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介绍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概念,探讨了图书馆在社会知识转移过程的功能与作用,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模式,知识转移机理,以及图书馆协助用户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的服务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转移 知识共享
1.现状(难点)模式/型做列举
1.1 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概念
在本世纪初,国内外的知识转移共享研究逐步拓展到图书馆领域,所谓图书馆知识转移,是指通过一定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增值的过程。一般来讲,它是个由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流动的过程,知识转移可以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的直接转移,也可以是有第三方参与的间接转移。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的集散地,在有第三方参与的知识转移共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包括馆内知识转移共享、馆内外知识转移共享和馆外知识转移共享三种主要类型,是图书馆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自身价值溢出的一种重要方式。wWW.lw881.com
1.2.1 馆内知识转移共享模式:馆内知识转移共享主要指馆员间隐性知识转移,这里的隐性知识主要指馆员的工作心得体会与技巧等。
1.2.2 馆内外知识转移共享模式:通过馆员劳动,将馆内知识转移共享给其用户的馆内外知识转移可以称为合同型知识转移共享。是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主要形式。
1.2.3 馆外知识转移共享模式:馆外知识转移共享使用的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pull-push机制,它通过为各相关方提供条件,成立松散结构的学习组织,来促进知识的转移,因此它也可称为指导型知识转移共享。它是图书馆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自身价值溢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2.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模式: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机理分析表明,无论是发生在图书馆内部的知识转移共享,还是馆际之间的知识转移共享。其发送方和接受方都可以是个体、群体和组织,它们是图书馆知识主体的构成要素。
2.1 现有改进型转移共享模式:现有改进型转移共享模式是指对与自身有合同关系的用户(持有本馆或与本馆有协作关系的图书馆的阅览证的读者,或与本馆建立临时协作关系的用户),以提供文献和提供用户培训的方式,转移图书馆知识和使用图书馆的知识。同时,隐性知识的转移也不能忽视,图书馆有一套规范获取馆藏文献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也应转移给用户,它决定了对显性知识的使用程度。
2.2 理论指导型转移共享模式:指导型转移共享是指图书馆为自身相关方(主要指出版者和读者)构建知识转移共享平台、促成他们之问知识转移共享的过程。指导型知识转移共享模式为各相关方提供条件,通过成立读者联谊会,将有志读书学习、热心交流者纳为会员,以宣传、帮助、推广、交友、共创为宗旨,激发社会读书热潮的形成。
3 知识转移的形成机理
3.1 知识缺口与知识需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知识的需求和知识现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3.2 知识螺旋运动: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够用规范、系统的语言加以表述,易于传播和交流。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的知识,具有强烈的背景关联性,不能够用语言进行充分的表述以致于不易传递给他人隐性知识是图书馆知识资源的主要源泉,而隐性知识的高效流动与共享则是图书馆成功的关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虽然在概念上可以区分,但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3.3 知识转移共享的活动方式: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属于知识转移共享的量变过程,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属于知识转移共享的质变过程。与其相对应分别存在着知识转移共享的四种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个体之间的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群体与组织之间的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活动方式知识转移共享在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一种活动方式。
4.具体实现策略
4.1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具备几个要素:知识、知识结构、认知模式等方面是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如何使这几个要素和谐互动是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模式构建和分析中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4.2提高馆员知识转移共享的能力:转移共享知识的能力是指将拥有的知识转移共享给接受者能够吸收的形式的传授能力。这种能力也主要取决于拥有者的知识基础。知识拥有者向知识需求者进行知识转移共享的先决条件是传授知识的能力。而决定知识转移共享的程度取决于知识拥有者转移知识的意愿。
4.2.1营造自愿信任的氛围:知识转移共享是在共享双方相互信任的状态下产生的合作行为。但从现状来看,转移共享双方的不信任已成为知识共享的一大障碍因素。共享双方之间的不信任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其一,馆员之间(或馆员与组织之间)的不信任。其二,馆员对领导的不信任。
那么,如何在图书馆营造互信的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馆员的信任度:①建立共同愿景。②开放。③公平。④诚实。⑤沟通。
4.2.2采取有效的激励对策
知识转移共享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根据行为科学,行为是由于个体需要引发足够强度的动机而自觉进行能够产生某种影响和结果的社会活动。而动机的形成又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外在刺激对馆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动机,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知识转移共享(激励过程见图示)。然而,激励对策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采取有所侧重的激励手段即:要有有效的资源投入作保障;制度的保障;
4.3提高接受者的学习能力:影响接受者学习能力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接受者的素质,另一个是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对用户进行培训,并努力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强化接受者的学习意愿,是保证知识转移共享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4保证知识转移共享通道的通畅:转移共享通道是否通畅取决于建设知识转移共享通道及知识转移共享能否顺利完成。如果知识转移共享的各方面条件具备,而转移共享通道建设得不好,知识转移共享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使转移共享通道顺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技术体系;建立知识转移共享的制度体系;建立学习型组织。
5.图书馆知识转移共享的前景
知识转移共享就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正规教育是知识转移的一个基本途径,文献交流和阅读是另一个基本途径。我们的知识积累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非正规的家庭教育、正规的学校教育、文献交流和学习的自我教育。而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共享的基本目标包括:非具体化的扩散和具体化的知识扩散。非具体化的知识转移(扩散)是将包括专利、授权,或专门知识形式之知识、技术知识等知识转移到需要知识的接收者;具体化知识转移是集中专家智慧,与知识接收者一起将新科技整合到机器、设备或产品,是知识转移的生产力性质的体现。所以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转移共享不仅要知识空间转移共享,也要实现知识的时间、形式、质量的转移,更要努力实现知识从知识态向应用态转变。成功的知识转移共享,是知识的接收单位能累积或吸收新知识。为此,在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转移共享过程中,必须解决知识的传播、解释和沟通,这是知识转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而这显然与知识传播渠道建设、知识的组织存储、用户的教育等密切相关。图书馆要达到知识转移共享的高效率,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浩义,孙丽艳.图书馆知识转移机制研究.图书馆建设,2007(3).
[2]张红莲.图书馆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式探讨.晋 图学刊,2007(1).
[3]谭大鹏等.知识转移及其相关概念辨析.图书情报工作,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