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企业审计业务协同问题与控制论文(共3篇)

2023-12-11 18: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协同


  一、企业审计信息化内涵


  企业审计信息化就是企业审计部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审计项目的实施,利用信息化手段确认项目风险或者评价企业战略决策,从而更好地优化企业的运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审计工作,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二是将企业的各种信息系统作为审计对象,通过风险评估或者内部控制检查来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出审查确认,或者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另一部分,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或EDP审计。


  近年来,企业管理审计业务、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及企业风险控制业务数量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手工操作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审计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审计工作在企业运营和监督等方面的需求,企业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审计工作中,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与智能化,从而快速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审计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这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各种违规操作和职务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财务处理方式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单独依靠单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孤立的审计已经不能实现审查的目的。只有将审计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要素的关联活动进行全面整体的审计。在这种形势下,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各级审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审计信息资源,提高审计部门信息质量,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以共享协同为目标的审计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企业审计信息化工作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建立一套由算机管理的由计算机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这是因为获取信息只是审计信息化的第一步,关键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审计信息、利用审计信息,最后由审计部门利用整合性审计信息资源做出审计报告,让整合信息成为企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动力。然而我国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现代化还没实现、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企业审计信息化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企业审计信息化的程度各不相同,还需要大量的推进工作才能实现。当前,我国以共享协同为目标的企业审计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制约企业信息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


  首先,企业并没有将审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作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仍然存在着审计目标不够清晰、审计方向不明确、共享与协同概念模糊等问题。其次,各自为政的传统思维方式制约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还未在行业与企业相关部门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第三,审计部门观念和组织方式传统陈旧,依然保持着手工审计的思维模式,审计人员畏惧学习先进信息技术。最后,未能建立信息化审计业务与技术观念,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能将审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缺乏构建数据处理平台的审计人才。


  2.企业内外审计部门存在审计信息孤岛现象


  由于审计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多数企业都是建立各自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建立的审计信息整体系统是由各自企业的审计信息系统拼加而成,企业审计部门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审计信息与业务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传递,审计信息共享和業务协同的功能较为有限。这种因为企业内部信息孤立的结构降低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外部,政府审计部门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缺乏共享审计信息资源的渠道。政府审计部门掌握社会信息总量的绝大部分,而企业审计信息系统无法与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换,这就造成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个的审计信息孤岛。企业不能与政府部门之间传递和共享审计信息,迫使企业不得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3.企业审计信息化的网络维护复杂而且难度大


  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面对的是网络安全问题,这是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容易被网络拦截和身份假冒,给互联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相比于传统的审计财务管理,是采用单机或者企业内部的审计财务软件,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问题,一旦企业财务数据遭破坏或者泄密,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此外,审计信息化管理缺乏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应的信息技术保障。


  4.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配套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企业业务往来均可借助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大部分可实现无人工干预,这就要求企业实现审计信息化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模式。然而传统的审计管理与企业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着时间差,企业内外各审计部门不能进行相互连接,造成企业审计信息资源与业务运营不能协调同步进行,不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此外,传统的审计管理软件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办公,而且是基于企业内部网络的系统,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开放性要求,这与信息时代审计人员可以实现在离开办公室也能办公的要求相悖。基于互联网信息系统,只有实现企业审计信息内部网向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审计管理的网上办公,进而实现企业审计信息共享,与企业业务进行协调运作。


  三、企业审计信息化共享协同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是审计体系的一次改革和创新,也是审计工作深度发展的客观需求。审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取得更大实效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实现审计信息化建设,只有将信息网络技术与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和完善的审计系统结构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为构建企业审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提供制度保障,借助相应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确保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目前,实现企业审计信息化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目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将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审计信息进行集成,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渠道的畅通,有效解决企业内外部审计信息资源孤岛现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明确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目标认识是关键,审计信息是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是依托。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与业务状况进行监督、审查,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基于信息时代,各种违纪违规的问题和职务犯罪涉及的地域变得越来越广泛,违法手段技术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强,审计资源信息化迫切需要整合,审计机关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审计部门之间的协作,为审计部门提供更为便捷及时的信息,实现全国各级审计部门之间纵向与横向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


