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而是根据现有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注重双语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力求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言氛围的基础上提出的“渗透、整合、思维”分阶段实施双语教学的体系。
1梯进式双语教学体系实施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科教学中使用外文教材,用汉语和一门外语(目前大部分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方式。双语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还要使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在选择和安排各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时,要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及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绝不能把双语教学课程简单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梯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了双语教学循序渐进的特点,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还可以使双语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及课程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不适应双语教学、双语教师缺乏的问题,有助于促进双语教学的全面开展。
2旅游管理专业梯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2.1确定构建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应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制定双语教学的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师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注重实用性和合理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基础较差,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贪多,要因时制宜,采用简单渗入式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并插以一些难度较低的课堂问答,这应是一个熟悉旅游专业术语和主要的旅游专业外语表达规范的阶段。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方面储备量已较大,要培养其专业思维能力和外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可采用双语思维的教学模式,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2.2选择双语课程
双语课程设置应兼顾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需要,而不能只考虑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旅游管理专业到底哪些课程适合双语教学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以及与教师的交流,考虑双语教学目标及课程本身的层次性,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比较适合专业课,而不适合公共课。因为公共课多开在较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交流时使用得相对较少。专业课中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有三种:一是对于那些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落后的课些课程可以填补我们在这些知识方面的不足,把握学科的前沿动态;二是本来就与国外内容相关的课程,如客源国概况,如果用汉语表达可能出现一些误差;三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涉外礼仪、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可以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企业形成的大旅游教育环境,拓宽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演练环境,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时,还要考虑到课程本身的难易程度,有些课程用中文讲授已经很难理解和接受了,如果再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则更难进行,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教学目标和效果都难以实现。此外,对于中国旅游地理、烹饪常识、荼艺及调酒理论与实务等介绍本土旅游资源及以掌握某项技能为目的的课程,也不适合开设双语课程。
3.构建双语课程体系
确定适合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后,还要根据开课年限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时需要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强化基本理论与知识,太多的英文可能会削弱他们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低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课程,可以采用较低级的“中文教材为主、英语教材为辅,加以英文术语解释”或“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渗透层次双语教学模式,教师介绍一些英文专业词汇,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接收率,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的教学做好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从大二年级开始,学生接触较多的专业课,遇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原理要学习,如果采用过多的外语教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完全不使用外语,将会影响以后双语教学的效果。这时双语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到第二层次即整合层次,可以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加大英文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讨论案例,等等。外语使用比例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做适量的调整,力争达到50%或以上。进入高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双语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双语教学基础,已跨过了双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和中级阶段,处于双语教学模式的‘‘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文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师生间能进行流畅的互动化交流,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是对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及学科知识的强化训练和全面提升。本文根据笔者所在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上面讨论,构建了该专业的梯进式双语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适合实施各层次双语教学的学期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根据各教学要素的关系以及双语教学前期实施的实际情况,可能具有重叠性。如具有过渡性的第三学期双语课程可以部分采用渗透层次,部分采用整合层次;第五、六学期的双语课程可以部分采用整合层次,部分采用双语思维层次。此外,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满足教学各基本要素,并非全部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都要实施双语教学。对于暂且不具备开设双语教学条件的课程,要坚决舍弃,不搞形式主义。由于渗透层次的双语教学要求较低,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可能在低年级多开设此类双语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积淀,以及开设的专业课数量的增加,可以逐步提高双语教学的层次及开设双语课程的数量,保证双语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在实际操作时,要考虑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学分占学生应修课程学分的比例,且按照不同课程类型进行配比,至少做到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因此,应从第四学期开始,力争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较高层次的双语专业课程。
4.梯进式双语教学体系实施方案
梯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政策、具备扎实的应用外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具有相应的自我需求的学生,并要因时制宜地选用与开发课程与教材、建立有效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团队
恰当配备师资是取得良好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和专业课教师队伍的业务合作,组建跨院系、跨专业的合作型团队教学或双语教研室,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两类教师,对专业教师加大语言培训力度,或为英语教师提供各种专业进修机会。还可以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营造良好的语言气氛。
4.2重视教材建设、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重要信息源,对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双语教材建设的时候,需要关注我国专业教材编撰体系,使双语教材和专业教材的内容体系相匹配,解决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冲突。在使用教材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不断地评估,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材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4.3夯实大英基础、搭建双语教学桥梁
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其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直接影响学习者后续双语课程的可持续性和拓展性。在基础英语阶段,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要把大学英语教学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的培养上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与双语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步入双语学习做好衔接和铺垫工作。
4.4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双语课程体系
双语课程绝不是对母语课程的简单重复,它应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当着其他课程难以取代的重要角色。要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态势,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不同课程类别与双语教学实际效能的关联度,结合学习者对双语教学的期望值、适应度和容忍度,审慎制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资源、学习者需求与现有外语水平的双语课程群,尽量避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出现重复或断层现象。
4.5改革教学手段、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注重外语环境的营造,强调学习主动性,加强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对学生的探索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力得以全面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独立思考程度以及创造思维,侧重学生想象力及说英语的程度,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6制定质量标准、完善评估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建构多层面、多主体的考核与评价体系是规范双语教学行为、提高双语教学实效的保障。学院应制定单行的双语课程、教师、教材等准入制度,并对双语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多层面、多主体和多纬度的适时评价。可采用专家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和教务管理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