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一引言
ERP企业经营管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用实践教学推动理论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管理学科属于应用性学科,要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人才,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实践教学普遍受到了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相继开展,如实习、实训、模拟、课内实验、课外实践等环节,然而由于受到实践场所、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师资力量以及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效果不明显,多数学生仍不能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熟悉和了解,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差。为了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管理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并符合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研究平台,这是拥有管理类专业的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有较多的研究,如文献探讨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相应措施,文献[5]研究了模拟企业环境下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但对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专门的研究确很少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企业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需求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由于其教学场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教学过程较难控制。管理类专业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主要是面向企业,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而加深和促进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由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入学前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企业并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及管理流程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是指课程体系中与经营管理类课程相配套的实践环节,根据我们的调查,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主要经营管理实践环节为:
1管理认识实习
管理认识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之前开展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生产经营过程,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管理认识实习一般在2-3学期开设。
2具体管理职能实践
具体管理职能实践包括营销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践环节,管理类各专业受专业需求、教学资源及条件的影响开设内容不尽相同,开设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课内实验、课外实践、调查、模拟、实习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职能,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管理综合实践
管理综合实践是在掌握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实习、ERP实践、企业经营模拟对抗、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综合实践环节的开设受到以上两项实践环节开设的影响。
上述实践环节虽然内容繁杂、形式多样,但其实践内容多是围绕企业进行,以企业为核心,着重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流程,进而具备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技能。
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经营管理实践最重要的载体是企业,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围绕企业进行的,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受到资金、实践场所、教学资源、人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实践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下:
1实践基地建设困难
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或实践活动的场所,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一般应选择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年来,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在校学生数量成倍增长,进而导致对实践基地的需求成倍增加。然而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以及企业担心接收实习生会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增加用人成本,因此将接收实习生视作一种负担,这些因素导致学校很难联系到足够的实习单位以满足扩招后日益增多的学生实习要求,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实习单位也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3]。此外,由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特殊性,往往容纳的管理专业实习学生数目极为有限,这也为实践基地建设带来困难。
2实践内容很难深入
实践基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企业的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由于担负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或保守企业机密等原因致使实习生无法深入完整地接触企业的运作过程,通常只是从事外围简单的工作,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与专业技能的锻炼方面收获甚少,实习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预定的实习要求[3]。
3校外实践教学组织困难
校外实践教学由于其实践场所在校外,而且实践地点可能较为分散,这就需要有充足的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指导。然而,由于受到师资人数的限制,学校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大部分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缺少监管或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其实践效果可想而知。
4实践内容很难统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实践基地,缺少相应的接收企业,各项管理实践活动往往形式各异,实践内容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也很难统一,实践效果不好。
四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与ERP
由于上述问题的出现,使得经营管理实践很难开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缺乏统一的、易于开展的实践平台。随着ERP系统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使得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从图1可以看出,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销售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决策等方面,涵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且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对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实践的需求。以ERP系统为核心,构筑数字化企业实践平台,开展各项管理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著提高实践效果。
五基于ERP的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我们提出“1+4”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4”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一个统一实践平台和四种实践教学方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个平台:是指ERP平台,即一套完整的企业ERP软件系统。这里所说的ERP软件系统一定是真正的软件系统,而非教学模拟的软件系统。由于ERP系统的功能差异较大,我们建议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ERP系统应选择功能完备、运行稳定的国内外大中型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
有了实践平台,还要有实际企业数据资料,这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企业数据资料,我们不建议使用ERP系统自带的演示数据,而是要收集、整理实际企业的资料数据。为了满足模拟实习的需求,除了ERP系统要求的资料数据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并制作关于企业基本情况、现有产品、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多媒体资料数据,以供讲解和演示使用。
四种实践教学形式包括:模拟企业实习、经营管理实训、ERP综合设计、ERP沙盘模拟。
1模拟企业实习
