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工商管理论文

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比及启示_房地产

2015-11-06 11: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本文从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比,分析得出了虽然各自采取的措施从表面上看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中国和美国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同,两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主张的是政府投资,以政府为主导型的措施,而美国则是拼命的救助金融产业,对中小企业采取减税让利的措施,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些措施实施的效果来看,总体来说,两国的措施都非常的有效,但是各自也有不足的地方。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房地产,利率,减税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8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中美两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缓解这次巨大的金融危机,让这次危机对两国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国内的许多学者像郑鑫对中国的应对措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叶辅靖对美国的应对措施有不同程度的分析以及李翀对世界各国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①],但是尚未将中国和美国的措施进行对比。
  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保增长、促消费、调结构。而美国也多次召开会议来商谈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措施,从总体上来看,两国的应对措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国都在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税收、利率等方面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从表面看上去房地产,措施似乎是相同的,但这些措施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就从两国在应对同一次金融危机中所实施措施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以及从这些区别中,我国可以得到的启示。
  二、 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不同点
  虽然从表面上看,两国的措施非常的相似,但是由于两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以及两国的主要目的和主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使两国在面对同一次的金融危机时,实施的措施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中美两国救助的主导方向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张平公布了4万亿的分配方案,中央4万亿投资实际上只是全社会投资的一部分,今年要超过17万亿。张平表示,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将提高经济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带动社会投资论文格式模板。我国还将采取措施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次的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三农”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作出以263票对171票的表决结果后,美国布什总统几乎在第一时间签署了该项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这也是自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干预计划。2008年11月12日,美国修改救市计划,准备下一步将剩余资金4100亿美元重点放救助银行机构,增加学生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的供应量。
  中国的资金救助方案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房地产,大举进行投资,振兴产业,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消费,拉动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用4万亿的资金来救助,这无可非议是非常好的,既可以稳定民心,又可以减缓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但最重要的是看这4万亿是如何救助的,也可以说是如何投资的。如果这4万亿最终只是资金而没有变成资本,那么可以说这4万亿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只是解决了一些在最表层的问题。如果让这4万亿变成了资本,那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得不说是一个转折点。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实质上这个政策是要反应社会成员的偏好,即是一种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决策依据的机制——公共选择机制。政府制定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显示个人的真实偏好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效果和资源配置效率。所以国家要使这些公共物品供给、法规和政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人民的偏好,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让群众讨论,让群众参与,政府的决策才会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中国的这4万亿主要的是用来进行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方面,虽然这些公共物品是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善房地产,但这是并没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国的救助方案是以拯救金融市场和民营企业为主。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的,美国的金融市场已经不能负荷如此繁重的债务,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才爆发此次的金融危机,因此尽管美国众议院对这7000亿美元的争议不少,但在当时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政府必定要做出某些措施来稳定民心,动用一切可采用的措施来降低信贷市场危机造成的影响,以构建一个强大和充满活力的经济。最初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主要是想用于金融领域救市,但现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也发生了很大问题,消费下降,所以美国新方案的变化中包括了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这样可以间接地支持美国制造业。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美国政府越来越担心他们的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几个月里,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出现了显著滑波,美国政府显然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实体经济进一步恶化,救市资金“变轨”——拿出一些资金来直接救助实体经济。
  (二)、中美两国求助房地产市场的结果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22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央行同时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其中,五年期以下(含)由现行的4.32%调整为4.05%,五年期以上的由现行的4.86%调整为4.59%,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论文格式模板。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于2008年11月14日宣布,拟寻求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资金中调拨超过240亿美元房地产,激励抵押贷款机构调整贷款规定,以避免上百万借助次级抵押贷款者的购房者丧失房产赎回权。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如此之大,是由于信贷的杠杆太大,可以说明美国的信贷业务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需要调整信贷政策。美国激励抵押贷款机构调整贷款规定,旨在通过资金补贴,激励抵押贷款机构对每笔贷款的利息、月供、还款期限等规定作出调整,使它达到标准。在美国出台这项措施之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而中国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燃眉之急,但这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房地场市场的根本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如此之高,源自政府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地方对于该地区的各种经济行为信息和经济状态信息拥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地方经济行为的变异。作为理性经济人,委托人(上级政府)经常会把GDP、税收增长率、就业率等作为评价和奖惩地方政府官员的主要依据,而房地产行业是拉大GDP总量最快也是最容易的行业,各地方政府互相竞争,相互攀比,为了得到更好的评价,就大力的扶持房地产行业,任由房价疯涨。所以政府应该要对这些奖惩办法制度进行改革,避免出现这样的恶性竞争的情况。
  (三)、中美两国降息的目的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9月16日以来房地产,连续三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 出重拳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0月8日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使得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0-0.25%之间,这使得美国利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目的是阻止美国经济进入二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期。
  美国主要的是争对信贷这一块,而中国则主要是争对实体经济这一块。虽然两国都相继下调利率,但是两国所降的利率不是同一个利率,中国降的是存贷款利率,而美国降的是同业拆借的利率。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的银行间已存在信任危机,降低了同业拆借利率,能够使银行间增加信任,这样才不会继续加深危机的严重性。房价问题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由于房价下降,金融风险上升、资金成本上涨,同时经济增长减速、社会财富缩水,这些都会进一步推动房价下跌。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美国信贷紧缩压力也势必增大。因为经济的疲软会加剧信贷紧缩,而信贷紧缩反过来又会加深经济疲软程度。在这种压力下,美国采取了大幅降息的措施,以防止愈演愈烈的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房地产,避免整个经济陷入衰退的境地论文格式模板。
  与美国主要注重金融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降息的目的就是要能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加强企业的经营能力,以避免实体经济受到损伤,从而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其中,利率下调意在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意在解决企业的流动可能性问题。
  (四)、中美两国的税收改革的对象不同
  中国出台的政策是: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美国出台的政策是:在奥巴马竞选期间,他主张采取减税和增税并举的经济政策主张。政策主张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收入家庭税率不变。二是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家庭增税。三是提高资本增值税和股息税。四是对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五是削减小型企业资本利得税。
  

