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全面引入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标志着中央企业由传统的战略管理进入了价值管理的新阶段。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要求是,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什么是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是一种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并深入到公司各管理层,又与企业股东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一致。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目标可以满足价值管理的要求,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当经济增加值走向企业,与我们面对面时,我们怎样去面对?
首先,什么是经济增加值。经济附加值(简称EVA)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
其次,国资委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的亮点在哪。2010年国资委推出的经营业绩考核的经济增加值,与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的经济增加值却有些不相同。国资委在发布的经济增加值公式中,推出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元素,即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调整。研发费用本身就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做出的投入,细则的规定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平衡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通过创新来追求发展。这一调整对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认为这是这一次新增加的考核指标最大的亮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企业应对现实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制定出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目标和战略规划,应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发展趋势等,企业的自主创新正是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实现的保障。国资委的考核思路,正是鼓励和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加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使我们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立足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
另外,国资委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体系中,提到了“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目”,国资委的非经常性收益调整,包括三大块,1.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不包括在二级市场增持后又减持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资产、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2.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资产(含土地)转让收益;3.其他非经常性收益: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这三大块的调整项目反映了国资委的一种引导倾向,正如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所说的“以前规模大、利润高就是好企业,现在可不一定。经济增加值考核就是要引导企业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在新的考核办法中,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做强本企业,增强主业能力。对于铺摊子,加大投资来提高财务指标的老路在新的考核体系中已成为绊脚石。在新的考核办法中,限制非主业投资,中央企业要坚持围绕主业搞投资,做强主业。对即将进行规划实施的投资项目,要认真制定投资计划,充分做好市场论证,控制投资规模,努力实现合理确定的投资回报门槛。大力推动企业稳健发展,投资在保障有回报的情况下增长,资产增速的前提是保证质量,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实现利润良性增长。由此而得,新的资产经营思路,是约束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分离辅业,以资本成本的理念为核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经济增加值趋于最大化,使企业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前行。
最后,为了规范资本成本的计算,国资委也对资本成本率做出了规定。从国际上看,多数行业的资本成本率在10%以上,根据测算,央企为7%到10%。国资委将资本成本率基准暂时设定为5.5%。这也意味着,央企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高过这一比例才能算作合格。这体现了经济增加值稳健起步要求。这些都反映出国资委这位国有资产的当家人,对中央企业在政策、规范方面的指向。
国资委推出的2010年版考核新增指标:经济增加值EVA,在以上的几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其目的是建立在以中央企业为考核对象,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适应中国市场经济要求的考核体系。通过强化中央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引导其增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并有利遏制投资冲动、合理控制风险。该体系的考核,必须促使中央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对外竞争能力,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舞台上成长壮大。
当国资委推出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经济增加值考核,摆在我们面前时,做为企业,应该充分了解指标的内涵,读懂、读好它。它是一个“指挥棒”,企业必须在制定、调整和实施发展战略以此为导向,发展目标突出主业,优化结构,找准市场,明确发展方向,避免或减少盲目决策,浪费资源,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树立起资本成本意识和价值创造的理念,将企业做强、做大。