  进行审计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审计信息资源规划指的是对与企业相关的审计信息资源进行从采集、处理、传输到最后使用全面信息资源规划。要实现企业内外审计部门之间的复杂审计信息流畅通,必须对企业审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整理。只有规范、统一的审计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审计部门之间审计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从而实现审计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报告。


  建立审计信息共享协同管理模式。审计信息共享协同模式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的设计与选择,审计流程的重组,审计组织机构的调整,审计人员管理职能的权责再分配等问题,因此,企业实施审计信息化协同管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审计项目实施之前于外部审計信息机构进行全面沟通,确定审计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二是内外审计部门对审计项目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确保审计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三是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审计部门与企业管理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作者:赵小飞等

  第2篇:房地产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房地产业给国家贡献的税款从2008年的2.7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53亿元,增长将近一倍。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住房消费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拉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者消费。但是,在税收收入中,房地产企业是偷、逃税比较严重的行业,各省市的房地产业纳税占比在20%以上,然而,房地产税收是国家财政预收入稳定增长的关键产业,也为社会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从调查的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来看,在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2房地产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审机构领导关系不合理,无法体现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房地产企业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差距较大。房地产企业内审机构领导关系不合理,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限制。例如:内审机构出现只对总经理或其他领导人负责,说明房地产企业内审机构只对企业经营者负责,并不对房地产企业产权所有者负责。因此,不合理的内审机构领导关系,使得房地产企业内审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房地产企业领导人员权威性越高,则说明房地产企业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弱。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房地产企业内审机构领导关系。根据企业内审机构设置的原则,平衡好内审机构领导关系,体现内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房地产企业内部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基础。


  2.2内部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房地产资金开支数额的增加,复杂烦琐的支出明细,对房地产资金开展内部审计难度也增大,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其他专业知识储备(财政预算、行政管理、建筑工程方面),而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匮乏,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专一。第一,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数审计人员专业背景是会计和审计专业,且大部分从事财务收支审计人员,而学习金融、法律、计算机、工程预决算等只有不到10%,缺乏金融、工厂预决算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第二,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才交流较少,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不足,房地产企业又缺乏一整套长效、系统、专业性的知识培训方法和更新慢,使复合型人才成长和培养较缓慢,导致房地产企业审计机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内部机构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性培训学习,多数内部审计人员不懂业务知识,也很少出去交流,后续培训和教育范围也窄,企业内部根本无法有效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造成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活力。在新形势下,无法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2.3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技术性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还有一部分房地产企业仍采用手工审计方法进行内部审计。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软件不熟悉,导致使用效率很低,审计人员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分析烦杂的房地产资金开支数据,无法有效查找内部审计问题,检测审计风险。房地产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管理财务工作,而内部审计人员则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技能,不熟悉财务软件,无法有效分析和审查财务数据,只能审查打印纸质材料,手段落后,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当前房地产资金开支业务对审计提出的要求。


  2.4房地产企业审计机构不完善,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强调在审计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受任何影响,也是内部审计的特性。能否实现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受到独立性的影响,因此要客观地审计。据调查,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很少独立设置,将内审机构和财务部门合二为一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制约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优化对策


  3.1提升审计队伍素质


  随着房地产企业税收审计投入经费的增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因此,审计工作者要具有审计从业资格证,具备丰富的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各项税收政策。与此同时,对在职审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以及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在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应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熟练使用计算机,提高数据分析水平和工作效率。这也是审计人员审查房地产企业偷税问题和查证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质量的制胜手段。


  3.2开展计算机协助审计工作,实现房地产企业科技化和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经落后了,完全满足不了当前我国烦杂的房地产企业资金审计要求,必须计算机协助审计才能提高企业审计效率和效果。房地产企业要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尽可能在审计工作中利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协助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和实现审计目标,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分析复杂的财务数据,有效发现财务问题和检测财务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3.3建立符合房地產企业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


