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工商管理论文

美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2016-04-03 13: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IE商管理硕士)在美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了。美国,舆论界对MBA所起的作用深感兴趣,做了不少跟踪研究。前不久评论作家劳伦斯•希梅姆斯撰'写了一本题名为《大时代》的书,介绍哈佛商学院1949届MBA毕业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业绩.在此以前,《时代》周刊曾用了将近20页的篇幅,对这届毕业生赞扬备至,而《幸福》杂志则将这个年级称誉为“豪富之班”。

  

  哈佛1949届毕业生确实取得了最为显赫的成就。希梅姆斯写道他们共有652人,可是却遍布于美国企业的上层组织,1986年的情况更为突出。施乐公司的董事长是1949届毕业生,而他的大学时代的室友经营着强生(Johnson&Johnson)公司,美国历史上首次买下一家电视广播公司的也是该届毕业生。一位1949届毕业生控制着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Dynamics)的多数股金,另一位则掌管罗姆和哈斯公司(RohmHass),还有一位担任布卢明达尔公司(BloomingDale、)的-事长,另有一位拥有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国际财团.1949届毕业生管理着美国西北部的公共事业,操纵着新英格兰的旅馆^业。他们的投资公司曾给华尔街以致命的打击,他们长期合伙经营戈德曼和萨克斯公司(Gddman,Sachs)、布茨一一文伦一汉米尔顿公司(Booz,Allen8lHamilton),并操纵了美国标准公司(Ameri-canStandard)和摩根保证信托基金会(MorganGuarantyTrust)的金融业务,他们当中有养老金基金会主席、大学校长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的总经理。有—位毕业生担任过国会议员,另一位竞选过州长,有_一位被里根总统指_为美国证奖卷交易委员会主席,还有一位专门销售爆米花发展到经营全国各地的影剧院”。

  

  “截止到1974年*即第二十五个毕业纪念日,1949届的近七百名毕业生中有将近1/5的人已腰缠百万,更不用说当时的一美元等于十年后的二美元.他们的财产总和约为20亿美元,他们平均每人拥有三所住宅,以他们的名宇命名的轮船足以组成一支牙舰队\他们个人的和公司的飞机总数接近一百架。他们共持有4亿6千万美元证券。他们当中55%的人担任了总经理或首席主管的要职,他们任职的公司年营业额达500~亿美元,拥有员0:逾百万。”

  

  哈佛商学院1949届毕业生杰出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历史的机缘——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复兴与繁荣,为哈佛优秀的MBA教育,也为他们自己的智絷、勤奋、远见阜识和创业精神提供了表现的机遇。也正是•这种使人赞叹不已的MBA精神,创造了美国战后的经济奇迹。美国人公认,哈佛1949届MgA毕业生写下了美国管理教育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发展与现状。

  

  美国的MBA教育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

  

  当前美国的MBA培养方案,是50年代末形成的。其主要根据是1959年完成的福特基金会的戈登霍威尔(Gordon—Howell)报告和卡内基基金会的皮尔逊(Piersion)报告。当时,管理学院由于学术味不足而遭到过攻击/这两个报告都认为当时的工商管理教育知识面狭窄,基础不够宽广,要求增加数学、行为科学等基础内容,主张,据企业的各种职能,如生产、财务、市场、人事、会计等等来组织教学,开设相应的课程.

  

  近30多年来,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它在整个美国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根据美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现在有1200所管理学院可授予工商管理学士(BBA)学位,而其中有600家可授MBA学位。尽管近来美国的MBA教育又遭受一些批评,它依然呈现增长趋势。在1986—1987学年有H000人拿到了MBA学位,这相当于.1970年的3倍,1960年的15倍,占当年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23.3%.同年度有241156人取得BBA学位,占当年学士得主的24.3%。如果按过去25年的增长速度推算,那么到了2010年,每一个美国人就都会成为一名MBA了。

  

blob.png

  在美国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准备将来从事工商管理工作是最普遍、最时髦的选择。据加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拟将来从事工商管理的新生占总数的百分比在1如8年是11.6%,十年以后这一数宇上升为^19.6%,而到了1988年竟高达23.6%。这一年有"24.8%的大学生本科在主修工商管理。

  

