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

2023-12-11 11: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减退,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多元化以及文化真空现象出现,使得我国社会文化领域较为混乱,影响着社会精神领域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的发展困境,将会成为制约改革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新常态,充分认识公共管理困境,探寻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主要路径,有着现实的意义。


  1公共管理與非政府组织概述

  1.1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惯例指的是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公共管理的基本起点是公共事务,其决定着公共行政必然走向着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就生产意义来说是公共组织职能,主体构成包括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通常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非社会组织)。公共管理主要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即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实现公共利益即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服务,具体包括公共场所与设施、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


  1.2非政府组织概述

  非政府组织即NCO,主要是由社会成员自愿参与以及组织的,为社会群众,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服务。非政府组织具有民间性、公益性、非政府等特点。非政府组织的前名称为民间组织、第三部门等,自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取代以往的称呼。非政府参与公共管理,多表现为参与环境保护与外交,通过民间交流或者对外宣传等路径,在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经济领域等,同其他国家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加彼此的认同感以及信任,进而促进政府外交政策的落实,提升国家形象。


  2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2.1目标要求与实际差距悬殊困境

  就治理能力方面而言,公共管理治理主体框架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均属于治理主体范畴,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不足,这不仅体现在治理主体自我建设落后,组织成员能力素质低下等方面,还体现在主体分工不明确,难以实现协同治理等方面。基于我国实现治理体系目标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来看,处理治理能力需要提高,治理体系法治化以及民主化程度还需要提升,这也体现出治理体系与目标实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2.2公共管理技术困境

  公共管理技术指的是公共管理者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目标,所创造或者运用的工具性与实践性知识体系。公共管理技术包含着数字治理、应急管理、风险评估等现代公共管理技术。公共管理技术具有前沿性与可操作性特点,受到公共管理主体的热衷,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公共管理技术的实施,并未基于社会公众的意愿以及管理职能的基本需求,依旧采取传统的管理手段,进而极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2.3个体文化自觉与组织文化之间的困境

  公共管理的主体构成较多,公共管理者的意识以及个体行为,通常会受到其所处的组织环境影响,以及组织文化与价值体系等的影响。组织文化发育不良或者价值体系缺失,则极易造成集体性道德缺失或者违反法律规范,进而造成公共管理者做出伦理道德缺失行为,甚至集体性权利寻租行为,比如公权腐败。


  2.4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因为目前我国市民社会发展速度较为迟缓,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话语体系以及技术平台还处于再建状态,缺乏完善的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所以治理理念中所强调的主体网络化、法治化、制度化合作机制,难以在我国特有的行政环境中得到有效推行,使得自上而下改革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着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事务,对此则需要加强新路径的探索,以充分发挥公共管理事务治理主体的作用。


  3新常态下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路径

  3.1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基本路径

  (1)监督以及介入。基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其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不是政府组织的构成部分,但是非政府组织关心着国家政策以及行政制定与实施。通过政府放权,以及职能转变,使得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能够发挥其作用。非政府组织作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能够将民意与民情,传递给政府组织,还能够协助政府政策的落实等工作。政府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的资源能力有限,因此难以做到完全公平,因此需要非政府组织来负责监督与参与,进而弥补政府组织体制的局限,同时改造政治结构以及权威形态,使其能够重获合法性。


  (2)示范与引导。非政府组织极具公共责任意识,将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参与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非政府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其活动经费来源于政府或者社会募集,非政府组织内部运作以及资金运用情况,直接影响着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非政府组织通常采取财务公开的方式,来体现非政府组织谋求公共利益的进展,以及其社会形象,不仅能够给政府组织做良好的示范,还能够培育成熟的公共管理模式。非政府组织在落实公共管理服务时,主要是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实现与公众互动,以调动民众的公共意愿,进而引导公众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


  (3)实施与推进。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多种公共项目的落实者,比如救灾扶贫或者防治污染等项目。对于此类项目,非政府组织在发挥其功能作用时,则可以通过儿童福利院,或者助学基金会,或者环卫协会等组织,开展具体的执行工作。非政府组织作为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纽带,通过调查基层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出准确的结论,进而向相关部门反映,进而确保信息渠道的通畅。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进行价值传递,使得群众能够接收到价值信息,进而改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公共服务进程,实现信息传递以及交流,以此确保社会群体之间能够正常交流与互动,不仅能够提高群体凝聚力,还能够提高群众的理解力。


  3.2新常态下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路径的实现

  (1)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主体,在开展公共管理工作时,需要具备的治理能力略有不同,为了确保改革的进程,以及公共管理效率,则需要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对于非政府组织而言,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主要是培育社会组织力量,不断创新社会组织治理方式与方法,激发非社会组织的活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各组织的监督,进而带动非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除此之外非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共管理事务时,要重视提升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水平,比如环境保护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加强與公众之间的互动,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法治意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以及自我管理。


  (2)创新公共管理技术手段。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落实公共管理事务时,则需要积极运用公共管理技术手段,即数字治理、智慧政务、应急管理等技术,为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提供工具性保障措施。为了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则需要积极创新公共管理技术。非政府组织管理思维方式也不断革新,提高管理思维能力,抛弃僵化的管理手段与方法,运用现代化公共管理技术,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GIS技术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运用,进而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水平。比如在扶贫救灾项目中,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具体事务时,必然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数字化技术,通过GIS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掌握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详细的救灾计划,合理分配救灾物资,以此来确保公共管理事务的有效落实,树立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形象,提升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3)提升非政府组织成员的伦理价值观念。在新常态环境下,传统终极价值失效,以及伦理制度的缺失,使得公共领域受到极大的影响,非政府组织虽然作为非营利组织,但是其构成主体是具有思想意识的人,极易受到金钱、权利等的影响,进而践踏公共利益,引发信任危机,此类事件并非不存在于非政府组织中,近年来频频曝光各类公共管理主体打着公益的旗号,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进而使得非政府组织有效的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难以拓展公众基础,对此非政府组织则需要重视提升组织内成员的伦理价值观念,及时消除腐败思想的影响,打造廉洁清正的组织队伍,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具体落实方面,则需要做好社会公众公德意识的重建工作,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公众,进行道德宣讲或者树立道德榜样的方式,重新构建价值基础以及群众基础,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以适应新常态发展变化,确保非政府组织公共管理路径的选择与重建,能够更加常态化,树立准范式特征。


  4结束语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主要通过监督以及介入、示范与引导、实施与推进等路径,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联系,实现信息传递与交互。新常态下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则需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手段与方法,提升组织成员的伦理价值观念,做好公共管理工作,树立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1]赵艳萍.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与作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3):66-68.

  [2]刘磊.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外交的路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9):21-25.

  [3]陈先才,王文谦.两岸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比较研究——以汶川地震和台湾“9·21”地震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1):24-30.

  [4]李震.新形势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2-55.


  来源: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作者:周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