  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有些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达不到要求,因此企业应多方位、多渠道地选拔内部审计人员,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并根据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建立完善的內部审计制度,使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审计人员不只是对领导负责,而是不受个人主观意愿所控制,使房地产企业管理工作都按规章制度完成,真正地提高审计效率。同时,通过专业培训企业最高管理层,加深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以便在决策前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执行,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受到普遍关注。做好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可以促进房地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于维护房地产行业内正常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应对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改善企业内部审计方法,提高企业内部对审计工作的把关。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审计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能以及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准确、全面和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的效率。


  作者:肖立英

  第3篇:试论旅游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旅游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和趋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作出的预测可知:预计到2020年国际旅客人数将会超过15亿人次,而中国则会取代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根据预测,中国还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客客源国。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旅游业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旅游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加剧,受到来自国际经济影响的程度也在加深。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也日渐凸显。而审计风险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审计不当而导致对簿公堂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对旅游企业而言,必须强化审计风险防范,才能保证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旅游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进行探讨。


  一、概述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Audltrlsk)是一个通常用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术语。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恰当的会计准则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信息”发表意见。


  (二)旅游企业审计风险


  对旅游单位进行实际审计时,虽然审计工作者采用了科学的审计方式,践行了标准的审计流程,可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出具不合理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而一旦给出不合理的审计意见,便会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审计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风险。


  审计工作者对存在重大错误的旅游单位财会报告进行审计后发展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便是审计风险。假如审计工作者对给出的审计结果有很大把握,那么相应的审计风险便要降低。假如想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要降到百分之一;而假如想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可维持在百分之五的水平。因此,审计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审计风险,当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审计工作者一定要搜集足够多的并且有很强说服力的证据当作根据。


  二、旅游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旅游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


  国内旅游产业运用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策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下,旅游公司立足于世界市场,依托政府的优惠政策,全面发挥自身优势,最先和世界接轨,逐渐构建当代企业制度,让国内旅游行业的开放化水平大幅高于其他行业,可是和这种状况不对应的是,旅游行业的宏观管控依旧带有浓厚的计划意味,尤其是伴随着政府经济方针的调整,旅游行业中不断出现新形态、新问题,而有关规章的出台与制定较为落后,无法同时调整与修订,以致在对旅游单位审计过程中碰到诸多新状况不知如何应对,而如果处理不恰当,便会引发审计风险。


  (二)旅游业审计手段的局限性


  对旅游公司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大致体现在:一是受制于精力、资金、工具、时间,无法把接受审计的旅游单位的每个项目一一核查;二是审计流程与审计方式无法对审计的所有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三是审计工作者受到自身工作经验与主观判定能力的制约难以精准把握每一项审计技术的运用状况;四是审计规范并非静止不变,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体系,和审计实际并不完全符合,审计工作者如果仅依托规范开展工作,较易产生不科学的判断,增大审计风险。


  (三)旅游企业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旅游企业开展的经济业务比较繁杂:第一,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经营业务的类型逐渐增多,經济关系也逐渐多样化,也就是审计内容变多。有些时候,虽然审计工作者拼尽所有力量获取了证据,依旧无法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有给出不科学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二,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运营状况不良,管理不到位,错误百出,审计工作者尽管能把其中的大多数错误审查出来,可是无法全部指出。第三,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基于不良动机的作弊伎俩的变化多端与有目的的编纂材料、编造证据等,让审计工作者无法弄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为此伴随新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入,接受审计的旅游公司经营业务的繁杂化、手段的隐蔽化,都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审计风险。