模拟企业是以现实的企业为原型,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ERP系统为基本数据平台,同时制作相应的视频讲解、系统演示等多媒体数据资料而形成的企业模型。模拟企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模拟企业的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增强对企业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模拟企业认识实习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企业基本情况的视频介绍,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规模、组织机构、产品、市场、利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二是各部门业务流程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组织与操作过程,让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三是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演示与体验,使学生初步认识ERP,了解现代化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运用以及ERP系统的基本操作。上述内容中的一、二部分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第三部分内容应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让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模拟企业实习由于在校内开展,避免了传统的企业认识实习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而导致的实习不深入、不具体的缺陷,可以显著提高实习效果。
2经营管理实训
经营管理实训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专门的或较为综合性的训练,一般是结合一门或几门理论课程来开展,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并能达到独立操作的能力和水平。经营管理实训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财务管理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生产管理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客户关系管理实训等,实训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实践中也可以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综合后再开展实训教学,如财务管理实训和供应链管理实训可以综合为财务供应链实训等。实训方式以统一的企业ERP平台为基础,采取上机操作和模拟训练为主。管理类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培养要求有重点的进行选择实训内容。
3ERP综合设计
ERP综合设计是在系统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之后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ERP系统的实施能力。ERP综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给定的企业基本信息以及业务资料,以ERP系统为平台工具,由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完成给定企业ERP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工作,并根据给定的业务资料,按角色分工不同,协作完成相应的业务,最后写出设计报告。
ERP综合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次综合提升和检验。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本实践环节应重点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企业基本信息资料与业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真实性主要是指所给的企业信息及业务资料应与实际企业相符,不脱离实际和任意简化;完整性主要是指所给的资料应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业务,这样可以保证实训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是,实践中要注意人员分工,通过人员分工可以保证实际训练环节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符,有助于锻炼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人员分工一般根据企业的岗位来进行设置,常见的分工方式为:总经理、财务主管、生产主管、采购主管、销售主管、库存主管、人力资源主管、信息主管等。
4ERP沙盘模拟
ERP沙盘模拟是以沙盘为主要工具,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经营模拟对抗,让学生在市场分析、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通过上述四个环节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的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备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进而发展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六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能力是管理类专业学生拥有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将来就业所必备的岗位技能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管理类专业经营管理实践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1+4”的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即以ERP系统为平台,采用模拟企业实习、经营管理实训、ERP综合设计、ERP沙盘模拟等实践教学形式,系统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实践能力。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内容体系完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易于开展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第2篇:制造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研究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的竞争也随之加剧,产品的同质化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制造企业必须采取更加先进、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靠孤立的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由于孤立的、不兼容的系统、异构平台间无法彼此通信,不兼容的数据格式、异构网络造成通信不畅,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制造企业不得不将管理焦点转移到企业内外部各业务流程的集成化管理和协同化运作上,即企业既能全面掌握与处理企业的生产、采购、库存、财务、销售等信息,又能全面掌握与处理客户、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信息,还能全面掌握与处理系统、数据、流程等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实时存取与处理,实现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化。
不同生产类型、不同业务流程、不同企业规模,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不同。本文针对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企业应用实践,提出了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3种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旨在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将生产信息与市场信息、财务信息、库存信息等有效集成,旨在建立有效利用资源的“推动式(Push)”生产应用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收集制造企业的经营销售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实际制造资源能力的核算,实现对企业的材料管理、时间计划、生产控制、生产数据采集直至产品发送等全过程的调配。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根据市场预测和销售订单,通过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并经能力计划进行能力评估,解决计划粗放、可执行性差等问题,使原材料外购件采购计划、自制件生产计划和委外计划最优化,做到生产和采购适时、适量,有效利用生产能力,健全计划管理体系,提高计划执行率。
原材料外购件采购计划提供采购需求管理、采购订货、仓库收料、采购退货、购货结算处理等全面的采购业务流程管理,帮助企业实现采购全过程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自制件生产计划分为生产任务管理和车间作业管理两个模块。生产任务管理模块提供生产任务管理、生产任务变更、生产投料、生产领料、生产物料报废、生产任务汇报等生产业务流程管理,帮助企业生产计划部门、生产作业部门、物流部门对生产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车间作业管理提供工序计划管理、工序优先级管理、工序变更管理、工序汇报管理、车间在制品管理等功能,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将生产进度、资源消耗、生产质量透明化,强化企业生产过程控制和异常情况追溯能力,从而有效地保障生产订单交货期,降低不良品率,减少车间在制品积压。生产任务管理和车间作业管理相结合,为自制件现场生产管理提供全面支持。