  在MBA教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职学习的(即半日制学生)比例在逐步增加,现已达到60%。许多管理学院还单独开办了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EMBA,Executive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专门培养在职的经理人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MBA的考生中,全大多数并不是工商管理的本科毕业生,而是科学家、数学家、工毪师、企业家、律师、医生、人文学家等等。他们或想用MBA的桂冠来巩固自己已有的地位,或借此改变圭涯,另谋高就。这样,MBA吸收了各界的优秀人才。

  

  美国的工商管理热潮还表现在招生工作中。由于报考MBA的人过多,导致录取率很低。美国前10名最虹的管理学院,录取率都不高于30%,例如哈佛和斯坦福,分别只有9%和18%。美国青年执著追求MBA,主要动因当然是金钱,据统计,MBA毕业生的起点工资比其他硕士高出15%—20%,在1986年,有的名牌大学MBA毕业生併最高起点年薪已高达85000美元。除了工资高以外,从事管理工作还有许多物质待遇上的好处。

  

  现在美国管理学院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夺教授、学生和名望,他们正在施展各自的谋略。

  

  问题与对策:美匡的MBA教育,近来又受到了许多非难„一.种意见认为,现在的管理教育太偏重理论和分析方法,而脱离丁美囯企业的实际。还有一种意见认为MBA方向分得太细,这样培养出来的MBA是眼光狭窄的技术型管理干部,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才能。管理学院圈子里的一些著名人士,也认识到美国工商管理教育需要改变方向。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葆勃•贾迪克指出如果要达到公司的期望并占有培养美国需要的管理人员的领导^位,美国的管理学院将必须经历一场学术改造。”这是贾迪克教;授作为1988-1989届美国大学管理学院协;会(AmericanAssemblyofCollegiateSchoolsofBusi-ness,AACSB)主席面对数百名学术界和企业界成员而讲的话。他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改造管理学院的教学计划,以适应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

  

  在过去30年中,美国工商管理教育飞速增长,其一个主要的原因或许是在学术界的领导下建立了牢固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学科体系和专业领域。现在贾迪克建议管理教育者面向外部市场,探索培养现实世界所需的管理人员的更好途径,而这个规实世界的发展变化比学术界要迅速和复杂得多。

  

  象会计、财务、市场、组织行为、生产经普等这样一些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现实世界贯迪克十张,这些反映企业功能的课程当然要学习,但是不荽过于专门化。MBA学生应以更大的精力了解和研究企业的主要问题,例如:全球市场、组织、非市场因素、技术、技术管理、公司职责以及管理道德等等。

  

  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和企业的要求,各管理学院都酝酿着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更加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是这场改革的一个主流。许多学院增设了“软”课程,例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进行谈判等。有些院长说,我们自然要训练学生很好地运甩定量方法,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与人相处并调动人的积极性。耶鲁大学把入学的新生迅速分成工作小组,强调集体活动而不是各行其事.越来越多的学校效法达特第斯和弗吉尼亚两校的做法,把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列为必修课。

  

  有些学院为适应形势而改变教学和科研的i点。例如华登管理学院一向以财务研究著称,现在以很大的力气转向国际企业管理,教未来的经理们怎样对付全球性的竞争。杜克大学的复夸管理学院把今后的发展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上.3/4以上的课程使用计算机。

  

  即使那些过去偏重理论研究的学院,现在也不得不转变初衷,开设一些时髦的“软”课程,如企业家精神、领导艺术、高技术及其管理等等。有些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研究如何提高生产率和工厂如何实现自动化.麻省理工的斯隆商学院,投资500万美元搞了一个“&0年代的管理”大型研究项目,研究高技术对管理的影响。加州大学让MBA二年级学生到当地企业做咨询顾问,杜克大学的经营管理课程,是以西屋电气公司计算机提供的真实数据为依据而进行的。

  

  哈佛商学院在这场改革的激流中依然走在前头•哈佛的院长深深认识到,为保持哈佛在管理学院里的领先地位,光靠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特长是远远不够的•他排除传统思想和保守势力的阻挠,新设、改组和重新排列课程,开出“企业家精神”这样一些新课,把原来重视财务分析,转变为强调市场和生产经营。哈佛把生产管理课安排在第一学期,使学生一进校就打好生产管理的基础。把人事课也放在了第一学期。’

  

