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找出乡村旅游的行为特征及规律,利用浙江省乡村旅游实地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学统计法,分析了乡村旅游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特征。从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作了具体阐述,并根据得出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结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行为;浙江省;实证研究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的行为,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1]。对旅游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旅游的流动及规律,找出行为发生的影响机制,而且可以丰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中国对旅游者行为分析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目前国内对旅游行为研究已较为丰富。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2006年夏组织的关于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问卷调研,调研组共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2 800份,其中无效问卷70份,有效问卷2 7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5%。问卷发放地点包括浙江省11地市市区主要人流密集点和周边主要景区等地,调查对象包括市民、外地游客、外来人员、学生等。最后对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分析,得出相关结果。
二、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一)乡村旅游人口统计学特征
1.乡村旅游者性别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浙江乡村旅游中男性旅游者占49.1%,女性旅游者占50.9%,人数基本相当,女性略占优势。WWW.133229.COM而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者中男性占52.1%,女性只有47.9%。这表明与一般旅游相比,选择乡村旅游的旅游者在性别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女性对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性有着比男性更为敏感的意识[2],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旅游是大众化、安全度很高的旅游形式。
2.乡村旅游者年龄
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是年龄在21~45岁之间的旅游者,46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会参与乡村旅游的活动。而根据2005年城镇居民出游情况来看,65岁以上的旅游者占了22.2%,45~64岁占了21.4%,25~44岁占25%,15~24岁占18.8%,14岁以下占12.6%,旅游者在每个年龄档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很明显的差距,而且老年旅游者的人数比重也是比较大的,这与乡村旅游有十分明显的反差。说明老年人对乡村旅游的兴趣并不明显。旅游者年龄结构如下:20岁以下21.2%,21~30岁51.6%,31~45岁25.5%,46~60岁1.6%。
3.乡村旅游者职业
乡村旅游者的职业分布与一般旅游没有很明显的差异,但学生比重要比一般旅游高(2005年学生出游人数占所有城镇居民出游的12.3%)。这说明学生对乡村旅游青睐度较高。旅游者职业结构如下:政府工作人员1.1%,公司职员34.2%,个体职业者13.0%,学生24.4%,工人6.0%,农民2.4%,军人1.5%,教师2.6%,其他14.8%。
(二)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乡村旅游是一种休闲、回归的旅游方式,它需要有轻松、惬意的环境,能令城市中的人放松紧张的心情。反映了乡村旅游者对感兴趣的乡村旅游项目的打分情况。根据项目的得分的高低可以发现,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健康的需要。看出旅游者对山地活动、水上运动和室内活动评分很高,说明旅游者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返璞归真的需要。城镇的居民长期处在城市的灰色中,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他们需要一种与他们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他们怀念古朴、简单的生活。乡村所拥有的元素就成为能刺激他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品尝农家菜、游览田园风光、寻求乡村气息等都是这类旅游动机的反映。第三,放松心情的需要。乡村独具的悠闲的氛围是吸引很多旅游者前去旅游的原因。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独具青睐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钢筋铁骨的城市中,承受过大的生活压力和过快的生活节奏,这使他们变得紧张,心情抑郁,他们需要得到放松。第四,求知的需要。对于长期住在城市中的人,已经逐渐远离了传统:传统的节日、传统的食品制作、传统的体力劳动、传统的知识等等,因此参加本地婚庆、生辰等活动、学习农家食品制作、参与简单劳动、参加本地乡村祭祀、节庆活动等这些活动才会得到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对城市青少年而言,这是他们主要的旅游动机。
三、旅游决策
1.信息来源渠道
乡村旅游者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电台媒体,这与一般旅游有所区别(其主要途径是通过亲朋介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06年乡村旅游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广泛地发展起来的,政府的支持力量在乡村旅游的洪流推广中不可小觑。而政府主要的宣传手段就是通过电视电台媒体,因此这种渠道成为了旅游者了解各地乡村旅游的主要渠道。其他的信息获取渠道与一般旅游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仍可以发现,旅行社在推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是甚微的。旅游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电视电台媒体27.3%,通过报刊杂志21.5%,通过各类旅游网站20.6%,通过亲朋介绍16.0%,通过旅行社介绍7.4%,其他渠道7.2%。
2.旅游同伴的选择
乡村旅游者选择与家人、朋友、恋人的占绝大多数。这实际上与除了特殊旅游以外的大众旅游差别不大,但乡村旅游者选择与家人一起旅游的比例明显要比一般旅游要高,原因基本上有这几方面:第一,旅游者选择的乡村旅游点多为居住地的附近,约是1~2小时的车程范围以内。这有利于家庭在周末的时间一起出游,而不会出现一般旅游那样需要家庭内部人员彼此调和时间安排的情况。第二,很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接触乡村、了解乡村而进行乡村旅游的,因而选择全家旅游的方式。选择的同行人情况:和朋友结伴35.6%,和家人一起31.3%,和恋人一起22.6%,独自一人5.0%,与单位客户一起3.3%,其他2.3%,
3.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以散客为主,这与一般旅游的趋势是吻合的,其中一半以上的乡村旅游者是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安排游程,这是一般旅游不太可能实现的旅游方式。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乡村旅游行程距离较短,很多是发生在同一地方的城乡之间。其次,自驾车旅游的方式比例较小,而一般旅游中,以自驾车方式进行旅游的势头已如日中天,据统计,中国从2004年春节开始,自驾车游客的比例已占整个散客市场的三成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乡村旅游的产品还不能吸引多数的高收入者,乡村旅游在国内而言还只是比较低档的旅游形式。出游方式:参加旅游团24.2%,自驾车出游8.8%,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公车、出租车等)自行安排54.6%,其他12.5%。
四、旅游消费特征
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者可以承受的旅游消费范围在301元~600元之间,根据加权平均法来计算乡村旅游平均消费可知,乡村旅游平均消费为470.7元(计算公式为:150×9.3%+350×16.7%+450×30.2%+550×35.2%+800×8.6%,权数队形的消费额以范围的中间值为代表,“300元以下”一项以“0~300”的中间值表示,“600元以上”以“600元~1 000元”的中间值表示)。而2004年国内旅游者的平均消费已达到了750元以上(参考《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5年卷》),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也就是说,乡村旅游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低消费的旅游方式。消费水平统计:300元以下9.3%,301元~400元16.7%,401元~500元30.2%,501元~600元35.2%,600元以上8.6%。
五、结语
本文对乡村旅游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几方面进行系统的初步研究,乡村旅游行为分析对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就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1.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十分显著,而市场的推动作用不够有力,尤其是旅行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几乎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状况并不有利于乡村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旅游的发展需要有市场起主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当然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但不是以政府为主导。
2.乡村旅游的形象层次不够,有待提高。从调查和分析中可以发现,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印象停留在消费低的阶段,但事实上国外的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乡村旅游也可以成为高档旅游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推出更加富有特色和品位的旅游产品。
3.重视乡村旅游细分市场。家庭旅游和学生旅游细分市场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乡村旅游目的地应该更具针对性地开发能吸引这些细分市场的旅游产品,以一扫目前乡村旅游产品概念混乱,缺乏重点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黄万英,蒙睿,叶文.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6):57-60.
[2] 唐雪琼.旅游研究中的性别话题[j].旅游学刊,2007,22,(2):43-48.
[3] 杨艳华.浅议旅游者旅游动机[j].学术论坛,2007,(6):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