委外计划提供委外生产任务单管理、生产投料、委外加工材料出库、委外加工入库、委外材料存货核算、委外加工费用结算等委外业务流程的管理,帮助企业对委外加工业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重点在于生产的计划性与可控性,将生产计划与控制和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进行集成,通过对产、供、销、存、财等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到控制,各业务环节信息能够连通、流动和及时反馈,帮助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和库存资金,加速存货周转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根据制造企业预先制订的成本战略和成本目标,在生产经营耗费发生之前和企业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主动、及时的预防和调节措施,以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以保持企业产品成本的竞争优势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流程为基础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模式,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以战略为导向,制造企业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从而制订相应的成本战略,并且注重顾客价值理念,即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强调成本的合理控制。以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为指导,结合市场需求信息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在对成本进行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制订出成本计划,即明确产品的目标成本,并分解目标成本,即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级生产经营部门。目标成本是为了提高企业成本优势,以市场和竞争者为参照系所确定的,以此作为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制订了目标成本,确定了产品结构后,便可确定每种产品的BOM和工艺路线,即成为日后系统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随后,结合主生产计划,作出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等,并进行综合协调,确定后下达给各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协调各个经营管理环节的成本计划十分重要。
在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成本信息必须与有关的部门实现共享和集成,成本核算和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采购管理子系统需要为成本的核算提供采购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的费用信息,以及各种材料成本信息和采购发票等采购凭证;库存管理子系统提供各产品生产领料的情况、各种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配套件的消耗情况等,并提供各种存货成本核算信息;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产成品及半成品的完工情况、在制情况、废品情况、实作工时等数据,并提供各项生产成本信息;销售管理子系统提供产品的销售情况信息,如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应收账等,并提供各种销售发票等销售凭证;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各部门的人工费用、固定资产购置和折旧费用等信息,还要提供其他各种待摊费用等信息,并提供各种费用凭证以便用于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成本控制、考核和分析,通过成本的考核和分析来实现实际成本控制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便于适时调整和修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闭环的成本控制模式,实现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全过程的经营管理集成化。
整个成本控制的过程就是成本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经过反馈再次重新输入的循环过程。企业能否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各级部门能否及时获得和使用成本信息。成本控制一般有计划、执行和反馈3个阶段。计划阶段,根据成本预测信息制订出成本计划,明确企业的目标成本;执行阶段,通过获得的各种成本信息核算出实际成本,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记录产生的差异,并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执行阶段,还需要输出实际的成本信息,并反馈给计划部门,作为以后制订成本计划的参考资料;反馈阶段,要输出成本差异及责任归属的信息,并反馈给计划过程和执行过程,以此来调整和优化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适合于特别强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企业,将成本管理与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集成,通过对产、供、销、存、财等环节中的成本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使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各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能够实时共享和及时反馈,帮助企业合理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是围绕核心企业,利用Internet/EDI等信息技术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零售商、客户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即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这个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同运作。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体现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业务流程的协同运作、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集成。客户把产品需求信息如需求量、时间等传递给零售商,并下达产品订单。随后,零售商把相应的市场需求信息、需求预测信息、产品零售情况传递给分销商,并对分销商下达产品订单。分销商则根据零售商的产品订单情况向核心企业下达产品订单,并将产品的分销情况与核心企业共享。核心企业根据分销商的产品订单,以及企业自身的产品库存信息安排产品的生产任务,并制订相应的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计划传给供应商。此外核心企业也将原材料、零部件的实际库存信息与供应商共享,以便供应商及时安排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从而避免缺货情况的发生。供应商依据核心企业的采购信息,以及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信息安排生产,在此过程中,供应商把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如生产进度、生产量等与核心企业共享,核心企业也把产成品的生产情况与分销商共享,以便供应商制订企业自身的原材料、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的发货和到货信息也需要在节点企业间进行实时的信息共享,从而保证各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客户之间还要进行相应的应收款、应付款等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在核心企业内部则可以采用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或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核心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即直接分销。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直接与客户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客户将产品订单、需求量等需求信息直接传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则把产品的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发货信息等与客户共享;另外一些情况下,核心企业将产品直接销售给零售商,再由零售商销售给客户,即一级分销。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将产品订单、需求量、需求时间等产品需求信息传递给零售商,零售商再把各种市场需求直接反馈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则把产品的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与零售商共享,零售商再把产品的实际发货信息、销售信息传递给客户,以此来实现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围绕核心企业的业务运作需要和集成优化目标,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和协调处理,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实时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将节点企业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业务流程的动态集成以及相关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从而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无缝连接,增强核心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5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3种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并不是孤立的,比如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中,在核心企业内部则可以采用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或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在实施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的制造企业内部也可辅以实施成本控制,以此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制造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某种或某几种相结合的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模式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