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BE模式概述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是近年来流行于北美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111,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能力本位教育强调的是对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作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及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的内涵,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来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系统方法。
CBE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其目标具体,针对性强12。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突出的实践性,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要求完全吻合,它吸收了当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些改革成果,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以能力为基础的CBE模式,强调知识综合和掌握核心知识与能力。CBE以能力为基础和从企业需要出发的思想,有效地冲击了我
国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中,CBE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流程组织和安排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应能得到每次评价的信息反馈,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CBE模式内容组成与模式管理如图1所示。图1CBE模式内容组成与模式管理示意图
能力本位教育是社会对旅游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现代社会对旅游高级技能人才的要求是动态的能力结构而非静态的知识水平,而相对应的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则是社会实践。所以成功、高效的旅游专业教育应该把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点。旅游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旅游高级应用型人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旅游行业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内涵丰富且强调综合性,除了行业基本技能外,还特别注重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应急能力等非技术性综合能力的运用。旅游专业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以旅游经济发展为导向,面向现实旅游行业,培养旅游行业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能力本位教育是社会对旅游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旅游专业教育实现自身特点的根本保证。由此看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与旅游专业教育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构成
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旅游专业教育不仅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更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吻合,要尽可能减少传统的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及实践条件的限制,增加管理性的实践教学内容。针对以上的要求,以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根据旅游企业岗位群对旅游专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知识与素质结构,以旅游学科理论为指导,把实践教学内容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学年周期,改变传统的“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模式,把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实行“实践一学习一再实践一再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原则。学习和实践重复循环,建立起课程实践一校内实训一专业实习的阶梯式提高循环机制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地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图2所示)。
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课程实践及校内的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应用能力;校外实践则给学生创造了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图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构成图。
3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要求培养的人才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型、复合型人才。然而许多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关于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应掌握哪些知识、练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素质等问题,没有规范的要求。目前的实践教学多是以饭店的“两厅一房”服务和旅行社、景点导游服务等旅游服务实习为主,且往往只能针对其中的某一项内容进行实习,不能互相兼顾、综合锻炼。所以,尽管有些院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也不少,但仍不能达到系统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全面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直至毕业,学生对旅游管理还是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旅游企业中的许多岗位对他们来说,不但陌生而且神秘,不但择业受影响,就业后也不能及时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3.2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
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偏向于经济类、管理类与工具性、技术操作性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较单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缺乏文化上的厚重感实际工作的潜力与后劲不足,很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实践少,教学脱离实际,教学中仍然普遍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和灌输,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课程的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相应调整所设专业课程,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18。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滞后市场需求,不以是否适应行业需要为标准,不以就业为导向,导致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或流向其他行业,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3.3实践教学功能较难发挥
长期以来,由于对实践教学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受传统教学思想方法的束缚以及技术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致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一直困扰着旅游学科的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衔接不合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备、实习基地不巩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实践教学重形式、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较松懈等问题。现有实践教学,尚未构建起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旅游产业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完整教学体系,这是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3.4师资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因而要强化实践教学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的情况。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旅游专业不但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综合的知识结构、从事旅游实证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因书施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塑造。
4 CBE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1 确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运用CBE理论,以就业为目标,强调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宽泛性,确定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职业岗位群,分析其所需能力111。在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性质、专业方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把适应性摆在教育目的的第一位,并关注行业的新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中安排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有条件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m31。高等旅游教育必须摒弃单纯的“学历为本”的传统理念,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摆在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4.2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设置
根据旅游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机械割裂,使其有机融合,建立起符合旅游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求的实践教学课程。突出实践课程设计,按认知实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4个阶梯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案例教学,按照“知识要点阐述,配以实践案例,布置实操训练,师生共同点评”的模式教学114。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教学为基础,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市场为发展导向”为原则,突破从学科体系出发的传统,通过市场调查、毕业生的跟踪分析、国际旅游发展预测,以及旅游人才的供需分析设计旅游人才规格并建立评估体系,同时邀请旅游业实际从业人员加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
4.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的特点,使得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变得尤其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实训室和教学场所,通过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科学的教学模拟软件、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与旅游企业相近的仿真职业环境。公共实训室一般包括语音实验室、公共计算机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包括餐厅及客房模拟实验室、模拟酒吧、形体训练实训室、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实训室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密切与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以及建设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旅游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这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流程,并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从而加强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认识,养成职业意识1151。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和工作场景中接触企业、接受锻炼,高校还应与旅游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教育模式,形成比较稳定的、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
4.4注重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国内外旅游教学现状和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求越高,同时高校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我们要努力克服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首先,要加强与企业合作,把旅游专业的教师轮流送到管理水平较高的旅游企业中去,不仅可以避免教师“高学历、少实践”的现状,而且也能扩大教师的视野,改变他们教学的思维方式。其次,改变教师的考评体制。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强调研究成果,于是这些教师更多地投入到理论研究中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更加与现实脱节。鉴于旅游专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考核应该有一套特殊的认定标准,把实践教学的成果纳入到考评体系中来。再次,旅游院校还要实行“外聘”的机制,把社会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和社会名望的旅游企业专家请进课堂,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定期举行专业讲座,把旅游行业中的新问题、新动态、新政策及时带到课堂中来,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素质和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实践技能的关键。
4.5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171。对学生课堂实验、教学实习、操作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的实践技能,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色。在评价过程中也要密切注意旅游企业的信息反馈,考虑不同实践层次要求上的差异,评价内容注重客观、具体、便于操作1181。旅游专业的学科体系无论多科学、实践教学计划无论多严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系统的监控措施,也会流于形式,这对学生以后的就业以及发展空间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完善实践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实践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有章可依,形成制度保障。
5结束语
构建以能力本位教育(CBE)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培养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立足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重实践、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