此外,企业还通过以自身的名义赞助或制作公益公告,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营业推广是促销策略中表现形式最丰富的策略工具,这使企业的失责行为变得更为隐蔽和多样化,如折价销售信息的虚假宣传,商品配售的强制性购买,买一赠一背后的以次充好,赠品与正品价值差距过大,赠券消费的各种限制等,都使消费者权益收到了侵害。企业在制定营业推广策略时,仍然要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以诚信的社会责任营销方式换取顾客永久的信任和忠诚。
人员推销是企业派出或委托推销人员、销售服务人员或售货员亲自向顾客介绍、宣传、推销产品,它虽然是一种古老的促销方式,但仍然被企业作为一种不可忽视也不可缺少的促销形式。推销人员能否向顾客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素质修养和其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吸引优秀人才到企业就职,通过对员工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训,促进员工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员工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维护员工利益,满足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人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渐强,企业也在试图寻找一种既能够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又有益于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某种形式关注、支持、赞助特定的社会问题,既为社会大众提供福利,又能够通过事件的影响力拓展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这就是促销手段中的公共关系策略。如有些企业积极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与此同时,企业可借助自己的品牌效应使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
4.生态文明视角下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营销的建议
企业将社会责任观念融入到营销活动中,既需要企业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正确的认识,又需要企业深入理解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企业对社会责任营销战略进行规划、评价与监督。
4.1将社会责任营销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
将社会责任营销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已是众多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并开始着手实施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行为,更好地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把握前进方向,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首先,企业只有将社会责任营销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保证在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思考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优化等问题,推动企业、消费者、社会进入良性的利益循环反应。其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使企业对社会责任营销的战略管理成为必然,社会责任在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展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与其他战略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责任营销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发展战略。
4.2明确企业定位,寻求适宜的社会责任切入点
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一定的成本,需要资金实力的支持,如果企业本身不具备承担过多社会责任的能力,而勉强承担与自己实力以及发展水平不相符的过多的社会责任,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效果。这时的企业社会责任营销战略不但不会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不能集中物力、财力去开展企业的生产活动,不能保证企业基本业务活动的开展,即使社会活动做得再好,也会给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正确的社会责任营销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晰的定位,寻求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结合切入点,不能盲目地为了企业的公众形象而不顾企业的利益。
4.3将社会责任意识内化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企业领导和员工恪守的共同信仰、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独特的。如果将社会意识植根于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领导和员工恪守的共同信仰和价值取向,就能使员工更加认同、更加积极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会使领导更加高瞻远瞩,制定出适合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战略,从而使这种责任文化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一定的奖惩、考核措施激励承担社会责任行为,预警、约束失责行为,使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不断强化承担社会责任意识,共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4.4构建企业社会生态人
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变革,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要求,即构建社会生态人。钟贞山教授提出了以人境和谐为精神旨归,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际、代内公平为根本规范的社会生态人概念。社会生態人的提出为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即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责任营销,企业领导者及其员工都必须充分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并将这些认知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并通过人作用于自然的能力和人的社会关系能力,使得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协同进化。企业社会责任营销不仅仅关乎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可能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而存在,企业应对自然所给予的、社会所给予的怀有感激之心,怀有珍爱之心,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内开展营销活动。
4.5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认证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成为越过新型贸易壁垒,顺利进入目标国市场的金钥匙。由此,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守则或标准也相继问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97年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制定的《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和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前者是针对企业在劳工保护方面承担的责任作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后者是对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围绕组织治理、人权、劳工惯例、环境、公平营运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及发展7大主题的议题展开。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角逐中,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不断扩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努力同目标国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寻找新的商业。
作者:刘媛
第5篇: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调查研究
1引言
