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等院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真正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
一、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概念
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从引进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我国多次经营主体的体制改革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壮大。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为50到100万,每年约培养出40万左右。入世后,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对各种工商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也在激增。
二、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2.1以终为始、坚定向前
很多同学毕业找工作最大的疑问就是:本科毕业没有社会经验,学的又是管理。公司会提供管理岗位给我吗?如果不会,那什么样的岗位才真正适合我?这个问题老师、家长、用人单位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真正知道答案的是大学生自己。采用“以终为始”的学习态度,才可能不让我们在毕业后极度迷茫。所谓“以终为始”就是在大二、大三甚至更早的时候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有兴趣的职业。
2.2创造机会、接触社会
即使成了专家,毕业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大学的好处是有理论,坏处是大部分时候只有理论。管理学本身就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理论知识,理论容易枯竭,而现实之花常青,大学里是没法培养出企业家的。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管理学的大学生们就需要为自己创造实习的机会,早日接触社会。小到超市促销,大到企业里的管理培训生学习,我们都应该去全力争取。
三、高等院校培养实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全新转型时期,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很难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就迫切需要研究,讨论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用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实习训练等方式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3.1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效果与课堂上单纯让学生分析讨论问题的效果不一样,前者更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研究问题更具有吸引力。首先是加强自身实践环节的学习,训练与总结。从实践中来,把这些企业“鲜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们称之为“时尚知识”。从而,得出经验,首先讲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参加企业实际运作的实践。其次是加强课堂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本已有成熟的课堂实践环节教法,即MBA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往往还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其结果必然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学,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用性,我把授课内容总结出一个个案例,备课之时我就把《市场与销售》杂志、《中国经营报》等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案例,学案例,形成自己的思路。
在课程设置时,首先依据不同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专业特征要求设置“平台”课。不论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以择业为主的学生,给予他们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设置“模块”课和任意选修课,从而形成以“特长+合格”的课程结构体系,突出了学习者的个性。最后,以双重培养目标为目的,赋予学生按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灵活多样的学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教育,实现共同发展。
3.2用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最早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它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模拟现实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参与有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的讨论,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包括一个特定形式的教学材料(案例)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材料(案例)的特殊技巧,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取材于真实的市场环境,采用相似的人员关系,运用同样的资源约束,竞争压力,训练学生的战略、战术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体系。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性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相对较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高职高专教育。
3.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中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大类。校内实习基地方便易行,但可以提供实习的种类很少。构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技术专门人才,树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线人才的目标理念,树立面向应用,依托行业办学的建设理念,树立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为此,我校在积极发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广泛邀请企业专家和行业人士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企业育人理念及市场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制定既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又能促进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高等教育必定要有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去适应。在当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只要们能够认清人才需求形势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正确定位,明确目标,科学投入,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沈忍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