  哈佛鼓励学术创新,研究新领域,探索新问题。例如波特的战略研究成果,是哈佛近来的热门学术成就之一•在衡量考生质量的问题上,哈佛也独具匠心。1986年起,它带头取消了以GMAT作为评定考生的标准,认为这方面的考分难以区分所要求MBA的素质。

  

  哈佛向来以案例教学法著称。近来不少人认为,与复杂的实际管理问题相比,案例显得比较狭窄与肤浅,因而需要课本来加以补充。现在他们鼓励教师更多地使用教科书。近来在MBA—年级必修课中,半数以.上既用案例,也用教科书。二年级课程中,40%只用教材而不用案例教学,美国MBA教育的改革,面临许多瘅碍。

  

  第一个困难是,对于未来的经理人员究竟是什么样子,目前还显得朦胧,缺乏明确的认识。从而使要教授什么课程以及要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未来的要求不甚明了。管理教育家们可以承担这后一部分的任务,但是这就要企业合作,尽快勾画出未来企业家的轮廊。现在美国大学管理学院联盟更频繁地征询企业成员的意见,特别是通过让企典参予对管理学院的评估,来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经理人员的要求。

  

  第二个障碍是,如何建设博士项目,既使其在某领域内保持它们应有的理论深度,又能使该学科解决现实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博士生和年轻教师就不得不攻克管理的“恶性结构”问题,而不是象以前躲进单一功能领域的避风港。

  

  美国管理学院的巨大规模(工商管理占了学士和硕士两级教育的各近四分之一),是进行改革的第三个障碍。从稳定的快速增长衍生出来的自我满足,抑制了承担风险和进行变革的决心。管理学院和所属大学的当局,一致认为规模是质量的一个肯定的标志。结果,管理学院发展得越大,就越迟迟下不了进行革新的决心。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大学当局不愿对其.最大的财政来源动手术,因而改革就顾虑重重,其步履维艰,近20年来,迅速发展使得管理学院的教师队伍、设施设备比其他学院有明显突出的改进。它们不愿意在自己改革的过程中使其他学院赶上来。在国家级水平上,曾做过相当努力以控制导•致管理学院发展规模的某些竞争,但成效不大。

  

  第@个瘅碍进行管理教育改革的因素是,在各功能方&都已形成稳定的学术领域,而把这些不同的领域统琴起来困难很大。学术成就的评价,一直倾向于强调各学科领域的内在成果,这可能是使美国管理教育内向而非外向的一个根本原因。如果仍然强调教师在各个企业功能方面的效绩,将使管理教育面向企业这一改革很难进行。

  

  师资缺乏构成第五个障碍。『据统计,在1988—1989学年终身教授位置的15%是空缺的。很明显,师资极缺使管理敎育的改革极难成功。由于应付现有教学科研任务都很紧张,就无人手准备新的与企业有关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以适应教育学生和实际管理的需求。

  

  导致师资奇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25年来美国管理教育数量上的高速发展。在受到50年代末两个报告的批评以后,管理学院开始组建基础广泛的教师队伍,这带来了研究工作的更严格、更富于分析的学术标准和更好的教学方法。这种研究和教学被视为管理学院成功的法宝。问题是一方面工商管理学士、硕士学位的接受者每几年翻一番,而在这个过程中,博士教育却一直踏步不前,乃至退缩。前已述及,目前美国工商管理教育辛学士、硕士这两级水平上各占了近1/4(然而工商^士获得者却只占总博士学位的3%。这使得有资格教师的培养远远落后于管理学院的发展。因此,对于美国的绝大多数管理学院院长来说,师资缺乏是上任后从始至终的第一件大事。于是想尽一切伎俩,包括高薪引诱等等挖其他单位的著名教授,是司空见惯的事。现在九个月的年薪达6位数字的教授,已不为鲜见。

  

  为鼓励更多的学生进入管理博士项目,美国大学管理学院协会('AACSB)及其他一些组织设立了各种支持项目,为管理博士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援。同时,也不要求博士考生必备管理硕士头衔,而是象MBA一样,欢迎具有经济、统计、计算机、数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系统学、工业工程背景的人。通过管理博士教育发展来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是一项根本措施。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正在进行。这场改革比50年代末的那一次要广泛、深入得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复杂得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