  在税收方面,中国主要改革的是增值税,而美国的税改制度则涉及到多方面,包括避免家庭收入差距过大、鼓励投资和消费、减少失业以及对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而最主要的是减税让利的政策,让民营企业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在美国,起主导作用的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虽然中国对企业也有减税的政策,但没有主要争对民营企业。美国的税收制度比中国完善,在税收改革中,也比中国做得更全面。所以,政府要加大力度在税收改革上房地产,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措施不同,我们可以从美国救市方案中得到启示,看到我们的不足,也可以看到他们这些措施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的改善我们的措施,以力求经济最稳最快的发展。
  (一)、重视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
  在政府出台4万亿的投资当中,应该如何分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的政策,主要是投资在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上。在建设这些的过程中会暂时缓解中国的产能过剩(比如说钢铁)的问题,但这也有可能也会引起另一个产能过剩,所以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因为对于这些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建设中,主要的消费群体还是民营企业的老板,所以让民营企业兴旺起来才能既让民营老板以及工人更加富裕,才能更多的消费。
  中国目前的民营企业的形势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的问题,这些民营企业的老板投资回报率不是很高,甚至还会亏本论文格式模板。这样,这些老板必然就不会投资在这些实体经济中,而是会寻求更能够赚取最大利润的行业——房地产行业,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民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房地产,决定了它在经营效率、资本的保值增值等方面要好于国有企业,在美国都是历来主张限制国有经济的领域和范围,主张尽力扩大私有经济的领域和范围。所以对于中国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出来让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得到保障,让民营企业间之间进行良性、有序的竞争。
  (二)、转变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体现出投资依赖、出口依赖和资源大量投入的特征,属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这次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恰好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恰好是我国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增长模式转变的契机。从这一层面来说,金融危机是有利的。
  美国最开始出台7000亿美元的救市资金是用来拯救金融市场,而在后来则是“变轨”为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体经济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我国也必须要注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虽然说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能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就中国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仍是不利的。中国要转变这样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负的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加大创新力度。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重点是围绕扩大内需和产业振兴,引导各类要素向自主创新集聚房地产,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在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三)、盲目的降息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中美两国双双都连续降息,而且都达到了历年来的最低点,这势必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美元若爆发汇价崩塌,投资者将抛售美股,加深美股跌势,在负财富效应下,美国民众更不愿消费,这样美国的经济现状将更加疲软,这似乎会适得其反。另外,若美元暴挫,投资者撤离美元资产,那遭遇抛售的不止是美股,还有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最终影响美国的整体经济情况。降息还可能刺激通货膨胀的加剧,使美国经济继续衰退。若美元汇价继续急挫,将令各种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包括能源如石油,矿产如黄金,农产品如小麦的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令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通货膨胀上扬。降息措施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后起到改善信贷市场状况、促进经济重返适度增长的正轨。但是经济增长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房地产,因此,降息仍然犹如在高空上走钢丝。
  (四)、倡导民主,注重人权
  在出台巨额救助方案时,中国立马就确定了方案,而美国则经历了几次投票修改之后才最终确定的,虽然中国出台的政策非常及时且有效,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比中国要更加的民主,在经过投票修改这些过程中,肯定是经过众多人对当前情况考虑再三之后的结果,这个这改进过程中肯定是有很大的进步的论文格式模板。在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会上,温总理说“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等,可见公平正义越来越重要,在人的所有权力中,人权也越来越重要,只有人们有了人权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 结语
  通过对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比,可以折射出我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国应该重视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2010年3月23日房地产,美国总统在白宫签署医疗保险改革法案,美国民主党人努力多年的全面医改目标终将实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国家的医保法案都很成熟,最不成熟的美国也最终通过了医保方案。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解决,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安定繁荣。还应该要重视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有利可图,这样才不会出现过多的热钱,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才不会这么大。民营企业发展好了,员工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改善,这样中国整体的生活水平才会上去,才能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进。

参考文献:
(1)邢继军,世界金融危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09(7)。
(3)江琴,周阳,论次级贷款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4)李福祥,治理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J],理论经纬,2009(9)。
(5)滕小鹰,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2009(4)。
(6)王一鸣,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和改革[J],时经论衡,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