  三、旅游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对旅游企业而言,审计风险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在综合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内部防范和外部防范两个层面探索旅游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一)旅游企业外部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完善旅游业的法制建设。对于国内旅游行业法制规章建设比较落后的现实状况,应当尽早出台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相一致的法规,清除新旧交替的法规,应当废止的尽早废止,应当修正健全的尽早健全,从本质上解决旅游行业审计实践中缺乏可依据的法规的问题,保证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参。


  2.健全旅游自我约束机制。现代企业自主经营,应当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在市场竞争日益升级的状况下,一定要深化管理认知,健全有关内控机制。主要管理机构应当增强管理理念,应当增强对旅游公司的监管。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其遵守法律,自我监督。


  3.优化企业外部审计环境。对旅游企业而言,通过优化企业的外部审计环境,可以确保企业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应着力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应当增大审计有关法律、规章的推广力度,让社会更科学地认识审计,且提供必要的支持。通过广泛地宣传推广,提高旅游企业对审计的正确认识和认可,逐步形成尊重审计相关要求的自觉意识。二是为审计机构营造优良的审计环境,协助其解决源自各方面的影响,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旅游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注重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培育熟悉审计业务、能够熟练应用先进的审计手段的高层次、高技能的综合型内审工作人员。


  第一,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力度。内部审计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审计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审计过程中必定要揭示违法乱纪问题,碰到源自各个方面的阻碍。内部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实践中,精神层面需要独立,对相关审计事务的判定不受他人观点的影响,不被他人左右,保持判断的精准性、可靠性。


  第二,增强人才的建设力度。之前单一的财务人员架构已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应当引入有关综合型人才,改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架构。在2003年到2007年的规划中,审计署指出:“应当整合干部架构,重点培育综合型人才,力争到2007年,熟知审计业务,另外又拥有电脑、经济、法制等有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内审人员总数中占到百分之五十。”这是减小审计风险、缩减审计费用、达成预计审计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是处理内审素质和内审质量冲突的科学举措。


  第三,增大内部审计工作者培育力度。当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同时审计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为此要将学习当作提升人才素养的有效举措。其一,企业应当为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增大电脑、法制、工程技术、经济等有关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其二,应增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者整体素养的培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交流水平、语言表达水平、职业判断水平。


  2.注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而言,唯有内审的法制机制健全了,内审工作才有开展的保障,内审机构才可以依照有关法律开展工作,最大化发挥其在企业运营管理活动中的监管功能。


  2014年是对我国内审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行了修订,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正日趋完善。国内旅游单位一方面要尽早了解、消化政府出台的内审有关的法制规章,尽量健全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另一方面既要参考外部审计机制制定内部审计机制,还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修订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制。企业内部审计机制采用书面方式对内审的目标、权责、义务等加以明确,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内部审计部门,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内部审计工作者预防各类审计风险。


  3.保证旅游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对旅游企业而言,从内部防范审计风险,必须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企业机构设立方面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不可归属于任一职能机构或者和其他职能机构并设,完善的内审部门,一定是单独的、直接听命于企业经营者的监管部门,其地位与权限应当比其他机构高和宽。一般的方式是:内部审计部门听命于董事会,董事会下面设立审计委,审计委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主管部门。内审部门唯有在公司中拥有较高的地位,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自身功能,权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表现。而拥有较好权利的经营者也可以让公司对审计报告及时进行反馈,依据内审机构的意见第一时间采用改善举措。


  第二,在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招录任用方面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董事会作为企业拥有最高权力的组织不参加平常的运营管理,而负责股东的日常监管与企业总体运营目标的达成状况。为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主管应当由董事会决定。


  第三,为防止审计的自我评定,内部审计工作者应该保持独立。一是企业内审工作者仅能全职,不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二是内部审计工作者不可负责企业的原料购买、业务开展、产品营销等有关工作,仅可以以第三方角色开展审查工作。


  四、结语


  旅游业作为当今市场上的新兴产业,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旅游企业而言,加強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找出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内部审计建设,并严格监督执行,及时预警并化解风险,为企业在强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能稳定顺利发展时刻做好准备。


  作者:辛安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