近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污染环境、侵害消费者或员工利益的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话题的高度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道德问题,更是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50多万人。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走入各个企业,他们是怎样看待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对大学生们就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企业更受大学生青睐?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既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促使大学生工作后在企业社会责任上有所作为,而且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因而,该项研究对我国企业的成长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两大理论基础之上,即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前者认为,企业只需要为其股东赚取足够多的利润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拒绝承认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Bowen,2011;K.Davis,1973);而后者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藕合体,各种要素所有者之所以自愿走到一起组成企业,是想共同协作创造出比任何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单干更高的效率((ArchieBCarroll,1991;卢代富,2002);梁桂全(2008)等主张“除股东外,公司决策必须兼顾其他团体的利益”。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少数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丧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从不同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较多,但以大学生为对象探究他们对社会责任认识的研究还较少。因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的调研,了解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状况。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访谈方式进行。在问卷设计方面,借鉴了阿尔奇.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以及利益相关者相关理论。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典型性,调查问卷主要集中向广东省和湖北省的在校大学生发放。共发出问卷250份,收回213份,问卷回收率85.2%;剔除10份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3份,有效问卷率为95.31%。
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和统计,所调查的大学生的地理分布分别是广东省占52.22%;湖北省占4778%;在性别分布上,男性比例为51.23%,略高于女性;年级分布上,大四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为32.51%,大三、大二、大一年级各占20.69%、29.06%和17.73%;在专业背景上,文科大学生所占比例为54.19%,略高于理科。总体来看,本次调查样本在人口统计及地区分布上符合样本均衡性原则,两省学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
2.2.1不同特征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程度一般的占比53.2%;而对企业社会责任十分关注的占比44.33%。在性别方面,男女大學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程度的差异不大;在不同年级中,大二的学生相对于大三和大四而言,他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更为关注;而大四学生的关注程度则有所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广东省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高于湖北省;在大学生专业背景方面,理科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十分关注的比例为38.71%,而文科生的比例为49%,理科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要低于文科生。
2.2.2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阿尔奇.卡罗尔对企业应考虑的社会责任的先后次序及重要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责任是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法律的、伦理的以及慈善的责任依次递减,并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型结构,如图1。基于此,本文对现代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四个方面的重要程度及次序进行了调查,问题以排序方式进行设置,根据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计算出各选项的平均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总样本数。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问题中共有4个选项参与排序,排在第一位置的权值为4,第二为3,第三为2,第四为1。依据此方法,本次调查计算出的平均综合得分为:法律责任3.34;伦理责任2.41;慈善责任1.42,如图2。显然,统计结果与阿尔奇.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有差异。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责任、其次才是法律责任。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认为企业法律责任的重要性是排在首位的。
2.2.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利益相关者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服务对象,又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企业五个利益相关者层面,分别调研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及其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调研中分别对各项利益相关者设置了相应的题项,并对各个题项的选择及其重要性程度进行了综合加权计算。根据调查结果,以李克特量表为基础,对相关数据的选项计算综合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对象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总样本数×题目数);权值由选项的重要程度决定,将重要程度分为五类并赋予不同权值,其中“非常不重要”的权值为1,“不重要”的为2,“一般重要”的为3,“重要”的为4,“非常重要”的为5。
以“股东”为例,按照以上方面计算股东的平均综合得分=(8×1+9×2+34×3+104×4+48×5+7×1+2×2+30×3+88×4+76×5+6×1+1×2+10×3+55×4+131×5+6×1+2×2+12×3+64×4+119×5)/(203×4)=4.22分;以此类推计算,平均综合得分分别为:员工4.23,消费者4.85,环境4.12,社区4.09。由此可以判断,大学生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对消费者的责任是最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其次分别是员工、股东、环境和社区。此外,在本次访谈中,对在大学生印象中履行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开放式调查。更多的大学生认为谷歌和华为这两家企业,尽管国家背景、文化大相径庭,但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大学生心目中,他们毕业后将更倾向于去该类型企业就业。
3研究结论及建议
研究表明,大学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中四个责任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消费者、员工、股东、环境、社区;大学生认为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他们的印象更好,也是他们更倾向就业的对象;他们认为与自身联系紧密的企业责任如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尤为重要;如果企业忽视对股东的责任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企业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以换取自身的经营利益是不可取的,而积极推行环保的企业更受大学生的青睐。因而,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应始终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此外,政府要积极倡导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和加强媒体监督等。
作者:熊振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