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岛县旅游发展迅速,但海岛县旅游发展速度和规模不均衡,根据海岛县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情况,对海岛县进行聚类分析,对比各海岛县之间旅游业发展情况,并依据对海岛县聚类分析的结果,建议海岛县旅游发展应增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快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海岛县;旅游业;聚类分析
海岛地处中国海防前沿,军事地位重要,基本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加之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海岛旅游发展一直极为缓慢,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中国海岛旅游业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沿海各地政府认识到发展海岛旅游的巨大潜力和经济价值,纷纷投资海岛旅游业,许多海岛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如海南岛、福建的湄洲岛、浙江的普陀山等都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海岛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海岛旅游事业逐渐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
本文选取通常较熟知的12个海岛县,进行海岛县旅游业整体发展情况分析,找出海岛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海岛县进行聚类分析,对比各海岛县之间旅游业发展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本文数据来源于各海岛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海岛县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分析
由下图1可以看出,海岛县旅游人次浙江普陀区、定海区和玉环县排名前三,长海县、南澳县和平潭县排后三名。海岛旅游收入普陀区、玉环县和定海区排名前三,崇明县、南澳县和平潭县排后三名。整体来讲,浙江省海岛县和山东省长岛县旅游业发展较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较高;福建省和广东省海岛由于整体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差,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较低;而北方的长海县由于地域面积较小,制约了旅游容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Www.133229.CoM
由上页图2可以看出,只有平潭县和崇明县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较小外,其他各海岛县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或接近10%,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中普陀区、南澳县、洞头县和长岛县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接近甚至远超过20%,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从中可以看出,长岛县、普陀区、嵊泗县、洞头县和长海县的旅游人次相当于本地人口达到10倍以上,其中长岛县和普陀区更是达到了30多倍,这显示出海岛旅游发展规模逐步在扩大,但旅游规模的扩大也为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应加强对海岛地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监测。
二、对海岛县旅游业发展的聚类分析
本文根据各海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取gdp、人口、人均gdp、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旅游人均花费、旅游规模和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作为主要指标。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快速样本聚类,通过比较分析五类比较合理。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全国12个海岛县分为五类,将平潭县、东山县和崇明县归为第一类,命名为旅游发展落后地区,这类地区的特点是经济总量较高,人口数量多,但人均gdp较低,旅游收入、人次和人均花费最少,旅游规模和占gdp比重最少,属于经济欠发达,旅游发展水平最差的地区;将定海区和玉环县第二类,命名为旅游发展优区,经济总量高,人口数量多,人均gdp高,旅游收入和人次较高,旅游人均花费较高,属于经济发达,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将长海县、长岛县、岱山县、嵊泗县第三类,命名为旅游发展成长型地区,这类地区的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人口数量少,但人均gdp高,旅游收入和人次总量较好,旅游花费中等,但旅游规模较高,占gdp比重较高,属于经济总量小,人均指数高,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将洞头县和南澳县归为第四类,命名为旅游发展潜力型地区,这类地区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最小,人口少,人均gdp最少,旅游收入和人次总量一般,人均花费较少,但旅游对经济贡献率较高;普陀区为第五类,命名为旅游发展成熟型地区,这类地区特点是经济总量较高,人均gdp较高,旅游收入和人次高,人均花费高,旅游规模大,对经济贡献率高,属于经济发达、旅游发达的旅游化地区。
参考文献:
[1]王芳,赵俊远.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比较研究——以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8,(3):44-48.
[2]赵风云.省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山西省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